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有人嗔恨我們,對我們無緣無故地發火,不為了別的,就是有種莫名的看不慣,我們也喪失了自己的理智,必須要給自己討個說法,似乎面對我們的摯友或同事,看起來是佔上風,可是我們會不知覺地把關係搞壞,就連別人的勸阻,也會覺得他就是那樣的人,沒有必要和他一般見識。
而日常是最容易發火的時候,因為我們總是拿著最初的心念,懷抱著各種吹毛求疵的偏見,連別人嘴裡的言語都要在心裡轉轉念念地糾結一番,那麼,壞的脾氣就會總是圍繞著我們,就是因為我們的糾結,我們的鑽牛角尖,我們喪失了對於美好世界的理智,也失去了控制情緒的平和。
而佛教裡的一條,通過學習佛法,熄滅貪嗔痴,消除煩惱障,加大力度地將我們的內心治癒為與生活息息相關,形成一種和諧相處的習慣,就連我們的缺點毛病都能夠一一地拔出,所謂「治標治本」。
而我們在工作中,接觸到最多的就是同事,如何與同事搞好關係,勢必不總是做一個老好人,因為在某些事情上面,我們也會有我們的原則,但是我們卻可以在一個與周圍人充滿衝突的境況中,找到一種忍讓,讓我們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的習慣,似乎這是一種來自生存的壓力,因為我們想要工作的更加長久,去避免和周圍的人老是發脾氣。
那麼,控制情緒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我們就從學佛的角度來,說一說有哪幾種方法來讓人們更好地接納自己,控制情緒,不做情緒的奴隸,一種與周圍的同事和諧相互融洽的關係。
第一,修慈心觀
若生嗔恚。修慈心觀。若愚痴覺。應當觀察十二因緣對治斷滅。以聞法故。知對治法。非不聞法。以聞法故。尚滅如是三不善根。微細覺觀。況隨煩惱。是故聞法是大功德。是名第十三聞法功德。
善念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會生活在一種欣賞與關愛的眼光中,而我們的每一舉善念,都包含著一種心量的成長,它會使我們的慈悲心、與憐憫心一一同成長,就連我們日常都需要生活在被人誇耀或者是別人關注的感覺中,自己也會覺得自信心會增加了不少。
而我們會在無明中,產生一種與世界存在並不和諧的音調,就是會產生情緒的負面影響,如發起脾氣,就如佛教裡講的「嗔恚心」,這種心態一升起,我們的功德就會隨之一發而不可收拾,就是「火燒功德林」所有積累的福報都會隨之消失,
第二,修忍辱心
修忍辱時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離不開四相。聞贊則喜,聞謗則怒,心中即起波浪,離四相談何容易,應先漸修,後可頓超
得忍辱修得好的人,大多是有成就的人,因為我們的最難以收心的事情,就是人我執,越是放不下就會越來越執著,而忍辱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讓我們的心靈對世間萬物看淡些,放下對於他們的固有執著,這樣子,我們的忍辱修好了,就會很少起嗔心,嗔心少了,我們的生活就和諧起來,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看不慣亂發起脾氣,
就連以前所有的看不慣都可以包容,因為我們的心已經看淡,遇到人生中的任何事情,任何的情況,都會有一顆包容的心,心量大則福大,我們對於日常的起心動念,通過念佛的數數法,一心修為,日後必有進步。
總結的有這幾點,我們如果有想法的可以評論,包括你的念咒數數經歷,我們克制情緒是一種非常簡單,又看似複雜的階段,經歷過了會後我們的脾氣秉性都會改變,日後必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