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馬鈴薯澱粉廢棄物加工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2021-01-14 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1月1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趙淑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實驗生產出來的細胞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產量、品質、成本等方面均已達標。這標誌著2018年完成中試後,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謙教授科研團隊研製的馬鈴薯澱粉工業副產物資源化生物技術歷經兩年的「磨礪」,這項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轉化,步入推廣應用階段。

黑龍江省是馬鈴薯生產大省,但傳統工藝下,馬鈴薯生產加工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棄物,資源浪費同時對環境造成汙染。我國馬鈴薯澱粉工業也由於其副產物對環境的嚴重汙染,舉步維艱。在這樣的背景下,「馬鈴薯澱粉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生物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是全球唯一利用生物技術對馬鈴薯澱粉工業廢渣和汁水資源化處理的高新技術,這項技術的「誕生」有助於我省及國家馬鈴薯產業的長遠發展。

據楊謙教授介紹,該項技術產業化示範、生產規模試驗的完成,將使馬鈴薯澱粉工業走向「新生」。該技術以資源化處理的方式,徹底排除了薯渣和高濃度有機汙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從澱粉加工的廢液裡提煉出飼料蛋白源、人體蛋白、胺基酸、寡糖、B族維生素等產品,實現了馬鈴薯澱粉生產廢棄物的變廢為寶,同時,也有助於馬鈴薯產地的農民提高經濟收益,擴大就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謙教授科研團隊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歷經成百上千次的反覆試驗,終於迎來了該項技術的「誕生」和「落地」。該項技術的研發過程先後得到了黑龍江省科技廳、黑龍江省發改委、馬鈴薯澱粉生產企業的資金支持,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鑑定,被國家環保部列入國家高新技術推廣名錄,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的生物技術空白。

此次生物技術成果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全球唯一能夠徹底解決馬鈴薯澱粉工業這一難題的關鍵技術。該項目完成生產示範積極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哈工大在百年校慶賀信中提到的為國家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的殷切期望。

相關焦點

  • 馬鈴薯澱粉廢料提煉出B族維生素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團隊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終於迎來了該項技術的『誕生』和『落地』,步入推廣應用階段。」
  • 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企業」等評選結果出爐—新聞—科學網
    經層層選拔,北京市海樂達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從事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的企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企業」。馬鈴薯擠壓麵條等「十大主食」、馬鈴薯銅鑼燒等「十大休閒食品」、馬鈴薯鍋貼等「十大特色小吃」也紛紛出爐。 據悉,此次「十大」評選活動經歷了半年多的積極籌備。在廣大群眾的積極推薦和參與下,首先進行了在微信等網絡評選平臺上的投票活動。
  • 馬鈴薯澱粉設備在糧食機械發展的競爭性
    近些年,糧食機械技術部不斷得到革新,馬鈴薯澱粉設備是我國糧機行業的一部分,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在製造技術、加工精度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開始走出國門,參與糧機行業 國際市場的競爭。
  • 5年來,馬鈴薯主食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自5年前國家實施馬鈴薯主食化戰略以來,產品研發、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主食產業協同攻關等方面成果豐碩,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科普】馬鈴薯澱粉與馬鈴薯全粉的區別
    馬鈴薯全粉主要包括雪花全粉和顆粒全粉。其成品主要以馬鈴薯細胞單體或幾個細胞的聚合體的形態存在,因此稱之為馬鈴薯「顆粒」全粉。而雪花全粉則是以滾(輥)筒乾燥的方式獲得,其成品形體象「雪花」片狀,故稱馬鈴薯雪花全粉。區別馬鈴薯澱粉的生產量和商品量僅次於玉米澱粉,在所有植物澱粉中居第二位。
  • 馬鈴薯澱粉與馬鈴薯全粉的區別
    概述 馬鈴薯澱粉是以新鮮馬鈴薯為原料,經一系列的原料清洗、破碎、過濾、脫水、乾燥等工序處理而得到的,特點是粘性足,質地細膩,色澤潔白,光澤優,但吸水性差。區別 馬鈴薯澱粉的生產量和商品量僅次於玉米澱粉,在所有植物澱粉中居第二位。澱粉加水加熱至60~75℃左右,澱粉粒急劇大量吸水膨脹,澱粉粒的形狀破壞,呈半透明的膠體狀的糊漿,這一過程即澱粉的糊化。
  • 優質展商推介|甘肅藍天集團:實力打造馬鈴薯澱粉加工「航母」企業!
    歐亞·中國國際餐飲食材博覽會第三屆 2017年11月17-19日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第四屆 2018年 5月18-20日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熱烈祝賀全國馬鈴薯澱粉加工「航母」企業——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強勢入駐歐亞餐飲食材博覽會!
  • 紅薯澱粉加工行業發展困境與社會效益分析
    在澱粉加工領域,紅薯、馬鈴薯等薯類作物因為澱粉含量高,營養美味的特點一直是利於加工澱粉、製作粉條的優質原材料。我國多個省市縣鄉村地區,利用國家助農政策扶持、農業合作社經營帶領下,投資創辦澱粉加工廠、粉條粉絲加工廠是一項投資回報率很高的行業。
  • 「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 走俏全國高端市場
    原標題:「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 走俏全國高端市場  依靠青海優勢資源 打出青海特色品牌  本報訊 (記者/劉建民 實習記者/孫肇明 邢曼玉) 「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供貨及時。」這是上海客商對青海江河澱粉有限公司及其產品———「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的評價。
  • 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同濟大學發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
    ;檢測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治療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的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對癌症進行高效、靈敏檢測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  昨天(22日)下午,同濟大學發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 中國馬鈴薯澱粉產業的冬天和春天
    誠然如此,對目前的馬鈴薯澱粉產業而言,也許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春天,全國馬鈴薯精澱粉生產量為16萬噸,再看今年,國內90%以上的企業因原料短缺和環保問題而不能開工生產。預計春季馬鈴薯澱粉總產量為2-3萬噸左右。也許,馬鈴薯產業更大的危機和困境才剛剛開始。
  • 擴大高校「朋友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佛山舉辦技術經理人培訓...
    擴大高校「朋友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佛山舉辦技術經理人培訓,搭建校企科技「橋梁」!技術經理人培訓(第八期)聚焦實務,提升專業技能技術經理人培訓體系初具規模高校科研成果需要落地,企業產品需要科技助力。
  • 促進成果落地轉化 煙臺高新區海智基地啟動企業創新賦能計劃
    煙臺高新區海智基地正式啟動的企業創新賦能計劃,將通過開展成果推介對接、提供科技惠企服務等舉措,全方位打通企業創新鏈、轉化鏈、產業鏈,賦能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優秀企業,推動更多國內外優質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 改革破冰,創新成果轉化「南京模式」
    從2017年底首批31家備案,到如今形成近400家的「矩陣效應」,新型研發機構正成為南京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推動科創裂變的「自選動作」。3年不到,南京通過新研機構孵化引進的企業已達5850家,新申請專利近7000件,引進各類人才11000多名,一批曾經「沉睡」在紙上的技術成果轉化為創新產品。
  • 系列活動力推科技項目轉化上快車道!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2020高校高質量科技成果展示對接和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第八期培訓等多個子活動陸續開展,充分體現了「融合創新 提質發展」的主題。對接大會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國致辭時表示,佛山鼓勵校企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轉移轉化。「希望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做新做活、做大做實,聚集更多的創新資源匯聚佛山,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為佛山爭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所以馬鈴薯十分耐餓,加上馬鈴薯沒有異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為主食。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的種植技術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馬鈴薯是茄科茄屬的植物,為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
  • 馬鈴薯
    2.防治方法應採用以推廣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薯為基礎,結合消滅中心病株、藥劑防治和改進栽培技術等綜合防治措施。⑴農業防治。利用抗病品種控制晚疫病效果較好,但不能持久。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塊莖;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合理灌溉;馬鈴薯生長後期進行培土;在流行年份,收穫前兩周割秧,可避免薯塊與病株接觸,降低薯塊帶菌率。⑵藥劑防治。
  • ...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兩個甘薯、一個馬鈴薯…
    旅順口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十二)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兩個甘薯、一個馬鈴薯… 2020-09-20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破製冷創新成果轉化瓶頸 加快製冷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為了貫穿、延伸本屆冷博會的主題——「創新成果化 促進雙循環」,2020年中國製冷產業創新發布會暨創新成果轉化論壇,於12月1日在上海順風酒店舉辦。、長沙強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強先生、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超飛先生、宜興市冰源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總經理金偉先生、江陰市新夢塑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建新先生、江蘇德斯卡分子篩乾燥過濾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奎先生、南京魄力倍清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竇京偉先生、湖南壹強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易孟傑先生等出席創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