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講,有非常多的原因會造成跑鞋的老化和損壞,所以單純的從跑步裡程上去判定一雙鞋子的壽命是不嚴謹的。即使大底或鞋面完好無缺,這鞋子也可能失去了它的原有的功能,因為一雙鞋子最重要的減震和支撐功能是由中底決定的,中底的材料可能受外界環境的幹擾還被分解掉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分子。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會感覺自己某一雙跑鞋看起來還很新,但是穿起來跑步時總感覺不太有彈性,很可能就是中底的材料已經老化和損壞了。
那麼,造成跑鞋老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跑者的體重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體重越大,給跑鞋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在相同跑步裡程數的情況下就會給鞋子帶來更多的損耗。所以,想要延長跑鞋壽命的小夥伴們還是先減輕一下自己的體重吧。
2、個人的跑步習慣。對於我們業餘跑者來說,可謂是跑姿各異,有些人跑步落地撞擊聲很重,有些人喜歡拖拉著腳跑,有些人過分的後腳跟著地。這些動作不僅容易造成我們膝關節和骨骼的損傷,也會導致跑鞋底部的材料更快速地磨損。磨損的速率將取決於跑量和跑鞋的大底耐磨度。很多品牌現在為了追求更輕的跑鞋重量,取消了橡膠大底,直接使用其他有彈性的材質接觸地面,這一點也造成了跑鞋鞋底的耐磨和抓地能力大大降低。
3、跑鞋缺乏輪換休息。 有些人比較喜歡買一雙跑鞋一直穿,直到穿爛了為止,覺得這樣是節儉。殊不知這種看似節儉大方法其實加快了跑鞋的磨損,使它的壽命大大縮短。如果每天一直穿同一雙鞋跑步,鞋子中底的材質會得不到充分的恢復時間,被長時間壓縮後反彈恢復不過來而失去原有結構和彈性。曾經有一項實驗證明,兩雙輪流換著穿的跑鞋的使用壽命,等於不輪流穿的三雙鞋子單獨使用時間相加的總和,而且,有更多的跑鞋輪換也能讓每雙鞋在穿著時帶給我們更好的運動體驗。
4.跑鞋庫存時間。我們一般購買到的跑鞋從生產出來到被我們購買之間肯定會有一段時間,作為性能產品,如果跑鞋生產出來之後存放的時間過長,會對跑鞋的中底彈性,外底造成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講,跑鞋的材料在經過3-4年之後會出現一定的性能衰減。可能有些酒會越放越香,但是對於跑鞋來說,長時間不穿放在那裡確實是一種浪費。
有些人可能會說,新款跑鞋上市的時候就是該換跑鞋的時候了。這其實只是土豪的回答,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真正判斷一雙鞋子壽命的是靠感覺中底的硬度。概括來講,一掐二看是鑑別一雙鞋子是否老化的基本方法。
理論來講,跑鞋中底的硬度會有45°、55°、60°、70°等很多標準,數字越大,中底越硬,反之,度數越小,中底越軟。而這些度數,你用手掐一下鞋子的中底,就能清晰的感覺到。
一般的跑鞋度數在55°左右,掐下去會有一定的硬度,但是回彈很迅速,當使用時間長了,這種掐住回彈的感覺就會明顯減弱。中底的感覺軟榻,度數小一點如45°的使用時間過長,可能不堪重負而直接變形或者出現裂紋。這時候中底其實已經失去了價值,如果再繼續穿著它進行跑步訓練,很可能會對我們身體造成損傷。
中底材料的老化,是因為材質中的小氣泡已經都變形,不能再肩負回彈的作用,也就沒有了吸收衝擊力的作用,你自己跑步時候也能感覺到明顯的硬梆梆。這就意味著這雙鞋子可能不再適合跑步了。但是,還有一點好消息是,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用作走路穿的鞋。
另外,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體重對於跑鞋壽命是有影響的,如果你體重很輕,一雙專業點的運動跑鞋或許你可以穿上上千公裡,但如果你的體重較重,而且還穿了一雙中底比較軟的鞋子,預計500公裡左右你就該換鞋子了。
得知了影響跑鞋壽命的原因之後,我們就會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延長跑鞋的壽命呢?當然有,下面就給大家提供一些保養的方法:
養成正確的穿脫習慣。平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好多人脫鞋的時候,不解開鞋帶,直接用一隻腳踩住另一隻腳後將鞋脫下,殊不知這樣很傷鞋,會讓跑鞋加速變形和塌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穿鞋前先鬆開鞋帶,腳進入後調節鞋帶的鬆緊,再系上鞋帶;脫鞋時反過來,一定要將鞋帶解開再把腳拿出來。
注意日常維護保養。比如每次跑完之後一定要把鞋底縫隙裡面的小石子扣掉(這也是我每次跑完步回來一直堅持在做的一件事),雨水天氣穿著後要儘快清洗。晾乾跑鞋時避免陽光直射,儘量陰乾。
做到專鞋專用。跑鞋的種類品牌繁多,每一種跑鞋都有它擅長的功能和使用環境。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路況和訓練內容選擇不同的跑鞋。比如,跑公路和塑膠跑道時分別使用不同的跑鞋,慢跑和間歇跑時使用不同的跑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