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4月1日晚間,電視劇《成化十四年》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目前已經可以觀看八集。基於這八集內容來論,這部《成化十四年》可以用開局便撲街來形容。該劇不僅僅是青年演員們的演技上欠缺打磨,最為主要的,則是劇本編劇手法存在嚴重問題,敘事混亂,造成故事根本不抓人。
對於《成化十四年》而言,所謂的耽改,不過是噱頭。它應該歸類為古裝懸疑破案劇,就是三大男主分分合合地查辦一些案情。對於這類電視劇,真正的看點,不是什麼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多麼低級,才會看這種「愛情」。真正的看點,是劇作如何把一個懸疑破案的故事講得跌宕起伏。
所以,編劇講故事的能力尤為重要,其它的,諸如武打啊、耽改啊、演技啊之類的,都是配菜,有則是好的,沒有也不耽誤什么正菜。反觀這部《成化十四年》的劇本創作能力,基本上可以認定為「破爛不堪」。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直面對這樣的問題。因為原作從源頭上就不是劇本要求的形式,改編起來很不順手。
小說體裁和劇本體裁是不同的。小說可以更天馬行空,甚至於用意識流敘事。劇本體裁則不能,必須依靠有效的故事銜接,橋段和橋段之間,必須帶著有效的聯繫性,從而形成故事的敘事推動力。反觀這部《成化十四年》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橋段和橋段之間,缺少基本的劇本創作手法上的聯繫技巧,讓整部電視劇缺失了劇情推動能力。
不妨具體展開聊一聊這個問題。比如說,三位男主角分別出場的戲碼,劇本創作意識過關的編劇們就不會這麼來。先說唐泛。劇情起步階段,先是唐泛的吃貨性格展示,接著是唐泛審理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這些都還是在較為合理的範疇內的。整個的故事,到這裡,也都是順暢的。顯然,吃貨和審案子兩個橋段之間,加入了一個有效的串場戲,就是衙役們搶奪了唐泛的烤肉。
這就是橋段和橋段之間的有效連接,讓觀眾能夠看到一個連貫性的劇情。然而,好戲不過幾分鐘,《成化十四年》馬上在敘事上大撲街。唐泛審案子橋段之後,立馬沒頭沒尾的來了一個隋州追查逃犯。兩個劇情之前,沒有任何的過度,甚至於沒有任何的聯繫性。這種強硬塞給觀眾的劇情模式,是編劇創作手法上的大忌諱。
您以為《成化十四年》就這麼一次強行塞劇情嗎?顯然不是。隋州出場秀之後,立馬又轉回唐泛的街邊衝突戲碼。隋州出場秀,和唐泛街邊衝突,又沒有任何聯繫性。劇情顯然開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了。混亂敘事模式正式開啟。
路邊衝突之後,立馬轉入毫無劇情邏輯關聯的皇宮戲碼,又是皇帝,又是貴妃的,最終拉出一個大太監汪植。這個系列橋段,和前邊的兩大男主的橋段,又無法建立任何有效的聯繫性了。外加上前邊兩大男主的長相,因為是新人演員,缺少辨識度,劇情則更加混亂不堪。《成化十四年》首集到了中場,都沒有出現有效的連貫劇情。
等到這部電視劇首集的最後部分,因為一個「猝死」的案件,才正式把三個男主角聯繫在了一起。這部電視劇,才算是產生了較為有效的敘事推動力。然而,稍後的併線推動,依舊是軟弱無力的。這類懸疑破案劇,不能靠人物往前邊拱,像母豬拱豬圈那樣,而應該故事本身就帶領人物前進才行。編劇要做的,就是要讓故事自己產生推動力。
但《成化十四年》沒有形成這種故事自身的推動力。這部電視劇,在三大主角併線之前,三條線異常混亂,毫無關聯,併線之後,又缺少最基本的故事推動能力。主角們真的是母豬拱豬圈的模式在演戲,拱到哪裡,就演到哪裡,並未有任何的劇情前瞻性。編劇手法之錯誤,之混亂,是以往電視劇乃至於網絡劇都很少見的。
《成化十四年》作為懸疑破案劇來看,已經在根子上全部輸掉了。當然,在劇本太差的最大前提下,我們可以苛責哪位主演的哪些表演不到位,甚至於整體的表現都不好,演技不過關等等。但我認為,劇本都這樣了,還是暫時不要苛責青年演員們了。
該劇的劇情當中,以主角對白的方式聊到,「自太祖洪武皇帝設立東廠以來」,基本可以斷定,該劇的編劇是真的缺少基本的中學常識了。在中學歷史課本當中,清晰地寫著,明成祖設立東廠。這是重要考點。什麼意思呢?就是您連這個都不會,歷史斷然不能及格的。《成化十四年》就是用這樣的常識缺失的模式,勸退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