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脈連湯頭歌訣

2021-02-12 洪磊醫道

 四字捷要脈訣

脈理精微人不測,七表八裡難分別。

我非歧黃非和意,獨持四字捷要訣。

四字為脈之大綱,浮沉遲數為關節。

浮主表而數主熱,沉主裡而遲主寒。

更看有力與無力,虛實之間定分別。

表裡寒熱與虛實,四字抱著六家訣。

浮而有力則為風,無力氣虛是本宗。

沉而有力則為積,無力氣逆或上壅。

遲而有力痛難禁,無力寒痰在胸中。

數而有力則當熱,無力血虛瘡瘍痛。

1、七表脈:浮、芤、滑、實、弦、緊。八裡脈:微、沉、緩、濇、遲、伏、濡、弱。

2、脈理精要

脈理細如毫髮,得精微者有幾家,明其大意也就罷;浮沉遲數四個字,虛實寒熱緊對答,七表八裡不論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藥餌,庶乎不差。

3、浮脈

聽我把浮脈學,輕輕的就摸著;浮字之中分遲數,浮遲表寒何用講,浮數往往假熱多,浮而無力大虛火,浮而有力風寒搏,把浮字牢牢記著。

4、沉脈

將沉字,說與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遲數理,沉遲裡邊寒如冰,沉數內熱不需提,沉而無力知是氣,沉而有力定是積,把沉字,切切記之。

5、脈分部位

學看脈,要部位分明,寸關尺左右相同,五臟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絡肝膽腎,右肺羶中脾胃命,腎與膀胱表裡應,命門脈緊對三焦功,大小腸兩寸分並。臨診脈,貴沉靜;勿斜視,勿妄聽,澄心靜慮驗脈症,病在某髒,在某腑,虛當補,實當攻,寒宜溫,熱宜清;分清了虛實寒熱,庶不愧當醫之名。

6、看脈息至

診脈時,穩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間斷與接續。一息四至平和脈,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數七熱為急脈,八九十至將死期。當醫人要陰陽分,浮數陽,沉遲陰,關前關後陰陽論,陰中有陽,陽中陰,陰極似陽,陽極陰,其間最足把人混,當醫人,陰陽不分,無怪乎,治死活人。

7、左寸浮脈(心)

左寸浮,心火虛,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敗,咳嗽痰吐,怔忡悸,盜自汗,歸脾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斂補;養心湯,補心丹,二方酌處。

歸脾湯詩曰:

參術龍芪神,遠歸香棗仁,

甘草須用炙,水煎姜棗引。

養心湯詩:

參芪神茯苓,棗柏歸川芎,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寧。

補心丹詩:

人元參苓歸 地天麥門冬,

遠味棗柏仁,內中有桔梗。

又詩:

補心加石菖(一書為石膏),開竅效更良,

蜜丸硃砂衣,引用燈草湯,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左寸沉脈(心)

左寸沉,心火實,實則亢害,移熱於,小腸中,便閉赤澀,或淋濁,或口糜,疼難忍耐,導赤散合逍遙,一劑清泰,若不然,瀉心湯,亦可使得。

導赤散詩:

生地木通甘草稍,還有竹葉清上焦,

數味清涼降實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遙散詩:

逍遙古人不自得,苓術芍藥與歸柴。

生地薄荷同煎服,山梔丹皮外加味。

瀉心湯詩:

瀉心湯中芩連黃,三味能瀉實火強,

大黃必須酒蒸用,至於芩連也無妨。

9、左寸脈遲(心)

左寸遲,心經寒,抽愵冷顫,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熱飲,惡涼水,烈火不煖,真武湯,理中湯,附桂難免,不大寒,養榮湯,可保安痊。

理中湯真武湯詩:

術參姜棗名理中,苓術芍附名真武,返本回陽賴桂子。

養榮湯詩:

參苓芪術草陳皮,歸桂芍地遠五味。

此方無呼不能補,溫經去寒大有益。

10、左寸數脈(心)

左寸數,心經熱,熱即是火,心屬火,數屬火,火中加火,或赤腫,或癢瘍,無非火爍,歸脾湯善能瀉,火中之火,六味湯加歸芍,漸漸消卻。

六味湯詩:

地黃山萸苓丹澤,加入歸芍滋陰來。

陰生陽降自然裡,何怕脈數見火災。

11、左關浮脈(肝)

左關浮,肝經虛,木中無火,木無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攣腳弱,或結核,或瘰癧,肝氣不和,只須用,七味飲,一方安妥。

七味飲詩:

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潤之此方類,

水能生木木自強,何慮肝經浮脈潰。

12、左關沉脈(肝)

左關沉,肝經實,鬱而不伸;胸脅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傷肝,不榮筋,久則崩淋;每食後,吞酸味,如醋浸心,數般病,逍遙散,加入左金。

左金逍遙散詩:

茱萸炒連即左金,逍遙見前不在伸。

疏發肝膽兩經火,風以散之此方真,

加米一撮治噤痢。

13、左關遲脈(肝)

左關遲,肝經寒,冰裡藏炭;不是熱,用涼藥,不得正權;渾身顫,二目閉,兩手搦拳;腰又弓,腳又軟,筋急拘攣;右歸飲,八味飲,二方任揀。

詩:

六味八味差不多,只差桂附兩班藥。

八味無有甘枸杞,左歸無有苓丹澤。

14、左關數脈(肝)

左關數,肝經熱,火又增火;上爍金,中凌脾,痰涎形削;君不明,亂賊臣,助紂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滅賊;大劑子,六味湯,重加歸芍。

15、左尺浮脈(腎)

左尺浮,腎經虛,虛則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為痰;理中湯,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門衰,不能配簡。即當用,八味飲,斂補而逐痰。

16、左尺沉脈(腎)

左尺沉,腎經實,實則水聚;水不流,其餘髒,何以濟滋;二目赤,唇口糜,鼻無潤滯;皮膚燥,咽嚨幹,二便且閉;四物湯,右歸飲,重加六味。

17、左尺遲脈(腎)

左尺遲,腎經寒,寒則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凍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難止寒冷;四肢厥,兩唇青,小腹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湯中。

詩曰:

寒則凝滯熱流通,大凡醫家無不明,

太陽一照冰霜解,不過二八與理中。

18、左尺數脈(腎)

左尺數,數為熱,熱則水沸;水沸了,必橫流,誰可遏阻;上湧痰,下滑精,曷其危篤;益氣湯,知柏丸,清水補土;服二方,兼能養,其庶幾乎。

19、右寸浮脈(肺)

右寸浮,肺氣虛,不能固表;不制木,不生水,反被火燎;空咳嗽,盜自汗,黃芪湯妙;木勢盛,水勢弱,惟肺可保;即速進,生金飲,兩家和好。

詩曰:

黃芪湯中歸術芪,遠志棗仁補骨脂,

生金飲內有丹皮,參術歸芍麥草地。

黃芪湯:當歸、白朮、黃芪、遠志。

生金飲:黨參、白朮、當歸、白芍、生地、麥冬、丹皮、甘草。

20、右寸沉脈(肺)

右寸沉,肺氣實,內熱表寒;嗽聲沉,咽微幹,見飯懶餐;氣不散,胸腹滿,膨脹難堪;輕四君,重益氣,二方可揀;平肺散,生脈散,瀉白三散。

詩曰:

參苓青陳知味天,即是人參平肺散,

生脈散中參麥味,瀉白桑骨二皮甘,

參苓術草四君子,益氣歸芪升柴兼。

21、右寸遲脈(肺)

右寸遲,肺經寒,寒難尅木;木過旺,反爍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生金,金愈受苦;外不衛,表更松,賊風易入;也須將,生金飲,連進數付。

詩曰:

金生水亦生,水生木火平,

金旺木受制,不敢向脾凌。

生金飲子有丹皮,參術歸芍麥草地。

22、右寸數脈(肺)

右寸數,肺氣熱,清肅冷啜;伐肝木,肝難藏,痰嗽動血;鼻孔幹,毛皮燥,大腸枯結;驅其子,來勸母,怒氣可雪;甘露飲,清金飲,二方當啜。

甘露飲清金飲詩:

天降甘露潤萬物,地氣不生天氣無。

二地二冬苓殼草,枇杷茵陳共石斛,

麥味湯中增枯芩,清金滋水病悉除。

甘露飲:生

地、熟地、天冬、麥冬、茯苓、枳殼、甘草、枇杷葉、茵陳、石斛。清金飲:甘露飲加黃芩。23、右關浮脈(脾)右關浮,脾氣虛,難以消食;胃難納,脾不磨,定成積滯;善治者,枳術丸,補消兼施;不得已,備急丹,中病即止;總不若,參苓散,無窮利益。詩曰:枳術只兩樣,備急姜豆黃,參苓白朮散,藥味要說詳,扁蓮藥苡砂,參術健脾強,還有苓甘桔,加陳引棗姜。枳術丸:枳殼、白朮。備急丹:姜、巴豆、大黃。參苓白朮散24、右關沉脈(脾)右關沉,脾經實,實則為鬱;土即鬱,不化食,久則作溼;溼盛了,變痰涎,嘔吐不已;二陳湯,六君子,斯症妙劑;山楂肉,宿砂仁,效過神曲。二陳湯六君子湯詩:陳半苓草名二陳,再加參術即六君,山楂神曲善消導,溫經和胃宿砂仁。(任意一方加)入山楂、神曲、宿砂仁)25、右關遲脈(脾)右關遲,脾經寒,胃中寒;不能食,食不化,行不仍然;腹中疼,四肢涼,二目不閃;觀其形,聞其聲,病勢危險;只須用,理中湯,一服保痊。詩曰:脾胃位乎中,湯名號理中,中寒並此證,故以中投中。26、右關數脈(脾)右關數,脾經熱,熱即火也;火生土,土所悅,不許過烈;過烈了,脾難統,必致失血;血妄行,循喉走,誰可攔阻;歸脾湯,加梔丹,多服可也。詩曰:歸脾引血血歸脾,血不歸脾必用之,他症木香易白芍,惟有血虛木香宜。27、右尺浮脈(命門)右尺浮,浮為虛,命火衰;有火名,無火實,是火不烈;卻反能,炎上焦,火及作害;炎上症,非一條,不能悉;養腎水,配相關,夫婦相得;詩曰:虛火炎病,引火歸本經。或問用何藥,八味細變通。28、右尺沉脈(命門)右尺沉,命火實,不得發越;如溼草,覆蓋著,似乎將滅;卻內蒸,成便毒,小便溺血;撿一方,又滋水,又清火,又將毒瀉;必須用,都氣飲,重重加澤瀉,瀉去毒可矣。29、右尺遲脈(命門)右尺遲,命門寒,陽氣將散;若陽絕,能救活,必是神仙;謹言遲,一纖陽,幸而未斷;想一個,妙法兒,救其危顛;反本湯,重參附,廻陽氣轉。反本湯詩:反本廻陽參附姜,麥味陳草肉桂強,臘茶姜棗同煎服,入蜜二匙潤五臟,無脈加入豬膽汁,嘔者姜妙半夏良。反本湯:黨參、附子、炮姜、麥冬、五味子、陳皮、甘草、肉桂、臘茶,姜棗蜜引。30、右尺數脈(命門)右尺數,命門熱,陽氣太旺;右命門,與胞絡,同是為相;君主弱,臣相強,撥亂疆場;助君火,滅相火,國自安康;或八味,或養榮,正復邪亡。理谷不並行,邪正難兩立,滿座皆君子,小人無地容。右部既已又寫完,肺脾命門脈乃全;雖是按經著煎丸,學者務必要互看;歷舉數方立本宗,不貴熟來貴變通;果能運用方寸地,神明變化用無窮。

掃描  二維碼  關注  洪磊醫道  公眾號   更多內容  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二十四脈連湯頭歌訣(中醫必備)
    二十四脈連湯頭歌訣
  • 湯頭歌訣(1)
    湯頭歌訣(1)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也可長按二維碼關注。
  • 307首方劑湯頭歌訣(七言背誦版)下
    防風通聖散防風通聖大黃硝  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  薄荷芩術力偏饒表裡交攻陽熱盛  外科瘍毒總能消 五積散五積散治五般積  麻黃蒼芷歸芍芎枳桔桂姜甘茯樸  陳皮半夏加姜蔥除桂枳陳餘略炒  熟料尤增溫散功溫中解表祛寒溼  散痞調經用各充三黃石膏湯三黃石膏芩柏連
  • 走進《湯頭歌》
    第一,《湯頭歌》是什麼?《湯頭歌》是一本方劑學歌訣,其作者主要是清代醫家汪昂。
  • 家傳脈訣心法與對應湯頭歌訣
    6、看脈息至   診脈時,穩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間斷與接續。一息四至平和脈,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數七熱為急脈,***十至將死期。當醫人要陰陽分,浮數陽,沉遲陰,關前關後陰陽論,陰中有陽,陽中陰,陰極似陽,陽極陰,其間最足把人混,當醫人,陰陽不分,無怪乎,治死活人。
  • 《小兒推拿廣意》卷上>>詳解脈紋-足部十三穴療病訣【推拿】
    詳解脈紋流珠只一點紅色.環珠其形差大.長珠其形圓長.以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之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長.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乃分其上下朝.故曰去來.角弓反張.向裡為順.向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即三脈並行
  • 收藏保存查閱:308首湯頭歌訣!(臨床必備)
    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朗朗上口,便於習誦,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提醒大家:趕緊轉發到朋友圈,這樣以後想看時有個地方找。有事無事讀方歌,會成為更加優秀的中醫噢。第一章:補益之劑(10首)1.四君子湯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
  • 十五絡脈走向
    4、足太陰之別絡:從公孫穴處分出,在第一趾蹠關節後一寸處,走向足陽明經;其支脈進入腹腔,聯絡腸胃。  5、手少陰之別絡:從通裡穴處分出,在腕後一寸處走向手太陽經;其支脈在腕後一寸半處別而上行,沿著本經進入心中,向上系舌本,連屬目系。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
  • 初天麟:八字十神數量歌訣歌解
    第二訣---十神數量歌論官祿:一官是官,二官是狹,三官是鬼,四官是難,五官牢刑難免,六官死於非命,七官從勢反為福貴。歌解:官多怕在月時重,月時官多是鬼命。流年遇官化作鬼,官災口舌連疾病。正官多了是病神,明疾暗病不離身。
  • 中醫二十八脈分脈歌(動態圖解)
    【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裡。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溼癢。淋濁痢洩。【兼脈歌】無力裡虛,有力裡實。【兼脈歌】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裡寒;遲澀血少,遲緩溼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 307首方劑湯頭歌訣(七言背誦版)
    便秘蓄血桃仁黃安胎養血先為主  餘因各症細參詳後人法此治經水  過多過少別溫涼溫六合湯加芩術  色黑後期連附商熱六合湯梔連益  寒六合湯加附姜氣六合湯加陳樸  風六合湯加艽羌此皆經產通用劑  說與時師好審量膠艾湯中四物先  阿膠艾葉甘草全
  • 湯頭歌.
    小陷胸湯連半蔞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二十四節氣歌,藏著哪些看點  ■本報記者 彭薇  到了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意味著離冬天越來越近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少人對這首節氣歌朗朗上口。如今,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醫最齊全的湯頭歌訣匯總,一般人不會告訴他(四)
    犀黃蠶草鉤藤良抱龍星麝竺雄黃  加入辰砂痰熱嘗琥珀抱龍星草枳  苓淮參竺箔朱香牛黃抱龍星辰蠍  苓竺腰黃珀麝僵明眼三方憑選擇  怠驚風發保平康肥兒丸用術參甘  麥曲薈苓楂二連更合使君研細末  為丸兒服自安然驗方別用內金樸  苓術青陳豆麥聯檳曲蟾蟲連楂合
  • 古人這樣吃出健康:汪昂「飲食四勿訣」
    [清]汪昂「飲食四勿訣」 怒時勿食,食時無怒,①
  • 中醫把脈歌訣大全,一學就會!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兼脈歌】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裡寒;遲澀血少,遲緩溼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 中醫二十八脈分脈脈歌及全部脈象動態圖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裡。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溼癢。淋濁痢洩。【兼脈歌】無力裡虛,有力裡實。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飲,沉澀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沉緊冷疼,沉緩寒溼。
  •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調氣訣第三訣曰: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則鼻宜納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誤。誤則氣逆,氣逆乃生疾也。吐納之際,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聞。調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是曰調氣。畢則咽之,夜睡則閉之,不可口吐之也。  咽氣訣第四訣曰:服內氣之妙,在乎咽氣。世人咽外氣以為內氣,不能分別,何其謬哉?吐納之士,宜審而為之,無或錯誤耳。
  • 中醫同道必備的工具:中醫脈診脈歌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沉脈  【體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裡。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