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一般感覺也要起舞!偏身感覺障礙的康復

2021-02-07 復旦中山鍾康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受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這些屬性包括大小、形狀、顏色、硬度、溫度等。感覺對於肢體的協調、平衡及運動功能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偏身感覺障礙是指身體一側上下肢出現淺感覺深感覺障礙。

偏身感覺障礙可以分為以下5型:

皮質型 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病變產生對側身體障礙,可因損傷部位不同出現上肢、下肢或肢體某部分的感覺障礙。一般上肢重,下肢輕,遠端重,近端輕;精細的、複雜的感覺障礙嚴重,深感覺、定位、兩點辨別覺和實體覺發生明顯障礙。

內囊型 皮質丘腦束通過內囊後1/3,內囊損傷時,可發生對側偏身感覺障礙,遠端較近端重、深、淺感覺幾乎都受到同等程度損害。

丘腦型 發生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常伴自發性疼痛和感覺過敏,一般上肢重,下肢輕,遠端重,近端輕,深感覺重,淺感覺輕。

腦幹型 傳導性感覺障礙,延髓旁正中部位病變累及內側丘系,誘發對側肢體深感覺障礙;損傷三叉神經和脊髓丘腦束,發生同側面部感覺障礙及對側肢體痛溫覺障礙。

脊髓傳導型 病變水平下各類型的感覺缺失和減退。


感覺功能的評定可分為淺感覺檢查、深感覺檢查、複合感覺檢查。

淺感覺檢查

痛覺 大頭針針尖輕刺患者皮膚,詢問有無痛感,兩側對比,遠近對比,記錄類型(過敏、減退或消失)與範圍。

觸覺 棉籤輕觸皮膚詢問有無感覺。

溫度覺 分別用裝有冷水(5-10℃)和熱水(40-50℃)的試管輪流輕觸被檢者皮膚,讓其辨別冷熱。正常人可辨別相差10℃的溫度。

深感覺檢查

位置覺和運動覺 同時檢查,被檢者閉目被動活動其肢體各部位,讓其說出移動方向,並讓健肢模仿。

震動覺 將震動的音叉置於骨突出部位,提問有無震動覺。

複合感覺檢查

皮膚定位覺 被檢者閉目,用手指或棉籤輕觸其皮膚,請他說出或用手指出被接觸的部位。

兩點辨別覺 用兩腳規檢測被檢者能否辨別兩點,再逐漸縮小雙腳間距,直到被檢者感覺為一點為止(正常指間3~6mm,手掌8~12mm,手背足背20~30mm,上臂和大腿75mm,前胸40mm,背部40~50mm)。

實體覺 被檢者閉目,單手觸摸熟悉的物體,說出物體名稱或性狀(大小、性狀、軟硬、原料等)。

體表圖形覺 被檢者閉目,用筆或竹籤在皮膚上畫圖形(方、圓、三角形等)或數字(1、2、3等),讓其說出。


大腦通過突觸的調整、神經替代及發芽、病損周圍腦組織功能重組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康復訓練可刺激大腦皮質進行重新學習、理解感覺傳入信號,形成反饋通路。感覺再訓練可幫助感覺功能的恢復,康復相關的觸覺治療與功能改善有關如患手使用拐杖的能力增強,以使患者更容易獨立生活。有研究顯示,通過康復護理幹預,如溫度覺、觸覺刺激、淺感覺恢復率62.79%,深感覺不同程度的恢復,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恢復率74.41%。

訓練原則 ①每項訓練要在有和無視覺反饋下從不同角度進行;②要有難度又不能使患者產生挫敗感;③要選擇安靜的環境;④持之以恆;⑤治療時間不宜過長。


淺感覺障礙訓練

主要以Rood為主的多種感覺刺激療法,用大頭針的尖端和鈍端刺激皮膚,對痛覺減退、過敏的病人要從正常的部位向障礙部位進行,訓練痛覺;輕拍、叩打、輕觸患者皮膚,用軟毛刷從患側肢體遠端到近端輕刷,將手腳放在有豆子的盆裡搓、踩刺激觸覺;用浸過熱水和冷水的毛巾擦敷皮膚訓練溫度覺。

 

深感覺障礙訓練

①早期進行良姿位訓練:患肢關節負重,手法擠壓以及PNF訓練,使中樞神經和外周關節感受器得到輸入信號;②平衡訓練:平衡儀,訓練直立反應,保護性反應;③視覺生物反饋訓練:鏡前訓練,使關節位置反饋信號的傳遞和接收通過視覺得到補償;④放置訓練:將上肢或下肢保持在一定的空間位置,反覆訓練直到病人自己能完成這一動作。

 

複合感覺的訓練

①患者閉目辨認常見物體(鑰匙、筆、牙刷、紐扣等);②塑料片、紙張、布料、毛皮等混放在一起,閉目觸摸辨認,辨別錯誤用健手輔助或睜眼;③患者看圖片,然後從暗箱找出相似物體。

我國承受著世界上最大的腦卒中負擔。約65%的腦卒中患者有感覺障礙,44%的腦卒中患者有顯著的本體感覺障礙,嚴重影響功能預後。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患者主要存在感覺障礙,並且經常會被他們的堅強與樂觀感動鼓舞。

祝他們早日康復!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康復之後是什麼樣的的感覺?
    在我個人沒有康復之前,痛不欲生,所有有過抑鬱症的朋友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痛苦不堪的感覺。
  • 感覺及感覺障礙
    (一)、感覺:外界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反映。
  • 美國運動員功能障礙和運動損傷的康復原則
    課程中間感受最深的就是關於美國目前運動損傷康復的基本原則與思路,也就是美國人運動損傷康復實踐的指導思想:功能障礙基礎上的損傷康復原則(Principles of Impairment-based Rehabilitation)。結合參考美國損傷康復相關的一些資料,這一損傷康復原則主要包括下面的幾個要點。
  • 嬰幼兒運動障礙評定與康復
    運動障礙主要是指自主運動的能力發生障礙,動作不連貫、不能完成,或完全不能隨意運動。運動功能有隨意運動和不隨意運動兩類。
  • 陳數這身風衣本來挺美的,但偏要露出半截秋褲,感覺有點掉價
    陳數這身風衣本來挺美的,但偏要露出半截秋褲,感覺有點掉價。但是感覺陳數的時尚讓人摸不透,用風衣配褲襪,還要踩一雙露腳面的涼鞋本色的腰帶修飾出身材的纖細感,拿上一個比較精緻的手拿包,可很好的演繹出滿滿的時尚感覺出來,而且整個人的氣質看起來也很出挑。
  • 【科普】康復醫學科帶你了解吞咽障礙(診療篇)
    吞咽障礙是急性腦卒中常見併發症之一,在我國約37% ~78%的腦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礙;國內文獻報導,約62.5% 腦卒中患者合併有吞咽障礙,腦卒中後吞咽障礙可引發和加重營養不良、誤吸、肺部感染、脫水、窒息等併發症,可影響腦卒中的神經功能康復及增加病死率。     吞咽障礙是由於下頜、雙唇、舌、軟顎、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內的一種臨床表現。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感覺統合障礙的五種分類
    (1)身體運動協調障礙:指身體運動的協調能力,這方面存在問題,會導致運動障礙。兒童早期會表現穿脫衣褲,扣鈕扣,拉鏈,繫鞋帶動作緩慢及笨拙;運動協調不佳;吃飯時常掉飯粒;由於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肌肉發育欠佳,影響舌頭及唇部肌肉、呼吸和聲帶的運動,會造成發音及語言表達能力不佳。成人以後:「宅男、宅女」這些人中身體協調障礙比例很高。丟三拉四,情緒失控,力量失衡。
  • 9-20《腦卒中康復要點》直播講稿歸納
    過後,部分病人會逐漸出現肌張力增高,也是就我們常說的痙攣,這時癱瘓側肢體的特點是「硬」,我們給患者做活動的時候會明顯感受到阻力,這時會對患者的活動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積極控制肌張力,比如良肢位的擺放、關節牽伸、支具的佩戴等等。(2)感覺功能障礙:患者會出現感覺減退、偏身麻木、疼痛等等,臨床治療的效果常常不好,嚴重的感覺障礙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 感覺統合注意力寒假訓練班開班啦!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外界的視覺、聽覺、觸覺、本體感覺、平衡覺等多種信息輸入的綜合、分解、決策的能力,通過將各種感覺整合分析後,來指導我們身體做出反應。感覺統合是培養機體正常學習能力和良好情緒的基礎,對幫助兒童強健體格、完善人格、塑造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有重要作用,是兒童在學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
  •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什麼叫肌張力障礙? 為什麼要早期進行康復治療? 目前,臨床上對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早期治療研究較多,早期應用康復療法在臨床上已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複方法是什麼? 運動療法是物理治療的首選,運動療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療、神經發育技術和功能性活動。
  • 【原創】費登奎斯:像嬰兒一樣玩耍,在玩耍中康復,在康復時愉悅內在的自己
    這種方法強調個體的覺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動作中去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內在;動作要小、要慢,這樣才能有時間去覺察到動作的發生過程;休息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個體去覺察到你是不是應該休息了,要時時照顧到自己內在的需求;二是在休息時放掉剛剛的動作,每一次動作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廣西醫科大學康復醫學系副主任龍耀斌介紹,在2—3.5歲兒童中,言語(語言)障礙的發病率約15—20%,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兒童進入學齡期階段表現為持續性的語言能力低於同齡水平,並伴隨閱讀理解差、書寫作文困難、詞彙應用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說話詞不達意、融入集體困難等學習、社交、行為情緒等方面的障礙。
  • 管理情緒,戰勝進食障礙康復指南第七期1
    有些人很難忍受消極情緒;換句話說,這些人不知道如何處理強烈的情緒,他們對強烈的消極情緒(例如失望,抑鬱,受傷,恐懼,內疚,憤怒)非常敏感。因此,他們會用某些方法管理情緒,並且通過避免或阻斷所有感覺。這些方法——酗酒,服用藥物,自殘,暴飲暴食,嘔吐或過度鍛鍊——的代價很高。從長遠來看,這些行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 感覺統合(感統)能夠治療自閉症嗎?
    在昨天的文章裡,我們給大家說了「感覺統合」的概念,這裡不再贅述。那麼,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感覺統合「到底能不能治療自閉症。2012年,美國孤獨症委員會發布的調查報告結果中明確表示:感覺統合為無效的自閉症康複方法。
  • 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康復預測
    腦中風所致的癱瘓多以肢體遠端嚴重,近端較輕。大腦皮層(中央前回運動區)限局性病變可引起對側上肢癱或下肢癱等單癱。偏癱是腦中風常見的症狀、體徵之一,尤其是偏癱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響較大,也是康復治療中難於解決的問題之一。上肢運動功能及其檢查方法: 上肢運動主要包括肩、肘、腕和指關節活動,肩部運動包括肩部上提、下降、肩關節外展、內收、內旋、外旋、前屈和後伸。
  • 抑鬱症患者自述:康復的我每天感覺都是有意義的
    抑鬱症康復後改變真的很多,因為整個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全部變了,以前是隨波逐流 就覺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求舒服求安逸,大家說啥我就是啥,現在就覺得人生都價值在於做了多少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世界都事。
  • 【感覺統合教育】孩子身體概念不良-----本體系統功能障礙
    影響 一旦本體系統之身體概念功能出現障礙,其對於個體的首先衝擊與影響便是本體感覺相關的菜單現問題。由於孩童的本體功能發展都是依循者發展的三大原則---即是從頭到尾(from capital to caudal)、由近端到遠程(from proximal to distal)、有腹面到背面,因此身體概念的障礙,就暗示者孩童在小腿、手背等(靠近尾、身處遠程、背面)身體部位的本體感覺功能較模糊、較遲鈍。
  • 康復醫學考試重點
    康復治療的方法常用的康復治療方法:(1)物理治療(2)作業治療(3)言語治療(4)心理輔導(5)文體治療(6)中國傳統治療(7)康復工程 (8)康復護理 (9)社會服務為什麼要進行康複評定(1)康複評定是康復醫學的基礎,沒有評定就無法規劃治療,評價治療(2)評價不同於診斷
  • 經常被忽視的本體感覺訓練
    這就是所謂的「隔行如隔山」,因為沒有相關的知識作為基礎,所以就沒法清楚的理解定義,看了也不是很明白。如果讓我去看一個什麼電器的電路圖和工作原理,也是一樣的效果,都是中國字,但就是看不懂。 所以在康復功能練習的時候,經常是要「不求甚解」的。就是說不必非要知道電腦是怎麼做的還有工作原理是什麼,只要能基本操作,會使用就行了。
  • 兒童感覺統合治療師需求大,行業亂象亟須解決
    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感覺統合學組副主任委員、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作業治療科副主任劉曉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感覺統合技術作為作業治療的一個亞類,為發展障礙兒童教育康復提供了更多的治療維度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