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南京人的記憶裡,一定有屬於鐘山牌手錶的位置。在江蘇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很多老照片、老物件勾起了人們的回憶。而在反映居民生活變化的一組展品中,70塊鐘山牌手錶擺成的數字70,絕對是吸引很多觀眾駐足的爆款。
這70塊手錶整齊地擺放在透明展櫃裡,有金色、銀色的懷表,也有各種款式的腕錶,有的還能準確記錄時間。這些亮閃閃的手錶一下子就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幾十年前。很多中老年觀眾走到這裡,都忍不住停下來細細觀看。「感覺時光一下就倒流回到了年輕的時候。」觀眾章先生今年69歲,在鐘山表的展櫃前停留了很久。他回憶,四五十年前,鐘山表絕對是「潮人」的標配,那時買鐘山手錶要憑票,可以說是「一表難求」。
鐘山表的故事裡,還有一段和南京長江大橋相關的記憶,在上世紀60年代物資緊缺的年代,江蘇省和南京市經常用鐘山表到外省去置換木材、煤炭等物資,用於南京地方工業生產。當時南京正在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由於鋼材供不應求,南京市政府採用「手錶換鋼材」的法子,許多建設大橋的鋼材就是用鐘山表換來的。
展櫃取名「鐘山表中國情」,「鐘山表見證了南京輕工業發展的歷史,背後也可以看出新中國居民生活的變化。」現場的講解員介紹,鐘山手錶廠的前身是公私合營江南造鐘廠,1957年廠址搬到鐘山風景區裡的四方城,當年生產出了第一批手錶,取名紫金山牌,這是南京生產的第一批手錶。1959年,南京手錶廠成立,1974年左右生產出定型的九鑽鐘山表,標誌著鐘山表生產步入成熟期。1984年,鐘山表到達鼎盛時期,年產量220萬隻。
「當年,誰要是擁有一塊鐘山表,肯定會引來周圍羨慕的眼光,而今天,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章先生說,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今天的南京人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冰箱、電視、空調、電腦、私家車……幾十年前想也不敢想的東西,現在已經成了尋常人家的標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正向著越來越美好的明天行進。
當年的鐘山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2010年,南京手錶廠關停,廠裡成立託管中心,交由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託管。如今,原來的老廠區變成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手錶廠有10棟老廠房全部保留下來,包括曾經的生產車間、工具車間等。
70塊鐘山牌手錶擺成數字70。(記者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