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澱粉產業的冬天和春天

2021-02-26 食品加工包裝在線

狄更斯的名作《雙城記》開篇這樣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誠然如此,對目前的馬鈴薯澱粉產業而言,也許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春天,全國馬鈴薯精澱粉生產量為16萬噸,再看今年,國內90%以上的企業因原料短缺和環保問題而不能開工生產。預計春季馬鈴薯澱粉總產量為2-3萬噸左右。

也許,馬鈴薯產業更大的危機和困境才剛剛開始。

馬鈴薯澱粉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發展模式可謂「野蠻生長」,很多作坊式小廠沒有任何環保設施,每到生產季,薯渣亂堆,汙水橫流,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加強,馬鈴薯澱粉行業得到了大幅整頓和治理,尤其是甘肅定西和寧夏固原兩個馬鈴薯澱粉主產區,小、散、亂、差的作坊企業基本被完全清理。現在,河北與內蒙古交界處、山西以及東北地區還有些小廠在「頑強生存」,這也與當地的環保政策執行力度有很大的關係。

在3月29日中澱協馬鈴薯澱粉專委會召開的「馬鈴薯澱粉產業環保技術高峰論壇」會上,瑞典納爾森公司經理韓新亮介紹,歐洲的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的原料都是合作農場供給,要求加工薯的馬鈴薯澱粉含量在20%以上。目前我國馬鈴薯澱粉企業與種植農戶合作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幾乎所有企業的加工原料主要依賴種植戶對商品薯挑選後的剩餘薯的供給。近幾年,馬鈴薯價格低迷,極大的打擊了種植農戶的積極性,種植面積不斷縮減。要是沒有穩定的原料來源,馬鈴薯澱粉加工業或將陷入「原料困境」。

由中澱協馬鈴薯澱粉專委會周慶鋒會長帶領連續多次打贏的「雙反案」已到最後階段。從2005年起,「反傾銷、反補貼」政策會給國內澱粉企業爭取了近20多年的黃金髮展時期。但畢竟是階段性的,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國內企業提高競爭能力和國外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是未來必然要面對的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馬鈴薯澱粉及其衍生品以其獨有的特性,是食品、紡織、造紙、化工、建材等眾多領域的添加劑、增強物劑、粘結劑等;在醫藥上,馬鈴薯可生產酵母、多種酶、維生素、人造血液以及膠囊等。另外,世界各國還研製出了幾百種用馬鈴薯澱粉配合其它糧食製成的營養美味食品。

所以,馬鈴薯澱粉在市場上有剛需,也有廣闊的消費空間,特別是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市場需求廣闊。這對馬鈴薯澱粉產業而言,也是「希望之春」。

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的環保建設百花齊放,殊途同歸。第一是以華歐公司為代表的「有機肥水農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模式」,通過建設上萬畝的肥水還田基地,實現了工廠與基地農場的完美結合;第二是以鑫華農業為代表的「沼氣綜合利用工程」,將薯渣、薯汁通過反應後生產成沼氣、有機肥,做到了環保達標生產;第三是以承德泓輝、莊浪宏達為代表的深化處理達標生產模式,通過粉渣脫水、蛋白提取烘乾、厭氧好氧等方式, 從而解決了汙水處理的難題。

無論哪種環保治理模式,都需要每家企業投入幾千萬元的環保治理資金。正如業界專家所說,進行環保建設,儘管企業要投入高額資金,且利潤會大幅縮減,但企業肯定有發展的明天。倘不投環保,只有死路一條!

同時,業界專家建議,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競爭,與國際市場接軌中生存和取勝,首先,地方政府要「扶優扶強」,讓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建設了環保設施的企業有生存、發展機會,加大對小、散、亂、差企業的監管乃至清理力度;其次,希望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四大馬鈴薯主產區形成幾家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大型龍頭企業。這樣,才能引領國內馬鈴薯澱粉產業穩健發展。

註:感謝中澱協馬鈴薯澱粉專委會高瑞秘書長提供素材和觀點。

文/土豆記者

相關焦點

  • 中國馬鈴薯的「定西味道」——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發展走筆
    「定西馬鈴薯」的「時間簡史」「定西馬鈴薯」,不論是生活艱苦年代的「救命薯」,改革開放初期的「溫飽薯」,還是新世紀初的「致富薯」,新時代脫貧致富的「小康薯」,直到「中國馳名商標」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定西馬鈴薯」。這既是一方水土的賜予,又是定西人民艱苦奮鬥和「三苦」精神的精神和物質雙重結晶。
  • ——農發行甘肅省分行支持馬鈴薯產業扶貧紀實
    作為全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甘肅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鮮薯產量將近150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是全國重點產區和最佳種薯繁育基地,馬鈴薯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省輻射面最廣、帶動力最強的促農增收產業。
  • 馬鈴薯澱粉應用範圍廣闊 行業提升空間較大
    馬鈴薯澱粉應用範圍廣闊 行業提升空間較大馬鈴薯澱粉是以新鮮馬鈴薯為原料,經一系列的原料清洗、破碎、過濾、脫水、乾燥等工序處理而得到的一種白色粉狀物。馬鈴薯澱粉主要包括馬鈴薯精澱粉、馬鈴薯變性澱粉以及馬鈴薯澱粉副產品三大類。
  • 馬鈴薯澱粉與馬鈴薯全粉的區別
    馬鈴薯全粉主要包括雪花全粉和顆粒全粉。其成品主要以馬鈴薯細胞單體或幾個細胞的聚合體的形態存在,因此稱之為馬鈴薯「顆粒」全粉。而雪花全粉則是以滾(輥)筒乾燥的方式獲得,其成品形體象「雪花」片狀,故稱馬鈴薯雪花全粉。
  • 【科普】馬鈴薯澱粉與馬鈴薯全粉的區別
    馬鈴薯全粉主要包括雪花全粉和顆粒全粉。其成品主要以馬鈴薯細胞單體或幾個細胞的聚合體的形態存在,因此稱之為馬鈴薯「顆粒」全粉。而雪花全粉則是以滾(輥)筒乾燥的方式獲得,其成品形體象「雪花」片狀,故稱馬鈴薯雪花全粉。區別馬鈴薯澱粉的生產量和商品量僅次於玉米澱粉,在所有植物澱粉中居第二位。
  • 優質展商推介|甘肅藍天集團:實力打造馬鈴薯澱粉加工「航母」企業!
    第四屆 2018年 5月18-20日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熱烈祝賀全國馬鈴薯澱粉加工「航母」企業——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強勢入駐歐亞餐飲食材博覽會!   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原名定西藍天澱粉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註冊資本4000萬元人民幣,佔地面積86000平方米,總資產3.8億元人民幣。公司現有員工2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5人。
  • 哈工大馬鈴薯澱粉廢棄物加工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央廣網哈爾濱1月1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 通訊員趙淑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實驗生產出來的細胞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產量、品質、成本等方面均已達標。
  • 中國拓馬鈴薯產業增值空間 科技研發促主糧化生產
    >    9月26日,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開幕。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會長金黎平說,尤其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具有較高水分利用率和較長產業鏈的馬鈴薯要提升單產量。  金黎平在會上說,2015年,中國官方就已經把馬鈴薯主糧化工作列入重要議程。
  • 玉米澱粉、紅薯澱粉、馬鈴薯澱粉、豌豆澱粉區別大,千萬別用錯
    玉米澱粉、紅薯澱粉、馬鈴薯澱粉、豌豆澱粉區別大,千萬別用錯!澱粉是我們做美食過程中常用的食材,一般會用來給食材上漿、勾芡或者掛糊,但是一走進超市,很多人都懵圈了,澱粉的種類五花八門,超市的貨架上擺放了至少四五種澱粉,常見的有玉米澱粉、紅薯澱粉、馬鈴薯澱粉、豌豆澱粉等,看似都叫澱粉,其實區別大著呢,用法也是各不相同,上漿、掛糊、勾芡到底該用哪一種呢?今天咱們就來弄清楚各種澱粉之間的區別。
  • 馬鈴薯澱粉設備在糧食機械發展的競爭性
    近些年,糧食機械技術部不斷得到革新,馬鈴薯澱粉設備是我國糧機行業的一部分,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在製造技術、加工精度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開始走出國門,參與糧機行業 國際市場的競爭。
  • 明朝萬曆年:馬鈴薯傳入中國
    明朝萬曆年間,馬鈴薯傳入中國  由於缺乏早期的文字記載,或者文字記載中存在作物名稱混淆等原因,對於馬鈴薯傳入中國的時間專家的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在明萬曆年間(1573至1619),有的則認為馬鈴薯最早傳入我國應該是18世紀。
  • 探訪「中國馬鈴薯之鄉」:無限「薯光」在西吉
    馬鈴薯,曾經是寧夏西海固地區貧困群眾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  風沙、烈日、黃土,惡劣的自然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困境,卻也更適合馬鈴薯的種植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西吉縣種植也有300多年。經過長時間的生態適應性選擇,加上品種的不斷更新和換代,馬鈴薯已更加適應西吉的不同自然氣候類型區,成為西吉的首選作物之一。
  • 「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 走俏全國高端市場
    原標題:「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 走俏全國高端市場  依靠青海優勢資源 打出青海特色品牌  本報訊 (記者/劉建民 實習記者/孫肇明 邢曼玉) 「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供貨及時。」這是上海客商對青海江河澱粉有限公司及其產品———「塞上雪」牌馬鈴薯澱粉的評價。
  • 中國馬鈴薯之鄉—寧夏西吉,洋芋蛋變成致富蛋
    馬鈴薯,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這個在西吉被稱作「洋芋蛋蛋」的農作物,已成為當地人民的「致富蛋」。在長期的馬鈴薯種植實踐中,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和繁育經驗,馬鈴薯歷年栽種的品種有麻芋、大紅苕、深眼窩,經過近300多年的種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吉馬鈴薯品種「紅洋芋」。西吉馬鈴薯被譽為「金豆豆」,寧夏西吉縣把發展馬鈴薯產業作為農戶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種植規模,走上了科學化、訂單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道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 馬鈴薯澱粉廢料提煉出B族維生素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生物資源保藏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與黑龍江茂全馬鈴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通過了千噸澱粉生產線的產業化示範和生產規模試驗。「團隊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終於迎來了該項技術的『誕生』和『落地』,步入推廣應用階段。」
  • 讓「永不落幕的馬鈴薯節」成為滕州馬鈴薯 產業發展新高地
    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本次節會採取網上辦會的形式,滕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宏偉以視頻形式發表了致辭,全國知名馬鈴薯專家和馬鈴薯產業代表的視頻賀信同步在網上發布。一是網上辦節,形式新穎。本屆馬鈴薯科技文化節實現線下辦節向網絡辦節延伸,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增強節會在網絡新媒體上的即時性、廣泛性和互動性,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滕州馬鈴薯產業發展。
  • 中國著名的馬鈴薯產區之一——寧夏西吉
    是中國優質馬鈴薯主要產區之一,是中國首個「文學之鄉」,也是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西吉縣內河流有葫蘆河、清水河、祖歷河三條水系,東北部屬清水河水系,其餘大部分地區屬葫蘆河水系。境內土壤類型以黃綿土、黑壚土為主,其中黑壚土佔土壤總面積的87.75%,土層深厚,土壤結構好,土質疏鬆,透氣性好,pH值6.1-7.0之間,有機質含量1.5%,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鉀在150ppm以上,即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鉀豐富,養分含量高,境內氣候溫和,雨量較少,光照充足,無霜期短,降水和溫度變率大,年平均氣溫5.3℃,平均無霜期144天,適宜種植馬鈴薯,
  • 滕州馬鈴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助推產業發展
    界河鎮是棗莊、滕州兩級市的北大門,總面積83平方公裡,是中國馬鈴薯之鄉核心區。據了解,界河鎮主要採取「兩薯一糧」種植模式,每年春秋兩季馬鈴薯種植面積13萬畝左右,年產馬鈴薯50多萬噸。目前,界河鎮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13個,認證馬鈴薯綠色品牌2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註冊的「滕州馬鈴薯」地域商標,被評為「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
  • 大同市新榮區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破魯堡鄉馬鈴薯西梅產業...
    9月16日上午,大同市新榮區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破魯堡鄉馬鈴薯西梅產業發展論壇在破魯堡鄉水深塘村舉行。高粱紅了、穀子黃了、葡萄熟了,金燦燦的玉米,紅彤彤的辣椒,勤勞的汗水換來了沉甸甸的果實,新榮大地處處都是豐收的景象,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辛苦地勞作一年了,應該有這麼個節日,大家都聚在一起,高興高興。」
  • 費東斌代表向總書記推薦烏蘭察布馬鈴薯 烏蘭察布馬鈴薯究竟好在哪
    話音一落,總書記和代表們都笑了……在習近平總書記和費東斌代表的對話中,提到的烏蘭察布馬鈴薯究竟好在哪兒?生日:595959 (刮開看)簡介:全世界,我在中國總產量最多;在中國,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是我的黃金種植帶,目前種植面積在全國地市級位居第一,是國家重要的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對於烏蘭察布市而言,我是這裡的傳統優勢產業,因為我的存在,烏蘭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