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爾濱1月1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趙淑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實驗生產出來的細胞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產量、品質、成本等方面均已達標。這標誌著2018年完成中試後,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謙教授科研團隊研製的馬鈴薯澱粉工業副產物資源化生物技術歷經兩年的「磨礪」,這項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轉化,步入推廣應用階段。
黑龍江省是馬鈴薯生產大省,但傳統工藝下,馬鈴薯生產加工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棄物,資源浪費同時對環境造成汙染。我國馬鈴薯澱粉工業也由於其副產物對環境的嚴重汙染,舉步維艱。在這樣的背景下,「馬鈴薯澱粉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生物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是全球唯一利用生物技術對馬鈴薯澱粉工業廢渣和汁水資源化處理的高新技術,這項技術的「誕生」有助於我省及國家馬鈴薯產業的長遠發展。
據楊謙教授介紹,該項技術產業化示範、生產規模試驗的完成,將使馬鈴薯澱粉工業走向「新生」。該技術以資源化處理的方式,徹底排除了薯渣和高濃度有機汙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從澱粉加工的廢液裡提煉出飼料蛋白源、人體蛋白、胺基酸、寡糖、B族維生素等產品,實現了馬鈴薯澱粉生產廢棄物的變廢為寶,同時,也有助於馬鈴薯產地的農民提高經濟收益,擴大就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謙教授科研團隊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歷經成百上千次的反覆試驗,終於迎來了該項技術的「誕生」和「落地」。該項技術的研發過程先後得到了黑龍江省科技廳、黑龍江省發改委、馬鈴薯澱粉生產企業的資金支持,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鑑定,被國家環保部列入國家高新技術推廣名錄,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的生物技術空白。
此次生物技術成果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全球唯一能夠徹底解決馬鈴薯澱粉工業這一難題的關鍵技術。該項目完成生產示範積極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哈工大在百年校慶賀信中提到的為國家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