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給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重新行走帶來希望

2020-12-21 電子發燒友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給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重新行走帶來希望

天津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2-17 18:16:20

11月30日,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康復中心,患者使用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進行康復訓練。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通過運用仿人機器人技術與康復醫學相結合,為截癱、偏癱、腦癱及老年人等失去站立或行走功能的患者提供直立行走康復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高頻率長時間保持仿人行走運動訓練,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更加有效地進行康復訓練,通過科技給殘障人士重新行走帶來希望。

這是11月30日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康復中心拍攝的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兩分鐘畫一張「素描畫」、外骨骼助康復... 服貿會專題展多款智能...
    一款可以負重爬坡的機器人正在通過障礙。上海交通大學此次帶來了兩臺機器人,「青騅」和「鼉龍」。據工作人員介紹,電動護理床具有抬背、抬腿功能,把護理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同時,護理床還能代替康復訓練師的工作,對下肢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一個玩具熊小腿、大腿和兜襠處綁著外骨骼綁帶,藉助外力緩慢「凌空」移動步伐。據新松機器人中央研究院外骨骼研發負責人李剛介紹,這款有源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公司專門為腦損傷、脊髓損傷、偏癱和截癱患者研發的下肢康復助力設備。
  • 聚焦WAIC2020:人工智慧賦能康復治療未來殘障人士能把康復機器人帶...
    殘疾人可使用機器人輔助行走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上海企業傅利葉智能展示了一款外骨骼機器人ExoMotus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傅利葉的工作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道,這款機器人可針對有步行功能障礙的人群,特別是脊髓損傷患者,它可幫助患者每天在家庭和社區等日常生活場景下,進行步行訓練,提高生活質量。
  • 國產最輕便無線手部外骨骼機器人亮相上海
    會上,以「智能康復港」平臺為依託,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包括手功能康復機器人、上下肢主被動訓練系統、平衡機能評估與訓練系統在內,覆蓋人體不同關節與部位的7款新品。此次產品發布亮點十足:新一代下肢康復機器人實現突破,推出了針對機構訓練版本ExoMotus M4、針對個人的助行版本ExoMotus H4以及針對科研領域的開發者版本EXOPS,實現康復周期全覆蓋;手功能康復機器人是世界上最輕便的無線手部外骨骼機器人之一;標準化的智能康復訓練設備實現了對上肢、下肢、踝關節、腕關節、手指等部位的全覆蓋。
  • 福祉科普|一套真正「屬於」你的外骨骼
    當一個人步入老年,伴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腿部力量會逐漸虛弱,從而出現下肢活動不暢的現象。更加嚴重的會出現偏癱的病症,即明顯的肌張力低下,下肢運動障礙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定期的對其進行康復運動治療,從而逐步恢復下肢運動機能,並最終達到能夠滿足日常生活行動的目標。
  • 哈佛柔性外骨骼誕生始末:教授放棄機械外骨骼,只為讓中風患者重新行走
    如果這家實驗室出現在商業街上,你會把它當做是某高端訂製運動品牌的門店。但這不是耐克的實驗室。這是哈佛大學生物設計研究所,它進行著一項會顛覆現有軟體機器人技術的項目。該項目還計劃改變中風患者的命運——幫助他們行走。Conor Walsh 教授是該實驗室的負責人,他說:「簡單來說,我們在做能提供動力的衣服,幫助移動能力受限的病人重新動起來。
  • 核心零部件自研,「英漢思」打造高性價比的外骨骼機器人
    其中,除了致死及嚴重案例,很多腦卒中發病患者救治及時,因而在病後仍能逐步康復。然而現狀是後期康復過程耗時較長。目前,腦卒中病人發病醫治後,在後期他們需要耗費海量時間進行康復訓練,通過行走等運動,修復神經中樞損傷、重塑神經控制功能。在康複流程中,行業現有主要方案是利用傳統的重型動力外骨骼進行相關的輔助訓練。
  • 外骨骼不僅僅可以送外賣,它的核心用途在這裡——反觀外骨骼市場到底有多大!
    針對C端市場,全國截癱及偏癱患者約2000萬人,在完成治療回到自己居住區後仍然需要進行康復訓練方可預防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尿路感染、肌肉萎縮、骨密度降低、心肺功能衰竭、消化系統衰竭等問題,並提心理狀態。每天需要2次將會有4000萬人次/天的康復需求,按每臺外骨骼機器人每天可服務20人次則各個社區醫院將有200萬臺的需求。
  • 福祉研報|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因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中風偏癱,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主要表現為身體同側上、下肢癱瘓。中風偏癱的康復治療,除了藥物、飲食以外,也包括物理治療和日常的作業治療。本期福祉研報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肢運動康復治療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器材。
  • 外骨骼機器人在物流和製造業的倉儲搬運環節的展望
    2000年,美國國防部基於增強士兵體能、提高單兵作戰能力的目的,正式提出「外骨骼機器人」概念。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下肢癱瘓少年穿著智能機械骨骼外衣開球的颯爽英姿引爆了全場。2016年,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發布了與ReWalk公司合作研發的新一代外骨骼機器人,其採用可穿戴傳感器的拉伸檢測運動,之後通過拉索驅動踝關節的動作,從而實現動作驅動。2017年,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憑藉現有伺服驅動、能量智能管理、姿態控制等技術優勢,研製了負重型外骨骼機器人。
  • 關於中風康復『動』or『靜』,康復不僅僅是運動
    比如中風後出現了行動障礙但沒有接受康復鍛鍊的患者,走路很可能會直著腿劃著圈走,這是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期保持可能會造成關節僵直難以恢復。 而在康復鍛鍊中,專業人士則會重新教給患者走路時應該如何正確發力,哪個部位先動,哪個部位後動,讓患者恢復正確的步態。
  • 創傷性脊柱脊髓損傷康復治療專家共識
    無創表面功能電刺激輔助下的下肢步態訓練,能觀察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改善、對步行輔助器具的依賴性降低,甚至有部分的神經功能恢復。功能性電刺激輔助下的運動療法,還能實現肌肉重塑,改善骨骼肌廢用性萎縮,從而促進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康復。
  • 你的康復是它最大...
    走進位於張江高新區的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穿上一套外骨骼「機械衣」,即使有步行功能障礙,也有望擺脫病床,重新站起來,出門散散步……在兩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亮相的「科幻級」展品——外骨骼機器人,正在一步步走下展臺,走進百姓生活。
  • 「在行動」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未來的機器人助你自如行走
    由於腦中風而引起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後期康復訓練尤為重要。一旦訓練不得當,不僅身體無法恢復,對身體機能也可能存在損害。但是,如果康復訓練擁有「自主意識」就變得不一樣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智慧健康學院依託重慶英才計劃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及服務創新團隊,計劃推出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上下肢功能癱瘓、半身不遂患者進行自主康復訓練。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了解該科創項目的最新進展。
  • 外骨骼機器人送餐,外賣小哥背百斤重物輕鬆上樓
    ▲《死亡擱淺》遊戲畫面如今,這樣的場景被搬到了現實中,據了解,這位外賣小哥所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是由傲鯊智能研發的HEMS-GS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一、20年發展,送餐行業首秀外骨骼機器人其實就是一種可穿戴機器人,通過擬人化的機械結構設計,融合傳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動計算等技術於一身,幫助人類增強身體機能,或是幫助人類恢復某些身體機能的一類機器人。也正因外骨骼機器人的這兩類主要用途,它被分為增強型和康復型兩種。
  • 【拓斯達|前沿】「改變生活」的外骨骼機器人
    這家公司設計和製造用於醫療應用的定製外骨骼機器人,以期未來取代許多患者每天依賴的輪椅。 數以百萬計的人患有截癱、腦性癱瘓和脊髓性肌萎縮症 (SMA) 等神經生理疾病。採用被動式輔助工具(如手杖、拐杖和助行器)進行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對於改善因這些疾病造成的行動不便至關重要。
  • 嬰幼兒運動障礙評定與康復
    運動障礙主要是指自主運動的能力發生障礙,動作不連貫、不能完成,或完全不能隨意運動。運動功能有隨意運動和不隨意運動兩類。
  • 現實版「鋼鐵俠」外骨骼助力機器人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據介紹,這款可穿戴外骨骼助力機器人具有擬人化結構,是基於仿生學、人機工程學、人工智慧等理論和技術,仿照人體關節力輸出驅動與肌肉組織緩衝、儲能等運動功能進行研製的,能夠實現人—外骨骼系統的高度共融與協同運動。同時,它集合了新型材料、柔性驅動、智能控制、多維傳感、以及人工智慧等多領域技術,實現了人類的智力和機器人的「體力」的有機結合。
  • 煙臺山醫院康復醫學科:讓患者生命更有質量
    實際上,康復醫學是一門具備完整的理論基礎和學科體系,和內科學、外科學等學科同屬於臨床醫學之下的二級醫學學科,以患者的功 能障礙為研究重點,強調通過功能訓練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回歸家庭和社會為最終目標。
  • 一年半超過Cyberdyne:尖叫科技要用大家電的價格賣外骨骼機器人
    另一種故事角度就是「拯救」:外骨骼機器人能增強人的肌肉和行動能力,令很多下肢行動不便甚至癱瘓的人群重獲行走能力。Rewalk 是「拐杖派」,是機器帶著人走,所以為了保持上肢的平衡,需要患者拄著拐杖。患者適應機器的步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Cyberdyne 是「隨動派」,人的行走意志處於主導地位,它們家的產品 HAL 通過搜集人體表面的肌肉電信號,來對機器人傳達行走的意志,從而幫助人行走。
  • 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助力患者恢復飲食功能
    通道新聞網訊:近日,通道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成功拔出一位吞咽障礙患者鼻飼管,幫助患者恢復飲食功能。一個月前,患者因腦卒中而遺留嚴重吞咽障礙,不能由口進食,每天靠鼻飼管以及靜脈補液維持營養攝入,在發病的一個月裡,體重下降了1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