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粟裕。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以自我為中心 終將遭到社會的毒打》。
3月下旬到來之前,國內本地新增降到了零。窗外豔陽高照,辦工作上的綠植葉片閃亮,真是前方無絕路,希望在轉角。有一種和全國人民一起吃雞,馬上要贏了一樣的舒爽。雖然手裡沒槍,但我很好的狗了,不算躺贏吧?
零新增不代表沒風險了,大家都懂,可懂事不代表就不找事。這周新聞實在太鬧心了:從國外歸來被隔離的年輕女子,要人權要喝礦泉水;國外回來居家隔離的女子,不戴口罩就出門跑步……還有更鬧心的就不提了,我相信回到中國的人很多,不管是在國外留學、務工的,甚至是海外華人,你看見國內形勢好轉,想要回國無可厚非。
國籍是啥我覺得不是討論重點,世界命運共同體嘛!人來了,就要遵守遵守防疫安排,不要總是覺得可以有特權,該隔離隔離,該防護防護,狗就完事兒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就行。
偏偏,很多人並沒有那點自覺,如果說自私是基於個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為及反應,那麼疫情當前,是不允許人自私的。以前,我只需要對我自己的身體負責,可是現在,我要對我周圍所有人的身體負責。
很多時候,自私也不一定是貶義詞,有的時候,自私自利不是可恥虛偽的,它是每個人行為的根本動力。我習慣用「以自我為中心」來形容這麼一些人,相對更狹隘。自私自利可以同時利己,但以自我為中心,就是凡是要優先滿足自己的欲望,將別人的需求置之度外,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就算了,還心安理得覺得就應該別人為自己犧牲,但是自己稍微犧牲一下,將就下集體紀律,就會感覺到委屈,馬上就受不了,覺得不受尊重。
可惜,這種人都不尊重別人,不願意付出,處處和人對立。更可怕的是,如果連別人的勸也聽不進去,還對不同的人兩副面孔的。只想說:但願他們遭遇到社會的毒打後,能夠回頭是岸。
換位思考,以世間法的標準,資源是有限的,很多時候利己就無法利他。但在利己和利他之間,希望大家能夠有一些判斷,犧牲大不大,我能不能承受;如果我接受不了最壞的結局,那是不是先委屈一下?如果不是把自己和他人分的那麼清,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事情,那麼很多選擇,我們的決定就可以下得更快,更少猶豫。
商人做生意,主旨是要掙錢的,但是他又服務了別人,是個好事。疫情期間,有人賣口罩,掙錢合適的話,服務大家,是個好事,這個利潤如果不誇張,其實大多數人都能夠承受。換位思考,人家特殊時期還開店,就加1元錢賣,買不買這個判斷是容易下的。
但如果價格是翻三倍的呢?這時可能超越了我能夠承受的範圍了,我不買。那我要不要舉報呢?這個判斷就不容易下了,因為舉報了口罩可能更買不到了,我買不到,別人也別想買,商家也別想掙國難錢。
但真有人沒有口罩都沒辦法出門,想買一兩個應急呢?店主為了規避風險,選擇朋友圈販賣,附近居民更買不到了。其實,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真的沒有那麼難。
就是希望回來的人自覺點,別抱怨,互相理解,工作人員很辛苦,生活條件確實是有限,但是不能貪圖自我一時的安逸,對吧?配合隔離也是應該的。
畢竟你回國,不是就因為國內防控的好,比國外安全麼?
回來前想清楚,能接受就回。回來了還想以自我為中心,那就是大家最看不起的那種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被噴也就算了,要是被人肉,甚至丟了工作,真是得不償失了。
主播:粟裕文章作者:春日抹抹茶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美術設計:姚海濤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