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各種代際標籤,現在看看名勵場裡真實的X世代、千禧一代、Z世代都說些什麼.

2021-02-15 名勵場

「 這一代年輕人的時代到來了,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每隔五年就會有這樣的問題出來,這是入局社交領域的玩家都在苦苦思考的問題,諷刺的是,定義他們比了解他們更成了當務之急。

代際標籤有點像人們相信星座,就會自動貼標籤,並不在乎它有沒有依據。之所以能影響我們,只因為我們相信它。

人們用「嬰兒潮一代」來定義目前年齡在接近60歲和剛過70歲之間的人,用X世代定義接近40歲和50歲出頭之間的人,而千禧一代則是指20多歲和快到40歲之間的人,後來又用Z世代定義20歲左右的人,且這種劃分一直在變動,搞得我們許多人不確定自己屬於哪個世代。

代際特徵其實沒那麼清晰,只是我們更喜歡造概念,品牌與其以代際標籤為基礎制訂傳播策略,不如彎下腰花力氣深入了解用戶的真實樣子。

(圖源:Global Web Index;Z:Z世代;M:千禧一代;X:X世代;B:嬰兒潮一代)


先描述一下所謂的代際標籤

X世代

X世代(1965年至1980年生人)見證了無線電話和PC端的重要技術變革,他們是目前微信和facebook的主力使用人群。        

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1980-2年至2000年生人)一直熱衷於社媒,而且社會輿論一直對社媒給千禧一代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脅而存在爭議。

Z世代

(1990年至2000年以後生人)出生於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每天在社媒上花費2小時55分鐘(超過了千禧一代),但也呈現出總時長增速放緩的趨勢。他們不太喜歡微信,更喜歡QQ,還有其他基於多媒體的平臺,例如Instagram和YouTube或更有個性的新媒體。

α世代

千禧一代的後代

通常情況下,基於傳媒圈比較喜歡貼標籤的心理,他們的行為也被貼上各種標籤。比如,「嬰兒潮一代」相關的形容詞是貪婪和物質主義,與「千禧一代」相關的是不安分和高消費,而對「X世代」的標籤則是沒有生活目標,Z世代的標籤是「 顏值即正義,早買早享受 」。

本文不對上述任何概念做評價,以避免狹隘與偏見,僅從名勵場三年多來現場社交的不同場景獲得的實際聊天記錄,來呈現他們各自的不同。讀者可以自行對照標籤和真實之間的差異,而這個差異往往造成品牌傳播策略的千裡之謬。

同時,透過觀察會發現代際之間的所謂界限其實也是很武斷的。在名勵場內,不同代際的用戶,X世代、千禧一代或者Z世代放在一個場內、follow一個話題討論甚至辯論反而呈現出越來越融合的趨勢。當然,代際戰爭狀況也有發生,只是我們需要有意抽掉引發戰爭的其他因素,比如社會背景、教育程度等。

本文的意義在於:品牌傳播制定者或者社交產品開發者不能簡單的根據人們對待這類代標籤來推斷他們要什麼,以及制定相應的推廣策略。因為真實情況往往比標籤豐富得多。

名勵場自2017年2月14日搭建第一個《 la la land名勵場 》至今三年,已經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搭建了50多個品牌名勵場,涵蓋領域包括音樂節、電影、戲劇、美術館、畫廊、酒吧、餐廳、商場、啤酒節以及個人。名勵場是中國第一個基於品牌傳播目的的現場社交平臺。

以下僅僅列舉《爵士春天名勵場》《 蓮花府邸名勵場 》《 1308名勵場 》《《 驢得水名勵場 》《 新天地名勵場 》 《 酒井榴槤子在非洲 》《 喜瑪拉雅名勵場 》來呈現X世代、千禧一代以及Z世代的真實面貌。

名勵場裡的X世代

《 爵士春天名勵場 》

目標對象:觀眾為20-60歲,其中40-60歲為核心觀眾

代際跨度:60後70後80後以及90後

傳播策略:JZ是上海第一爵士品牌

傳播話題:因為愛JZ,所以愛爵士。

用戶的年齡跨度30年,從他們交流記錄上,幾乎看不出任何代際特徵。

《1308名勵場 》

目標對象:德國1308三皇冠自釀啤酒餐廳的客人為30-50歲,其中30-40歲為核心客人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客人包含60後70後80後

傳播策略:建立鄰桌之間的橫向交流,從而把餐廳變成社區。

傳播話題:鄰桌幹一杯

《 Alan wong's 名勵場 》

目標對象:Alan wong's 餐廳的客人為30-60歲,其中40歲為核心客人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客人包含60後70後80後

傳播策略:Alan wong's 是來自夏威夷的三星餐廳

傳播話題:Alan wong's 的這道菜有幾層口感?

《 Alan wong's 名勵場 》

目標對象:Alan wong's 餐廳的客人為30-60歲,其中40歲為核心客人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客人包含60後70後80後

傳播策略:Alan wong's 是來自夏威夷的三星餐廳

辯論話題:Alan wong's 是夏威夷菜還是越南菜?

《蓮花府邸名勵場 》

成都蓮花府邸是名勵場搭建的第一個社交酒吧,受眾覆蓋幾乎全部代際。

目標對象:爵士春天音樂節的觀眾為20-60歲,其中40-60歲為核心觀眾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觀眾包含60後70後80後90後

傳播策略:中國第一社交Live house

傳播話題:你接受那句搭訕開場白?


《蓮花府邸名勵場 》

目標對象:爵士春天音樂節的觀眾為20-60歲,其中40-60歲為核心觀眾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觀眾包含60後70後80後90後

傳播策略:中國第一社交Live house

傳播話題:你喜歡蓮花府邸什麼?


名勵場裡的千禧一代

《新天地名勵場 》

《 新天地名勵場 》本次話題討論是參與到仁廬畫廊的場內及場外來賓

目標對象:用戶年齡為20-40歲

代際跨度:80後90後00後

傳播策略:社交令話題更有滲透力

傳播話題:作品的話語權來自藝術家還是評論家?


嘉賓之間的爭論出於觀點之爭,並沒有代際特徵。


《驢得水名勵場 》


《 驢得水名勵場 》是一個跨代際的討論場和辯論場,集中了20-40歲年齡的用戶。

目標對象:用戶年齡為20-40歲

代際跨度:80後90後00後

傳播策略:價值觀及興趣

傳播話題:現在看《泰坦尼克》,Jack和未婚夫,你支持Rose選擇誰?

辯手是不同代際,辯論內容可以看到觀點的衝突,但並沒有明顯的代際衝突。

名勵場的mevote欄目因為是辯論主題,經常有激烈的觀點對撞。不同年齡段的人辯論一個話題,似乎更加可以看出代際差異。有時候,無心挑起代際戰爭,事情會有趣得多。但是,從辯手的發言內容看,持有同情未婚夫觀點的不一定就是90後,支持選擇Jack的也不一定就是80後。對圍繞不連續的世代之間差異所做的深入觀察後,我們發現沒有什麼證據表明存在這類差異,所有有關世代特徵的東西幾乎只存在於我們的概念之中。」


名勵場裡的 Z 世代


《酒井榴槤子在非洲 》


《酒井榴槤子在非洲》是名勵場搭建的第一個個人場,25歲的廣州姑娘榴槤子身上只帶著不足8000rmb一個縱貫非洲137天,並在名勵場實時和粉絲交流,前後共吸引了6509名粉絲。

目標對象:用戶年齡為17-35歲

代際跨度:80後90後00後

傳播策略:中國的阿甘

傳播話題:榴槤子為什麼愛非洲不愛職場?

酒井榴槤子似乎體現出千禧一代不安分的特徵,但是她的動機似乎更加指向清晰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這不可能用簡單的代際特徵涵蓋。

《 驢得水名勵場 》

目標對象:20-30歲為核心觀眾 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16歲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觀眾包含80後90後00後

傳播策略:價值觀及興趣

傳播話題:上海錯過網際網路了嗎?

《 喜瑪拉雅名勵場 》

目標對象:15-20為核心觀眾 年齡最大的22歲,最小的13歲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觀眾00後

傳播策略:手帳圈的新中心

傳播話題:春天來了,怎樣做一個小清新鹽系手帳解暑呢?

《 喜瑪拉雅名勵場 》


目標對象:15-20為核心觀眾 年齡最大的22歲,最小的13歲

代際跨度:參與發言的觀眾00後

傳播策略:手帳圈的新中心

傳播話題:新入坑的小朋友,誰知道入拼米糰要注意的三件事是什麼?

名勵場內的Z世代,更傾向於自我的表達,更無懼,也更真實。個性的舉動、才藝的表達常常會引發高頻點讚與廣泛共鳴。在名勵場的機制下,內容創作者和閱讀者並沒有明確的區別,他們往往滿足感更高而且彼此激勵 互相成全。

還有 α 世代的標籤

他們是千禧一代的孩子,大致於2010年後出生,是第一個完全出生於21世紀的群體。這些孩子永遠不會知道一個沒有社交網絡的社會是怎麼樣的,因此,他們是真正的網絡專家。總之,標籤已經貼上了。

貼代際標籤的意義

貼代際標籤唯一有意義的或許是人口學統計為了簡化概念。諷刺的是,到了傳播領域,這反而成了品牌傳播制定者們爭先恐後追逐的新概念,一切源於我們這個圈子喜好「造概念」這一歷史傳統,全然不在乎是否反映了目標對象的真實狀況。當然,廣告公司也好公關公司也好媒體平臺也好,往往傳播策略就是在概念推導概念這樣的邏輯裡制定出來的,哪怕是偽概念。品牌要對Z世代做一輪品牌推廣,廣告公司就根據Z世代的代際標籤制定傳播計劃,然後拿到市場推廣,Z世代不知什麼原因買單,最後,市場反應反饋給品牌,這樣的閉環一直在進行中。我們把它稱之為「會議室市場」。品牌提出荒唐的任務、廣告公司出具荒唐的策略,市場做出荒唐的反應。反正預算花掉,一切都其樂融融。

回歸真實,回歸現場

那麼,如何改善這樣荒唐的循環呢?

撕掉標籤,回歸真實。

基於真實狀況制定品牌傳播策略,而不是基於標籤。

真實狀況就是,代際之間幾乎沒有明顯的代際特徵和對應的人格。

一定要提煉出不同之處

那應該是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吧,這也僅僅對於內容的投放貢獻一定的認知而已。

X世代更習慣於微信、郵件,千禧一代、Z世代或許更傾向於一些更為小眾的平臺。目前各個代際使用微信、QQ這應該是無奈之選,QQ和微信一樣,工具性又太強,且遍地熟人。無論微信、QQ這些主流社交平臺還是TIKTOK這類小眾平臺,能獲得他們信任的,必然是真正了解他們的,對他們貼標籤無疑是在侮辱他們的智商。

千禧一代、X世代、Z世代有代際差別亦有融合,代際跨度較大時會有比較明顯的特徵。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雖然不是一個緊接著一個,在不同的時期達會到不同的成熟水平,這或許構成代際差異的一個依據。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新技術,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賦予了整個世代的群體行為特徵。

對Z世代來說,社交並非傾向於和完全的陌生人交友,「為了認識陌生人而認識陌生人「的模式似乎已經老去了。而是傾向於以內容為載體的信息交互與內容消費,這在現場基於同一場景同一內容同一話題的社交環境下,更加切合他們自我表達的願望。這樣的場景下,他們更願意與同場的人分享真實的自我。名勵場內的Z世代,更傾向於自我的表達,更無懼,也更真實。個性的舉動、才藝的表達常常會引發高頻點讚與廣泛共鳴。在名勵場的機制下,內容創作者和閱讀者並沒有明確的區別,他們往往滿足感更高而且彼此激勵 互相成全。用戶希望通過社交應用擴展自己的交友圈、同時越來越多的Z世代用戶認為微信和QQ無法滿足自身社交需求。Z世代的社交文化正圍繞著突破社交壁壘與維護自我圈子展開,並呈現「虛擬走向現實,線上回歸線下」這一趨勢。強調現場社交和興趣交流的名勵場的社交模式對Z世代而言是一個新的出口。

名勵場內不同代際用戶聊天的內容,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分享與互動往往存在於普普通

通的用戶之間,沒有大V也沒有KOL,這就是名勵場特有的C-C交互交流模式。這與主流社交平臺產生的互動不太一樣,用戶在微博上的互動來自博主,在B站則是偶爾更新的神仙UP。是B-C模式。用戶自己的主張個性的表達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彰顯。另一方面基於熟人社交的局限性,結交新同好和消費有趣內容的需求確實無法在QQ和微信上實現。而類似微博這種社交平臺的話語場域又太深太廣,用戶被看見的機率大大下降。這也推動用戶從主流平臺撤離並尋找新的更加懂得支持他們的平臺。

名勵場C-C傳播模式,主張去大V去主播,用戶對用戶的橫向交流,每一個人權力平等,即使內容發布者也是內容閱讀者,相互讚賞相互成全,是目前唯一把普普通通用戶當做KOL培養的社交平臺。

Z世代,還是新一代,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 「 當下一代 「。

時代影響你,你也可以影響時代。每一個時代都不會僅僅影響該時代的人,所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廣泛的彼此影響互為因果彼此關聯著,因此並沒有絕對意義的代際特徵,如果一定要貼標籤的話,可以更為精確的描述為「 當下一代 」,他們並沒有年齡或年代差異。

博士,名勵場內的Z世代,或者是當下一代。

這個言辭鋒利,留著二八分頭髮貌似黃軒的傢伙在名勵場裡一次話題聊天獲得173個贊。

博士們討厭網紅在上面說什麼,下面就是點讚,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有獨立的見解,只要給他們一個表達的舞臺,他們的言辭就讓你不得不另眼相看。名勵場通過互紅互贊功能,讓普通消費者通過話題發言即可成為KOL,互紅互賞是名勵場一種特殊的鼓勵機制,用戶只需發言,不需要長篇大論,即可獲得其他用戶真金白銀的打賞。名勵場稱之為無內容打賞。這個機制大大激發了用戶自我表達的熱情。看到一句有趣的發言,就會用讚賞來表達支持。同樣,自己的某句發言也會得到別人的打賞,發言越多得到讚賞的機會越大,影響力就越大。這樣的機制讓普普通通的消費者更有機會成為KOL,用Z世代的話就是「成就理想自我」。但是,受到這個互贊機制激勵的卻不僅僅是Z世代,X世代、千禧一代一樣樂在其中。「成就理想自我」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特徵,並非Z世代獨有。

名勵場CEO Leslie

代際標籤在真實用戶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這要求品牌傳播策略的制定者以及前僕後繼進入社交領域的玩家們必須認真思考,你的品牌策略或者你的產品基於概念還是基於真實用戶?這在我們這個概念滿天飛、標籤到處貼的時代尤為重要。不去了解用戶,就不會得到用戶的信任   他們不僅從主流媒體平臺撤離也會輕而易舉地識破各種標籤概念堆砌的非主流平臺,這對於擅長炒作概念的某些項目人和投資人而言就不僅僅是諷刺了,而這必然發生在當下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作為目前市場上唯一的基於品牌的現場社交平臺,名勵場意味著今後品牌傳播的方向將是C-C模式的社交平臺結合沒有代際標籤的新一代用戶。也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更有個性的更加懂得用戶需求的社交平臺將更適應市場需求。名勵場非常願意同媒體同行投資人以及品牌分享我們三年來實操所獲得的微薄經驗。



相關焦點

  • 從千禧一代到Z世代,絲芙蘭為何讓年輕人如此「長情」?
    從千禧一代到如今的Z世代,絲芙蘭似乎從來沒有在年輕人的消費觀中缺席。 從2005年進入中國至今,絲芙蘭在15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從實體店到全渠道經營的商業模式轉變,產品結構也從引進國外品牌向本土化、個性化產品的全品類發力。依託LVMH集團,絲芙蘭在全球擁有2645家門店,亞洲門店366家,涉及35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高端美妝零售商。
  • 千禧世代:社交媒體上的我才是真實的
    我們很難用一個或多個標籤來定義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多元的、跨文化的包容心態和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我標榜。 △自我標榜絕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其實是個中性詞——展現自己認為特殊、引人注意的一面。越來越多的千禧世代傾向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對於周遭事物的看法,這一點無可厚非。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60後在運動,z世代在養生,破解Z世代養生怪圈!
    說到年輕人,千禧一代已經成為過去,Z世代正勢不可擋地走向時代舞臺的中央。Z世代以興趣劃圈,圈層文化的消費潛力不斷展現。不僅如此,在養生領域裡也分出了幾個獨屬於他們的消費怪圈,我們將其總結為:「皮囊怪」、「肌肉怪」和「體檢怪」,來看看這三大門派怪圈,你中招了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群體對於自身「皮囊」的呵護尤為重視。根據數據發現:皮膚與身材已經被列入困擾國民的前三大健康問題。
  • 美媒:中美千禧世代對比,中國完勝美國
    據美國《紐約郵報》2月17日報導,美國出生在1982年至1998年的千禧世代(如今年齡在20歲至36歲之間)有八千萬人,但是中國有著將近四億人的千禧世代,是美國的五倍,其數量甚至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的人口總和。美國千禧世代中有著三大議題:我們想買什麼?我們的立場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 BBC CULTURE丨X時代、Z時代與千禧一代的風格之戰
    -2009年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和2020年Covid-19影響,這個世代的人失業率比其他世代都來得更高。在網上,Z世代(9-24歲)一直批評千禧一代(25-40歲)主流風格的許多方面,即千禧一代的惡人,更加側發和緊身牛仔褲。在此過程中,他們引起了千禧一代的嘲諷和徹頭徹尾的惡意反應。
  • 定製+復古+無性:Z世代運動品牌新經
    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一個新的消費群體:Z世代。特立獨行,標籤鮮明,極具個性的Z世代也讓現在的運動品牌市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顛覆。各路大佬自有絕招面對傳統營銷套路的失敗,為了拿下「難搞」的年輕一代,各路大神們也紛紛針對了Z世代消費特點,給Z世代來了個相當「個性化定製」的營銷模式。
  • 深評丨Z世代,不好捂熱
    圖文:半夏編輯:滾滾君很慚愧,直到2020年,我才弄明白,我屬於Y世代——嗯,根據現在很潮的Z世代往前整整推一代
  • 定製+復古+無性:運動品牌的Z世代新經
    特立獨行,標籤鮮明,極具個性的Z世代,也讓現在的運動品牌市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顛覆。我們以運動品牌為例,來看看大佬們是如何虜獲Z世代的:1.只要球鞋出得快 每個新款我都愛Z世代的年輕人們,成長於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消費的習慣也被形容為「短暫得愛了一下」。Kanye West的Yeezy系列在2015年發布過6個版本,在2018年發布了12個版本,而到了2019年已經發布多達19個版本。
  • 厭倦Ins甜膩風的Z世代,在網上最吃哪一套?
    再加上網上大量過瘦的模特、展現理想人生的廣告文化和進一步擴散的Instagram風潮,就誕生了這一完美主義世代。這種想要展現完美面貌的文化,塑造了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2C服務和產品的內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D2C業界常說的「Premium Mediocre(優質平庸)」概念。
  • 厭倦Ins甜膩風的Z世代 在網上最吃哪一套?
    再加上網上大量過瘦的模特、展現理想人生的廣告文化和進一步擴散的Instagram風潮,就誕生了這一完美主義世代。這種想要展現完美面貌的文化,塑造了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2C服務和產品的內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D2C業界常說的「Premium Mediocre(優質平庸)」概念。OK,這裡先跳出千禧視覺美學的話題,談一下面向這個群體的消費心理竅門。
  • QQ音樂成為Z世代最強音樂平臺靠什麼?
    作者 | 趙衛衛 編輯 | 焦麗莎摘要:如果說我們熟知的「Z世代」是一個年齡層的泛指,那麼「拇指一代」則是對網際網路一代年輕人最形象的代稱,具體到娛樂經濟裡,BGM就是最好的表達。最有代表性的是幾組數據:51%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認為視覺刺激過多,音頻提供了很好的解脫途徑;53%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表示,音頻已經從他們只關注的事物,轉變為完全圍繞日常生活的常態。
  • Vlog紅人一年收入2600萬美元,YouTube、TikTok如何鎖定Z世代人群?
    但現在,新生代——Z世代似乎更加「得寵」,這群由 1997 年及以後出生的人組成的用戶群體,逐漸成為媒體眼中「最亮的星」。雖然這兩個群體都被認為是「年輕一代」,但Z世代和千禧一代之間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性,而這一點在他們消費的內容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眾所周知,千禧一代是流媒體的「擁躉」。
  • 千禧世代10大最佳職業 居然是這些!
    她說,自己的工作型態與傳統式的朝九晚五截然不同,「因為我就是自己的老闆,我也覺得我現在比以前擁有更多的工作與生活兼具平衡」。或許對於曾經經歷戰亂的老一輩來說,「工作與生活兼具平衡」在職場生活中仿佛天方夜談,甚至只要有少許的「平衡」做最忙碌工作的點綴,就已經忍不住銘感五內。然而,對於千禧世代年輕人而言,這項條件可是位階僅次於「薪水高低」的求職重要考量關鍵。
  • 破產三姐妹:漢服、jk制服、Lolita,現在Z世代玩的都是些什麼?
    走在路上,你一定會看到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上穿著和平常人不一樣的服裝,有人穿著華麗的裙子,有人穿著制服,還有人穿著古色古香的漢服,你仿佛在中外古今穿梭,沒錯這就是Z世代。
  • Z世代崛起,他們才是最懂戶外廣告的一代人!
    「何為Z世代?為什麼說Z世代才是最懂戶外廣告的人?如此「古老」的廣告媒介形式是怎樣與「Z世代」人群發生關聯的呢?本期內參君將以全新視角解讀Z時代人群與戶外廣告媒介。▲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戶外廣告牌什麼是Z世代?「Z世代」特指出生於1995年至2005年之間的年輕人,換成中國常用的說法便是「95後」和「00後」一代。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Z世代人群,人數已達1.49億。
  • 國民打卡狂潮下,Z世代喜愛的餐廳有什麼共性?
    Z世代年輕人。 那麼,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到底有多少人? 比如在餐廳裡,前廳數位化的掃碼點餐、電子桌牌、行動支付等門店服務,因著Z世代蓬勃發展,是習慣使然、也是助力餐廳數位化運營。 · 國潮範兒當道 Z世代國潮服飾的消費提升度明顯,國潮服飾消費增速排名第一,且90後和Z世代的消費佔比超過40%。
  • Soul:理想的Z世代社交平臺,應該是一個遊樂場
    12月10日,Soul APP高層出席造就x張江「新基遇」系列直播,作了題為「Z世代社交新浪潮」的分享。歷經20餘年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社交行業當前已進入內容與社交深度融合的內容社交時代,Z世代成長於內容和文化資訊極大豐富的環境,相較於更年長的用戶,更重視社交關係中的精神契合度,建立基於心靈的社交關係。
  • 「Z世代」,生活沒有入門級
    「Z世代」是在網絡和科技海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自信真實、有品有趣
  • 美國千禧世代最後悔把錢花在哪?咖啡外賣積少成多
    美國千禧世代最後悔把錢花在哪?咖啡外賣積少成多 中新網9月18日電,千禧世代(出生於1980到2000年的一代年輕人)比父母輩花更多錢在娛樂與吃喝上,而他們最後悔把錢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