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同濟大學發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

2020-12-26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23日消息(記者唐奇雲)可應用於軌道交通上蓋建築、減輕地鐵振動影響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用於預製裝配式建築大型鋼管柱梁節點的高強單邊連接技術與裝備;對路面進行多維高頻檢測與智能養護的裝備與技術;實現無人值守的工業過程在線監測和智能控制的邊緣計算平臺;對工業廢酸進行資源化處置的水處理劑;助力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的高濃度複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技術;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原位水體微生物活化修復技術;檢測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治療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的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對癌症進行高效、靈敏檢測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

  昨天(22日)下午,同濟大學發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上海市教委科技處處長許開宇,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副處長梁冰,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顧祥林等出席參會。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近日,同濟大學組織現場專家評審會,對初評入圍的這25項成果項目進行項目答辯,「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由此誕生。

  據了解,在十大科技成果中,4項成果屬於工程製造領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3項綠色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入選,還有3項科技成果屬於生物醫藥類成果。同濟中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何翠微、長江三峽集團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石小強、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趙萍,作為行業專家,分別對入選的這三類科技成果作了現場點評。他們表示,這些科技成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希望通過校企等多方共同努力,早日推動它們轉化落地。

  減輕地鐵振動影響,提升軌道交通上蓋建築舒適度

  土木工程學院周穎教授團隊研發的「帶剛度自適應特性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由並聯螺旋彈簧與碟形彈簧組及運動解耦構造等創新工藝組成,從而形成「高靜、低動剛度」的新型震振雙控系統。裝置可提供適應各種上部承載體的豎向剛度,突破了水平與豎向減振耦合技術瓶頸,減小搖擺傾覆風險。

  此成果可廣泛應用於城市新湧現的軌道交通上蓋建築,以提高建築居住或辦公環境舒適度,減輕地鐵振動帶來的潛在健康問題,亦可應用於精密設備,解決三向震振雙控技術難題,推動土木建築等相關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該成果投產使用後,可實現隔震設計階段上部結構的降度設計,減小結構構件截面,增加商業使用面積或居住面積,顯著降低結構工程造價。此外,所需核心元件皆為工藝成熟的工業產品,裝置性價比高,相比傳統軌道隔振方案,震振雙控成本大幅降低,取得巨大經濟效益。

  帶剛度自適應特性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概念效果圖(本文圖片:央廣網發 同濟大學供圖)

  聚焦綠色環保領域,助力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

  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一般需要大量投資,技術工藝複雜,投資和運行費用高,建設周期長。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戴曉虎教授團隊研發的「高濃度複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技術」,基於汙水生物處理技術原理,向生物池投加複合粉末載體,提高生物池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構建懸浮生長和附著生長的「雙泥」共生微生物系統,強化抗衝擊能力,並提高汙染物容積負荷和汙泥沉降性能。通過汙泥濃縮和複合粉末載體回收系統,實現雙泥齡,解決脫氮菌和除磷菌泥齡矛盾,強化了生物脫氮除磷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傳統汙水處理技術,該技術處理負荷提升兩倍以上,投資成本減少20%以上,建設周期減少30%以上,不僅可用於已建成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也可直接用於新建城鎮汙水處理廠項目,可有效解決我國汙水處理廠的提標擴容徵地難、建設周期長、投資費用高等難題,具有巨大的推廣應用價值。該技術目前已在10多個城鎮汙水處理廠應用,日處理規模達到120萬立方米,產值30多億元。

  高濃度複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技術工程應用

  突破難治性皮膚病治療瓶頸,引領無痛光動力治療新時代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是一種藥械聯合的新型靶向療法,治療非黑素性皮膚腫瘤、痤瘡、尖銳溼疣等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療過程伴有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感受,是業界公認的ALA-PDT治療瓶頸。

  「新型無痛光動力治療皮膚病關鍵技術及轉化——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項目團隊在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王秀麗教授帶領下,長期致力於ALA-PDT臨床與基礎研究,在國內外率先掌握了「無痛ALA-PDT關鍵技術」,形成相關成果申請國家專利,並將其轉化生產出第一代無痛光動力治療儀用於臨床治療。在此基礎上擬進一步打造個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無痛ALA-PDT,降低對專業醫師的依賴程度,打破技術壁壘,實現無痛ALA-PDT擴大推廣應用,引領「ALA-PDT無痛治療新時代」。

  目前,其團隊已將諸多原創性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轉化,總結關鍵技術並將其推廣至全國2000多家醫院,直接獲益患者逾100萬人次。

  第一代無痛光動力治療儀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發布。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20年5月13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在北京發布。此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並在全國出版發行。這是該報告的第二次發布,去年曾發布2018年度報告。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 2020-05-18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系列活動力推科技項目轉化上快車道!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對接大會:三年「質變」助力科技成果轉化12月12日上午,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大會舉行,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佛山市副市長許國,佛山市、區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有關領導,省教育廳相關部門的有關領導,省內外高校領導、科研團隊代表,以及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2020-01-10 16:32:33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社福州1月10日電 (記者 龍敏)在福建省閩江學院任教的臺灣藝術大學博士黃俊嘉
  • 擴大高校「朋友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佛山舉辦技術經理人培訓...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舉辦一系列技術經理人培訓活動,致力於提升高價值專利的運用和管理,更好地發揮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專業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在全省高校範圍內培育一批掌握智慧財產權運營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專業化技術經理人隊伍。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建設成果,正是佛山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力見證。截至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100餘所高校、近500個高校老師項目參賽,吸引了100多家對口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現場對接,共有99個項目與企業對接,14個項目落地轉化總金額達5468萬元。
  • 海鎂集團與東北大學協同創新促進科研成果儘早轉化為生產力
    日前,東北大學工業窯爐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衛軍等行業專家一行蒞臨遼寧海城鎂礦集團有限公司,就海鎂集團與東北大學聯合建立菱鎂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進行洽談,確定了研究院初設的六個研究課題時間表和進度安排。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出爐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5月13日,記者從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獲悉,《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近日在全國出版。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得到了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的指導。科研人員獲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67.6億報告指出,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轉化獎勵顯著增長。
  • 改革破冰,創新成果轉化「南京模式」
    南京市委改革辦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南京聚焦創新名城建設,圍繞暢通成果轉化渠道、激發科研人員活力、統籌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因勢而謀、順勢而動、大膽探索,加快將科教資源豐沛的「先天優勢」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態勢」。
  • 促進成果落地轉化 煙臺高新區海智基地啟動企業創新賦能計劃
    煙臺高新區海智基地正式啟動的企業創新賦能計劃,將通過開展成果推介對接、提供科技惠企服務等舉措,全方位打通企業創新鏈、轉化鏈、產業鏈,賦能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優秀企業,推動更多國內外優質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 慎終如始 全力衝刺|北京協和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慎終如始 全力衝刺|北京協和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2020-12-19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君樂寶「益生菌+」戰略一周年:科研轉化鑄就產業發展基石
    君樂寶「益生菌+」戰略一周年:科研轉化鑄就產業發展基石 發布時間:2020-12-23 15:56:45      來源:北國網   5月24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校長圓桌論壇在滬舉行
    、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協辦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校長圓桌論壇日前在上海展覽中心的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舉行。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長出席論壇,並作主旨報告/供圖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陳宏凱二級巡視員作論壇致辭/供圖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天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大學等20餘所國內知名高校80餘人參加,12名書記、校長出席了論壇。
  • 哈工大馬鈴薯澱粉廢棄物加工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央廣網哈爾濱1月1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趙淑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實驗生產出來的細胞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產量、品質、成本等方面均已達標。
  • 科技成果轉化諮詢項目繞不過去的知識點-《拜杜法案》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 國家知識產權局 科技部聯合發文《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科技成果轉化諮詢項目的知識點。科技成果轉化佔據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較大比重,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市場活躍度提高,更多的創新主體希望把創新成果在市場中得以實現價值,另一方面則是第三方主體在獲取市場機遇後也不斷尋找創新成果進行資源匹配。以上的信息表現出在智慧財產權諮詢中最常見的情況,即對政府出資的科研機構或者高校的科技成果由企業進行轉化。
  • 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創新論壇舉辦
    18日,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創新2020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召開。來自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農業科技企業、投資基金企業等代表參加,圍繞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進行主旨報告和討論,謀劃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布局和戰略舉措。會上,啟動了首屆三農金橋博覽會暨第三屆三農金橋獎評選表彰活動。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團隊,實驗室全職博士後李明星、雙聘研究員柳延輝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其中。這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首次入選國家級「十大」科學進展。
  • 長沙高校與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召開_瀏陽要聞...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瀏陽日報訊(記者周紅珍)12月16日,2020年長沙高校與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召開,來自生物醫藥領域專業機構、企業、投融資機構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為園區實現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貢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