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運動障礙主要是指嬰幼兒運動功能水平與其相應年齡階段不符,存在運動功能落後,多由於中樞神經損傷引起,如腦癱等。
1、沒有評定,就沒有康復。
2、康複評定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康複評定能幫助康復醫生和治療師找到障礙的原因,進而制定並實施相應康復治療計劃。
4、康復治療往往以康複評定開始,又以康複評定結束。
5、在康復過程中往往需要反覆多次的評估,不斷的了解治療效果,修改治療計劃,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6、康複評定可以提供量化的指標,進而評判治療效果。
腦發育異常和發育中的腦損傷影響到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發育,影響小兒整體生長發育系統。
常伴有智力、語言、感知、心理、癲癇、睡眠障礙、情緒行為等併發症。運動障礙是人體複雜系統的表現,所以康複評定是綜合性的評定。
康複評定的內容很廣,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1、單項評定 如運動功能或感覺功能評定,手或步行,心理或語言等功能評定。
2、個體評定 主要是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3、全面評定 包括個體和社會功能狀態評定。
康複評定—表面肌電儀評估肌張力、間接評估肌力
表面肌電圖是通過專業設備從肌肉表面引導和記錄到在肌肉活動時神經肌肉系統生物電變化的一維時間序列的電信號,並經計算機處理為具有對肌肉功能狀態特異和敏感的依賴性的時、頻變化值。
該信號源於大腦皮層運動區。信號的振幅和頻率等特徵取決於關節肌肉活動水平,肌肉功能狀態等生理性因素以及探測電極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等測量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康複評定—肌力評估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縮產生的最大力量。
0級肌肉麻痺,觸診肌肉完全無收縮力;
1級肌肉有主動收縮力,但不能帶動關節活動;
2級可以帶動關節水平活動,但不能對抗地心引力;
3級能對抗地心引力做主動關節活動,但不能對抗阻力,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離床面;
4級能對抗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
5級正常肌力,抵抗最大阻力。
康複評定-ICB:NAS測量評估
1.運動發育落後或異常
運動發育規律,頭尾規律、由近及遠、總體運動到分離運動、由反射向隨意運動發育、由粗大運動向精細運動發育。關鍵運動:抬頭、翻身、抓物、坐、爬、跪、立、走、跑。運動落後,較正常同齡兒運動落後3個月以上。
2、姿勢異常
上肢內旋後背;頭後背、打挺;手握拳、拇指內收;尖足;剪刀步;足內翻、外翻;膝、髖關節屈曲;骨盆後傾、軀幹前驅等。
3、反射異常
原始反射消退延遲
正常反射出現延遲
Vojta姿勢發射異常
病理反射
4、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低下:蛙狀姿勢、W狀姿勢、折刀姿勢、倒U姿勢、翼狀肩、頭後垂等。
肌張力亢進:頭背屈、下肢硬性伸展、上肢內收內旋、尖足、坐位後傾、茶壺狀姿勢等。
眾所周知康復訓練的第一步是康複評定,而探索所需運動元素的過程其實就是抽絲剝繭進行康複評定的過程。
1、運動元素:它是完成一種功能活動的所需要的運動單位,包括運動認知、骨骼關節、韌帶、肌肉、筋膜,運動順序等。任何功能活動是由若干個運動元素組成的。
2、運動學分析的方法:了解兒童運動功能發育的邏輯順序,從運動元素下手,找準異常和障礙的問題是由哪個運動元素引起,具體說就是哪個身體節段或關節、韌帶、肌肉、膜筋,找準問題點後再結合運動鏈系統針對的訓練。
運動元素為腹部和胸前部肌肉緊張,啟動準備及頭頸部屈曲。典型姿勢無力抬頭。
訓練方法:
1、手握足拉起訓練:雙下肢屈曲於腹部,調動腹部肌群,輔助手握足進行拉起抬頭,對於頭部完全沒有控制能力的患兒可採用此法。
2、仰臥位拉起訓練:治療師應充分利用協同肌胸大肌的作用 ,使肩關節內收內旋,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胸鎖乳突肌及頸長肌收縮,使頭部前屈。
3、被動牽拉訓練:被動牽拉枕骨下肌及頭、頸夾肌。
4、主動放鬆訓練:玩具誘導向腳的方向進行追視,做出「點頭」動作,利用自身力量牽拉枕骨下肌。
運動元素為頭頸前屈轉向翻身側;軀幹向同側側轉起動;肩帶前屈;肩關節屈曲內收;同側髖關節屈曲內旋。
訓練方法:
1、頭頸前屈誘導翻身:糾正翻身時頭頸錯誤應答,出現過度後伸動作,治療師幫助患兒放鬆後頭部肌群,並誘導其前屈旋轉,帶動上肢和軀幹的旋轉,進而完成翻身動作。
2、下肢輔助翻身:治療師扶助患兒雙下肢,使其雙腿交叉,翻身側下肢屈曲內收內旋,幫助其完成翻身動作,主要用於下肢肌張力異常,分離動作欠佳而無法完成翻身動作。
3、利用楔形墊或巴氏球誘導翻身:患兒置於楔形墊上,使身體傾斜,幫助肩帶前伸、下肢前屈內收、軀幹骨盆旋轉。
本期編輯:Alice
本文來源:根據河南省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年會鄭州市兒童康復醫院尚清演講稿整理
投稿請發送到郵箱:tougao@kangfu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