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

2020-12-15 日本二三事

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也帶來了物質生活用品的增多,給家居生活帶來舒適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整理和打掃上的難題。

如何對現有的物質進行斷舍離,從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質的執著和迷戀,在日益豐盛的物質世界中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揭露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你會發現,日本主婦界所流行起來的斷舍離,不僅是一種家居整理法,也是一套人生整理法。

在對家居生活裡面的物品進行斷舍離的天使,也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減少攀比和浪費,能夠通過物盡其用,從而達到更加珍惜物質的效果。

也在物盡其用的過程中,更加明白人生裡面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斷絕多餘的欲望,捨棄膨脹的物質觀,重新過上一種少即是多的高級生活,贏得真正的體面。

在常見的日式斷舍離之中,如果覺得夠用就行而購買廉價品,這樣輕而易舉就得到的物品,我們很容易就不會珍惜,而且很容易用完就扔,覺得用壞了再買新的就行。

於是,帶著這樣的想法生活,很容易對物品產生浪費的觀念,在用完就丟的過程中,沒辦法享受真正高品質物質帶來的愉悅和舒適,對不停買廉價物品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種浪費。

與其想著用完就扔掉,不如想著用不停買這些廉價物品的錢,去購買一件真正需要。

真正適用,真正有價值的物品,能夠長久使用,就能夠物盡其用,這也是少即是多的關鍵。

很多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被無處不在的促銷消息驅動著購買廉價物品的行動,想著用完就扔,這樣無法產生珍惜物品的想法,這也是造成物品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日式斷舍離之中,拒絕廉價的買買買,而是強調能夠在正確使用物品的同時,正視到物品的價值。

試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買回來的物品不珍惜,壞了就扔,扔了再買,那麼人呢?

如果帶著這樣的心態長此以往,我們又將會樹立起來怎樣的物質觀呢?

在廉價品堆積起來的生活裡面,不僅不會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品質,而且這種用完就扔,不珍惜物品的態度,也會讓人形成一種「寧濫勿缺」的物質觀,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無法珍惜物品的生活環境之中,買快消品,用完就扔,吃快餐,談閃電式戀愛,閃婚閃離,可這些真的是我們追求的品質生活嗎?

正是因為擁有著這樣的疑惑,所以才需要對自己的日常進行斷舍離,通過多我們眼前所擁有物品的整理,斷掉不珍惜物品的觀念,捨棄廉價的生活習慣,離開膨脹的物慾。

正確認識自己需要的物品是什麼,營造出「少而精緻」的生活狀態,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這就是日式斷舍離的終極意義。

在這樣的生活觀念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再是被物質和物慾駕馭著,而是能夠騰出手和功夫來,自己駕馭物質,駕馭眼前的生活。

最後,看了以上的分享,對待這樣的日式斷舍離,不知諸位都是如何看待的呢?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更多的日式生活美學,愛寫作,愛分享,愛美好,更愛生活。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日本二三事」,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傳遞美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日式極簡風家居內部照走紅,簡約質樸,素雅乾淨,太吸睛了!
    近些年伴隨著日式極簡風的盛行,從穿搭界到家居界都盛行起來一股「極簡風」,在家居裝修方面,從以前追求奢侈華麗,到如今開始欣賞簡約素樸,這樣的極簡風家居,其實也很吸睛。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有一組日式極簡風家居內部照走紅了朋友圈,從曬圖中可以看出這樣的家居風,簡約質樸,素雅乾淨,從視覺上看就非常吸睛,充滿了生活的質感。
  •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近些年,我們在家居整理界經常聽到的一種理念就是「斷舍離」,即:斷去多餘的物品,捨棄膨脹的物慾,離開物質的依賴,活出舒適的人生。眾所周知,「斷舍離」這一詞的概念起源於日本,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家居整理的秘籍,更是一種人生整理觀念。在日式「斷舍離」之中,從日常家居界的整理開始,教會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審視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重新塑造正確的物質觀念。
  • 《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斷舍離」這三個字曾經一度成為爆火的網絡用語,那段時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開始斷舍離,或者打著斷舍離的旗號來整理,其實整理前後的效果沒什麼差別?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呢?作者說其實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
  • 日本博主的「極簡家居」走紅ins:學會斷舍離,生活更精緻
    我們學習斷舍離,不僅是學習如何對日常生活空間進行大掃除,也是在學習取捨過程中,人與物的關係,形成正確的物質觀。有的時候,只有當我們徹底對生活空間進行大掃除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已經積累了這麼多的雜物,把生活弄得亂七八糟。
  • 日式收納美學,用極少的物品,裝點極美的生活
    ,用極少的物品,裝點極美的生活  她們說,整理收納是一門人生必修課,學會這一門課程,在收納整理的這個過程之中,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取捨、整理情緒。  在日式收納美學之中,主婦擅長運用極少的物品,來裝點出極美的生活狀態。如圖所示,通過刪繁就簡,從視覺上營造出一種「極簡」的美感。
  • 《時光機》:真正「斷舍離」,你以為這麼容易?
    這種生活方式說實在沒什麼不好,當消費主義越發盛行,清理不必要的物品,減少不必要的剁手,反而能給你帶來理性審視物質欲望的機會。但生活的沉澱,有一些物品反而成了時光沉積下的情感寄託,讓你難以做出取捨。人的許多行為,與其說是囤積物品,不如說是在囤積記憶,許多逝去時光總能被清晰地記錄在每一件生活物件中。
  • 日式斷舍離:刪繁就簡,只為遇見更品質的生活
    打開今天的收納專欄,走進日式斷舍離之中,學會刪繁就簡,只為在日常生活之中,遇見更品質的生活。這些年,每次一提起日式斷舍離,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會聯想到憑藉做家務活走紅朋友圈的日本主婦們,她們出色的收納藝術,營造「少即是多」的生活質感,讓多少網友看後都紛紛點讚。
  • 清理物品,騰出空間,做生活和精神上的《斷舍離》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斷舍離這三個字,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山下英子在書中告訴我們,斷是指斬斷物慾,舍是指捨棄廢物,離是指脫離執念。它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梳理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斷舍離的最終目標是趕走心頭烏雲,過上「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斷舍離也是「出」之美學。其核心是「出,則進」「進,則出」的循環反覆。進與出一樣,都是不可或缺。清楚了斷舍離真正的概念後,山下英子在書中又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無法對物品放手的原因以及教給我們如何對物品進行斷舍離。
  • 你以為的斷舍離,才不是真正的斷舍離
    偶然機會她在瑜伽中參悟到斷舍離的修行哲學,50歲寫下了風靡世界的《斷舍離》。通過對居家環境物品的收拾整理改變了世界數百萬的人生理解,使她們脫去執念,開始輕鬆自在的生活。而她本人,也被稱為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的創始者。本版《斷舍離》是山下老師的最新版本,在以往人與物取捨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精深的人生理解。
  • 斷舍離首出-扔東西
    ,我們需要清楚知道現在空間的現狀是如何的,物品凌亂的情況,過量的情況,堆積的情況等等,我們需要開始對空間現狀變得極其敏感,需要迫切改變的欲望,通過物品的量來了解空間的質,對現狀有一個立體的認識。就像商業上的「二八定律」,斷舍離把這些忘卻物比喻成「忘卻的大叔」,它們無處不在。很現實的畫面就是當你發現它時,就像此刻的提問:你還記得我嗎?3、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此雜物篩選遵循以下原則,對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否是現在的我喜歡並且想用,物品與現在自己的關聯度是否是必要性為前提。
  • 日本主婦的極簡家居走紅:斷舍離,讓生活更精緻
    因此,才需要學習斷舍離,把這些囤積的習慣慢慢改掉,把家裡堆積的雜物,一點點分類處理。減少囤積,從而辨別真正想要的東西,布置出精緻而簡約的家居。當你能夠對物質進行斷舍離的時候,就能夠不再為「物」所困,可以清楚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物品,挑出不再適用的物品,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這樣的生活也會更加精緻。
  • 斷舍離|別讓太多沒用的物品腐蝕了你的生活
    斷舍離,最早是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一個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通過不斷地重複斷和舍的動作,達到一種脫離對物質迷戀的狀態斷舍離提倡的是一種為生活做減法的理念
  • 核心知識點——物質觀
    總體而言,這些觀點都屬於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即認為物質就是具體的某種物質。但是這種觀點帶有猜測性和局限性,究竟世界由什麼構成各個國家無法形成統一認知。而且這種物質觀無法解釋歷史的物質性,因而是半截子不徹底的唯物主義。(三)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到了現代辯證唯物主義才正確認識物質,那到底什麼是物質,有兩個人給下了定義。恩格斯就認為,物質就是一個概念,是將具有共同屬性的東西進行總結概括得出的一個概念,叫物質。
  • 極簡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調集,ID:IGeDiaoJ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斷舍離,是近幾年網際網路上的熱詞。越來越多的日本青年對自己的生活開始「去繁從簡」,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也整理自己,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有人覺得所謂的「極簡生活」不過是將家裡放空或是將室內裝潢變成日式風,但其實「斷舍離」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把那些不合時宜、不再需要、陳舊老套的東西全部都丟掉,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開始極簡生活。
  • 山下英子通過《斷舍離》,讓我們重新發現世界的美好
    (斷舍離是要做到斷開,捨棄,離開的,而不是把物品從這裡拿出來換個地方再收藏起來,這樣的整理過程意義並不大,把自己累得半死,但是屋子裡還是滿滿當當,愈發擁擠了。) 3、雖然所做的僅僅是篩選物品,但是參加過我講座的學員紛紛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 50歲以後才明白的道理:斷舍離,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才華
    能保持情緒穩定;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能嚴於律己,管住自己等等,這些能力之於我們的人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如果要說一個人身上最了不起的才華是什麼呢?非斷舍離莫屬。實際上,「斷舍離」已經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概念了,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 日本主婦:愛上斷舍離之後,生活變得更加精緻
    日本主婦:愛上斷舍離之後,生活變得更加精緻她們說,簡單的生活就很美好。遠離物質的攀比,享受極簡的狀態,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少而美」的生活美學。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這位日本主婦的日常生活狀態之後,你會發現愛上斷舍離之後,生活真的能夠變得更加精緻。如圖所示,她家居住在典型的獨棟樓裡面,兩層半的結構。因為熱衷斷舍離,所以時常會定期打掃衛生,把家裡面的環境打掃乾淨之後,生活在其中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得更加愉悅。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在作者山下英子看來,「扔了很可惜,還是留下來吧」這種想法,就是拿物品當主角,以物品為軸心,一般的整理收納術也是教你如何管理物品上。而斷舍離是倡導以自我為核心,著眼於當下的取捨物品工作。保持以這樣的心態去做篩選物品訓練,還能帶來個人形象的自我察覺。
  • 正確實踐「斷舍離」,助你按下人生加速鍵
    但問題在於,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也在網絡上看了很多的方法,同時十分清楚了關於實現「斷舍離」的意義,卻並不知道怎麼入手操作,或者是實踐效果不好,堅持了幾天就不放棄了。今天就根據我個人2年來的時間,從物品分類的角度,談談幾個在生活中的「斷舍離」使用方法:關於實踐「斷舍離」的哲學思想:很多人在實踐」斷舍離「時,被網絡上或是書上系統的方法論嚇到了:動輒就要把房子裡的物件扔的基本不剩,就算各種文章再解釋這不是浪費,你在真正扔東西那一刻,相信我,你的潛意識裡還是會質疑自己究竟是在幹什麼;還有就是被所描繪的「斷舍離」生活所誤導,誤認為要從買房就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