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真正做到「斷舍離」的原因

2020-12-17 木鄰MULINHOME

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佔15%,社會環境佔 10%,自然環境佔7%,醫療條件佔8%,而生活方式佔60%,幾乎起到了決定作用,可見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近些年,「斷舍離」一直被推崇著,但真正做到,卻沒有多少人。而覺得困難重重的原因,多數是那拿起便想起、也不想忘記的回憶吧。

泛黃的手寫信、看過的電影存根、旅行中的車票、屬於彼此的合影、曾經的興趣愛好……

每個人都有超過上千件的物品,關於衣食住行,關於愛恨情仇,和那些心底最深處的秘密。

那些在曾經在我們生活中留下了的精彩,被我們因忙碌而忽視的,只有當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的時候,才會在角落裡發現那些遺失的美好。

記憶就是這麼調皮,你想它出現的時候,它並不能如你所願,但在你不經意間,它會通過一句話、一個字、一條線、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念頭,都能帶出一連串完整的故事。

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很多信息我們回想不起來,很多事情我們熟視無睹,我們以為我們記得,事實卻並非如此。失去這些美好,無疑是可惜的,因此,就需要一個「記憶角落」來幫你把生活中留下的糖藏起來。簡單的標記,便可有大大的閃光點。

博物邊櫃,成為屬於你的私人博物館。

把那些你去過的地方、讀過的書、心愛的手辦、收藏的器皿,一切你認為美好的物品,都裝進去,在無時無刻中展示著你認真生活的樣子。

800*400*1260mm的體積,不夠大,但應該也不算小,兼具收納和展示,一切就是這麼剛剛好。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人博物櫃,裡面收藏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生活中也是如此,把那些充滿回憶的紀念品收藏起來,讓曾經你特意留下的創意,成為你如今美好生活的憑證。

相關焦點

  • 斷舍離不是簡單地扔東西,做好這三點,才是做到真正的斷舍離
    2020年還剩下不到100天的時間了,今年因為種種原因,感覺似乎過的格外的快。人生如白駒過隙,我們都是步履匆匆的過客。如何才能在短暫的一生中,過得舒心,過得安適。我認為學會「斷舍離」是很有必要的。一、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東西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詞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最先提出來的,是她很多年前一次高野山寺廟的住宿體驗。
  • 事實上,真正厲害的女人,早就做到了「斷舍離」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做到「斷舍離」。不要小看這短短的三個字,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許多人一輩子都悟不透。其實這三個字,對女人來說更是意義非凡,越是能做到「斷舍離」的女人,就過得越幸福美滿。為什麼這樣說呢?你想想,大部分人生活中一多半的不快樂都是來源於什麼?
  • 真正優秀的女人,都做到了這三種「斷舍離」
    思來想去,人間萬物需要有一個篩選,在值得的事上發揮熱情,在不值得的事上做到「斷舍離」。尤其對女性來說,「斷舍離」的智慧,往往穿插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越優秀的女人,越能做到這三方面的「斷、舍、離」。人,最怕的從來就不是愛錯,而是明知道愛錯,明知道不值得,卻始終無法做出割捨,狠心離開。因為曾經全身心為一個人付出過,再怎麼不值得,也會不甘心就這麼放過了。哪怕委屈,哪怕分明是種折磨,也願意這麼將就過下去。這樣的女人,太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劉同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結果的付出叫付出,沒結果的付出叫代價。」
  • 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到斷舍離?
    「想歸想,做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大概是現在很多人對物質的真實寫照。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到斷舍離?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知道家裡的雜物實在太多了,不應該再繼續剁手了,這些東西應該扔掉了,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做到。造成這種狀況最深層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物質軸」思維。什麼是物質軸思維?就是我們看到一件東西,往往考慮的是這件東西還能不能用,是以這件物質為中心的,這就是「物質軸」。
  • 「斷舍離」又有幾個家庭能做到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斷舍離」追求極簡高品質生活,斷舍離/釋義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斷舍離」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圖書《斷舍離》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斷舍離」2019年12月2日,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 了解以下4點,你也能做到「斷舍離」
    了解以下4點,你也能做到「斷舍離」為什麼做不到斷舍離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人,你會發現身邊中很多人,其實都做不到斷舍離,可能你就是一個做不到斷舍離的人。當你看到一樣東西在打折,並且優惠力度很大的時候,即便你當下用不到,你因為一時衝動而買下嗎?
  • 山下英子:真正厲害的人,都做到了「斷舍離」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 都做到了「斷、舍、離」,所以人生是一直往前走的,會越活越精彩,會活出自己想活的樣子。斷掉善假的社交有時,我們應當更注重身心的安逸,別被那些繁華熱鬧所打亂心靜。真正厲害的人,能做到斷掉不必要的社交,不畏懼孤獨,你只需默默的努力,成為那些被羨慕的人。捨棄亂墜天花的欲望一個人最難填滿的無底洞無非就是自我私慾。古人云:「知足者常樂」。
  • 你以為的斷舍離,才不是真正的斷舍離
    通過斷舍離行為來梳理你的價值觀,深入內心了解自己潛意識裡真正的訴求,才是梳理人生的終極方法!幸子小姐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報了鋼琴課,插花班。但每次學習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理由各種。在一次斷舍離的過程中,她看到一直以來都捨不得扔的書櫃裡竟然收藏了很多關於企業管理和運營的書籍。
  • 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
    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也帶來了物質生活用品的增多,給家居生活帶來舒適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整理和打掃上的難題。如何對現有的物質進行斷舍離,從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質的執著和迷戀,在日益豐盛的物質世界中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揭露日式斷舍離的真正意義,你會發現,日本主婦界所流行起來的斷舍離,不僅是一種家居整理法,也是一套人生整理法。
  • 《斷舍離》:感情已過期,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放手?
    早上讀了日本的山下英子寫了一本名,名叫《斷舍離》。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對斷舍離的理解一直有所局限,我一直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扔扔」。其實斷舍離指的不僅僅是讓家裡井井有條的整理術,其實,我們的工作上和感情上,同樣需要斷舍離。
  • 真正厲害的女人,會做到「斷舍離」,傻女人往往反著來
    其實,真正厲害的女人,會做到「斷舍離」,傻女人往往反著來,你是否有過同感?懂得刪減不必要的細枝末節。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人應該重視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放在真正值得重視的事情上,唯有如此,才能夠集中精力辦重要之事。
  • 真正的斷舍離,並不是簡單地丟東西,而是返璞歸真
    不少人一提到斷舍離的第一反應就是丟東西,將自己不需要或者閒置的物品進行清理。是的,這的確是斷舍離中所提出的觀念,但是這絕不是斷舍離的全部。斷舍離強調整理物品,我們生活的空間是有限的,可是有不少人的家裡都堆積著閒置物品。
  • 《時光機》:真正「斷舍離」,你以為這麼容易?
    但拉回正題,表面上這是一部手把手教你如何斷舍離的生活小電影,實際上導演是想通過一個個實操性很強的小貼士,來探討關於斷舍離之下,人與物,當下生活與感情記憶之間的取捨關係。故事被真正打開的,是閨蜜阿萍在即將運往垃圾場的雜物中,找到一張曾經作為禮物送給小琴的CD開始。
  • 真正的聰明人,一生都在斷舍離
    就像《斷舍離》一書裡所寫的:「斷舍離,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學會斷舍離,才能讓內心變得簡單;學會斷舍離,才能讓生活變得輕鬆;學會斷舍離,才能讓人生變得精彩。學會斷舍離,讓一切回歸簡單,心才會變得簡單。永遠要記住:你簡單了,生活才會對你簡單。02最好的自律,是斷舍離我身邊有位朋友,很喜歡定期整理自己的衣櫃。
  • 真正的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這8點才是精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購物的火爆,斷舍離一詞在年輕人和家庭主婦中間成為潮流。很多人認為斷舍離就是把自己家多餘的、沒用的東西扔掉,但這其實只是斷舍離的最容易做到的在外行為。真正的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這8點才是精髓。
  • 斷舍離,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而斷舍離的精髓,是這兩個字
    答案是「斷舍離」,越聰明的人,越懂得「斷舍離」!「斷舍離」的概念流行已久,可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原因何在?就在於沒有掌握其精髓,其實,「斷舍離」的精髓,只不過兩個字,那就是——簡化,簡化你的生活!蕾斯莉是美國一位倡導「斷舍離」的專家。
  • 最頂級的自律,就是做到斷舍離
    《斷舍離》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斷舍離,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學會斷舍離,才能讓內心變得簡單;學會斷舍離,才能讓生活變得輕鬆;學會斷舍離,才能讓人生變得精彩。學會斷舍離,讓一切回歸簡單,心才會變得簡單。永遠記住,你簡單了,生活才會簡單。最好的自律,是斷舍離我有一個大學舍友,每周都會整理自己的衣櫃。
  • 山下英子《斷舍離》:人生走到困境,要學會「斷舍離」
    有時候你的煩惱來源於你擁有的太多,比如同一天卻有不同的好友向你邀約,你無法選擇該去參加誰的派對,又或者你決定好參加派對,但好看的衣服太多,你拿不定主意選擇哪一件禮服,這一切都可以用「斷舍離」的思維來處理。
  • 佛教:坦然面對自己,真正做到斷舍離
    人生就在某一個瞬間突然間仿佛醍醐灌頂「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我們的人生就宛如大海一般,而煩惱只是小水珠;當我們放下了對水珠的關注,將注意力凝聚在自己奔流的方向時才會找到自己本來的樣子。曾經有長輩提到:每天給自己留有一點時間嘗試放鬆,比如可以看看陽光,看看燈光,想像自己融為光的一部分,徹底忘我的放鬆。
  • 如何做到斷舍離,如何減少自己的需求,請弄清事物的本質
    極簡主義中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斷舍離」,那麼大部分人做到斷舍離卻並非易事,其實這並不全是因為你不夠堅定,而是你對事物的本質知道的太少了。有句話說得好:知道的越多想要的越少。這便是造成人們購買大量不同產地,不同品牌,不同價位但功效相差無幾,甚至可以完全被互相替代的物品的原因。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做到「斷舍離」,那麼請在購買物品時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物品純粹的喜歡還是必需要用到的東西?這個物品在功能上是否沒有更好的其它物品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