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論一雙跑鞋對跑步的重要性
剛開始跑步時,覺得只要有一雙運動鞋就可以開跑,跑起來之後,才深刻體會到一雙跑鞋對跑步的重要性。
讓我們先來確定一個前提,即跑步入門階段,這個階段的跑步以鍛鍊身體為主,以慢跑為主。
對於把跑步作為鍛鍊方式(而不是競賽)的人來說,距離和速度都不重要。
跑步最重要的一是強度,二是時間。強度決定了跑步是有氧、混合還是無氧運動;時間則保證了有氧和混合區間的鍛鍊效果。比較簡單的區分強度的方式,可以用呼吸來衡量,四步一呼吸輕度,三步一呼吸中度,二步一呼吸即進入無氧運動了,需要減速。
一般地,對於以減肥為目的的人,強度不宜超過中等,時間不宜短於40分鐘;對於以提高心肺功能為目的的人來說,強度以保持在中等並偶爾有高強度運動為好,時間可以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跑步時身體和肩膀挺直,兩手自然彎曲,小臂與上臂成直角,前後自然擺動,手心空握,大拇指朝前,四指輕握,感覺握著一隻活的蝴蝶,兩腳步伐不宜太大,長跑時步伐太大容易使人受傷,腳心或後腳掌落地。
關於腳掌著地的方式有後腳掌跑、腳心跑、前腳掌跑三種模式,短跑和中距離跑用前腳掌是很常見的,但這種跑步方式很容易使得小腿肌肉壓力過大,但嚴重超重的人或跟腱受傷的人應該使用前腳掌跑。長跑界頂級的運動員都是用腳跟跑,它比較省力,缺點是落地時骨骼的負荷過重,在地面不平坦時容易受傷。一般長跑建議用腳心跑,這樣骨骼負荷分配更均勻。但你可以根據場地、距離等選擇更適宜的方式或交替使用。
正確的跑步姿勢,正確的呼吸方式可以讓你跑得更輕鬆,更容易堅持。而一雙適合你的跑鞋可以保護你不受傷害,健康快樂地持續跑下去。
從跑步達人到馬拉松選手,你需要的跑鞋是不同的。
首先,你得知道,跑鞋是消耗品,如果你每周跑三次,每次跑10公裡,一雙跑鞋的壽命在半年左右。而一雙鞋的呼吸周期是三十六個小時,也就是一天半,那麼你至少應該有兩至三雙跑鞋輪換著穿,能夠更好的保護骨骼,也才能保證鞋的最佳舒適度以及延緩鞋的使用壽命。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選擇一雙正確的跑鞋呢?品牌、款式、顏值、時尚?No,No,No,選擇跑鞋,最重要的是跑鞋的減震、引導、矯正功能,即必須能承受跑者的重量,減輕跑步過程中的碰撞,矯正足部變形。在跑鞋「適合跑步」和「顏值高」上,總結為「感覺越專業越醜,越美越不適合跑步」,簡單粗暴了點,但也戳到了那層意思:在跑步愛好者眼裡,跑鞋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不受傷,顏值什麼的可以犧牲一下。
專業跑步者所用的跑鞋減震墊在腳跟,用前腳掌跑步者的跑鞋前腳掌也應該有減震 。在材料上要選擇較多透氣性的材料,跑鞋要有反光材料,提高在黑暗處跑步的安全性。很多人認為跑鞋的質量越輕越好,比如現在很流行的裸跑鞋,那是適合專業跑步運動員的,他們通常體重較輕,追求速度,對初學者並不適合。體重較大的跑步者需要更穩定的跑鞋,過於輕便的跑鞋會犧牲穩定性和減震元素來減輕重量,這會加重負擔。足部畸形者比如足內翻也可以找到專門具有矯正功能的跑鞋。
對於初次接觸跑步裝備的小白來說,買各家跑鞋的旗艦肯定是個衝動的選擇,但為了接下來能夠愉快地跑步,保護性也是需要關注的要點之一。四大跑鞋次旗艦的檔次剛好兼顧了性價比和保護性,值得考慮。
ASICS、New Balance、Brooks、Saucony被稱為「四大跑鞋」品牌,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比如ASICS的GEL緩震技術,號稱GEL可以保證5米高度落下的雞蛋不會摔碎。
像踩棉花一樣,跑步爽呆了。這種「踩棉花」般的感覺是因為Ultra Boost 系列採用了Boost 中底,這種材質看起來像泡沫,在滑雪靴、籃球鞋上也有運用。鞋頭翹起讓鞋體呈一道弧線,符合跑步者前掌貼地的效率和反應,能夠增加跑步的靈活性。鞋跟處為了保證穩定發力,保留了ADIDAS跑鞋傳統的後跟硬質保護結構Heel Counter。
9、Mizuno/美津濃 Creation 系列跑鞋
Creation 全掌 Wave 緩震和後跟的SR touch 能夠給予雙腳和膝關節足夠的保護,並且不會因為減震而中和掉太多的發力,蹬地時的反饋也很及時。
以上就是幾款我覺得比較經典的跑鞋,綜合跑友的穿著體驗,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試試,記住買跑鞋一定要試穿,一定要試穿,一定要試穿。(重要的話說三遍。)
什麼才是買鞋的最佳時機呢?建議下午去買鞋,這時候腳最大,能試出效果。選擇跑鞋時要注意前腳掌應該能給腳趾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穿上後大腳趾應該有一指寬的距離,鞋幫要有一定的支撐力。
選完了跑鞋,就立即開始跑步吧,千萬不要讓你的跑步計劃倒在了選擇跑鞋上。提醒:跑步前要儘量多做熱身運動、拉伸和力量練習,不僅有助於減少受傷風險,而且有助於鍛鍊全身肌肉。最後建議大家不要在馬路上跑,馬路太硬,還要忍受行人、紅綠燈、尾氣,還有生命危險。找個田徑場,塑膠跑道能夠很好地保護你的關節和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