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2020-12-11 騰訊網

芬蘭M1931「索米」衝鋒鎗

「索米」衝鋒鎗是由芬蘭的萊迪在其設計的M26衝鋒鎗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並用其國家的名字命名(「索米」是由芬蘭語中「芬蘭」一詞演變而來)。該槍問世後名氣不大,但在蘇芬戰爭中以其性能和戰術使用而名聲大震,並深深「傷害」了蘇軍,也影響了蘇軍的裝備建設。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配有多種供彈具,容彈量最多的為70發彈鼓。

蘇聯PPSh-41「波波沙」衝鋒鎗

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斯帕金有一句名言:「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正是如此。該槍用於取代PPD衝鋒鎗,外形明顯有「索米」的影子,但在內部構造上卻不同,只是借鑑了「索米」的70發大容彈量彈鼓,並增加了1發儲彈量。該槍結構簡單,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槍管膛內鍍鉻,可靠性和耐用程度都很高。其槍管外的散熱筒前端稍超出槍口並向下傾斜,具有制退和防止槍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衝鋒鎗,達500萬支。

蘇聯PPS-43「波波斯」衝鋒鎗

蘇聯PPS-43 「波波斯」式衝鋒鎗於1943年正式列裝,到二戰後停產時約生產了100萬支,有許多國家裝備。該槍在外形、結構以及加工工藝上已具備現代衝鋒鎗的一些特點。它大部分零件採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而成,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靠性和勤務性都很好。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沒有配用彈鼓,由35發弧形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

美國M1928 「湯姆遜」衝鋒鎗、 M1 / M1A1 「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衝鋒鎗發展較早,第一支「湯姆遜」衝鋒鎗M1919式1919年問世。在二戰中開始大量使用的是M1928A1式,其後在其基礎上又相繼發展了M1和M1A1式,M1系列湯姆遜衝鋒鎗在外觀上與M1928湯姆遜衝鋒鎗最明顯的區別就是:M1的拉機柄在機匣的右側,而M1928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M1A1槍管處無散熱圈和槍口減震器,不能用彈鼓。M1A1式和M1湯姆遜衝鋒鎗區別,M1槍託上有一貫穿銷釘。

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40多萬支「湯姆遜」。該槍在中國也有許多仿製品,俗稱為「湯姆槍」。該槍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配用多種供彈具,彈鼓最大容彈量100發,具有火力猛、威力大的特點。但缺點是結構複雜,太長太重,不易加工,造價高。

M1928

M1928A1

M1

M1A1

各型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M3衝鋒鎗(蓋德衝鋒鎗),綽號「黃油槍」

二戰初期,「湯姆遜」衝鋒鎗已然落伍,急需一種衝鋒鎗來替代,於是M3於1942年「走馬上任」,其後又有了改進型M3A1。M3/M3A1大量使用金屬衝壓件,結構簡單,製造工時比「湯姆遜」低一半有餘,因此造價低廉,單價只有20美元。二戰結束時,M3/M3A1大約一共生產了60多萬支。M3採用摺疊式槍託,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該槍理論射速只有450發/分,連發射擊時更容易控制穩定性,但也被一些士兵抱怨射速太低。

德國MP38/40衝鋒鎗

MP是德語「衝鋒鎗」的字母縮寫,德國最早的MP18因其槍管外的多孔氣冷散熱筒在中國被稱作「花機關槍」。而MP38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摺疊槍託和用鋼材、塑料製成的衝鋒鎗,被稱為最早的「現代衝鋒鎗」,戰後許多衝鋒槍的設計都受到了它的影響。針對MP38的不足,通過改進一些結構和加工工藝,又誕生了MP40等型號。MP38/40的各項性能和其它衝鋒鎗相比都很「中庸」,但整體性能優良,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2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2發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00發/分。

英國「司登」衝鋒鎗

「司登」衝鋒鎗擁有幾個二戰之最: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該槍是英國應對德國入侵威脅而研製的,有多種型號,其中的一型還是二戰中唯一可以安裝消音器的衝鋒鎗。該槍的幾「最」也概括了它好和壞的特點。它的設計是「多、快、省」的代表,結構以及加工製造極其簡單。但其供彈具和保險裝置的不可靠也常常引來罵聲。它在二戰中產量達40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32發彈匣供彈。因這種槍從側面插彈匣,因此在中國被俗稱為「偏插梭」。

義大利貝萊塔M1938A 衝鋒鎗

義大利雖然是衝鋒鎗的發明國,但其後因對衝鋒鎗的戰術使用不明確,因此較長時間內少有建樹。M1938A是義大利著名的多產設計師圖利奧·馬恩戈尼於1938年研製的一型非常成功的衝鋒鎗,有Ⅰ、Ⅱ、Ⅲ型。Ⅰ型是原型槍,裝有摺疊式刺刀;Ⅱ型將散熱孔改為圓孔,在扳機護圈內增加了一個連發射擊扳機保險;Ⅲ型取消了刺刀,設計了新的槍口防跳器,並將活動式擊針改為固定式。雙扳機機構分別控制單發和連發。該槍發射9毫米手槍彈,由4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150米,理論射速550發/分。

捷克斯洛伐克ZK383 衝鋒鎗

ZK383於1933年獲得專利,二戰期間不僅裝備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軍隊,還是比利時的制式衝鋒鎗,一些南美國家也曾裝備該槍。該槍特點 是射擊精度較好、有兩種射速可調,並能夠快速更換槍管。通過更換不同質量的槍機,使該槍的射速在500發/分和700發/分之間轉換。還有就是它還配用兩腳架,不用時摺疊到前護木內,這在當時的衝鋒鎗中很少見。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表尺射程100~800米。

澳大利亞「歐文」衝鋒鎗

「歐文」衝鋒鎗由澳大利亞陸軍中尉歐文設計,1941年被澳大利亞軍隊正式採用。經過幾次改進,該槍有幾種改型。該槍射擊精度高,風沙等惡劣 氣候條件下動作可靠、耐用性能優良,性能遠超同期生產的「湯姆遜」等衝鋒鎗。但其缺點是外形和槍重都較大,製造成本較高。該槍共生產了約45000支,在東南亞叢林地帶作戰中非常有效。採用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3發彈匣供彈,採用世界上非常少見的彈匣裝在槍的上方的方式,彈殼向下拋 出。該槍表尺射程為91.5米,理論射速根據型號不同而不同,最大為700發/分。

瑞典M45衝鋒鎗

瑞典M45衝鋒鎗通常稱作卡爾·古斯塔夫衝鋒鎗,於1944~1945年由瑞典卡爾·古斯塔夫步槍廠(已併入FFV軍械公司)研製,用於裝備瑞典軍隊,曾向埃及、印度尼西亞、愛爾蘭等國出口。目前,該槍已停止生產,但瑞典軍隊仍在繼續使用。該槍發射9毫米M39手槍彈(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可配裝36發或50發彈匣,射速600發/分。

日本百式衝鋒鎗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衝鋒鎗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衝鋒鎗,鮮為人知的百式衝鋒鎗便應運而生。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鎗」的名稱,日軍對此槍的正式名稱為「100式機關短銃」,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百式衝鋒鎗共分為前期型、後期型和摺疊槍託型三種,產量分別是1000、1萬和數百枝。該槍全長約900毫米,槍管長280毫米,槍重4.2公斤,裝彈量為30發,射速700發/分。由於該槍始終處於沒有保險的開膛待機狀態,因此走火的危險很大。

國際上設計衝鋒鎗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通過密集的火力給敵人以威懾,但日本陸軍卻對白刃戰有著特別的執著,往往在戰鬥的最後階段拚刺刀。所以,直到戰爭後期,才有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部隊裝備了百式衝鋒鎗,還是實驗性質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鎗,這使得百式衝鋒鎗一直沒有列為步兵標準武器。

戰術思想落後的日本人認為:步槍打得比衝鋒鎗準,寧可保證步槍和彈藥的質量,也不浪費寶貴資源造衝鋒鎗。另外,日本工業生產力有限,無法大量的製造衝鋒鎗和彈藥。和日軍正好相反的是蘇軍,蘇軍二戰時的衝鋒鎗產量最高,使用最廣泛,前線的步兵幾乎都放棄了步槍而改用衝鋒鎗。原因也很簡單,蘇軍對德作戰是靠人海戰術和武器數量優勢,需要不間斷的用新兵補充戰場損失。所以蘇軍士兵接受的訓練時間很短,不可能去花時間練習槍法。而且對新手而言,衝鋒鎗要比步槍好用多了,製造過程也不那麼講究,因此非常適合蘇聯的國情。

百式衝鋒鎗這個怪胎,就這樣剛剛產生,還沒有來得及經過戰爭的考驗,就和日本鬼子一起,被送進了歷史的墓地。

相關焦點

  • 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咱們都知道衝鋒鎗在戰場上的應用始於1918年,也就是一戰末年。而它的主要職責便是讓士兵突破敵方陣線後,在塹壕內收人頭,擴大戰果。也正由於這種戰術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所以在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衝鋒鎗只是作為特種武器使用,並沒有下發到各個部隊。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手槍則是魯格p38手槍,這是一種半自動手槍,直到二戰結束時德國還在大量生產。每把手槍大約售價$13美元。 二戰德軍除了步槍手槍之外普及率最高的就屬衝鋒鎗了,德國的MP40衝鋒鎗由MP38改進而來,可以大量生產,且造價低。其重量輕便、可摺疊、精準度高、火力持久。在野戰和巷戰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每把售價$24美元。
  • 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德國在戰場上一些讓盟軍聞風喪膽的武器裝備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主義是世界的噩夢,給全世界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揮之不去的一道裂痕。德國國土面積不是很大,資源人口也並不多,但是為什麼他能夠憑一己之力在發動二戰,攪動世界風雲。除了當時德國軍人軍事素質極高之外,他們的武器裝備也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因素。
  • 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人類的每一次戰爭都無疑是一場災難,但是戰爭的同時催生了各國國防軍事的進步,二戰期間,各國的武器科技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短短5~6年的時間,就能完成以往20年所發展的成就。各種各樣的輕武器被發明出來,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武器。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 二戰四大「差勁」槍械,最後一款槍也許很多人沒聽過!
    第一款:英國斯登衝鋒鎗,二戰時期大英國協大量裝備此槍,解決了英軍步兵衝鋒火力不足的燃眉之急,是二戰名槍之一。但此槍不僅外觀醜陋,最讓英國士兵頭疼的是容易走火,經常誤傷戰友,有個笑話「拿斯登槍的人走前面」。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中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裝備除伏特加外,那就只剩下「波波沙」衝鋒鎗了。喝一口伏特加,拿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見過。「波波沙」衝鋒鎗其實除了在蘇聯軍隊內廣受好評外,還贏得了廣大德國士兵的喜愛。
  • 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國
    導語: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國近年來,在電視上有很多以士兵為題材的電視劇,例如《火藍刀鋒》、《狙擊生死連》、《我是特種兵》等等,其中《我是特種兵》還出了續集《利刃出鞘》、《火鳳凰》等,在這些電視機劇中,筆者認為士兵最好看的軍服要數《我是特種兵》裡面的了。
  • 二戰4大著名衝鋒鎗:第1被美軍嫌棄,卻被黑幫大量使用
    導語:二戰4大著名衝鋒鎗:第1被美軍嫌棄,卻被黑幫大量使用在二戰時期,衝鋒鎗在中短距離下的統治力是首屈一指的,部隊能夠大量使用衝鋒鎗,意味著火力會更猛一些,當然如果超過一定距離,衝鋒鎗的威力就會削弱很多,栓式步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所以這也是為何
  • 二戰期間各國多兵種單兵武器裝備對比
    194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為了適應熱帶雨林作戰環境,換裝了M1942迷彩服和迷彩盔罩,裝備了M1卡賓槍和一把柯林斯砍刀1942—1945年期間的美國步兵,身著M1934外套,M1頭盔,一把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圖左臂章從上到下分別為: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師、第三步兵師
  • 二戰奇葩武器,英國想把「火車」開上戰場,設計師是皇親國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武器裝備發展井噴期,短短6年期間,有很多新式裝備紛紛亮相。不過這些所謂的新式裝備中,既有V2飛彈、Me262這樣的跨時代作品,也有T-35坦克這樣的失敗之作,當然還有英國TOG重型坦克,這樣的奇葩。
  • 二戰日本「爛槍輩出」,刺刀版100式衝鋒鎗,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
    (二戰日軍主力步槍為38式步槍,也就是俗稱的三八大蓋兒,這破玩意兒1905年命名,日本人使用了整整40年)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也是給人類造成災難最大的國家,二戰日軍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殘暴的軍隊。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
  • 火力堪比機槍,特殊彈匣讓衝鋒鎗化身輕機槍,為何卻沒幾國裝備?
    【軍武次位面】:路芷如何提高單兵火力一直都是各國最關心的話題,持續的火力輸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提高單兵的彈藥基數和彈匣容量是槍械設計師畢生努力的目標。▲俄羅斯彈容量500發的背包式彈箱老電影中出現的彈盤因為攜行不方便已經被彈鏈供彈以及彈鼓所取代,著名的波波沙衝鋒鎗所使用的71發高容量彈鼓也因為尺寸等原因很少出現在後來的衝鋒鎗上,普通的衝鋒鎗彈容量都在30發左右,偶爾會出現P90那樣的另類將彈容量提高到50發。
  • 二戰中哪個參戰國叛變投敵的叛徒最多?哪個國家最少?為什麼?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殺戮,參加戰爭的國家高達60多個,有戰爭的地方就會有叛徒,那麼二戰中哪個參戰國投敵的叛徒最多?哪個國家叛徒最少?在二戰前,法國的軍費開支僅僅為德國的七分之一。由於軍事投入的不足和人口的限制,使得法國軍事力量停滯不前。在二戰前,法國拼湊了一支300萬人的常備軍,加上預備役高達600萬。這個數字是二戰前軍隊數量最多的國家。看起來威風凜凜,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支數量龐大的部隊,很多都是沒有受過什麼訓練的農民和沒什麼戰鬥力的殖民軍隊。
  • 朝鮮戰場的國產「波波沙」,曇花一現的功臣,火力超過美軍衝鋒鎗
    韓戰,蘇聯提供武器裝備中朝兩國軍隊,當然這可不是無償的。當年,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節衣縮食,一部分直接支付給了蘇聯,還有則選擇向蘇聯老大哥貸款,購買了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 當時,我國也已經發現了這種弊端,武器裝備需要依賴蘇聯的幫助,等於是一隻手被束縛著。
  • 二戰時期,哪個軍隊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軍也不是蘇聯
    導語:二戰時期,哪個軍隊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軍也不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開始,有發動戰爭的軸心國和反法西斯力量的同盟國的戰鬥力量。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三國為主要軸心國,美、中、蘇、英、法為主要同盟力量。
  • 二戰廉價的衝鋒鎗,英國這款僅9美元,德軍直接焊了幾根鋼管
    導語:二戰最廉價衝鋒鎗,英國這款僅9美元,德軍直接焊了幾根鋼管在二戰中,至少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這場戰爭中,既然要打仗,那肯定需要大量的武器。比如說手槍、步槍、重機槍、彈藥,包括天上的戰機也不能少。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