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2021-02-12 道家功法


進取訣第一
凡欲服氣,先須高燥凈空之處。室不在寬,務在絕風隙,常令左右燒香。床須厚軟,腳令稍高,衾被適寒溫,冬令稍暖尤佳,枕高三寸餘,令與背平。每至半夜後生氣時,或五更睡醒之初,先吹出腹中濁惡之氣一九口止。若要細而言之,則亦不在五更,但天氣調和,腹中空則為之。先閉目叩齒三十六下,以警身神畢,以手指捏目大小眥。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為真人起居之法。更隨時加之導引,以宣暢關節,乃以舌拄上顎,撩口中內外,津液候滿口則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是謂漱咽靈液,灌溉五臟,面乃生光。此後去就,大體略同。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空身若委衣,內視反聽,萬慮都遣,然後淘之。每事皆閉目握固,唯臨散氣之時則展指也。夫握固所以閉關防而卻精邪,凡初服氣之人,氣道未通,則不可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覺氣通暢,掌中汗出,則可握固。《黃庭經》曰:「閉塞三關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蟲亡,久服自然得興昌。」


  轉氣訣第二
訣曰:凡人五臟,亦各有正氣,夜臥閉息,覺後欲服氣,先須轉令宿食消,故氣得出,然後始得調服。其法:閉目,握固,仰臥,倚兩拳於乳間,?膝舉背及尻。閉氣則鼓氣海中氣,使自內向外,輪而轉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曰轉氣。畢則調之。

  調氣訣第三
訣曰: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則鼻宜納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誤。誤則氣逆,氣逆乃生疾也。吐納之際,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聞。調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是曰調氣。畢則咽之,夜睡則閉之,不可口吐之也。

  咽氣訣第四
訣曰:服內氣之妙,在乎咽氣。世人咽外氣以為內氣,不能分別,何其謬哉?吐納之士,宜審而為之,無或錯誤耳。夫人皆稟天地之元氣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氣而理,每因咽及吐納,則內氣與外氣相應,自然氣海中氣隨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候吐極之際,則輒閉口,連鼓而咽之,令鬱然有聲汨汨,然後男左女右而下,納二十四節,如水瀝瀝分明聞之也。如此則內氣與外氣相顧,皎然而別也。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氣海。氣海,臍下三寸是也,亦謂之下丹田。初服氣人,上焦未通,以手摩之,則令速下。若流通,不摩亦得。一閉口,三連咽,止。乾咽號曰云行。一嗽口咽,取口中津咽,謂之雨施。初服氣之人,氣未流行,每一咽則旋行之,不可遽至三連咽也。候氣通暢,然後漸漸加之,直至於小成也。一年後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新服氣之人,既未通,咽或未下,須一咽以為候。但自鬱然有聲,汨汨而下,直入氣海。

  行氣訣第五
訣曰:下丹田近後二穴,通脊脈,上達泥丸。泥丸,腦宮津名也。每三連咽,則速存下丹田,所得內元氣,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見兩條白氣,夾脊雙引,直入泥丸,燻蒸諸宮,森然遍下,毛髮、面部、頭項、兩臂及手指,一時而下,入胸,至中丹田。中丹田,心宮神也。灌五臟,卻歷入下丹田,至三裡,遍經髀、膝、脛、踝,下達湧泉。湧泉,足心是也。所謂分一氣而理,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也。只如地有泉源,非雷霆騰鼓,無以潤萬物。人若不迴蕩濁惡之氣,則令人不安。既有津液,非堪漱咽,須堪溉灌。五臟發於光彩,終不能還精補腦,非交合則不能泝而上之。咽服內氣,非吐納則不能引而用之。是知迴蕩之道,運用之理,所以法天則地。想身中濁惡結滯,邪氣瘀血,被正氣蕩滌,皆從手足指端出去,謂之散氣。則展手指,不須握固。如此一度,則是一通。通則無疾,則復調之。以如使手,使手復難,鼓咽如前閉氣,鼓咽至三十六息,謂之小成。若未絕粒,但至此常須少食,務令腹中曠然虛靜。無問坐臥,但腹空則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若久服氣息,頓三百六十咽,亦謂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謂之大成,謂之大胎息。但閉氣數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然本色無精光。又有鍊氣、閉氣、委氣、布氣,並諸訣要,具列於文,同志詳焉。

  鍊氣訣第六
訣曰:服氣鍊形,稍暇入室,脫衣散發,仰臥展手,勿握固,梳頭令通,垂席上布之,則調氣咽之。咽訖,便閉氣候極,乃冥心絕想,任氣所之通理,悶即吐之,喘息即調之,候氣平,又煉之,如此十遍即止。新服氣之人未通,有暇漸加一至十,候通漸加至二十,至五十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狀,是其效也。安志和氣,且臥勿起衝風,乃卻老延年之良術耳。但要清爽時為之,氣昏亂欲睡,慎勿為也。常能勤行,四支煩悶不暢亦為之,不必每日,但要清爽時為也。十日五日,亦不拘也。《黃庭經》曰:「千災已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委氣訣第七
訣曰:夫委氣之法,體氣和平,身神調暢,無問行住坐臥,皆可為之。但依門戶調氣,或身臥於床,或兀然而坐,無神無識,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調閉,或十氣二十氣,皆通。須任氣,不得與意相爭。良久,氣當從百毛孔中出,不復吐也。縱有,十分無二也。復調復為,能至數十息以上彌佳。行住坐臥皆可為之。如此勤行,百關開通,顏色光澤,神爽氣清,長和新沐浴之人。但有不和則為之,亦當清泰也。《黃庭經》云:「高拱無為魂魄安,清凈神見與我言。」

  閉氣訣第八
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疾患,宜速於密室依服氣法,布手足訖,則調氣咽之。念所苦之處,閉氣想注,以意攻之。氣極則吐之,訖,復咽,相繼依前攻之,氣急則止,氣調復攻之。或二十至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如未損,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晝日,頻作以意攻及。若病在頭面手足,但有疾之處則攻之,無不愈者。是知心之使氣,甚於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難知也。

  布氣訣第九
訣曰:凡欲布氣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臟所患之處,取方面之氣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凈慮,始與布氣。布氣訖,便令咽氣,鬼賊自逃,邪氣永絕。

  六氣訣第十
訣曰:六氣者,噓、呵、呬、吹、呼、嘻是也。五氣各屬一髒,餘一氣屬三焦也。呬屬肺,肺主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疥,有此疾則依狀理之,立愈也。呵屬心,心主舌,口乾舌澀氣不通,及諸邪氣,呵以去之。大熱,大開口呵,小熱,小開口呵,仍須作意,是宜理之。呼屬脾,脾主中宮,如微熱不和,腹胃脹滿,氣悶不洩,以呼氣理之。吹屬腎,腎主耳,腰肚冷,陽道衰,以吹氣理之。噓屬肝,肝連山,論云:肝盛則目赤,有疾作,以噓氣理之。嘻屬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氣雖各有所理,但五臟三焦,冷熱勞極,風邪不調,都屬於心。心主呵,呵所理諸疾皆愈,不必六氣也。

  調氣液訣第十一
訣曰: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髒,每髒各有濁氣,同出於口。又六氣三焦之氣,皆?此門,眾穢並投,合成濁氣。每睡,覺燻燻氣從口而出,自不堪聞,審而察之,以知其候。凡口中焦幹,口苦舌澀,咽頻無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即須大張口呵之。每咽必須閉戶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鳴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攪華池而咽津,復呵,復咽,令熱氣退,止。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臟涼也。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呵過多,心頭汪汪然,飲食無味,不受水,則是冷狀也,即當吹以溫之,如溫熱法,伺候口美心調,溫即止。《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又云:「嗽咽靈液災不幹。」

  食飲調護訣第十二
訣曰:服氣之後,所食須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損。損宜永斷,益乃恆服。每日平旦食少許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理脾氣,令人足津液。日中淡面、餺飥及餅並佳。乍可餒,慎勿飽,飽則傷心,氣尤難行。凡熱面、蘿蔔、椒、姜羹切忌,鹹酸辛物宜漸漸節之。每食畢,即須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服氣之人,腸胃虛凈,生冷、酸滑、粘膩、陳硬、腐敗難消之物不可食。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處必即微痛,慎之。不可衝生產死亡,並六畜一切穢惡不潔之氣,並不可及門,況近之耶!甚不宜正氣。如不意卒逢以前諸穢惡,速閉氣上風,閉目速過,便求一兩杯酒蕩滌之。覺氣入腹不安即須調氣,逼出濁氣,即咽納新氣,以意送之,當以手摩之,則便吞椒及飲一兩盞酒令散矣。服氣一年,通氣;二年,通血實;三年功成,元氣凝實,縱有觸犯,無能為患。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氣化為津,津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髓化為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為仙童,號曰真人矣。勤修不怠,則關節相連,五臟牢固。《黃庭經》云:「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似重山。」是內氣不出,外氣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騰變化,壽同三光也。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 《道家上乘築基內功

相關焦點

  •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法
    夫握固,所以閉關防而卻精邪。初服氣之人,氣道未通,則不得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覺氣通暢,掌中汗出,則可握固。《黃庭經》云:閉塞三關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蟲亡,久服自然得興昌。古△淘△淘氣訣齋訣曰訣曰:凡人五臟,亦各有正氣。夜臥閉息,覺後欲服氣,先須轉令宿食消,故氣得出,然後始得調服。
  • 幻真運氣法
    本法原載於《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其具體功法如下: (1)選擇清靜、乾燥、避風之室,鋪以厚軟之床褥,仰臥,枕高二寸餘,腳部稍墊高。先呼出腹中濁氣九口,然後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收斂心神。以指按揉兩目外內眥,並按鼻梁兩側,擦耳摩面。然後,舌抵上顎,待口中津液滿口則下咽入胃中。如此三咽後,兩目內視,耳不外聽,雙手握固,身心完全放鬆,則可以進行以下修練。
  • 道家「子午訣」,秘傳鎮驚、闢邪、制幻掐訣方法!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制幻」,掐住這個訣幻覺不容易出現。當今許多人學習道教靜坐,但是往往苦於念頭難除,及無法得氣,其實這與靜坐時的手印要訣,存在極大關係。倘若得法,則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道教修煉的手印, 自古以來都在師徒間秘密傳授,因而世人罕知。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現在打破框框,將其中要訣,詳細公開於此。
  • 秘傳道家「子午訣」(鎮驚、闢邪、制幻掐訣方法!)
    當今許多人學習道教靜坐,但是往往苦於念頭難除,及無法得氣,其實這與靜坐時的手印要訣,存在極大關係。倘若得法,則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採用盤坐式:盤膝穩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內(左為陽,右為陰。左腿舒展略向外,右腿卷屈而向內,此為陽抱陰)。也可採用自然端坐。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指,進入左手內。(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為午訣。右手拇指從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無名指指根處為子訣,其餘四指合抱在外)。右手在外,左手於內,為陰抱陽。此名子午八封連環訣。
  • 道家「子午訣」,秘傳鎮驚、闢邪、制幻掐訣方法!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制幻」,掐住這個訣幻覺不容易出現。當今許多人學習道教靜坐,但是往往苦於念頭難除,及無法得氣,其實這與靜坐時的手印要訣,存在極大關係。倘若得法,則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道教修煉的手印,自古以來都在師徒間秘密傳授,因而世人罕知。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現在打破框框,將其中要訣,詳細公開於此。
  • 道門秘傳針灸妙訣 
    道門秘傳針灸妙訣 針灸秘訣是歷代醫家臨床實踐和心血凝結的精華,歷來被醫家和武醫名手所珍藏,宋元以後漸散見於各種醫書之中,其妙法非心傳口授難明其旨。我曾隨先師郝文聖老先生習傅山(道家龍門派第六代「真」字輩)醫學、針灸、導引按摩諸法。為使廣大讀者能對此秘法有所了解與認識,本人將陸續整理以饗讀者,不妥之處,請名家裡手多加斧正。
  • 心氣秘旨訣中訣(上)
    此所謂「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只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也。尚按:修持不外性命,在後天為識神與呼吸,即是色身;在先天為元神與真氣,亦稱法身。然真從假立,後為先根,乃互為依存,是二是一者。(真假先後,皆是對待立名耳。)故修煉功夫,下焉者由後企先,是為漸法;上焉者以真攝幻,即是頓修。本章舉出心氣不二,實即指明性不離命,命不離性,真先既立,假後不存。
  • 道家寶典:《冰心訣》《清心訣》《靜心訣》《養神訣》
    冰心訣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點養氣,無私無為。上下相顧,神色相依。蓄意玄關,降伏思慮。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靜心訣要(靜學指微)大道無多子,唯在清靜一法門。故靜字訣,乃為修道第一訣,一切法門,均從此一法門下手。
  • 性 命 法 訣 明 指(千峰老人丹功法訣注釋)
    實修術語問答了空禪師修心訣三字法訣經注性 命 法 訣 明 指 千 峰 序 語   了空師,北平人也,在北平前門外天橋西路北仁壽壽廟內當家。  盤膝穩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內,為陽抱陰。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揩,進入左手內。   《捏子訣》:右手在外,為陰抱陽。此名子午八封連環訣。   《經》云:『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慈善堂玄晝子吳彩臣問曰:「弟子閱看丹經、道書,皆言先煉這個祖竅內之光,不知有何益處?
  • 《冰心訣.清心訣.靜心訣.養神訣》
    《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故靜字訣,乃為修道第一訣,一切法門,均從此一法門下手。身靜則生陽,心靜則生慧,氣靜則生神,神靜則生精;而一以心靜為頭腦。靜則定,定則得。白玉蟾祖有言:「大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靜為基。」
  • 8月2日《天龍訣》雙線46服-怒火連斬火爆開啟
    親愛的《天龍訣》玩家:《天龍訣》將於8月2日10:00火爆開啟雙線46服-怒火連斬 。廣大朋友只需登錄騰訊朋友網應用空間,搜索「天龍訣」並且添加應用,即可馬上體驗最精彩的武俠世界。雙線46服-怒火連斬 火爆開啟,更有4大精彩活動相伴,讓你盡情體驗,每天登陸都有送哦!
  • 道家文化|《靜心訣、清心訣、冰心訣、定心心經》
    冰心訣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點養氣,無私無為。上下相顧,神色相依。蓄意玄關,降伏思慮。內外無物,若濁冰清。塵垢不沾,俗相不染。虛空甯宓,渾然無物。無有相生,難易相成。份與物忘,同乎渾涅。天地無涯,萬物齊一。
  • 《想不想修真》陰陽雙修訣7怎麼獲得 真陰陽雙修訣7獲取方法一覽
    導 讀 想不想修真陰陽雙修訣7想必還有不少小夥伴不太清楚,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圖文講解,一起來看看吧。
  • 活200歲的方法《長生不老訣》1
    李慶遠一生遵此「妙訣」,稱:「此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長生,不必採靈藥,鍊金丹也。4:珍惜元氣李慶遠認為: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而滋生。元氣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而達於全身,推動五臟六腑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
  • 《清心經》《靜心訣》《冰心訣》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
  • 精者,天地之靈,人生元氣.
    文章最後通悟功夫為大家推薦最適合各年齡階段修煉的武術內功和養生功為:無極固根培元樁樁+益字訣功法。它不僅可以治病,更可以健身。臍通百脈,調陰陽,補氣血,溫脾腎,行強壯,培補元氣。站樁是一個培補腎氣的好方法。站樁的時候身體半蹲,可將氣血引入下丹田。而腎正好居於下焦,這樣就可以培補腎氣、祛除虛煩。
  • 道術坊:道家秘傳修真服氣法,當化為仙,真號曰 神!
    道家修真服氣法   一、服氣訣  服氣訣 又稱 修真服氣訣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稱之為 張果先生服氣法 。  《咽氣訣》說: 服內氣之妙,在乎咽氣。 然而,氣有內、外之分,社會上好多人不能分別內氣、外氣,故而鍊氣吞咽不得其法,誤入歧途的比比都是。為此,有志修煉吐納之士,必須審慎從事。  原來人稟天地元氣而生,修煉者每當吐氣咽氣之時,內氣與外氣就彼此相應。呼吸之氣為外氣,氣海之氣為內氣,而咽氣訣所提倡的,則是吞咽人身氣海之氣,使歸於下。那麼,怎樣吞咽人身中氣海之氣呢?
  • 玉仙修道百訣(三)
    丹道也經常用這樣的比喻,如《悟真篇》裡的法訣說:「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練。」女子與郎君就是丹道裡的一對靈性陰陽,和張老師所言「少女郎兒」的用意一樣。各參半,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轉化到丹法裡就是半斤鉛、半斤汞。如《悟真篇》丹訣所云:「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時辰內管丹成。」或者「黃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二八就是半斤鉛、半斤汞,古代的稱,一斤十六兩。夫妻也是一對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