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受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這些屬性包括大小、形狀、顏色、硬度、溫度等。感覺對於肢體的協調、平衡及運動功能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偏身感覺障礙是指身體一側上下肢出現淺感覺和深感覺障礙。
偏身感覺障礙可以分為以下5型:
皮質型 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病變產生對側身體障礙,可因損傷部位不同出現上肢、下肢或肢體某部分的感覺障礙。一般上肢重,下肢輕,遠端重,近端輕;精細的、複雜的感覺障礙嚴重,深感覺、定位、兩點辨別覺和實體覺發生明顯障礙。
內囊型 皮質丘腦束通過內囊後1/3,內囊損傷時,可發生對側偏身感覺障礙,遠端較近端重、深、淺感覺幾乎都受到同等程度損害。
丘腦型 發生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常伴自發性疼痛和感覺過敏,一般上肢重,下肢輕,遠端重,近端輕,深感覺重,淺感覺輕。
腦幹型 傳導性感覺障礙,延髓旁正中部位病變累及內側丘系,誘發對側肢體深感覺障礙;損傷三叉神經和脊髓丘腦束,發生同側面部感覺障礙及對側肢體痛溫覺障礙。
脊髓傳導型 病變水平下各類型的感覺缺失和減退。
感覺功能的評定可分為淺感覺檢查、深感覺檢查、複合感覺檢查。
淺感覺檢查
痛覺 大頭針針尖輕刺患者皮膚,詢問有無痛感,兩側對比,遠近對比,記錄類型(過敏、減退或消失)與範圍。
觸覺 棉籤輕觸皮膚詢問有無感覺。
溫度覺 分別用裝有冷水(5-10℃)和熱水(40-50℃)的試管輪流輕觸被檢者皮膚,讓其辨別冷熱。正常人可辨別相差10℃的溫度。
深感覺檢查
位置覺和運動覺 同時檢查,被檢者閉目被動活動其肢體各部位,讓其說出移動方向,並讓健肢模仿。
震動覺 將震動的音叉置於骨突出部位,提問有無震動覺。
複合感覺檢查
皮膚定位覺 被檢者閉目,用手指或棉籤輕觸其皮膚,請他說出或用手指出被接觸的部位。
兩點辨別覺 用兩腳規檢測被檢者能否辨別兩點,再逐漸縮小雙腳間距,直到被檢者感覺為一點為止(正常指間3~6mm,手掌8~12mm,手背足背20~30mm,上臂和大腿75mm,前胸40mm,背部40~50mm)。
實體覺 被檢者閉目,單手觸摸熟悉的物體,說出物體名稱或性狀(大小、性狀、軟硬、原料等)。
體表圖形覺 被檢者閉目,用筆或竹籤在皮膚上畫圖形(方、圓、三角形等)或數字(1、2、3等),讓其說出。
大腦通過突觸的調整、神經替代及發芽、病損周圍腦組織功能重組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康復訓練可刺激大腦皮質進行重新學習、理解感覺傳入信號,形成反饋通路。感覺再訓練可幫助感覺功能的恢復,康復相關的觸覺治療與功能改善有關如患手使用拐杖的能力增強,以使患者更容易獨立生活。有研究顯示,通過康復護理幹預,如溫度覺、觸覺刺激、淺感覺恢復率62.79%,深感覺不同程度的恢復,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恢復率74.41%。
訓練原則 ①每項訓練要在有和無視覺反饋下從不同角度進行;②要有難度又不能使患者產生挫敗感;③要選擇安靜的環境;④持之以恆;⑤治療時間不宜過長。
淺感覺障礙訓練
主要以Rood為主的多種感覺刺激療法,用大頭針的尖端和鈍端刺激皮膚,對痛覺減退、過敏的病人要從正常的部位向障礙部位進行,訓練痛覺;輕拍、叩打、輕觸患者皮膚,用軟毛刷從患側肢體遠端到近端輕刷,將手腳放在有豆子的盆裡搓、踩刺激觸覺;用浸過熱水和冷水的毛巾擦敷皮膚訓練溫度覺。
深感覺障礙訓練
①早期進行良姿位訓練:患肢關節負重,手法擠壓以及PNF訓練,使中樞神經和外周關節感受器得到輸入信號;②平衡訓練:平衡儀,訓練直立反應,保護性反應;③視覺生物反饋訓練:鏡前訓練,使關節位置反饋信號的傳遞和接收通過視覺得到補償;④放置訓練:將上肢或下肢保持在一定的空間位置,反覆訓練直到病人自己能完成這一動作。
複合感覺的訓練
①患者閉目辨認常見物體(鑰匙、筆、牙刷、紐扣等);②塑料片、紙張、布料、毛皮等混放在一起,閉目觸摸辨認,辨別錯誤用健手輔助或睜眼;③患者看圖片,然後從暗箱找出相似物體。
我國承受著世界上最大的腦卒中負擔。約65%的腦卒中患者有感覺障礙,44%的腦卒中患者有顯著的本體感覺障礙,嚴重影響功能預後。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患者主要存在感覺障礙,並且經常會被他們的堅強與樂觀感動鼓舞。
祝他們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