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的配方
一配方:主料:龜板一塊、土茯苓一斤、金銀花五錢、生地一兩、臘梅花五錢(亦可以玫瑰花或菊花代之)、綿茵陳一兩、夏枯草一兩、紫草三錢、甘草二錢以及涼粉草適量。當然也可酌加苦參、靈芝、羅漢果與女貞子等材料。
製法:
1、把土茯苓、夏枯草、金銀花、生地、臘梅花、綿茵陳、紫草、甘草與涼粉草用水洗乾淨。
2、將龜板打碎,混合土茯苓、金銀花、生地、臘梅花、綿茵陳、夏枯草、紫草與甘草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先熬兩個小時,然後放入涼粉草再熬半個小時,熄火,撈出藥渣。
3、將藥取出到碗中,涼後結成膏,即龜苓膏。
方二配方:
主料:龜板8兩、生地2兩、銀花2兩、土茯苓2兩、涼茶草2兩、連翹8錢、雞骨草1兩、蒲公英5錢、蒼朮8錢、白癬皮5錢、防風5錢、荊芥5錢、甘菊花5錢、金錢草5錢。調味料:粘米粉10兩、鷹粟粉2兩 食療功效:滋陰清熱解毒,去溼熱、瘡毒、暗瘡。
製作方法:
1.龜板先用燉盅或真空煲,10小時;所有藥料洗淨之後,加30碗水煲滾,收慢火去泡沫。
2.把龜板入一起煲,以中火煲至15碗水,然後隔去藥渣。
3.取出藥汁5碗,攤涼;餘下10碗藥汁再煲滾後收慢火。
4.把涼藥汁和粘米粉、鷹粟粉混和,做成粉漿,將之分成15碗。
5.用滾的藥汁衝粉漿即成,注意粉漿汁要攪勻才衝。粘米粉就是米粉,鷹粟粉也可以在超市買到。
龜苓膏的功效: 龜苓膏是清朝宮廷的養生食療秘方,龜苓膏滋陰補腎、潤燥護膚、消除暗瘡、調理臟腑、清熱解毒、防止膚質老化及便秘,能促進新陳謝,提升人體免疫力,是現代人不可或缺之養生聖品。龜苓膏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龜板含有各種胺基酸,其中七種為人體不能自制但必須的胺基酸,這些必需胺基酸佔總胺基酸百分比相當高,約百分之二十。
龜苓膏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清熱降火、潤肺止咳,還能美容養顏和滋陰補 腎。得了嗓子疼、痔瘡、痱子和便秘等病,吃它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龜苓膏中含有多種活性多糖和胺基酸,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能夠調節血脂和血糖。
苓膏是神秘的棕褐色,呈膠狀,加蜜後顯得晶瑩,拿勺子橫七豎八切成小塊,一塊塊擠在一起,藕斷絲連,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而且熱量低,不易發胖的啦,香港女人還把這個dd用作減肥的哦。
龜板,又叫龜甲,是龜科動物烏龜的甲殼。性味甘、寒。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養血補心和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盜汗遺精、手足震顫、腰膝酸軟、驚悸、失眠健忘,婦女崩漏及月經過多等。如果把它熬成固體膠塊,叫做龜板膠,其滋補力比龜板更強。由於龜板和龜板膠含有動物膠原、脂肪、角蛋白、18種胺基酸,以及鈣、磷、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因此,它們能夠提高白細胞數量,增強免疫力,有補血、鎮靜、提高冠脈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的功效。從西醫角度來講,它還含有落新婦甙、異黃杞甙、胡蘿蔔甙、多糖、澱粉等,所以能夠起到利尿、鎮痛、抑菌、解汞毒等作用。
當然,對於龜苓膏而言,僅僅是龜板和土茯苓還不夠,在這兩種主要原料的基礎上,加用金銀花、蒲公英、菊花等清熱解毒、解暑、利溼的多味藥材才能更好地起到滋陰、解毒、解暑、解瘡毒等作用。 一般來說,龜苓膏夏天吃比較合適。因為它能夠對付因天氣炎熱造成的心煩口燥、咽喉痛、小便短澀等,皮膚上長瘡、癤、痱子的人吃它也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不過,由於食品龜苓膏中所含藥物成分有限,所以儘管從理論上說可以有上述作用,但作為治療用藥則明顯藥力不足。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預防熱毒、暑熱、陰虛的生。
由於龜苓膏偏寒性,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較稀的人不宜吃;龜板有興奮子宮的作用,可能導致流產,孕婦不宜。因此,含有藥物成分的食品龜苓膏也不是人人都能吃,一旦出現腹痛、不思飲食,腹瀉等情況,應當立即停用。龜苓膏滋陰補腎、潤燥護膚、能夠豐胸、消除暗瘡、調理臟腑、清熱解毒、防止膚質老化及便秘,能促進新陳謝,提升人體免疫力,是現代人不可或缺之養生聖品。龜苓膏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龜板含有各種胺基酸,其中七種為人體不能自制但必須的胺基酸,這些必需胺基酸佔總胺基酸百分比相當高,約百分之二十。特別對皮膚乾燥、老化和年青人的青春痘(粉刺)、 多種口腔潰瘍、口燥咽幹、失眠多夢、 習慣性便秘、急、慢性泌尿系統感染,如小便白濁、腰膝酸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 如盆腔炎、陰道炎、赤白帶下, 皮膚搔癢、癤瘡紅腫等有特別顯著的改善作用。
文章源於網絡收集而來,為了學習與交流之用。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或有不當之處, 請及時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