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小偷家族》終於在國內上映了。
《小偷家族》
萬引き家族電影海報
電影斬獲了今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達8.8分。我一看它的導演——著名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沒錯,正是導演了《無人知曉》《海街日記》以及《如父如子》等作品的是枝裕和,我個人對他的作品也是非常的中意。
無形之中我感覺到這仿佛又是一部超越世俗的牛逼電影。
所以抱著滿滿的期待,我在上映的首周末奔赴電影院。我打算從電影裡學點技法,不管怎麼說,趁著年輕,多學一點總是好的,萬一以後工作黃了,也能靠著這「一技之長」來糊張老口。
可是..
看完電影以後,為何莫名地只想來碗泡麵?
先來說一說電影。
影片講的是生活在日本東京的幾個社會底層,他們出於各種原因聚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組合,然後洗了洗臉準備出道。在關於「誰站C位」這個問題上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分歧,由此展開一系列的勾心鬥角、利慾紛爭、街頭鬥毆...
錯了錯了,是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家庭,偽裝成的祖孫三代,一家六口擠在一間雜亂破舊的老房子裡,兩個大人平時打打零工,主要還是靠著老奶奶的養老金,以及各種偷偷摸摸來過活。我想這大概也是片名《小偷家族》的來處。
偷東西來過活
影片一開始,「爸爸」治就帶著「兒子」祥太偷東西。
確認過眼神,遇上了對的人。兩人默契配合,貨架上的食用品統統裝進了祥太的背包。
回家的途中,治和祥太在寒風裡發現了被凍壞的小女孩由裡,並將她帶回了家,於是整個「家族」算是正式湊齊了。
電影裡出現的「一家人」的第一幕,是所有人圍坐在雜亂的屋子裡,討論是否將撿來的由裡送回去。吃著偷來的泡麵,屋子裡滿是「呲溜」的聲音,光是聽起來就相當順滑啊。
偷的最多是泡麵
電影給我印象很深的細節:他們偷得最多的是泡麵,吃得最多的也是泡麵。
泡麵的味道可以說是整個影片的味道。
而這也恰恰是整個日本的味道。
日本是一個泡麵的國度
據日本的一項民調統計,在日本人認為的二十世紀轟動全球十大日本發明排行榜上,泡麵居於榜首。
那問題來了,泡麵究竟是誰發明的?
泡麵的發明
歷史記載,日本在二戰後,經濟遭受巨大摧殘,人們食不果腹,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當時,日本的戰後改革由美國主導,美國主要向日本供給麵粉,所以日本人也只有吃麵粉製品,因為除了麵粉製品以外也確實沒什麼其他吃的了。日本政府為了擴大國內麵粉需求量,勸誘國民儘量以麵包為主食。反正有人提供,不吃白不吃。
但是,相對於麵包來說,人們更加熱衷於另一種麵粉製品——拉麵。在拉麵店前連日排成二三十米的長龍。
在大阪的安藤百福,眼看著這番光景,靈機一動,決心做出不用排隊也能吃得到的拉麵。
於是在1958年8月25日這天,安藤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袋泡麵——「雞湯拉麵」。
「雞湯拉麵」在當時還被稱為」魔法般的拉麵」。意思是說,只要注入熱水,蓋上蓋子,三分鐘後便能變成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就像變魔法一樣神奇。
在這之後,又經過了13年,直到1971年杯麵才應運而生。
在泡麵誕生以來的50年裡,日本的物價飛漲,唯獨泡麵是個例外。泡麵的質量提高了許多,但價格漲幅卻僅為最初的2~3倍。
至今為止,泡麵的年產量與日俱增,種類也五花八門,商品名不勝枚舉,湯頭種類更是不計其數。
廉價、便捷的泡麵將人們從飢餓中解救出來,支撐著日本人度過了戰後的艱難日子。
日本的泡麵文化
日本人發明了泡麵,也喜歡泡麵,他們將1958年定為泡麵年,8月25日定為泡麵日,他們甚至還將泡麵發展為一種文化。
泡麵博物館
在日本大阪和橫濱有著兩座獨特的展覽館——泡麵博物館,兩家博物館中,均記載著日本泡麵的歷史。
位於大阪池田的第一座泡麵博物館日清即食麵博物館,於1999年開始展覽。
日清即食麵博物館
2011年,為了紀念泡麵的發明者安藤百福誕辰100周年,以及世界上最初的杯麵「CUP NOODLE( カップヌードルミュージアム )」發明40年,日本在橫濱建立了第二座泡麵博物館——合味道紀念館。
合味道紀念館又名杯麵博物館
參觀者可以在兩家泡麵博物館的「雞湯拉麵工廠」裡體驗自製泡麵,充分感受泡麵的歷史溯源。
泡麵專賣店
日本人對泡麵的喜愛,還體現在日本專門的泡麵專賣店。
日本泡麵專賣店
據調查,當今日本泡麵的主要消費者是日本男性。
對於工作繁忙,並且不擅長下廚的男人來說,泡麵無疑是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最佳選擇。泡麵能夠將男人們甚至是女人們從廚房中解放出來,泡麵專賣店也就順勢而生。
泡麵衍生品
日本人熱衷於自己的泡麵文化,這種熱愛延伸到各種泡麵衍生品的出現。
說到泡麵衍生品,不得不說一說日清公司。
它就是以上提到過的「泡麵之父」安藤百福創辦的,全球著名即食拉麵公司。
我老婆正是它家小雞拉麵代言人
日清有著一個「泡麵笨蛋創作研究所」,日常專注研究一些「千奇百怪」的周邊商品,接下來感受一下他們的腦洞產品。
這是一款能夠在老闆找你開會的時候,假裝自己正在吃飯的泡麵領帶。
還有泡麵杯造型的杯麵耳機,耳機線就是泡麵的樣子,看起來真是特別炫酷。
以及埃及風的杯麵頭套、杯麵造型保溫杯、泡麵兒童玩具。
可是..這個保溫杯上班的時候用不會被當作在偷吃泡麵嗎?
上面這些都只是他們的創意想法,目前還沒有售賣。
雖然如此,在這之前,他們還是有很多腦洞大開的神奇周邊。
比如熱水壺紙袋、泡麵橡皮擦、和之前在微博大火的泡麵T 恤。
以及,杯麵展開當便籤紙,可以把想說的話偷偷藏在裡面。
具有海鮮、番茄、咖喱和原味4 種口味的泡麵糖果。
泡麵潤唇膏、泡麵入浴劑,泡麵毛線帽等。
這個帽子戴在頭上怎麼看都像被人扣了一碗泡麵吧...
還有在「雞湯拉麵」中創造出的衍生品——卡通小黃雞。(這隻黃色的雞可以在兩家泡麵博物館中買到)
甚至,日清公司還推出了一款名為「音彥」的智能泡麵餐叉。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叉子,這是一個出塵絕豔非凡脫俗的叉子,據說它可以掩蓋掉吃泡麵時的吸溜聲。
怎麼操作的呢?
簡單來說,用戶需要在手機中安裝一個APP來配合使用。當你吃麵發出聲音時,聲音則會被餐叉檢測到,餐叉便立即向手機APP發送信號,收到信號的手機開始播放一段用來掩蓋吃麵聲的聲音。
然後就沒人聽到你吃麵的聲音了!
emmm..這樣吃麵真的不會更尷尬嗎?
雖然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奇葩,但是體現出了日本人對泡麵的真摯情感。可他們好像並不滿足於此,居然還想要將泡麵送上天!說到這裡,就牽扯到了一個高端的話題,請你戴上眼鏡,擺出認真的姿態,四十五度角仰望一下天空。
宇宙泡麵
2005年的時候宇宙食品泡麵成為了公眾話題。
日清和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共同開發出「Space Ram」泡麵,搭上了太空火箭。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在茫茫的外太空,終於吃到了一口家鄉的味道。
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與他帶上太空的泡麵
泡麵作為日本人最滿意的發明,就是在這樣不斷的進化中陪伴著日本人,泡麵文化逐漸成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泡麵對於日本人來說,已經不單單是胃的需要了,它已然成為了日本人的情感寄託。無論是一家人圍坐一桌,或是一個人獨居角落,拋開一天的辛勞,吃上第一口熱泡麵的時候,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煙消雲散。
泡麵是治癒良藥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中說:
「孤獨的人,要吃飽飯, 因為食物有治癒悲傷的力量。」
在電影《小偷家族》裡,對於他們這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泡麵,就是最簡單,也是最真實的溫馨。
打開一桶泡麵,倒入熱水,等待的過程,人會變得幸福。
在吃著泡麵填飽肚子的幾分鐘裡,被拋棄的人仿佛也可以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擾,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
那,孤獨也隨著這泡麵的香味飄散了。
電影《喜歡你》中說:
「方便麵是孤獨的食物,是失眠人的好朋友。」
一碗泡麵裡,盛著《小偷家族》六個人偷來的羈絆,也盛著這整個社會底層的悲哀。
它強大,因為它能治癒孤獨,它渺小,因為這美好太短暫。
放下這碗泡麵,如何才能直面這觸目驚心的現實呢?
生活好難,一起吃碗泡麵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