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姓什麼?我們都會說他姓「蔣」,浙江奉化溪口人,原名蔣志清,幼名瑞元,父親是蔣肇聰,母親是王採玉。這是大家普遍對他的認識,可以說是沒什麼爭議。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懷疑呢?
蔣肇聰子承父業經營鹽店,先後娶了徐氏、孫氏兩個老婆,但是都被「剋死」了,無奈之下,蔣肇聰又娶了王採玉。
王採玉這個人命運也不好,嫁給了竺某,可是婚後不久,便子夭夫亡,鄰居說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王採玉受不了這等冷言閒語,就萌發了出家的念頭,但是在母親的堅持下,沒有剃髮。
但是民間野史傳聞,都說蔣介石原名姓鄭,叫「鄭三發子」,是蔣肇聰養子,而非親生之子。王採玉在嫁給蔣肇聰之前,還嫁給河南許州一位鄭姓農民鄭福安,生有三子,鄭發、鄭二發、鄭三發(蔣介石)。後來由於許州災荒,為了活命,夫妻二人在逃荒途中分散,王採玉輾轉來到浙江,認識了蔣肇聰,蔣肇聰見蔣介石聰明伶俐,就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氏。
那麼這一傳說的根據在哪裡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有兩封信,寫信人是一個叫鄭發的河南籍人,收信人是蔣介石,分別寫於1946年和1948年。每次寫信,這位鄭發必在信中重複一句話:「原籍河南許昌靈溝鎮人」、「在開封鄭老師福安館內求學時,與主席系屬同學」。試問,同學之間寫信,至於每次都重複自己的老家和老師嗎?這似乎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這個鄭發每次寫完信,必受到國民政府文官長兼中央設計局秘書長吳鼎昌的接見,可謂隆重至極。
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書中寫道:蔣介石的親哥哥鄭紹發從河南到重慶找蔣介石,而蔣介石不認親哥的醜事,便是由戴笠一手替他處理的。
據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河南一位擅長畫梅花的畫家受邀訪問臺北,蔣緯國在接見他時明確說「我們是河南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