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2020-12-16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瑞典福博斯40毫米高射炮

福克斯75毫米35倍徑步兵炮要分為野戰炮和山炮兩種,具備承擔一線步兵師戰場火力支援能力,又具備對敵軍坦克進行反坦克作戰能力,在二戰時期曾經有大量福博斯火炮進口到中國戰場參與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在戰場上有力打擊日軍各個主力甲級師單位,當時除日軍的105毫米榴彈炮能夠與福博斯火炮較量外,其餘的75毫米系列火炮無論是射程和威力都比上瑞典的福博斯75毫米野戰炮,有人會說日軍90式75毫米38.5倍徑野戰炮同樣威力驚人,但不容忽視缺點就是該炮只有75毫米口徑,其重量甚至超過了德軍150毫米重型步兵炮,實際上運用到地方並不是很多,即使在太平洋戰役最激烈的時刻,日軍的90式75毫米野戰炮仍舊在戰場上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原因就是太重根本無法在一線激烈戰場上展開。

瑞典75毫米野戰炮

日本90式野戰炮

而捷克工業體系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就已經被德國吞併所以就不多介紹了,而瑞典的火炮技術工業在看二戰時期跟德國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作為整個二戰中立國瑞典其實跟德國關係也是眾所周知,為什麼二戰時期瑞典能在歐洲保持獨立不被德國吞併很大程度上在於瑞典的外交雖然是中立,但實際上是德國保持這密切的關係的,在德軍火炮系列中也不難可以看出瑞典的影子,但實際上是瑞典火炮技術就是具有德國克虜伯火炮特點。

日本90式野戰炮

而二戰我們經常提到的反坦克炮其實就是德軍一線裝備大口徑步兵速射炮,能夠在戰場快速起到支援火力作用,因為能夠發射穿甲彈所以被人稱作反坦克炮火炮,那麼反坦克火炮就不具備反步兵,攻堅掠地的能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德軍第一款大口徑反坦克炮是Pak38型50毫米60倍徑火炮,其射速可以做到每分鐘13發,平均5秒可以發射一枚炮彈在發射高爆彈情況下其初速在550-700每秒,其彈片殺傷半徑在15米到25米左右,這是非常可怕的威力,即使精確射擊情況下,炮彈往往可以擊穿數個人體後才發生爆炸,因此在敵軍密集進攻情況下,德軍大可以以逸待勞不用任何驚慌,而在敵軍有坦克陪同進攻情況下,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的真正特點才會呈現出來,在裝備炮彈更更具有穿透力的穿甲彈時,其發射炮彈初速可以達到1130米,什麼概念呢,就是炮彈打擊1000米外目標其炮彈飛行時間只需要一到三秒左右,像一把一尖刀一樣直接而又快速刺穿敵軍坦克裝甲,使得已經被鎖定目標基本沒有迴避時間。

而在德軍50毫米反坦克炮真正第一次在戰場上展現出威力地點則不是東線戰場而是北非戰場之上,當時隆美爾將軍率領的非洲軍團只不過德軍在東線戰場留剩下的一些次要部隊而已,連第5輕裝師都是只是一個輕型裝甲師而已跟裝甲步兵師是一個概念,而50毫米反坦克炮則理所應當成為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主力裝備,在實戰意義上講,50毫米反坦克炮是德軍在北非戰場初期唯一,一款可以擊穿英軍步兵坦克的正面裝甲的火炮之一,另外一種就是德軍的88毫米56倍徑高射炮了,而88毫米56倍徑反坦克炮在北非戰役中初期並沒有大量使用,也沒有什麼大量88毫米56倍徑高射炮,剛開始就只有一個連數量88毫米56倍徑坦克炮而已。

在1941年4月隆美爾將軍率領主力部隊攻佔塞盧姆時期,奧託斯維茨少尉,德國一級十字勳章獲得者他指揮的50毫米反坦克炮小組,在短短30分鐘內就擊潰英軍的一個步兵坦克近衛營的反撲,擊毀13輛瓦倫丁坦克,該型坦克可以說是二戰初期英國各個方面性能較為出眾的坦克了,其正面裝甲達到65毫米,裝備有一門40毫米52倍徑坦克炮,在二戰時期有265輛出口到蘇聯協助蘇聯的衛國的戰爭,蘇軍把這些坦克換上了76毫米41倍徑坦克炮,但結果英國人援助這一批坦克幾乎在東線激烈戰鬥石沉大海了,沒有任何出眾的表現。

原因就在於德軍在1942年後又相繼推出了75毫米48倍徑反坦克炮和1944年的88毫米反坦克炮這些火炮都當時德國工業技術製造出來世界頂級火炮,甚至可以毫不費力摧毀二戰結束後各國研製的第一代主戰坦克。即使到現在中東戰場仍舊可以看到二戰時期德軍火炮蹤跡。

相關焦點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正常情況下其重量都超過400公斤,運輸起來十分不方便,而重量越小往往口徑就越小,能夠進行有效打擊和有效作戰的半徑就越小,二戰時期為什麼的日本92式步兵炮會在亞洲戰場取得成功,並且在亞洲戰場得到廣泛的使用,包括後來解放戰爭,朝鮮戰役都能看到日本二戰時期
  • 二戰時期,德軍裝甲兵的「動物園」中,都有哪些「珍禽異獸」?
    這裡的「虎豹」指的是德軍裝甲部隊中的兩大王者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虎式坦克是德國坦克系列的第六型號,也稱六號坦克。其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以皮糙肉厚,火力強勁著稱,一直是一個以一敵多的存在。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二戰德軍的野牛、黃蜂、蟋蟀再到野蜂,現代自行火炮的開山之作
    德國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戰德軍產量較大的步兵炮,德國從1933年到1945年,一直生產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在實際作戰中,因為該炮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其對德軍步兵的支援和發揮,所以自行化改裝也迅速進行。務實的德國工程師迅速在德國已經生產的一系列坦克底盤上加裝150毫米s.IG.33步兵炮,這樣機動性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 二戰火炮巔峰:古斯塔夫巨炮一次「表演」,輕鬆毀掉一座城
    古往今來,沒有一門線膛火炮的重量、體積、口徑、炮彈重量能與古斯塔夫相提並論。因為古斯塔夫列車炮僅有一次實戰,實用價值似乎不大,但在當時,它是德國工業的明珠。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蘇德戰爭初期,也就是1941年左右,此時的德軍編制還是老式編制,師一級編制規模較大。比如最為普通步兵師還是3營3團制、1.72萬人的老編制,而這樣一個師的火力是非常可觀的。首先重火力層面,德軍步兵師共有大小口徑火炮302門。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瑞典在二戰時期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北歐海盜的遺傳也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比較尚武。平時只是常備軍就有50萬人,一旦真的發生戰爭,還有上百萬的預備兵可用。更為恐怖的就在於瑞典的工業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瑞典工業體系完善,軍事工業特別發達,在世界上都是能排的上號的。瑞典生產的許多武器即便是德國和美國都垂涎三尺,如其著名的博福斯系列火炮,曾經出口到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與德國的克虜伯火炮齊名。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在此後的阿拉曼戰役中該炮也不負所望的成功壓制住了位於戰壕中的德軍88炮。 於是在這種思想下美國基於已有的坦克平臺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種類之繁多堪稱二戰一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的進化史。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德軍的成長曆程是十分誇張的,從德國恢復軍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短短幾年間,德國武裝部隊便由一支十萬人的小型陸軍一躍發展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而這支部隊,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那麼二戰時期的德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二戰古斯塔夫列車炮:火炮中的「哥斯拉」,超乎你對大炮的認知
    作為其宿敵德國自然對這條馬其諾防線非常重視,因為它是德國對外擴張的一個巨大障礙,所以德國在二戰爆發前就開始為了為攻破這條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馬其諾防線做準備。德國人認為攻擊馬奇諾防線最好的武器便是大炮了,而普通火炮對馬奇諾防線堅固的堡壘力不從心,於是納粹德國一項絕密的超級火炮研製計劃開始實施了。
  • 二戰時,為何大部分參戰國都裝備了瑞典的博福斯高炮
    瑞典的博福斯火炮和德國的克虜伯大炮一樣有名,可以說和克虜伯火炮各有千秋。博福斯40毫米高炮就是該公司開發的一款拳頭產品。1932年,博福斯公司為瑞典海軍設計出40毫米M32艦載型高炮。兩年後,又以它為藍本推出適合陸軍裝備的M34牽引式40毫米野戰高炮。這兩種性能優異的高炮剛一問世,就引起各國軍方的熱切關注。
  • 30年代最強的自行火炮SU-5,最早的152神教,卻沒能戰場發威
    M1930式122毫米榴彈炮是蘇軍在30年代裝備數量巨大的師屬火炮,原本只是一種過渡性榴彈炮,卻陰差陽錯的成為主力,在二戰初期仍有大量服役。火炮實際口徑121.92毫米,身管長1.56米,最大射程7700米。
  • 同樣使用火炮,為什麼戰列艦被淘汰了而坦克沒被淘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隨著戰局的需要作出進化,相比一戰時期的笨重鐵塊,二戰時期的坦克都普遍擁有極佳的越野機動能力,讓閃電戰思想得以實現;此外,大口徑反坦克炮和次口徑穿甲彈的應用,使得坦克的火力可以摧毀大多數步兵堡壘和城市建築,這讓它成為步兵們最樂見的支援性武器,在巷戰、陣地戰和野戰中坦克都是步兵離不開的技術兵器,平時還能作為代步工具提高步兵的機動性
  • 蘇聯時期的幾種重型坦克,機動性槓槓的
    蘇聯大搞重工業後,正是世界坦克裝甲車輛快速發展的時期,因此蘇聯也開始研發包括重型坦克在內的一系列重型裝甲車輛。 比如T100、T35、SMK等多個型號,這個時期的重型坦克普遍擁有多個炮塔。其中最大的就是T35重型坦克,其擁有5個炮塔,裝備有數挺機槍以及1門76毫米火炮、2門45毫米火炮,體積噸位極大,不過這種武器雖然看似威猛,但是實際表現卻十分糟糕,實戰使用記錄很少。而像SMK則是擁有2個炮塔,火力同樣較強,但是後被史達林否決而停止發展。
  • 二戰時期的德軍制服到底有多漂亮,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帥軍裝?
    縱觀二戰歷史,各國不僅在武器裝備上爭奇鬥豔,在軍裝上也是各有特色。如果單從審美角度而言,德軍軍服和美軍軍服是目前公認的二戰最帥的兩款。美國軍裝2018年11月11日,美國陸軍的最新軍裝又改回二戰時期傳統的軍綠色軍裝。
  • 二戰蘇德戰場,為抵禦納粹德軍,蘇聯1.8億人口死傷6000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給參戰各國造成了巨大損失。世界各國為了 抵禦法西斯國家的進攻,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1.8億人口的蘇聯傷亡高達近6000萬人。
  • 二戰英國復仇女神自行火炮,說不清它的定位,什麼活都幹
    這是一種技術先進的輕型坦克,不過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因為各種原因的困擾,它在二戰中只參加了部分特殊的戰鬥,不過以它的底盤為基礎研發的復仇女神自行火炮,倒是一款很有趣的衍生車輛。從一些資料來看,1942年其實算不上復仇女神的真正研製開端,當年不過是英國開始研究一款輕型的3.75英寸榴彈炮,其作用類似於德軍在早期三號突擊炮上裝備的24倍徑105毫米短管炮,主要用來執行直瞄炮火支援任務。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說到二戰各國單兵反坦克武器其中最為先進的恐怕是德國和美國了,二戰是機械化陸地戰爭新興崛起的時代,裝甲師和坦克部隊最為一戰結束後代替騎兵新型兵種,其發揮出來的威力在戰場甚至有比古代時候對騎兵更具備殺戮性,在戰場上只有運用得當一支裝甲師就能擊潰敵軍的一個步兵軍,期初德國蘇聯都發明了12
  • 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頂梁柱,曾以一己之力對戰美蘇英法四大強國,整整堅持五年多時間,才被美蘇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圍毆致死。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總共被反法西斯聯盟消滅近五百萬軍隊。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