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夜讀|以自我為中心 終將遭到社會的毒打

2020-12-21 封面新聞

閱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粟裕。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以自我為中心 終將遭到社會的毒打》。

3月下旬到來之前,國內本地新增降到了零。窗外豔陽高照,辦工作上的綠植葉片閃亮,真是前方無絕路,希望在轉角。有一種和全國人民一起吃雞,馬上要贏了一樣的舒爽。雖然手裡沒槍,但我很好的狗了,不算躺贏吧?

零新增不代表沒風險了,大家都懂,可懂事不代表就不找事。這周新聞實在太鬧心了:從國外歸來被隔離的年輕女子,要人權要喝礦泉水;國外回來居家隔離的女子,不戴口罩就出門跑步……還有更鬧心的就不提了,我相信回到中國的人很多,不管是在國外留學、務工的,甚至是海外華人,你看見國內形勢好轉,想要回國無可厚非。

國籍是啥我覺得不是討論重點,世界命運共同體嘛!人來了,就要遵守遵守防疫安排,不要總是覺得可以有特權,該隔離隔離,該防護防護,狗就完事兒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就行。

偏偏,很多人並沒有那點自覺,如果說自私是基於個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為及反應,那麼疫情當前,是不允許人自私的。以前,我只需要對我自己的身體負責,可是現在,我要對我周圍所有人的身體負責。

很多時候,自私也不一定是貶義詞,有的時候,自私自利不是可恥虛偽的,它是每個人行為的根本動力。我習慣用「以自我為中心」來形容這麼一些人,相對更狹隘。自私自利可以同時利己,但以自我為中心,就是凡是要優先滿足自己的欲望,將別人的需求置之度外,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就算了,還心安理得覺得就應該別人為自己犧牲,但是自己稍微犧牲一下,將就下集體紀律,就會感覺到委屈,馬上就受不了,覺得不受尊重。

可惜,這種人都不尊重別人,不願意付出,處處和人對立。更可怕的是,如果連別人的勸也聽不進去,還對不同的人兩副面孔的。只想說:但願他們遭遇到社會的毒打後,能夠回頭是岸。

換位思考,以世間法的標準,資源是有限的,很多時候利己就無法利他。但在利己和利他之間,希望大家能夠有一些判斷,犧牲大不大,我能不能承受;如果我接受不了最壞的結局,那是不是先委屈一下?如果不是把自己和他人分的那麼清,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事情,那麼很多選擇,我們的決定就可以下得更快,更少猶豫。

商人做生意,主旨是要掙錢的,但是他又服務了別人,是個好事。疫情期間,有人賣口罩,掙錢合適的話,服務大家,是個好事,這個利潤如果不誇張,其實大多數人都能夠承受。換位思考,人家特殊時期還開店,就加1元錢賣,買不買這個判斷是容易下的。

但如果價格是翻三倍的呢?這時可能超越了我能夠承受的範圍了,我不買。那我要不要舉報呢?這個判斷就不容易下了,因為舉報了口罩可能更買不到了,我買不到,別人也別想買,商家也別想掙國難錢。

但真有人沒有口罩都沒辦法出門,想買一兩個應急呢?店主為了規避風險,選擇朋友圈販賣,附近居民更買不到了。其實,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真的沒有那麼難。

就是希望回來的人自覺點,別抱怨,互相理解,工作人員很辛苦,生活條件確實是有限,但是不能貪圖自我一時的安逸,對吧?配合隔離也是應該的。

畢竟你回國,不是就因為國內防控的好,比國外安全麼?

回來前想清楚,能接受就回。回來了還想以自我為中心,那就是大家最看不起的那種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被噴也就算了,要是被人肉,甚至丟了工作,真是得不償失了。

主播:粟裕文章作者:春日抹抹茶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美術設計:姚海濤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

相關焦點

  • 社會的毒打是什麼意思 社會的毒打表情包
    社會的毒打是什麼意思?
  • 以終為始——自我為中心的原則
    休太長假看太多電影和電視打太多的電子遊戲,長期無所事事都那都等於浪費生命,無欲增戰,自費激發潛能,增長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過是製造更多的空虛而已。以敵人或朋友為中心,青少年尤其容易以朋友為重,為了被同齡人的團體所接納,他們願付出一切代價對於這個團體最流行的價值觀與照單全收。
  • 如何評價「沒被社會毒打過的年輕人,思想深度就會差一些」?
    初步入社會這個大熔爐,免費的教誨變得很稀少,更多地是作為成年人應當承受的挫折和磨難,以及一次一次所謂的「毒打」。一次毒打,可以讓你銘記一個坑;兩次毒打,可以讓你認清一個人;三次毒打,可以讓你關上一扇門;n次毒打,或許可以讓你走上一條經驗豐富,感受深刻的康莊大道。
  • 封面夜讀|接受壞情緒,是走出低谷的良方
    閱讀生活,聆聽美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晚的主播安徽。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接受壞情緒,是走出低谷的良方》。不得不承認,緩緩流淌的歲月裡,我們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些低谷時刻。誠然,面對低谷困境,自我反思是一個好方法,但是白天大多數人常常忙於生計,疲於奔命,擾亂因素多,沒有時間靜下心好好思考,這使得安靜的深夜成為了很多人整理思緒的時段,但其實這不是一個好的思考時間。晚上,人的思維是感性因素佔主導的,往往變得更加多愁善感,在夜色氛圍渲染下,放一首深情的歌,就能把回憶和隱憂串成跑馬燈,在腦海裡循環播放。
  • 社會姐顧佳,空巢青年曼妮,便利貼女孩曉芹,誰受社會毒打最深?
    社會的毒打,並不會因為你是30歲的女人而對你手下留情。社會姐顧佳《三十而已》裡,三十歲的顧佳,看起來是個幸福的全職太太。她老公創立的煙花設計公司剛在市場站穩腳跟,家有天真可愛的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保姆幫忙打理生活,剛搬入新豪宅。
  • 封面夜讀|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微信的朋友圈功能2012年上線,已經8年了,終究是沒有躲過7年之癢。但以後我們可能連見面的機會都很少了,但是礙於之前的情分,刪也不是不刪也不是,朋友圈的「真朋友」濃度一旦被稀釋,基本更新朋友圈的頻率也就會隨之降低……2公共化商業化惹人反感饒是如此,還是有人勤勤懇懇地活躍在朋友圈……因為,朋友圈畢竟是一個可以完全自我掌控的營銷方式
  • 英文夜讀|The Human Seasons
    他有生機勃勃的春天,在幻想中把所有美景一覽無餘;在那奢華繁盛的夏天,他愛把春天採集的花蜜細細品嘗,沉浸在甜美的青春思緒中,他高高飛揚的夢想幾乎升上天堂;秋天他的心靈棲息在寧靜的港灣,他收攏了疲倦的羽翼,休閒而滿足地透過霧氣遙望,任美好的事物像門前的小溪不經意地流逝;他終將走進冬天的蒼涼晚景
  • 求職:如此簡歷是「彰顯個性」,還是缺少社會的「毒打」?
    仔細一問才哭笑不得,所謂的「個性」,真不是缺乏社會的「毒打」嗎?朋友是一公司HR,此前收到的一份求職簡歷幾乎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眾所周知,簡歷是求職人的第一張名片,是敲門磚,即使你能力再強,沒有一份「好看」的簡歷,就很有可能連公司大門都邁不進去,更不談獲得心儀的工作崗位了。很多人在第一步就被刷下去,與求職崗位無緣,由此可見簡歷的重要性。
  • 封面夜讀|說話請少點潛臺詞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晚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說話請少點潛臺詞》。「不用了,沒事哈!你這麼忙沒時間就算了……」我們經常在臨時被「鴿」時,出於禮貌慣性會這麼回復對方。但是你的內心確實是「毫無波瀾」的麼?這也把對方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因為如果真的就這麼掛了電話,你會不會繼續生氣呢?是真的無所謂還是受傷了?人心難測啊!
  • 封面夜讀│生活斷舍離,從朋友圈開始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生活斷舍離,從朋友圈開始》。最近,閨蜜婷婷向我吐槽「我越來越不敢發朋友圈了」,我很詫異,要知道以往的婷婷在朋友圈非常的活躍,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的動態,我問為什麼呀?「還能為啥?被朋友圈的眾多批評家說怕了唄!
  • 封面夜讀│不想佔便宜的人 生活也不會讓你吃虧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不想佔便宜的人 生活也不會讓你吃虧》。最近,寶媽群裡有一個朋友講了自己的悲慘遭遇,說是在一個購物APP上買了一雙鞋,118元,在穿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裡的女子說自己是購物平臺的工作人員,他問這位寶媽:「你的鞋子穿了過敏沒有?」
  • 封面夜讀|人在低谷的時候 怎麼走都是上坡路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人在低谷的時候 怎麼走都是上坡路 》。我有一個朋友,剛剛經歷了創業的失敗,他的合伙人暗中挪用大部分資金另做投資,結果以失敗告終,而他們原本經營狀況非常好的公司也只能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宣布破產。剛好年前聚會,大家小心翼翼的問他接下來怎麼辦?他卻不以為然說:「你們不用擔心我,我自己經驗不足,經歷一次教訓也好。
  • 封面夜讀|關於朋友圈的那些禮儀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Klopp。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關於朋友圈的那些禮儀》從博客到校內,從QQ空間到微博再到朋友圈……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前半生的所有黑歷史,都被這些「公告欄」屬性的東西承包了,他們記錄了我的開心與不開心,我生命中的大事件,編年史,也留下了我朋友們的足跡,證明他們來過,看過,愛過。
  •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表現及改變方法!
    如果在交往中為了滿足自己的,處處維護自己的自尊,與其他人造成對立,最終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處於自我封閉和自我隔絕的狀態。對有自我中心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的人來說,應該正視社會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加強自我修養,學會控制自我的欲望與言行。
  • 封面夜讀|別對親近的人隨意發脾氣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別對親近的人隨意發脾氣》最近綜藝裡的一段話相當戳人,結婚5年後離婚的一對夫妻,在離婚7個月之後,又有了一次4天的相處時光。分別時,兩人試著吐露了心聲。
  • 少年兒童以自我為中心並不是壞事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2名家長進行的了一項調查。受訪家長認為現在少年兒童中存在的不良現象主要有:以自我為中心,缺少集體觀念(63.9%),注重外在美,忽視內在美(59.0%),重視成績,輕視品德(57.4%)等。
  • 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社會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場,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12月7日,黨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出發,在法治社會建設頂層設計中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
  • 封面夜讀丨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最近,和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西西聚會,我驚奇地發現她的狀態和幾年前好了很多倍,整個人看起來都閃閃發光的。哪怕是在熱鬧的火鍋店裡,我們都能一眼看到她。
  •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時候會傷害自己
    有的人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這當然無可厚非,因為有些人就是那樣,古語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明人都是自私的。單單自私也就罷了,可是有時候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傷害自己,謀求別人的同情和關注,以此獲得更大的利益。
  • 一般的女人都容易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優秀的你呢?
    這就導致了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的形成。作為女性我們更應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估價,對自己的估價如果太高,其他人不但不買你的帳,有時反而會貶低你。自高自大很有可能遭到其他人的啊笑。不過,並非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堅信「自己是出類拔萃之輩」。因為有的人往往是為了補償自己心中的弱小感和自卑感,而故意使自己在各方面都顯得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