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一頭帶動鄉村振興 一頭促進城市繁榮

2020-12-26 濟寧廣播電視臺

新時代的濰坊,農業發展日新月異,新產業新業態蓬勃湧現。

特別是作為「一頭帶動鄉村振興、一頭促進城市繁榮」的都市農業,在新思想新理念指引下,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實踐中,走出一條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康莊大道。

城郊農業園區、有機基地、「都市農村」建設等不斷深入;農耕體驗、科普教育、生態康養、民俗風情、農家美食等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品牌加快發展……以更新更強的推動力,融合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激發農村創業創新,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走進城區超市,滿貨架是綠色新鮮的蔬菜和肉蛋奶;來到城郊的田園,處處是休閒娛樂的人群;中午還在海濱沙灘漫步或品嘗海鮮大餐,傍晚就能來到農家小院,吃上一頓香噴噴的農家飯;鄉村,變得更加美麗,產業更加興旺,群眾更加富足。

科學布局定位,強化融合提升,轉變發展方式

都市農業是在都市中心及邊緣區域,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核心,以滿足市民多種需求為目的,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科學、教育、文化和旅遊於一體,為城市提供良好服務及產品的新型農業發展形式。

位於坊子區的窪裡村是濰坊市發展都市農業的一個典型代表。村黨支部書記、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劉向東告訴我們,他們村在過去鮮有人知,現在遠近聞名,都是發展都市農業帶來的變化。

玉泉窪有機蔬菜種植大棚

「我們在發展有機蔬菜、有機水果和生態牧場的同時,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大力發展二產加工業和三產休閒旅遊、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產業,持續延伸拉長產業鏈條,加快建設美麗生態有機小鎮,讓農民早日實現莊園式生活。」劉向東說,今年秋天,還舉行了「樂在田園·都市休閒農業遊」活動,尋根都市農業文化,共繪鄉村振興願景。

走進新落戶窪裡村的玉棵松數字農業產業園有機蔬菜智慧工廠,10層立體化盆栽種植讓人眼前一亮,一層一層的立體化種植架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盆栽葉菜,立體種植、空氣調配、水循環溫度調節、作物補光、微生物循環、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等技術,讓這裡充滿了「科技範」。

玉棵松數字農業產業園是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點項目之一,由上海賦民、北京東方大農業和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共同投資建設,打造集有機蔬菜立體種植、保鮮倉儲、精深加工、智慧管理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國內領先的數字農業產業園。

除常規銷售模式外,這裡還專門開發了「陽臺家庭農場」產品,讓城市居民在家就能享受種植蔬菜的樂趣,並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的陽臺家庭農場,目前主要是葉菜和盆菜等。」據有機蔬菜智慧工廠項目負責人李明法介紹,這些盆菜都是有機栽培,市民只需澆水就可生長,可現吃現摘,正常情況下採摘期有2個月長,等出菜慢了或長不大了,給客服打個電話就可更換,乾淨省事。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常祖領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都市農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有利於促進農業功能向城市滲透,城市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建立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係;有利於發揮都市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豐富城市居民文旅康養生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拓展農業功能、提升農業價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載體。

把發展都市農業作為新時代「濰坊模式」的新內涵、新要求、新標準,市委、市政府編制《濰坊市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構築「一圈、四帶、五區」都市農業發展格局。「一圈」,即重點開發建設以濰坊中心城區為核心的都市休閒農業圈;「四帶」即沿白浪河、虞河、浞河、濰河兩岸濱河都市休閒旅遊農業帶;「五區」,即濰城健康養生農業示範區、寒亭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區、坊子採摘體驗農業示範區、峽山生態有機農業示範區、濱海休閒漁業聚集區。

喜獲豐收的峽山有機姜

種植戶在展示濰縣蘿蔔

以推動都市農業與現代高效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旅創意、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多業態融合為抓手,把農業資源的多樣性、獨特性轉化為農業競爭力、農村吸引力,持續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機制。

各地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精心布局、精細謀劃、精準施策,全力營造都市農業發展優質環境。

濰城區出臺《關於印發的通知》等,以特色項目基地為抓手,規劃建設58公裡農旅文融合產業大環線,著力構建「一線兩區十園」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坊子區出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獎補辦法,給予設施農業和規範化養殖場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品牌建設等最高100萬元資金獎補。

峽山區印發特色產業獎補辦法,對生薑、有機果菜、黑木耳等特色產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

目前,全市發展都市休閒農業園區47家,從業人數1萬餘人,建成省級以上都市農業示範點6處、省級田園綜合體2家、市級田園綜合體4家,年接待遊客167萬多人次,營業收入5.2億元。

玉泉窪的生態牧場

堅持因地制宜,多主體多形態發展,釋放發展動能

都市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立足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基礎,依託城郊良好生產生活生態資源,濰坊市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經營人才和基礎條件等,推動國有資本主辦、黨支部領辦、工商企業興辦、個體工商戶創辦,培育更多經營主體參與都市農業建設,並不斷完善項目入駐流程、審批程序、管理辦法及項目退出等機制,不斷凝聚發展合力,持續釋放發展動能。

國有資本主辦,主要體現為高起點、大規劃、大園區。寒亭區山東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海水稻+新型農旅」綜合體,總投資50億元,預計年接待10萬人次,現在已開工建設並完成666公頃海水稻種植。

黨支部領辦,主要體現為「黨支部+」模式,利用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提供一體化服務和產品。窪裡村黨支部領辦玉泉窪高科技示範園,建設「莫沙夫」農村社區,打造集農業生產、鄉村旅遊、休閒體驗於一體的高端園區,年收入258萬元。

工商企業興辦,主要體現為依託技術、資金優勢,打造城鄉融合、產城融合、農牧融合的綜合性園區。華安集團建設的峽山生態田園康養綜合體,以「溫泉」「健康食品」為核心,融合民俗文化休閒為一體的綜合體項目。

個體工商戶創辦,主要體現為「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專」。寒亭昇君莊園專注於高端葡萄種植,年接待市民1萬人次以上。坊子區的西紅柿小鎮年接待市民5萬人次,銷售收入1600萬元。

都市農業是促進農業發展和城市繁榮的新名片、新亮點、新增長極,各地都在積極推動,培強做大一批示範模式、示範主體、示範項目、示範產品,立標立表,引導發展。

濱海灘涂拾貝

行走在濱海區的鄉間地頭,昔日「一無所有」的鹽鹼地變成了今日「生機勃勃」的綠洲,實現了從「孔雀東南飛」到「鳳凰棲木來」的歷史蛻變。

濱海陸域面積678平方公裡,75%的土地為鹽鹼地。加快推動都市農業發展,這裡以鹽鹼地生態修復為核心,圍繞鹽鹼地高端畜牧、有機果蔬、漁業水產、特色種植等農業板塊,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黨支部或合作社引領、農戶參與方式,快速聚集土地、資金關鍵要素,構建「政府+企業+合作社或農戶+市場」的農業共贏機制。

目前,已吸引50多家企業參與規模化經營,成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33個,在原來荒蕪的鹽鹼地上建成「金輝集團+報莊子村」等一批農牧生態園、家庭農牧場、田園綜合體,重點發展鹽鹼地高效功能性以及休閒觀光農業,探索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大家窪街道「百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地域豐富滷水資源優勢,創新「濱海紅星模式」,發動村集體發展特色漁業養殖,吸納養殖專業戶27家,養殖面積9.6萬平方米,南美白對蝦產量達到2600噸/年,實現年產值約2億元,就業人數1000餘人。

農韻盛景生態高效示範園區依託景海果業、憶紅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0餘個大項目,輻射引領周邊村莊1000多戶種植特色水果,種植的「濱海紅」蘋果是當前優良的矮化紅富士品種,具有色澤豔麗、香脆爽口、營養豐富、儲藏期長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盛果期年產200萬公斤、純收入達1000萬元。

在位於峽山區的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本地村民李宗成承包了21個大棚種植有機姜,總投資83萬元。他表示,當初承包時,高額費用讓他犯難。在了解情況後,園區主動與他對接,通過「專享貸」為他貸款50萬元,解決了資金難題。

為鼓勵村民種植有機姜,產業園還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如實行承包聯產、深度融合的種植模式,園區提供全套技術支持,統一指導、統一貯存、統一銷售。「我們只負責種植管理環節,不需要考慮用藥、用肥、銷售問題,收入有了穩定的保障。」李宗成說。

濰城區江北仙草小鎮產業展示館內景

注重品牌培育,打造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提高發展質量

品牌是產業鏈上的「鑽石」,充分提升產業價值,需借品牌之力。濰坊市堅持差異化的思路,注重品牌培育,推動「四帶、五區」都市農業發展各有側重、各顯春秋。

濰城區培育「形態精緻、產業精深、經營精細、產出精品」的都市精緻農業,突出建設了仙草小鎮、花菇產業園、濰州藥花谷、齊魯農創公社等園區小鎮,形成以點帶面效應。

坊子區沿濰安路打造都市農業帶,重點建設了玉泉窪、樂高農場、稷豐農業、盈豐農業、九龍口等園區,凸顯集群發展效應。

寒亭區著力提升品牌農業,培育形成了濰縣蘿蔔、固堤西瓜、開元蘋果、朱裡大姜、雙楊蘆筍、高裡山藥等一批知名農業品牌,釋放了「品質+品牌」效應。

峽山區堅持有機生態理念,串點成面,集中發展康養小鎮、有機園區,建設主城區的「後花園」「科普康養園」「有機果蔬園」。

濱海區立足臨海優勢,建設了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集成餐飲、垂釣、娛樂、住宿功能,傳承發展了海洋文化、漁業文化、海鹽文化。

各地積極開發農事參與、農旅結合、智慧設施、特色精品等多類型多業態都市農業產品,滿足了不同人群多層次多元化消費需求。

在農產品直供上,加快由生產普通產品向有機、高端產品轉型,由供應傳統大宗農產品向小眾、特色產品轉變,由農貿市場、商超購買向電商、會員制、個性定製轉化,湧現出優渥有機匯等十多家電商平臺,祿牌大姜、逄王西紅柿、郭牌西瓜等數十種名優產品。

走進位於峽山區的優渥有機農業的配送間,一個個裝有時令蔬菜的泡沫保溫箱整齊碼放著,上面快遞單上的地址有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這些客戶訂單都是從電商平臺上下的,我們的網絡會員已達到近80000多戶。」優渥有機農業有關負責人黃海濤告訴大家,優渥農業已有94個產品通過國家有機認證。在此基礎上建起了「有機匯」有機食品電子商務平臺,整合38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內的200多個有機產品,成為國內最大的有機蔬果種植企業。

來到位於濱海的龍威海洋牧場,這裡已經建設四角蛤蜊、菲律賓蛤仔、毛蚶、文蛤等9個養殖區域,以及研發、冷庫、加工車間等配套服務區。該項目根據海域自然環境,建設近岸底播養殖,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重要途徑。目前,已採捕成品貝類2680多噸、年加工水產品1萬多噸。

濰城區濰州藥花谷一角

生態康養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點和發展方向。濰城區江北仙草小鎮依託鐵皮石斛種植加工基地,整合銀杏林海園、獼猴桃採摘園、生態蔬菜園,高標準打造融合種、醫、藥、養、遊等新型農旅康養綜合體,還有寒亭區秘境本草觀光園、濰城區濰州藥花谷、峽山區生態田園康養綜合體等項目,都是立足田園風光,主推生態康養、休閒旅遊。

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靈魂,對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是都市農業提升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內容。突出民俗體驗,濰坊市積極挖掘民俗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發展民俗體驗、村落風光遊,開發民俗特色產品,開設國學課堂,打造「都市農村」。

濰城區望留村挖掘浮煙山文化底蘊和生態景觀資源,布局果蔬採摘、農事體驗等業態,建設的齊魯農創公社五創孵化中心、齊魯農創產業廊道等初具規模。

濱海區依託東周鹽業遺址群、「黃河三角洲」鹽業遺址群等獨特文化資源,深度挖掘海鹽文化始發地、鹽宗故裡等內涵價值,形成海洋漁鹽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系列特色文旅品牌,引進舉辦世界風箏衝浪錦標賽、草莓音樂節、漁鹽文化節等重大活動,聚集康體養生、鹽文化體驗、主題遊樂、商務展覽、節會活動等高端旅遊產業,形成「春放彩鳶秋衝浪,夏戲海水冬泡泉」的知名全域文旅品牌,吸引遊客紛至沓來,2019年全域首次突破437萬人次,成為全省旅遊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濰坊市還在加強農事體驗產業上發力,依託特色種植、特種養殖園區、綜合體,開展果蔬採摘、農耕體驗等。坊子區水墨莊園打造「南果北種」,引進火龍果等20餘種熱帶水果,四季有鮮果採摘,年接待市民6萬人。

如今,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都市農業已成為濰坊市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全面系統的基礎條件升級和質量建設,成為與現代城市融為一體的新興產業,一頭帶動鄉村振興,一頭促進城市繁榮,打造了既具有城市生活品質,又有鄉村美麗生態的「田園城市」「都市田園」。

(圖片由濰坊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作者 付生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濰坊力促農民工家門口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面對鄉村振興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濰坊市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立足本土,放眼長遠,著力在抓引進、重培養、創機制、增活力、優環境、促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工作隊伍,繪就「人才興、鄉村旺」的美好藍圖。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南川區堅持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推廣服務,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 構建新發展格局 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不僅要做好『一產』,更要做好『接二連三』、功能多樣的新農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12月4日-5日,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由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
  • 「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開幕 多元展示鄉村振興碩果
    而由廣州城投集團攜手科技農業龍頭企業打造的「花城現代農業園」項目,將以花城匯北區作為試營點,將農業、商業、文旅、研學、科普等跨界融合,擬打造成為全國首批城市CBD地下空間現代農業項目,為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打造更大面積的種植產業基地、擴大銷售渠道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有效吸引人流、大力促進消費,成為網紅打卡點和都市農業名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 鄉村振興:如何運用好鄉村文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文化振興取得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對鄉村文化振興不夠重視。
  • 這就是山東|非遺助力、因地制宜,山東文化鑄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山東堅持以人為本、農民主體、多方參與,著力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文化力量。在移風易俗中,山東通過實施全民健康普及行動、人居環境改善、文明行為養成、公筷公勺推行、心理健康促進、移風易俗深化等六個專項行動,動員廣大群眾自覺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 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推進鄉村遺產價值重塑(新知新覺)
    鄉村遺產一頭承接歷史,從歷史中走來,是一方土地上人與自然持續互動的結果;一頭連通未來,諸如如何活化鄉村遺產、怎樣服務鄉村振興、怎樣更好發揮社會功能等,都是鄉村遺產實現價值重塑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鄉村空間變得更加開放,鄉村的邊界伴隨著人的流動而得到拓展。鄉村憑藉其不同於城市的空間景觀與生活體驗,成為都市人群寄託鄉愁與想像之地。
  • 廣州鄉村振興碩果纍纍 點亮璀璨之夜
    廣州市積極落實國家和省的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的工作部署,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新生力量,在引領農業轉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揮突出作用。廣州積極培育發展各級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1家、124家、254家,涉農上市農業龍頭企業13家。
  • 「三色情懷」助推鄉村振興
    □沈依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全國億萬農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切實體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每一位基層黨員幹部的時代使命。「紅色情懷」引領鄉村振興。
  • 綠維文旅:運動休閒對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
    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現代化的鄉村綜合開發中,引入運動休閒要素,一方面可以盤活鄉村運動休閒資源、拓展鄉村消費空間、促進鄉村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農村面貌、促進鄉風文明、推動鄉村綠色經濟發展,進而提升區域綜合實力。
  • 濰坊121路、122路鄉村振興公交專線啟用儀式圓滿落幕
    為加快推動濰坊市市鄉村振興戰略,補齊交通短板,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寒亭區交通運輸局的傾力配合下,並在葉家莊子社區無償提供調度場所的前提下,自1月3日起,濰坊公交開通121路、122路兩條鄉村振興公交專線。1月3日上午,濰坊市公交總公司在葉家莊子社區公交站舉行啟用儀式。
  • 充分認識「鄉村旅遊重點村」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將「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前期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將「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草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一是以法律形式對鄉村旅遊和「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給予了肯定和認可,明確了其法律地位。
  • 返鄉創業帶動廉江鄉村振興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
  • 廣州市將舉辦「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
    央廣網廣州12月17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17日,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將於12月25日晚在海心沙亞運公園開鑼,系列活動包括廣州名優特色農產品品鑑會、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主題活動以及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三大板塊內容。
  • 鄉村會客廳|「柑汁如飴 砥礪奮進」打造鄉村振興「井研樣本」
    一是建設鄉村振興示範縣,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這也是基於我們的產業基礎。二是建設成渝產業配套區,一方面是依託已建成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加強與成渝地區的戰略協作;另一方面是,建設10平方公裡的現代工業園區,為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打下基礎。三是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城,主要是依託已建成的近3000畝城市溼地等生態底本,提升我們城市的品質和品位。
  • 日本內循環與鄉村振興實踐的探索,從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國內大循環要靠投資和內需,而鄉村振興將成為投資和拉動內需的廣闊天地,可能會超過城市成為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引擎。利用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有利條件,應勢巧借外力,提高農村綜合發展的實力,增強農村自我發展的爆發力,推進農村醫療、養老、教育等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切實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鄉村振興促進國內循環投資增長從投資方面來看,鄉村振興會創造巨大投資市場。
  • 廣州舉行「鄉村振興璀璨夜」活動
    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活動內容精彩紛呈,包括廣州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授牌、「廣州最美村莊」評選活動頒獎、廣州鄉村振興重大項目籤約、投產儀式以及「美麗鄉村遊」黃金線路發布、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訂貨會開幕、京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特產旗艦店上線、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開幕等,充分展示廣州農業農村發展和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道路的豐碩成果。
  • 東海公路成生態走廊 促進當地的鄉村振興
    東海公路成生態走廊 促進當地的鄉村振興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10日 11時03分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裡崗村深入挖掘傳承傳統優秀地域文化,結合自身特色優勢,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情況、富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工作路線,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一、文化基礎平臺建設,集體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十裡崗村建有農家書屋、村級農民文化廣場等。
  • 濰坊,北部炫然起新城!
    路東,綜試區國際博覽園、國際農業孵化培訓中心、中國物流「兩國兩園」等項目順次向濰坊高鐵北站延伸。 一座城市的繁榮、一個中心的崛起,總離不開對機遇的把握。 示範帶動:「一體兩翼」擎起鄉村振興「寒亭樣板」 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是今年的重點攻堅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