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2020-12-23 騰訊網

▔▔▔▔▔

在1942年10月爆發的阿拉曼戰役前夕,正在北非作戰的英軍第八軍團收到了一份來自大洋彼岸的禮物——90多輛全新的M7自行火炮,在此後的阿拉曼戰役中該炮也不負所望的成功壓制住了位於戰壕中的德軍88炮。

由於M7自行火炮的環形機槍塔特別像一個講道壇,所以英國人就送給了M7自行火炮一個「牧師」的稱號。而其實在二戰期間,美軍在戰術上更加側重於各種火力配置齊全的一線平推,在美軍將領的心中如何在減少己方傷亡的前提下取得戰事的勝利才是重中之重。

於是在這種思想下美國基於已有的坦克平臺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種類之繁多堪稱二戰一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的進化史。

▲美軍在霍爾蒂拖拉機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105毫米自行火炮,此外在克裡斯蒂輪履兩用坦克的基礎上美國人也研製了一款自行火炮,不過最終並沒有被美軍所採納

戰前的嘗試

其實美軍關於自行火炮的嘗試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戰末期,當時在萬能的霍爾特拖拉機底盤上,美國人為其裝備了M1916型75毫米野戰炮和M1920型105毫米野戰炮,雖然這些效率極低的自行火炮最終未能進入美軍服役,不過卻為美軍以後發展更加先進的自行火炮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儲備。

進入30年代以後美軍開始掀起了炮兵機械化的改革,為了滿足部隊的需求,美軍於1939年3月在M1戰鬥裝甲車的基礎上研製出了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該車在車體偏右的位置安裝了一門M1A1型75毫米野戰炮,車體上方安裝有一個炮塔,內置一挺7.62毫米機槍和一具火炮用測距儀和瞄準儀。

▲基於M1戰鬥裝甲車設計的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該車整體的作戰效率極低,只配備有1名裝填手,在極其狹小的車體空間內完全不夠用,這就導致了其射速遠遠不如同口徑的牽引式火炮,此外在M1戰鬥裝甲車的基礎上美軍還計劃發展一款名為T17的75毫米自行火炮,但M1戰鬥裝甲車過於狹小的內部空間並沒有多大的改造價值

大獲成功的M7自行火炮

在二戰前期德軍的作戰中,各種由二線輕型坦克改造而來的自行火炮大獲成功,這些能夠快速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自然也受到了美國的高度重視,1941年秋美軍開始組建裝甲炮兵,隨後便開始了各種自行火炮的研製工作。

伯德溫火車頭工廠在當年10月拿出了一款名為T32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由M3中型坦克的底盤改造而來,但是由於其裝備的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炮座過低,最大仰角只有可憐的35度,所以在很多作戰情況下駕駛員只能將戰車開到斜坡上來增加最大仰角,以提高戰場使用性。

不過隨後軍方就對T32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高自行火炮的防空能力,最終改進後的T32被正式命名為M7自行火炮。

▲T32自行火炮的原型車,該戰車右側還沒有安裝標誌性的環形機槍塔

1942年4月量產型正式下線,M7自行火炮的動力部分完全取自M3中型坦克,整體為敞篷箱式結構,在天氣惡劣時能用帆布將頂棚遮起來,最早的一批M7自行火炮是裝備給北非英軍的,在突尼西亞戰役中美軍才逐漸裝備M7自行火炮。

到了1943年,美軍針對M7在實戰中暴露的大量問題展開了改進工作,首先就是將M3格蘭特的三體式變速箱換為M4謝爾曼的一體式變速箱,車體內部加裝了火炮的行軍固定裝置,這就是M7B1自行火炮。

前文也提到早期M7自行火炮炮座較低,導致其火炮仰角不夠,而這個問題直到M7B2上面才徹底解決,該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抬高了炮架,使火炮的仰角達到了65度,提高了戰場適用性。

▲從上往下依次為M7、M7B1和M7B2,M7車體側面垂直放置的彈藥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而M7B1加裝了一層可摺疊的鋼板,至於M7B2可以看到火炮的位置明顯被抬高,環形機槍塔也被相對應的抬高,但是M7B2誕生的時間太晚,只製造了很少,由於此時美軍已經有更加先進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所以這些M7B2就全部裝備給了他國軍隊。

倉促上陣的M8自行火炮

由於1941年美軍成立了裝甲炮兵,所以自行火炮的設計方案可謂是層出不窮。同年10月美軍設計部門拿出了一款T18型75毫米自行火炮設計方案,該方案的底盤部分取自M3輕坦克,整車採用全封閉箱式結構。

在車體右側安裝有一門M1A1型75毫米榴彈炮,車體兩側各安裝有一挺7.62毫米車體機槍,不過T18取消了頂部的炮塔,將所有的火炮觀瞄裝置移到了車體,軍方對T18也十分的滿意,然而就在T18即將獲得一個正式編號並服役之際意外殺出了一個M8,美軍在對比兩車的性能後果斷的選擇放棄前者。

▲T18自行火炮,從圖片中的紅框部分可以看出該車並沒有安裝兩側的航向機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陸續研製的自行火炮短時間內不可能服役,為了滿足部隊龐大的需求,美國軍械局一方面用半履帶自行火炮車輛來填補空白,另一方面則加速利用更加先進的M5輕型坦克底盤改造新一代自行火炮。

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設計人員起初採用了敞篷式的設計,但是在隨後的會議中這款名為T41的設計方案被否決,原因是防護能力不足,隨後工程師設計出了一款防護更強,且能快速形成戰鬥力的改造方案。

即在M5輕型坦克的基礎上保留炮塔部分,將正副駕駛員頂部的艙門換成了前部的大尺度窗戶,為了將巨大的M3型75毫米榴彈炮安裝到炮塔內,炮塔採用了敞篷的設計,座圈也被稍微的放大,而且還大幅修改了炮閂結構。

該炮除了能發射常規的高爆彈外,後期也裝備了破甲彈,不過此時更多的是將M8當成是輕型突擊炮來使用,用來替代裝備105毫米坦克炮的謝爾曼坦克,此外在炮塔後部的環形槍座上安裝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400發)。

▲M8自行火炮,該戰車一共生產了1778輛,有趣的是這些戰車全部都在美軍中服役,並沒有通過租借法案流向其他國家,此外在M8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一款名為M8A1的坦克殲擊車,就是簡單的將M3型75毫米榴彈炮換成了謝爾曼坦克使用的M3型坦克炮,不過隨著M18地獄貓的服役,M8A1也就沒有了下文

未能趕上二戰的M41和M37自行火炮

除了將75毫米榴彈炮搬到輕型坦克的底盤上外,美軍還嘗試將更大的105毫米甚至是155毫米榴彈炮搬到輕型坦克底盤上,1941年末美軍正式將M5輕型坦克選定為改造用車輛,計劃在該底盤上搭載一門陸軍輕量化的M1型4.5英寸加農炮(口徑為114.3釐米)。

但是以M5的車體結構能難將這門巨炮扛起來,於是設計人員將M5輕型坦克的車體增長增寬,而且增加了一組懸掛裝置,並將發動機搬到了車體的前部,為了減少後坐力對車體的衝擊,後部還安裝了支撐用的助鋤,火炮仰角為60度,這款方案被稱為T16自行火炮。

之後軍方認為4.5英寸加農炮威力不如105毫米榴彈炮,射程不如155毫米榴彈炮,沒有開發的價值,於是設計人員又將4.5英寸加農炮換成了155毫米榴彈炮,並將改進後的自行火炮稱之為T64。

▲由M5輕型坦克改造而來的T16自行火炮和由M24輕型坦克改造而來的T64E1自行火炮(也就是後來的M41自行火炮,不過最大仰角提升到了50度)

然而在隨後的測試中T64自行火炮的底盤懸掛系統還是有些單薄,到了1943年6月美軍M24輕型坦克的原型車誕生後,設計師就立馬開始張羅著換底盤,換裝M24輕型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就被稱之為T64E1。

在隨後的測試中T64E1良好的機動能力和威力巨大的155毫米榴彈炮給測試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軍械局將該車正式更名為M41自行火炮,不過起初該戰車只能攜帶24發彈藥。

為了提高戰車持續作戰的能力設計人員還為其研製了一款彈藥運載車(同樣由M24霞飛坦克底盤改造而來),不過當M41正式交付部隊測試時二戰已經進入了尾聲,M41更多的是使用在朝鮮戰場上。

▲基於M24輕型坦克底盤改造的M37自行火炮

在用M3中型坦克底盤改造的105毫米自行火炮取得成功後,美軍計劃將105毫米榴彈炮搬到輕型坦克底盤上面,但是鑑於沒有合適的輕型坦克底盤,該計劃一直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同樣在1943年6月M24輕型坦克的原型車誕生後,美軍就開始將輕量化的M4型105毫米榴彈炮搬到了該原型車底盤上,整車採用開放式結構,動力裝置前置的設計,車體偏右的位置安裝有一門105毫米榴彈炮,火炮最大仰角為45度,最右側是一座裝備12.7毫米重機槍的環形機槍塔。

1945年1月該車正式被名為M37自行火炮,量產型為了增加彈藥的攜帶量,刪除了原先裝備的車體電臺,整車一共能夠攜帶127發彈藥。由於M7自行火炮實在是太成功了,所以M37身上有很多M7的影子,只不過該車同樣出現的較晚,並沒有在二戰的戰場上大規模使用,更多的是活躍在此後的朝鮮戰場上。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絡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的野牛、黃蜂、蟋蟀再到野蜂,現代自行火炮的開山之作
    德國認為 ,只有使這些火炮跑得和敵坦克一樣快,才能有效地與坦克相對抗。另外,由於初期坦克的火炮口徑較小,火力較弱,也需要有一種能夠伴隨坦克行進,為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並有一定防護性能的火炮。
  • 二戰英國復仇女神自行火炮,說不清它的定位,什麼活都幹
    這是一種技術先進的輕型坦克,不過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因為各種原因的困擾,它在二戰中只參加了部分特殊的戰鬥,不過以它的底盤為基礎研發的復仇女神自行火炮,倒是一款很有趣的衍生車輛。復仇女神自行火炮在1944年下半年才開始測試工作,這是一種很不常見的武器,因為A17本身就是一款很緊湊的坦克,長度只有4.11米,跟現在緊湊型的家用SUV差不多,要想在如此緊湊的底盤上安裝更大口徑的火炮實在有點勉強。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說到二戰殲擊車系列,蘇輛和德國都才採用無炮塔結構,而德國當時最著名的殲擊車,主要有兩個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這兩種殲擊車是德軍二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多,戰績最好的兩款車輛,而蘇聯方面,最為經典常規的殲擊車輛,主要是以SU系列殲擊車為主,SU-76是蘇聯第一款戰場自行火炮,
  • 30年代最強的自行火炮SU-5,最早的152神教,卻沒能戰場發威
    上世紀30年代,蘇軍大炮兵思想開始成型,對崛起於一戰時期的自行火炮越來越重視,正好30年代的蘇軍手中有了成熟的坦克底盤,為大口徑火炮的自行化創造了條件,SU-5自行火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問世的。SU-5-2自行火炮這款自行火炮的火力打擊能力明顯增強,它安裝的是一門M1930式122毫米短管榴彈炮,炮塔結構依然為開放式。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首先重火力層面,德軍步兵師共有大小口徑火炮302門。如果以口僅分類,德軍一個普通步兵師的重火力裝備,分別是20mm口僅11門,50mm口徑84門,75mm口徑95門,81mm口徑58門,105mm口徑40門,150mm口徑14門。而就槍械火力而言,德軍步兵師一共擁有輕重機槍共計643挺,其中輕機槍527挺,重機槍116挺。平均27個人就擁有一挺機槍。
  • 使用彈夾的自行火炮,45秒開15炮,瑞典班德卡農自行火炮
    班德卡農自行火炮是瑞典在上世紀60年代著手研發的武器,作為早期的大口逕自行火炮,瑞典設計師在該炮身上使用了諸多的新技術,多項指標放在今天也是世界領先。超前的設計思路在5、60年代,當時世界主流的支援榴彈炮以105毫米口徑為主,例如美軍在70年代的越戰中仍然大量使用105榴彈炮。不過早在二戰時期,150毫米左右級別的重炮就已經表現出很強的戰場適應性,並且陸續出現了「野蜂」自行火炮、SU-152自行火炮等。
  • 俄研製全球最強大自行榴彈炮完成改裝,一記錄遠超美M110自行火炮
    這款火炮去年底曾公布過試射視頻,當時藉助「海鷹—10」型無人機校射炮火,準確命中了30公裡外的指定目標。2S7M 自行榴彈炮是俄羅斯20世紀80年代生產的2S7「芍藥」型自行火炮的改進型。2S7自行榴彈炮仍被視為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強的火炮之一。
  • 同樣使用火炮,為什麼戰列艦被淘汰了而坦克沒被淘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隨著戰局的需要作出進化,相比一戰時期的笨重鐵塊,二戰時期的坦克都普遍擁有極佳的越野機動能力,讓閃電戰思想得以實現;此外,大口徑反坦克炮和次口徑穿甲彈的應用,使得坦克的火力可以摧毀大多數步兵堡壘和城市建築,這讓它成為步兵們最樂見的支援性武器,在巷戰、陣地戰和野戰中坦克都是步兵離不開的技術兵器,平時還能作為代步工具提高步兵的機動性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早在1935年左右,元首就提出了研製自行火炮的想法,在1939年9月,使用現成裝甲底盤搭載105或者128毫米口徑火炮的坦克殲擊車思路就已經提出,當時二戰才剛剛爆發幾天。
  • 美軍下一代步兵戰車50毫米機關炮,稱最強中口徑火炮,能掃天犁地
    正在競爭美軍下一代步兵戰車的通用陸地系統公司「格裡芬」3步兵戰車樣車已經裝備了50毫米XM913型機關炮,這也是美軍下一大步兵戰車火力的硬性要求之一。XM913 50毫米機關炮採用外能源動力,射速從每分鐘600到200發,可以對敵人目標造成更高的精確度和更強的的破壞。
  • 美國M777ER超輕型榴彈炮換裝52倍口徑身管 兼具火力與機動性於一身
    該型火炮是著名的M777超輕型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最新改進型號,從外觀上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用52倍口徑身管更換原有的39倍口徑身管。 美軍各型現役155毫米榴彈炮,包括M109系列自行火炮和M777牽引榴彈炮,全都採用39倍口徑身管。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正常情況下其重量都超過400公斤,運輸起來十分不方便,而重量越小往往口徑就越小,能夠進行有效打擊和有效作戰的半徑就越小,二戰時期為什麼的日本92式步兵炮會在亞洲戰場取得成功,並且在亞洲戰場得到廣泛的使用,包括後來解放戰爭,朝鮮戰役都能看到日本二戰時期
  • 「炮王之爭」:美軍超級火炮試射「神準」,將超越中俄?
    美國陸軍近日在亞利桑那州的尤馬試驗場進行了XM1299增程超級火炮(ERCA)的實彈射擊測試。在測試中,一門原型火炮向65公裡外的一輛汽車目標發射了4枚炮彈,包括兩枚無制導的火箭增程榴彈和兩枚「神劍」制導炮彈。XM1299美軍為什麼要研製這種超級火炮?也許這一武器可能會改變陸地火力打擊的「遊戲規則」?
  • 都說美軍火炮打不遠?人家正搞大項目讓陸軍支援火力能打100公裡
    2014克裡米亞事件之後美國陸軍發現對手的火炮支援類武器的射程要遠超過自己列裝的同類武器,隨後馬上開始了相關的為火炮延長射程的計劃。而此前,美軍一直依靠空中力量來充當地面支援火力的延伸。但實際上,這種空對地支援需要兩個軍種的協調才能順利實施,在溝通過程中付出的時間成本也可能會讓美軍失去最佳的射擊窗口。另外在歐洲戰場上重型火炮的表現要更重要,原來的短身管輕量化火炮已經不再適應美軍回歸傳統戰爭的要求。為了能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支援火力,所以美國軍方將為火炮提高射程列入日程表中。
  • KV-2重型坦克的繼承者,蘇軍步兵的戰場好夥伴,SU-152自行火炮
    目前最可靠的就是KV-1S重型坦最為合適,畢竟KV-1S重型坦克是KV-1重型坦克的最新改進型,可靠性較之KV-1重型坦克有顯著提高,非常適合作為自行火炮的底盤。但對於科京而言,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火炮上。可供選擇的火炮口徑有很多種,畢竟蘇軍的火炮設計要求上就是所有火炮都能平射。
  • 二戰火炮巔峰:古斯塔夫巨炮一次「表演」,輕鬆毀掉一座城
    作者:Agvensome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人對超級大炮都有一種特殊的迷戀。早在一戰,就有叱吒風雲的巴黎大炮。二戰,納粹更擁有了600毫米口徑的「卡爾」重型臼炮,還有家喻戶曉的800毫米口徑的「古斯塔夫」鐵道列車炮,其中後者名氣更大。
  • 戰場毀滅者《坦克射擊》重型自行火炮T95霸氣來襲
    戰場毀滅者恐怖來襲,《坦克射擊》重型自行火炮T95霸氣登場!巨無霸級的鐵甲鋼軀和超猛火力,一炮就能報廢一輛坦克!還有二戰經典戰場塞班島登陸新地圖,全新火炮對轟期待你的參與!【坦克殺手來襲】坦克天敵降臨,作為摧毀城牆和防禦工事而研製的超重型自行火炮,T95具有優秀的火力和裝甲防護雙重性能。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坦克為什麼不裝備威風 又火力強大的雙管炮?
    這也是類似787工程這樣裝備小口徑火炮的裝甲車輛選擇兩門炮的初衷,甚至德軍二戰時期的flakpanzer自行高炮選擇了四聯裝。類似的現役裝備如BMPT火力支援車、「獵豹」自行高炮等,也是試圖以更多數量和更高射速來增加命中概率,而且都不以對方裝甲單位為目標,而是用來執行防空和火力支援任務。讀者都會注意到,類似的裝甲車輛火炮口徑都不大,最大的量產型恐怕就是ZSU-57-2自行高炮了。
  • 火炮總動員!加農榴彈迫擊炮,山炮野炮步兵炮,到底啥區別?
    火炮以其巨大的威力、超遠的射程、廣泛的用途,成為無可爭議的「戰爭之神」!它比步槍出現的時間早多了,早在1163年,我國南宋時期發明了「霹靂炮」,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火炮。13世紀火藥傳入西方,歐洲人迅速拓展了火炮的性能和分類。到15世紀,火炮已成為歐洲戰場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