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teve Jobs的「less is more」到「斷舍離」,關於極簡主義的話題和生活方式近些年似乎越來越受追捧。一本來自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出的一本書《斷舍離》,前些年還總能被作為暢銷書擺在任意一家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斷舍離,斷:指斷取購買生活不必要的商品,舍:大膽捨棄對你生活幫助不大的物品,離:遠離對物質的迷戀。
這種生活方式說實在沒什麼不好,當消費主義越發盛行,清理不必要的物品,減少不必要的剁手,反而能給你帶來理性審視物質欲望的機會。但生活的沉澱,有一些物品反而成了時光沉積下的情感寄託,讓你難以做出取捨。
人的許多行為,與其說是囤積物品,不如說是在囤積記憶,許多逝去時光總能被清晰地記錄在每一件生活物件中。今年年頭上映的一部泰國電影《時光機》,就將這種關於取捨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出來。
主角小琴是一名剛從瑞典回國的設計師,由於深受北歐極簡居家理念影響,決定將物品囤積得滿滿當當的泰國家中,改造成斯德哥爾摩式的素練空間,作為自己的工作室。
這是一套商住兩用的空間,一樓前身是樂器修理店兼音樂學校,二樓以上是居住空間。在父親離開這個家庭後,只剩她與母親和哥哥生活在此。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學追求,決定依據斷舍離指導理論對這個壓滿雜物的空間進行大動手術。
大號塑膠袋備好,大型生活化石挖掘現場即刻啟動。書籍、CD、影碟、娛樂產品,能以數字雲端存儲的一概不留。家裡不是古董店,與時代脫節的黑白屏手機甚至卡帶錄像機留著作甚?而寫滿成長記憶的成績單課本甚至同學錄,千萬別動心,扔掉!假如你要留著到老憶青春,那就別幹了。
關於如何斷舍離,其實是有指導理論可以遵循的,這些理論分別被作為副標,用在電影裡的不同章節。它們步驟分別是:
1、設定目標 尋找靈感
2、不要懷念過去
3、不要有太多感覺
4、別動搖 要無情
5、不要增加東西
6、不要留戀
不知道要如何斷舍離的朋友,不妨參考以上幾條步驟。
但拉回正題,表面上這是一部手把手教你如何斷舍離的生活小電影,實際上導演是想通過一個個實操性很強的小貼士,來探討關於斷舍離之下,人與物,當下生活與感情記憶之間的取捨關係。
故事被真正打開的,是閨蜜阿萍在即將運往垃圾場的雜物中,找到一張曾經作為禮物送給小琴的CD開始。在關於友情、愛情和親情,與物品斷舍離之間複雜的關係,才真正如此起彼伏的高潮被傾瀉而出。
友情
阿萍是小琴的閨蜜,也是工作室的合伙人,作為全力支持小琴走斷舍離路線的阿萍,發現曾經的禮物被當成垃圾,內心多少會膈應。假如物品承載了他人的情感記憶,你要怎麼取捨?毫不猶豫扔掉,還是繼續保留?
這讓小琴陷入了無法自圓其說的瞬間。
當越來越多無法割捨的情感信物出現後,選擇物歸原主有點丟臉,但或許是一個止損最低的方式。小到一幅耳釘,大到一個低音提琴,即使這件物品曾經讓彼此關係破裂,也要硬著頭皮讓它物歸原主。
但最難面對的,還是在一堆物品中,找到前男友安哥留下的膠片相機和一堆膠捲。
愛情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小琴選擇郵寄,哪怕安哥的地址就在郵局隔壁。但就像命中注定一樣,有些主動放棄的感情,選擇還回去也只能被拒收。無法被接納的物品,變成不得不親自償還的感情債。
而早有新歡的安哥,同樣選擇將小琴留在家中的物品打包退還。本以為償還掉物品的負擔,卻又戲劇性地徒增新的煩惱。
畢竟愛情的關係本不像友情,即使分手了,曾經印證彼此深刻情感的物品,還是會在回憶之下產生複雜的化學反應,讓兩人過去的感情糾葛被放到最大,大到無比複雜和尷尬。
形成兩種不同對比的,是穿插在劇情中的另一幕。
大學同學裡,一對分分合合的情侶即將步入婚姻殿堂,對於這對情侶來說,步入婚姻殿堂前,能在婚禮放上一張學生時代由小琴偶然拍下唯一一張的雙人入鏡照,對他們來說無比珍貴。
一邊是急於清理乾淨寄託著沉重感情負擔的物品,另一頭卻極力尋找恐怕丟失微不足道的珍貴瞬間。
親情
生活物品的魔力就在於,它投射出太多關於過去的記憶,這種記憶就像張揚的觸角,連結起最深處的無數瞬間。
電影的開場預設,就將小琴的母親設置成懷舊的角色。父親離開後堆滿樂器的凌亂空間,反覆循環唱個不停的過氣老歌,以及莫名其妙的汽車保險槓。所有舊物寄託的,都是母親留不住放不下的逝去記憶。
極簡主義的空間改造或許哥哥可以理解,但母親不一定能接受。小琴用盡辦法說服母親,但對母親來說,在空蕩的房間裡生活就是腦子有病。還有那臺佔足空間的三角鋼琴,年久吃灰,略顯破敗。既沒人彈,留做裝飾又顯突兀多餘。直到哥哥在櫥櫃縫隙翻出一張頗有年歲的舊照片,才清晰道出這臺鋼琴對這一家人的意義。
三角鋼琴曾經是這個四口之家的幸福見證,也承載著無數關於這個家庭的沉重回憶。只是有些人選擇努力遺忘,有些人選擇用力留存。對於小琴來說,她早已不記得這個家庭曾經這麼有愛。而對出走的父親而言,這臺鋼琴跟這個家一樣,內心早已沒有足夠承載的空間。裡面只有母親一人選擇用極端的方式,通過物件牢牢捆綁回不去的記憶。
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父親離開這個家的原因,但卻能通過這一家人對待鋼琴的不同態度中讀出。大家之所以對於這架鋼琴爭持不下,只不過因為它高度濃縮了一家人的幸福瞬間,也深刻記載了家庭破碎的不堪記憶。
在母親眼中,小琴就是自私以及不顧他人感受的代表。但小琴也提出同樣反駁:堅持不肯放棄沉重記憶,有想過她的感受嗎?一個巴掌拍不響,同一屋簷下並沒有誰的生活可以真正獨立不被幹涉,兩種不同觀念衝撞,自然形成相衝的悖論。
2019年12月29日這一天,三角鋼琴終於被偷偷賣去。一邊是歇斯底裡的母親,一邊是選擇逃避的小琴。想要不顧一切徹底放棄物品留下的記憶,小琴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勇敢,少數背負沉重記憶的物品留待哥哥幫忙清理。在即將告別舊年這天,以逃避的方式躲進酒店,在煙火歡呼迎接新年的一刻,解除安哥的好友關係,撕毀唯一一張象徵親情記憶的照片。希望重回這個家,能有新的勇氣告別過去,直面未來。
最終,所有都跟小琴最初設想一般——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在電影結尾的小琴的面部特寫中,複雜而深沉。既有對告別過去時光的不舍,也有迎接全新未來的喜悅,但真正的感受,留待不同的觀眾,給出不同的解答。
「過去是我們的敵人,這是最難斷舍離的,如果已經沒有用處,就想辦法遺忘,然後全部割捨」。這是電影中引用了一段關於斷舍離紀錄片的原話。
關於斷舍離,電影沒有給出一元化的觀點論斷。無情斬斷物品記憶的人不一定冷漠;放不下過去選擇沉迷舊物也沒什麼過錯。舍與不舍都是生活常態,也都是人間真實瞬間。
《時光機》即便風格文藝小眾,但或許也能稱得上是泰國今年影響力最大的一部電影,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曾經飾演過大熱電影《天才槍手》中的小琳,國內的觀眾也都很熟悉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納瓦珀·坦榮拉那迪,此前有過兩部個人風格(文藝氛圍)非常強烈的電影,分別是《死於明日》和《謝謝分享》,兩部電影的主演,茱蒂蒙也都有參與主演。
納瓦珀·坦榮拉那迪的電影風格一向以濃烈的日式文藝氣氛為主。《時光機》中,4:3膠片相機比例和質感,自然光加暗冷色調,強迫症似的極簡構圖,隨便截一張圖都是很好的ins風圖片拍攝案例。整體畫面呈現,也都有著是枝裕和電影風格的特點。
▲ 導演納瓦珀·坦榮拉那迪(左一)與電影眾主創演員
電影在敘事上通過生活化的寧靜細膩,來突出人物的感情衝突,細節中不乏透露著泰式特有的幽默風格。而納瓦珀·坦榮拉那迪此前也是電影《下一站,我愛你》的主要編劇,如何通過樸實簡單,且溫馨幽默的生活細節來升華人物感情,不得不說他是個厲害的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