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後,三大帝國被肢解,中國卻能一直保持完整

2020-12-13 你陪我到白頭

眾所周知,在一戰中,有兩個帝國被直接肢解,一個奧斯曼帝國,一個奧匈帝國,這個被分裂成幾個小國家的大帝國,然後再也沒有分裂。這幾個小國,雖然現在經濟實力很強,但實際上是軟柿子,在任何一個時期一旦發生戰爭,第一個被捏住的就是這些小國,沒有反抗的力量。誠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人雖然戰敗,但並未完全分裂,他們的自尊心仍不斷地被壓在地面上,使他們非常不服氣,所以二戰就這樣開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人以超神開場,西吊英法,東擼蘇聯,結果一擼就灰飛煙滅,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人再次成為戰敗國,而且這次被摩擦的不再有脾氣。然而,勝利者並沒有走得太遠,一戰前,世界七大豪傑: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法國、大英帝國、義大利、沙俄帝國,二戰結束後,帝國紛紛消亡,唯獨蘇聯強立於世,即使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已落幕。

恰恰相反,隔海相望的美利堅崛起了,因而回想起這些帝國的命運,有人說,這樣看來,大清帝國是幸運的,因為在近代開始之初,它曾經歷過太平天國戰爭、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然後又有軍閥割據,日軍全面入侵。可以回頭看一看,我們還基本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這是多麼神奇啊!實際上完整這個東西還是有繼承的,因為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一直在動蕩,任何朝代都在努力保持國土面積的完整。始於秦,終於漢,為什麼在清末史無前例的動亂中,我們仍能保持完整?

第一,中國近代的兩個重大抉擇,即前面所說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堅定地站在正確的一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清朝雖已退居歷史舞臺,但北洋政府仍有人玩弄權術,企圖重奪帝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歐洲,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為了世界恢復和平,北洋政府派了大批勞工到歐洲,幫助協約國對抗德意志帝國,協約國因此獲勝,中國也因此成為戰勝國。然而,當時的中國弱小,因而協約國的列強並不認同中國,雖為戰勝國,卻仍想把德意志在中國的利益轉移到日本身上,這一無恥的決定絲毫不顧及北洋政府的抗議和中國人民的感受,可想而知,如果當時北洋政府站錯隊跟隨盟國而戰,那當時的中國將面臨怎樣的制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不僅加入了這一方面的同盟,而且加入了另一個方面的同盟,最後又取得了勝利,所以有人問,為什麼當時中國加入的是同盟,而不是軸心國呢,因為這個軸心國是專門搞侵略的,中國當然不可能加入侵略者的陣營,從國家利益來看,加入軸心國就意味著淪為日本的附庸,就等於直接被日本殖民,這對我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也不能妥協的。

因此中國在被日本侵略時,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反抗打敗日本,取得戰爭勝利,保衛自己的領土不被日本侵佔。的確,在這個過程中,德國實際上曾拉攏過國民政府,並為國民政府組建過德械師團,但最後還是被蔣委員長拒絕了。但是不管怎樣,在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們仍然保持了大致的完整,實乃天佑中華。

相關焦點

  •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但丟棄40%領土,國土面積越來越小!
    「和平」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外交的代名詞,現如今的世界也是強烈號召「和平」。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仿佛都很「老實」,大規模的戰爭事件不再出現,曾經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可是他自己卻丟棄了40%的領土,導致國土面積越來越小,這是為何呢?
  •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這個曾經被呼喚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有日落夕陽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大英帝國的攻擊1、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侵蝕如果說在維多利亞時期使英帝國達到了世界國家的頂點,那麼一戰的爆發則是大英帝國走向夕陽的導火索。
  •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爆發在歐洲?白人為什麼異常好戰?
    我想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兩次世界大戰都爆發在歐洲。一次是因為歐洲列強爭奪中東主導權,另一次是因為東歐的意識形態衝突,但是主戰場都在歐洲。歐洲人明顯比其他人好戰,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義的。有的朋友說蒙古西徵和阿提拉,以此證明黃種人在古代打仗也很厲害。
  • 兩次世界大戰的藍圖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後,施裡芬以騎兵團參謀身份參加了薩多瓦決戰,在總參謀長老毛奇的卓越指揮下,兵力處於劣勢的普魯士速戰速決,出人意料地大勝奧地利。他後來說:「能參加普魯士軍隊經歷這一偉大的戰役,贏得輝煌的勝利,目睹無與倫比的歡呼場面,我感到多麼幸福啊!」
  •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其當盟友
    在整個歐洲大陸之上,能上檔次的四個國家是英法德俄,如果算上一戰,還有個奧匈帝國,他們是歐洲五強。除了這五個國家之外,其他國家比如波蘭、西班牙等國相對就要弱很多,所以歐洲大陸的主導力量只有這五個國家。 而在剩下的這些國家裡,最強的那就是義大利了。
  • 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千瘡百孔的德國,為何依舊能成為歐洲的領頭羊
    1914年德國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過四年的激戰之後,卻以失敗告終,1918年德國投降,美國發表《十四條和平宣言》,一戰也就此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空前的浩劫,參戰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30多個國家,15億人因此捲入戰爭,傷亡3000萬多人,而這也促進了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 是什麼讓一戰、二戰間隔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是塞拉耶佛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奧匈帝國皇儲大公與其妻子在閱兵結束後被塞爾維亞青年殺死的事件,主要是二十年代初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是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這次不僅僅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而是全球性規模的戰爭。除了資本主義國家還有社會主義國家參與,是什麼原因讓兩次大戰間隔僅僅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一個女人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成為蝴蝶效應最著名的例子
    這個美麗的,幾乎不為人知的,完全無辜的女人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他是索菲·喬特克。霍恩伯格公爵夫人,我敢打賭你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她。她是奧匈帝國的繼承人,奧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愛上並與之結婚的女人。她不是皇室,那又怎樣,他最終成為了公爵夫人,比許多皇室的地位更尊榮。但是在當時的皇室禮儀中,即使是奧匈帝國的未來君主,也不能讓自己的妻子參加皇家儀式。
  • 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是這樣一步步成為世界的霸主的
    我一直認為,就經濟文化來說,清朝中期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的領頭人。清中期開始衰落,英國崛起,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國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直到現在,美國是這個世界的霸主。
  • 「後起之秀」德國憑什麼僅僅相隔25年便兩次挑起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反派巨頭:德國、日本、義大利,如果我們在把歷史追溯到25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又會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竟然還有德國,僅僅相隔25年德國憑什麼挑起2次世界大戰,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弄明白麼?自從歐洲"海盜」麥哲倫和哥倫布揭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後,歐洲國家紛紛鼓勵國民揚帆出海掠奪世界財富。
  • 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卻丟掉40%領土,為啥會國土越來越小?
    在人類歷史上,世界發生過兩次最大規模的戰爭,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德國的參與,雖然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但為什麼德國的領土越來越少呢?如今的德國領土面積是35萬平方公裡,而在一戰之前領土面積高達54萬平方公裡,如此一來領土丟失了40%。
  • 德意志的野望:歐洲老二想要當老大,所以挑起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僅相隔25年,大部分人對二戰比較熟悉,也知道二戰的反派三巨頭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但如果你把歷史書稍微往前翻一翻,你會發現,一戰的反派之中居然也有德國,而且德國也是挑起一戰的主要推手,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挑起的呢?德國到底想通過戰爭得到什麼?
  •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核爆炸!這艘傳奇戰艦終於在海底被找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核爆試驗的美國「內華達」號戰列艦沉沒之後其位置一直成謎,近日一支水下探索團隊終於在深海找到了這艘傳奇戰艦。據悉,「內華達」號戰列艦於1916年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加入英國艦隊,擔負護航任務,並參與了對德國的封鎖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期間,「內華達」號扛住了10枚炸彈的轟炸和1枚魚雷的打擊,艦員反應迅速,讓該艦在淺水水域擱淺,從而避免沉沒。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按理說,社會程度發展越高,武器越先進發動戰爭的慘烈程度也會高,可實際上一戰要比二戰更加慘烈,這是為何?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前者帶有主動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利益爭奪而發生的戰爭,而後者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安全而被迫捲入世界大戰的。
  • 韓國藝術家借光影將肢解人體做成完整春宮圖
    韓國藝術家借光影將肢解人體做成完整春宮圖 (1/7) "← →"翻頁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這個道理自然是非常簡單,也不難分析出來,所以在英國人的眼睛裡,不只是像餓狼一樣饑渴的日本人是自己的敵人,就連自己的盟友,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都是自己潛在的敵人,英國人的外交哲學中對於盟友有著這樣的定義,那就是「不向自己開火的敵人」。
  • 《復仇者》漫威大事件即將開始,為何外星三大帝國戰爭不斷?
    在電影《驚奇隊長》的故事中,曾經在大事件「秘密入侵」中嘗試控制地球的斯克魯人被徹底洗白,克裡帝國反倒變成了邪惡的一方,但是誰能想到在漫畫的起源故事中,斯克魯帝國原本是一個愛好和平,崇尚貿易的國度呢?但是在斯克魯人之中,一直流傳著關於「天神彌撒亞」的傳說,傳說中寇塔提人並沒有徹底消失,而是隱藏在了哈拉(克裡母星)的地下,而克裡帝國中也有一些熱愛和平的祭祀,離祭祀們幫助寇塔提離開了這顆星球,並將它們播撒到了整個宇宙中,傳說中地球上也生活著寇塔提人,但是因為和地球的植物完美結合,所以很少有人能見到他們的真面目。
  • 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引發世界大戰的青年,結局怎麼樣?
    眾所周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正是這一次轟動世界的刺殺行動,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視察塞拉耶佛途中,被一位叫加夫裡若.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了,斐迪南大公的死,使得早就火藥味十足的歐洲大陸戰火四起,進而蔓延成一場世界大戰。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哪些國家參加,中國正處於什麼年代?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哪些國家參加,中國正處於什麼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間,中國當時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戰爭的主要原因就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列強瓜分完畢後,所謂的新舊殖民主義之間為了爭奪利益,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全球性的戰爭。這場戰爭主要發生在歐洲,所以很多人都習慣稱之「歐戰」。雖說這場戰爭最初是在歐洲各國打響,但是很快就波及全世界,導致不少的國家被迫參與到其中來。
  • 老人戰勝新冠迎106歲生日,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兩次大流行
    據英國《太陽報》網站報導,尼科爾森不僅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兩次疫病大流行,如今還戰勝了新冠肺炎。據悉,尼科爾森在新年前夕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雖已百歲高齡,但她沒有被病毒打倒。「我之前有些咳嗽,但現在感覺好多了。我沒法形容我的生日有多美好。」她說。看到那些送給自己的賀卡和禮物,尼科爾森非常開心。「因(感染)病毒而被隔離,現在能慶祝(生日),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