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型建完了,深水區怎麼遊?

2020-12-15 BIMBOX

你好,這裡是BIMBOX。

今年為了讓更多的朋友把他們的經歷和思考講給大家聽,我們建立了BOX作者群,群成員和投稿的作者一起努力打磨出一篇好內容。實驗一段時間下來,我們覺得效果還不錯,因為大家在群裡是基於一篇文章深入討論,聊的東西就是有邊界的,而不是天馬行空想啥說啥,所以更能凝練一些精華出來。

今天給你捧出來的這篇分享,來自於我們的一位老朋友,上海水石建築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BIM中心負責人、上海BIM推廣中心專家庫成員,他的名字叫金戈,網名叫鐵馬,是不是很霸氣?

金戈在BIM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帶過團隊、做過諮詢、做過平臺研發、參編過上海BIM數據標準,在梅賽德斯奔馳中心項目、廣州地鐵總公司BIM諮詢項目、亞特蘭蒂斯水上樂園項目、北外灘改造等項目都留下了足跡,我們和他在線上和線下也都有過交流,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BIM走了這麼多年,下一步數據和信息該往哪裡去?

這次,金戈就專門把他這些年的探索寫成一篇文章,在作者群裡改了三稿才最終分享出來,以下是他的分享。

2008年,我在上海世博會一個項目提供三維設計服務時,第一次聽到別人把三維模型說成了「BIM」。在這之前,我己經從事機電的三維設計多年了,一直不知道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

2010年時,我第一次參加一個BIM活動,聽到大家在討論模型。我當時就提問:我已經能創建一個很好的模型了,後面需要做什麼呢?難道做個模型就是BIM嗎?當時,在場沒有人能答覆我。以後好多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從此,我一直在探索一個問題:BIM的終極是什麼?該如何實現它?

2014年,我進入上海一家國企,系統地接觸了各種BIM資料,算是入了BIM的門,尤其是其中的歐美書籍和文獻,讓我受益匪淺。其中以下資料,我個人覺得非常有價值:

《BIM手冊》,寬泛定義了BIM的概念,以及未來發展。其中對未來發展的預判,放到現在幾乎全部都應驗了。例如:業主在合同條款中要求BIM;制定標準的工作在全面進行等。

《業主方的BIM》,制定了一個評分標準來說明企業引入BIM技術的深度,從技術、流程等6個角度,用定量打分的方式來分析。

《FM經理的BIM》,別被書名誤導,這本書不是講如何利用BIM來做運維,它通過很多案例來說明一個項目從施工延續到運維需要哪些事。

《BIM實施指南》,具體闡述了一個項目完整實施BIM的各種要素,雖然很多地方不適合中國國情,不過提供的思路很值得學習。

《BIM協作系統研究》,詳細介紹了BIM協同平臺應該具備的功能,以及美國市場上協同平臺的功能打分,對國內平臺開發很有價值。

《COBie應用指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讓我這樣的IT小白能明白COBie是什麼,它其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ISO19650》,這本標準介紹了一種系統性實施BIM的路徑,有些東西和《BIM實施指南》想法是一致的,例如需求導向。每個項目業主確定需求了,然後根據需求展開BIM應用。但是,國內很多項目是沒有需求的,就是政策要求用BIM。

以上資料,我基本都翻了10遍以上,逐漸對BIM也有了越來越深的認識。建築工程的前輩希望能學習工業領域的三維設計方式,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建築工程的虛擬建設,從而實現整個項目建設的可控,減少各種浪費。這個初心是非常美好的,還出現了下面這張流傳很廣的圖。

但是,在翻遍了國內外各種案例後,我發現這是個美好的夢。或者說,BIM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在實際案例中,我還沒見到一個項目能實現圖中所展示的:項目各方圍繞著BIM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提高項目質量等等。

應該說,很多項目實現了BIM的一部分,主要是幾何信息的優化,提高了設計圖紙的質量。在《BIM實施指南》中,詳細介紹了BIM常規的25個應用點,也很值得大家學習。

於是,如何實現BIM模型,特別是非幾何信息的共享,成為了我想要研究明白的題目。我走過的研究道路是下面這樣的。

第一步 創建數據標準

首先,什麼是非幾何信息?非幾何信息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在幾乎所有國家的定義裡,BIM都應該包含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我們還是比較容易的應用了幾何信息,也帶來了一些價值。那麼非幾何信息呢?我很少看到有項目應用。

《COBie應用指南》裡有這麼幾句話:

COBie標準的目的是隨著工程進展,當項目團隊在創建數據時就以BIM為載體獲取它們,並在項目全周期內進行安全共享和更新。從承包商角度看,COBie就是將當前的紙質材料轉換成便於操作的在線數據。

在參考了COBie的相關資料後,我和我的團隊,自己編制了一份數據標準。其實所謂的COBie標準,就是一個獨立的、設施設備從設計到運維數據的結合。裡面包括命名、編碼、空間、價格、系統等等。

我們第一次編制的時候,把參數簡單的分為兩類:技術參數和非技術參數。

技術參數主要包括各種數值型參數,例如長度、寬度、高度、風量、水量等。

非技術參數主要包括各種文本型參數,例如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維保人員、工藝工法、控制開關、聯繫電話等。

但是把這些參數隨意混雜到一起錄入到模型中,發現太亂了。

後來,我們做了改進,把所有數據分為8個大類,重新導入模型後,發現一下子清爽很多,就一直沿用到現在。這八個大類分別是:

身份參數 尺寸參數

設計參數 關聯參數

商務參數 產品參數

施工參數 運維參數

第二步 數模分離管理

有了一份可以用的數據架構後,怎麼和模型結合呢?

關於對數據的主流管理方式,我了解的就兩個,一個是老外提出的IFC標準,包括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等高校在研究。另外一個是黃強老師提出的P-BIM,一種基於資料庫的管理方式。我觀察這兩種方式目前都是在理論階段,市場應用還不夠成熟。

我們首先測試了一下IFC和Revit的聯動,把一個集合了多種構件的REVIT模型導出為IFC,再重新導入REVIT,發現各種數據丟失嚴重。在下面的圖裡,原來360個構件只剩下286個。

另外,一半模型的幾何數據可以編輯,一半模型無法編輯。幾乎所有模型的非幾何數據都有部分丟失,甚至全部丟失。

後來,我們把另外幾個BIM建模軟體生成的模型導出IFC,再導入REVIT。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幾何數據基本存在,但是無法編輯,非幾何數據大量丟失。

我們沒有很多IT人員,也不想花時間去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數據丟失。從應用的角度,我們認為IFC這條路暫時走不通。

那麼,我們該如何實現數據管理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研究各種資料。正巧,在《FM經理的BIM》這本書裡,有類似的文字提醒了我:

BIM的數據資料可以通過傳統資料庫的方式來管理。

既然IFC不行,我和團隊成員們開始嘗試數據和模型分開管理,我們暫且稱之為數模分離。而最簡單的資料庫就是EXCEL。

在討論這篇分享的時候,@小耳朵貓醬說了這麼一句話:

數模分離的本質就是,改變依賴模型帶數據的模式,把編碼作為掛接圖形的風箏線,獨立存儲和處理數據,並且可以通過工具,在輕量化Web/客戶端組裝。

我認為她的說法是對數模分離又專業又通俗的解釋。

確定了數模分離這個邏輯後,接下來就是大量試錯工作了。我們團隊開始大量測試各種BIM軟體,國內不行就找國外的。

2015年,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法,可以實現把EXCEL表單中的數據批量導入模型。數模分離第一步,也就是線下表單和模型分開管理的路徑算是通了。但是,這還不夠,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基於Web端的輕量化管理。

第三步 構件編碼

第三個問題接踵而來,那就是怎樣方便區分不同的構件類別。

2016年,我找到一份國標分類編碼的意見稿,裡面提到了各種ISO和OmniClass的編碼邏輯和元素表單,覺得可以利用一下。

學習下來,14號表和30號表比較接近。當時就先無腦直接抄了14號表。可是用下來,才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

首先,14號表是按照設計邏輯劃分的,分成了建築、結構、暖通、給排水和電氣。而我們的數據是全過程的,到了施工階段,要按照分部分項、以及WBS來劃分;而到了運維階段,是按照資產管理的角度來劃分,14號表就更不適用了。

另外,一些設備的劃分會混亂。例如泵,同樣一個產品既可以用在空調水泵,也可以用在給排水泵,會重複出現,這可是編碼的大忌。

在多次試錯後,我們放棄了14號表和30號表,按照我們自己的邏輯來進行編排,設備參數的管理能保持一致的,就歸為一類,編排的方式參考了國標的8位數字來寫。

但是,光是有分類編碼只能確定某一個構件的種類,無法定義它的唯一性。所以我們在分類編碼基礎上,又編制了構件編碼。比如下面這張圖,就是我們構件編碼的一個案例:

在圖裡,前面10位是分類編碼,是參考國標自己編寫的;後面的規格編碼是根據設備種類編寫的,位置碼主要包括樓棟號和樓層,最後是流水號。案例的這個編碼代表了:型號01的離心風機,布置在1號樓的屋頂層的第一臺。基本上可以實現每臺設備的唯一性,類似身份證號碼。

因此,我們從技術角度,實現了非幾何信息的批量處理,也和模型實現了對接。下一步就是如何能真正應用起來,把工作從線下搬到線上。

第四步 公共數據環境CDE

早在2015年時,《BIM協作系統研究》已經提到了這樣的話:

現有的協作依賴於電子郵件和文檔,而為了模型協作,需要一個複雜的公共數據環境(CDE)。CDE方便對模型數據執行協作操作,涉及用戶管理和支持用戶需求的功能。

而在最新的《ISO19650》中,對CDE有了更加清晰的介紹:

CDE 解決方案同時包含管理信息載體屬性和元數據資料庫的功能,也具備向團隊成員發布通知的功能,且能維護信息處理的審核軌跡。

第四個問題就到了如何創建CDE,解決非幾何信息的共享問題。

2019年,BuildingSMART大會在北京召開。我加了這次大會,結識了不少業內同行,也學習了不少最新的BIM知識和來自歐美的新技術。其中一款在線產品,讓我聯想到了CDE。

接下來的情況,又是老套路,不停的試錯。終於可以實現我心目中的CDE了。

在這個Web產品裡,可以實現分類編碼一鍵上傳,然後每個構件都可以分配到相應的編碼下面,掛接屬於它自己的一套數據標準。我們為每個構件編寫了詳細的數據標準,用戶可以在平臺裡直接調用設置好的構件。同時,所有項目參與方可以基於Web端,在線輸入每個構件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分享他人的信息。

至此,我們實現了從數據分類到數據標準,到數據共享的過程。

第五步 標準共享

一開始,我們是純從技術角度來探索幾何模型和非幾何數據的分開管理。但是到這一步的結果,為困擾我的兩個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這兩個問題分別是:

BIM的本質是資源共享,可是很多公司都在分別建族,然後出現大量的重複勞動。

業主在要求項目交付模型的時候,無法明確交付模型攜帶的信息到底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其實有不少人在做。網上可以搜索到很多類似的族庫共享網站,有些還在更新,有些已經逐漸隱退。我認為這些族庫軟體都比較相似,而且缺少對非幾何數據的管理能力。

第二個問題,目前我們沒有找到任何其他公開的產品能實現。

我們的計劃是,把所有能找的各個類別的族,都加載我們的數據標準,然後放到在線平臺,免費共享給大家。

基於以上共享的數據標準,各位BIMer就可以實現給業主交付攜帶數據的竣工模型了。

當然,企業也可以在這環境下定製屬於自己的編碼和標準構件庫。如此一來,可以保證企業所有項目的三維模型中,幾何構件和非幾何數據都保持一致。

第六步 數據可視化

我們在自己的兩個項目上測試了這條技術路徑,可以實現多種數據的快速整合。在有了數據之後,接下來就是給業主獻寶了。業主不可能在REVIT看數據啊,所以輕量化平臺又進入我們的研究範圍。

這個平臺需要具備最基本的兩個功能:一個是對幾何模型的輕量化展示,另一個就是對非幾何數據的展示。在對市場上主流輕量化平臺做了測試後,我們做出來了選擇。如圖所示,當我們點選某一個欄位,例如「廠商」,我們就能查看到某個廠商所有產品以及它們所在的位置。

第七步 數據分析

接下來是最高級的一步,就是數據分析。我們千辛萬苦去收集建築構件的數據,就是希望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我們的設計施工運維的各項工作。

萬裡長徵才剛開始。

在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只能靠我們自己摸索。其實單純的數據分析還是有軟體可以實現的,我們已經做了嘗試。但是,我們希望是一個基於模型的數據分析。在我們看各類數據分析圖的時候,能同步聯動我們的模型;當我們分析出來某個設備的問題時,能在模型上同步高亮顯示。

以上是我們團隊在非幾何數據管理這條路上的探索,結合我們的實踐,我再拋磚引玉補充幾個應用場景,給大家做一下參考。

比如,在項目結束時,交付一個含數據的竣工模型用於運維系統。

目前,我們和一家國有地產公司合作一個運維項目,後續還有八個類似項目都要上運維平臺。第一個項目做得很痛苦,因為當時各類設備的數據都沒有收集,後續通過總包和各個供應商去收集的時候,前前後後拖拉了好幾個月。如果把這些工作分配到各個供應商手裡,其實每家的工作量就不大了。但是,這就得要求業主在項目前期就要規劃好這個數據標準。

比如,生成集中採購清單。

因為每個設備構件都有空間和類型的屬性,業主在採購時,可以快速根據區域來形成明確的各類設備清單,也能看到每個設備所在的位置。

再比如,可以通過數據實現模型批量修改。

不管是在Excel表還是Web端,都可以對所有數據進行快速批量修改,其中也包括幾何數據。例如:兩個個房間的門,原來都是2米1寬,現在其中一個要改成1米8,只需要在表單裡批量修改,再刷新,模型也就會跟著修改好了。

最後,我想說說寫這篇分享的原因,還有我個人一路走來的感受。

在英國的BIM LEVEL 2中,對BIM的定義說的很清楚,就是需要同時共享幾何模型和非幾何數據。但是,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所有BIM案例都是對幾何模型的應用,針對非幾何數據的應用幾乎沒有案例。

既然大家都說數據是未來,那我們就想試試看,能否摸到建築數據的門檻,看看裡面藏了什麼寶。

IFC可能會成為終極大BOSS,但是肯定不是現在。對於我們做工程的人來說,我們需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停下來等,所以我們會不停嘗試。也許,有一天IFC可以成熟應用,那我們還是會回到IFC這條路上來。當然,也許我們會在數模分離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現在大部分圈內人都認可BIM的本質是建築信息化。但是,很多人過於追求各種高大上的IT技術,而忽視了一件事。建築信息化是先有建築再有信息化。建築是本,信息化是術。所以,用什麼工具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解決建築的問題和業主的需求。

以上僅僅是一家之言,如果你也在摸索類似的方法,歡迎相互探討。

BIMBOX觀點

在BIM圈裡,談數據應用是一個很燙手的話題,談遠了不接地氣,談近了困難重重。首先在數據傳遞這一個環節,人們都沒有達成統一的想法。尤其是IFC這個領域,更是很多群裡聊起來就會爭論的東西。

有人覺得IFC是一條死路,應該早點拋棄另尋他路;也有人覺得IFC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軟體;更有人覺得IFC和軟體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人的水平。這裡面不單單是技術之爭,也有商業之爭,甚至是信念之爭。

BOX對這件事的主觀態度今天不展開談,我們單說對金戈這篇分享的看法。

在這篇文章的初稿發布到作者群時,大家對IFC的未來也有一番爭論,但最終打動每個人的,還是金戈的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很多IT人才,IFC出現了問題,這是我面臨的實際情況,我暫時解決不了,但我不能等,得繼續往前走。」

最後大家的統一意見都是:無論每個人對IFC是什麼觀點,都支持金戈把自己最真實的探索經歷講給大家。

缺少IT人才,是國內很多企業的實際問題,但我們不能說,企業缺少IT能力,就別搞BIM了。行業裡有負責講故事的人,也有專門琢磨大問題的人,既有面對傳統問題的人,也有追求創新的人。每種人發表觀點,其實都是站在自己看待行業和世界的角度,追求一條可行的實施路徑,抓自己面前的那隻老鼠。

而我們最支持的是這樣一種人:他們有行動的勇氣,也有分享的善意,把事情做出來,再把自己蹚過的坑寫到文字裡講述給別人,這比簡單持有一個不容辯駁的理想要困難得多,也可敬得多。

金戈在和我們談到這件事的也說到,他更希望能通過這次分享聽到不同的聲音,甚至是反對的聲音,大家一起探討,怎麼能在需求的角度把數據的價值真的挖出來,而不是讓BIM一直站在翻模的戰壕裡空舉理想的大旗。歡迎你把你的思考寫下來,和我們一起聊聊。

有態度,有深度,BIMBOX,咱們下次見!

本期內容原作者:金戈本期內容探討人:@老孫 @小耳朵貓醬 @程旭 @VCTCN93 @熊仔 @開開本期內容讚賞金額50%歸作者金戈所有,剩餘一半作者群搶紅包,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焦點

  • 路橋bim考試_2020年路橋bim考試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立即報名 查看詳情 瀏覽數:138 關鍵詞: 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 全國bim等級考試
  • 中國圖學會bim證_2020年中國圖學會bim證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查看詳情 瀏覽數:605 關鍵詞: 建築業新技術 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
  • bim工程師年薪多少,月薪是多少
    bim工程師年薪多少,月薪是多少?BIM證書是現在國家比較大力支持的證書,越來越吃香,含金量也很高,下面淵大教育就簡單介紹一下,bim工程師年薪多少,月薪是多少。bim工程師年薪——工作經驗一年就北京地區,一年工作經驗的bim工程師月薪是7K-10K,年薪是7W-12Wbim建模員月薪是4K-6K,年薪是5W-7W一年工作經驗的bim設計師工程師月薪是5K-10K,年薪是6W
  • 旱鴨子進入泳池深水區,一動一靜兩種方法
    一般泳池的深水區常見深度從1.8米至3米,3米以上基本上都是為專業跳水而設。作為一個遊泳愛好者要克服深水恐懼先從習慣泳池的深水區開始。對於我來說,深水的恐懼主要來自於失去「腳踏實地」的感覺,一旦進入深水區,潛意識會覺得掛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恐懼感就會自然浮在腦海裡。
  • 巨證未來教育培訓:零基礎怎樣考取BIM工程師證書
    本網12月15日訊 目前我國BIM技術人才缺口很大,無論是數量還是專業理論都與其他產業相比嚴重滯後,可以確定的是,考一個bim工程師證書非常好找工作。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企業,都能帶來很多的益處。bim工程師證書有用嗎不論現在BIM證書的含金量怎樣,多一項技能肯定不是什麼壞事。
  • 廣聯達BIM簡單速學教程,bim全套視頻培訓課程,3天看完包學會
    廣聯達BIM簡單速學教程,bim全套視頻培訓課程,3天看完包學會!BIM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來形容那些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築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BIM技術是一種應用於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對建築的數據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築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築、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BIM招聘 | 成都藍光地產集團藍本設計院誠聘BIM設計總監
    2、族庫製作、模型標準編寫、業務數據分析。3、配合做成本應用研究、配合做工程應用研究。4、配合插件、平臺開發梳理業務需求。5、製作匯報、培訓文件,組織匯報、培訓活動。6、研發及項目的招投標組織工作,分包管理工作。
  • 泰州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定義
    泰州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定義 ,「kb5pf5」 泰州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定義據Autodesk公司的統計利用BIM技術可改善項目產出和團隊合作,三維可視化更便於溝通,提高企業競爭力,減少~的信息請求,縮短~的施工周期,減少~的各專業協調時間。
  • 哈爾濱市開展首期裝配式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能系列培訓
    央廣網哈爾濱12月5日消息(記者馮志遠 通訊員胡楊)4日,由哈爾濱市人社局和市住建局聯合舉辦的裝配式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能系列培訓啟動儀式在市住建局舉行。省、市住建與人社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市裝配式建築產業協會負責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 暑假怎麼過?菜地裡建高鐵模型,火車跑起來的樣子,帥呆了!
    暑假期間,這個大學生在自家菜地搭建了一個高鐵模型,當看到火車跑起來的樣子,真是帥呆了!視頻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沈丘縣的大學生,假期閒暇沒事,他在自家菜地裡建了一座「火車王國」。「火車王國」不僅包括火車、軌道、車站,還有隧道、橋梁、高架橋。從4月底到8月初他的項目進行到了第二期,已架起6座「橋」,鋪設「鐵軌」70餘米。
  • 商丘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基本要求
    商丘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基本要求   商丘市bim專業工程師職業基本要求    財務預算人員花在計算數量上的時間在不同項目中有所不同,但在編製成本預算時,-的時間要用來計算數量。
  • 建信基金與上海交大高金學院發布「多資產宏觀因子模型」
    12月4日,建信基金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發布首個應用型科研項目合作成果——「多資產宏觀因子模型」。建信基金董事長孫志晨、副總裁張威威一行,與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以下簡稱「高金」)學術副院長嚴弘教授、副院長潘傑,上海交大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教授、副院長李祥林教授等出席項目成果發布會。孫志晨表示,「多資產宏觀因子模型」研究是建信基金與高金學院推動產學研融合,用新技術和新工具解釋宏觀經濟變量和演變趨勢的有益嘗試,為雙方融合創新、建立新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生態奠定了基礎。
  • 轟動整個BIM圈的鄂州機場BIM應用,憑什麼,好心的大家務必看一下!
    一、湖北鄂州民用機場工程BIM諮詢顧問服務評標結果公示二、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工程民航信息弱電工程施工招標公告三、湖北鄂州民用機場BIM實施技術標準01)總則02)機場工程BIM模型結構標準03)機場工程BIM模型結構分類編碼標準04)機場工程BIM數據(存儲和交換)標準
  • 建築工程中BIM模型包括哪些內容
    今天我們聊聊建築工程中BIM模型包括哪些內容?建築工程中的BIM模型的內容主要以建築師的設計圖面為主(包含平面、立面、剖面及其他詳圖等),以及結構團隊的結構圖說及尺寸、機電團隊所設計的機電設計圖等,建立建築信息BIM模型。
  • 模型(Model)、遷移(Migration)與種子(Seeders)
    創建模型與遷移有了資料庫,裡面還要有 數據表。這次的項目非常簡單,現在要建的表也只有一張,名字叫做 articles。使用代碼操作這些表,需要有模型,現在咱們就來創建一個模型。在創建模型的時候,還會自動生成一個遷移文件。
  • BIM的標準與規範有哪些?相關BIM標準的介紹
    一、IFCIFC是因應營建產業應用軟體之間信息交換所發展的一種架構,它被設計成一個可擴展的框架模型,提供廣泛與通用的對象和信息定義;當轉換為【IFC】信息模型時,每個應用程式定義的對象會有其類型與相關的幾何、關係及屬性所組成。
  • BIM模型的常見結構設計計算方法有哪些?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Revit模型進行結構設計計算的常見方法分享介紹。基於Revit模型結構設計計算概述基於Revit模型結構設計計算,創建BIM模型是第一步。Revit模型創建應該遵循結構軟體對接要求進行模型準備。
  • 開源軟體分享-基於JS的三維地圖,可加載3D模型/BIM模型
    最近一個朋友的一個項目需要在web上實現三維地圖的功能,並且要能將車輛等3D模型放置在三維地圖上進行數據驅動,動態參數展示等功能。天地圖是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我們申請帳號就可以調用天地圖裡面的服務了,裡面包括很多API服務,例如矢量底圖、影像底圖、地形暈渲染、全球地形圖、以及數據API(水系要素、道路要素、交通要素、居民地要素)原生支持多種三維幾何對象:CesiumJS 支持點、線、虛線、管道、走廊、牆、平米、Box盒子、矩形、圓柱橢圓、圓錐、球體、模型等
  • BIM在智慧機場上的設計施工與運維
    二、紀錄模型    製作紀錄模型(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利用BIM應用技術建置所有的設備對象信息,以提供未來使用所需的文件數據。)    設施履歷模型建立(將先前設備信息不足的數據,額外增加附加的信息,以提升將來營運維護信息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