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汽車兵,我們是戰鬥隊!

2020-12-12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這是一次結業前的考核檢驗。前不久,中部戰區空軍某汽車運輸團組織遠程機動拉練,上百名汽車學兵在惡劣氣象、複雜環境下,經受住了重重考驗。

這是一次近似實戰的磨礪淬火。命令3天前才下達,準備時間極短;機動5天、行程1600公裡,途中先後遭遇敵特襲擾、防敵衛星偵察、戰場自救互救等實戰課目。

這也是該團轉型建設的一個縮影。組建2年來,編制發生新調整,職能實現新拓展,團黨委一班人堅持為戰抓建,實現人才培養由駕駛員向戰鬥員轉變,骨幹力量由教學保障向作戰保障轉變,全面建設由聚焦教學訓練向聚焦備戰打仗轉變。

鑄魂——

車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

初秋時節,碩果飄香。該團汽車兵精神文化園內,紅砂巖雕刻而成的雷鋒塑像下,一場英模故事會正在進行。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把黨來比母親』,飽含著對黨的深情!」「我們也要像雷鋒一樣,始終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官兵爭相發言,分享對雷鋒故事的見解與體悟。

近年來,該團大力學習汽車兵楷模雷鋒,引導官兵把鐵心向黨的血脈、向戰為戰的血性、立身為旗的血氣,體現在紅色轍印中,在對照與傳承中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學雷鋒,首先學習雷鋒「把黨的教導記心頭」。在該團,黨委中心組每周五理論學習雷打不動,機關每周二、四梯次跟進精學,基層每周開展理論普學,採取「觀點+故事+解析+警句」等方式,深學黨的創新理論。隨著學習實踐的深入,雷鋒純潔純正的敬業狀態,深深感染帶動著該團官兵,他們叫響「車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口號,在本職崗位拼搏奉獻。

「水有源,樹有根。謀劃部隊的未來發展,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根,樹牢團隊的魂!」該團領導介紹,在學習雷鋒精神的基礎上,他們著力打造「鐵流」特色文化品牌,提煉鐵流精神,凝練團魂、團訓、團徽等文化標誌,通過教育引導,使尚武精神內化為全團官兵的共同追求。

該團文化雕塑牆上,刻畫著「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幾個大字。儘管70年過去了,但朝鮮戰場上汽車兵的英雄故事,官兵沒有忘記。「先輩們穿炮火、運物資、救傷員,用生命守護鋼鐵防線,用車輪碾碎敵人封鎖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光榮的汽車兵』!」三級軍士長劉永升的發言,令官兵深受觸動。

一次執行任務期間,劉永升駕駛的車輛突然爆胎。千鈞一髮之際,他緊握方向盤,找準時機搶入低速擋制動。幾秒鐘後,車輛穩穩停靠在路邊。劉永升說,這只是一次險情,可以推想,老一輩汽車兵在戰火硝煙中鍛造出的意志有多頑強!

前不久,該團執行某重要任務,目標地域環境惡劣、道路條件差等不利因素交織。他們在任務間隙講汽車兵的戰鬥故事,講汽車兵先鋒人物蔣大力、「藍盾尖兵」王一勇於擔當、衝鋒在前的感人事跡,引導官兵「爬坡過坎不怕難、不達目的絕不還」。最終,大家齊心協力,出色完成了保障任務。

備戰——

隨時開得動,聞令衝得上

組建之初,一次該團組織實兵拉動演練。團領導檢查官兵的運行物資發現,有人只帶了秋季衣服,冬裝一件沒帶。問其原因,他振振有詞,即使出去執行任務,也就幾天時間,用不著帶冬裝。「真正打起仗來,你能知道時間的長短?」團領導的一句話,令他頓時啞口無言。

這件事,折射出個別官兵的錯誤心態:打仗與己無關,戰場還太遙遠。該團領導分析認為,儘管單位由原司訓機構調整組建而來,其職能定位已從司機訓練轉化成作戰保障,但官兵心中「軍隊駕校」的定位卻沒有及時轉換。

隨即,一場場「戰訓保障保什麼、怎麼保」大討論、「我的戰位在哪裡」大家談活動在該團展開,在機關部隊不同程度存在的「後勤遠離戰場」「保障不是打仗」等錯誤認識被消除。

此後,該團從強化戰備意識入手,定期檢查官兵「三分四定」制度落實情況;建設作戰值班室,完善戰備物資庫,備齊糧秣、器材等戰備物資,滿足應急應戰所需。同時,調適好值班車輛性能狀況,為每臺車裝配副油箱,並確保油量注滿,隨時能夠拉得出、上得去。

採訪中,筆者了解到這樣一件事。以往,在遠程機動訓練前,一些官兵總會網購一些零食飲料在途中食用。團領導發現這一不良傾向後,一場「練胃」行動就此展開:機關定期組織官兵吃野戰食品;借執行機動訓練任務之機,在野外無依託情況下,利用單兵給養單元開展炊事演練,提高炊事保障能力。

「未來戰場,應急運輸保障效能影響著戰鬥的勝負。」該團瞄準「隨時拉、多點用、應急動」應戰需求,研究制訂「疏散、收攏、行軍、擴編、留守」等11項戰備保障計劃預案,主動與有關單位對接,了解任務需求。

今年上半年,中部戰區空軍倉庫、醫院、航空兵部隊等十幾家單位,先後迎來了一隊特殊的「客人」:該汽車團領導帶隊前來對接任務。每到一個單位,他們詳細繪製「交通路況圖」,聽取單位領導的運輸保障需求,共同完善支援預案,測量倉庫的站臺高度,了解現有的拖車裝備,以便執行任務時精準對接。

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去年3月31日,駐地突發山林大火,地方政府向該團緊急求援。經請示上級同意後,該團迅即啟動應急預案,出動多臺車輛和上百名官兵,將消防用水和滅火物資緊急運抵火災現場。

由於反應迅速、出動及時,不到半天,熊熊燃燒的山火就被撲滅,避免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強能——

人人能駕駛,個個能戰鬥

組建之初,一個尷尬的事實擺在團黨委面前:團裡骨幹力量嚴重不足,每年還要從兄弟部隊抽調司訓班長。

怎麼辦?他們從人才培養源頭抓起。2018年,在申請上級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對承訓的幾百名新兵進行摸底考核。對有駕駛基礎和意願的,預先選拔到司機崗位進行強訓,縮短了人才成長周期。

該團某營五連上等兵周宇渲,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當年,新兵訓練期結束後,有駕駛特長的他直接被選拔到該團。2年來,他先後經歷過6次復訓和多次大項任務,很快成長為助教班長。

該團機關摸底發現,團裡一些炊事員、水電工不會駕駛,有的入伍十來年了,還沒有摸過一次方向盤。「在汽車團運輸團,能駕駛應當是必備技能!」該團領導下定決心,在非車勤人員中開展「一專多能」和轉崗輪訓。

經過兩年的自身「挖潛」,該團駕駛員隊伍數量增長到組建之初的1.3倍,所有官兵都掌握了基本駕駛技能。今年,首次實現不借調班長完成新學兵的培訓任務。

除了開源,該團還根據人才成長規律,設定知識儲備、車型種類、「四會」教學、保障技能、運輸閱歷等評價標準,分別對教練員和駕駛員進行能力等級評定。

實施等級評定,帶來了可喜變化:如今,執行什麼樣的任務,派誰來執行,通過官兵的等級評定一目了然,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官兵們主動強能「進階」,提高了學習成才的積極性。

人才問題解決後,該團黨委還面臨這樣一個棘手難題:缺乏作戰任務牽引。運輸訓練任務單一,實戰化演訓任務背景不真,部隊經受的實戰化訓練強度難度不夠。

站在十字路口,該團黨委下定決心:把部隊拉出去,向實戰要戰鬥力。有任務必須上,沒有任務,要任務也要上!

該團在基礎課目與道路駕駛訓練基礎上,積極拓展戰訓內容,多次把部隊拉到陌生地域,開展山路、隧道、浮橋等道路駕駛訓練,突出全氣候全地形全要素。展開重載駕駛、夜間駕駛、戰場自救互救等一批貼近實戰的複雜課目訓練,打通學兵到部隊、訓練場到戰場對接的「最後一公裡」。

今年年初,該團主動與上級機關聯繫,申請到為某演訓任務運輸靶標輪胎的任務。期間,他們完全實行飲食住宿自主保障,連續機動18天,穿越橋梁隧道,橫跨平原山地,行程幾千公裡,圓滿完成了任務。

來源:空軍新聞微信公眾號

作者:侯京剛 張鵬昊 劉川

相關焦點

  • 大同戰鬥隊不鏽鋼衣帽櫃常用指南
    大同戰鬥隊不鏽鋼衣帽櫃常用指南價格不透明的任何打折促銷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業內人士表示,不鏽鋼消防服架子行業的價格透明是刻不容緩的,價格透明化對於整個行業的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不鏽鋼消防服架子廠普遍的業態是:計件工資、高庫存、大車間大倉庫、不太重視管理改進。這些情形會有哪些成本上的負擔未被發現呢?
  • 16年風雪夜歸,汽車兵告別天路
    告別2020,迎來2021,時光從不停歇,並不斷帶給我們一次次深刻的感受。當你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新的一年近在咫尺。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們更懂得感恩,深知平安祥和來自無數人的守護;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們更懂珍惜。感謝那些堅守遠方、挺身而出的英雄,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堅守、朝夕相處的陪伴,更要感謝那個不停奔跑的自己。2020年就要過去,帶著愛和希望,我們繼續向前。
  • 紅船人物丨摸熟敵機脾氣,它就碰不到我們一根毫毛
    這時,一名小戰士大聲打報告,問:我們自己才剛建國,國家這麼困難,軍隊的裝備也很落後,為什麼這個情況下還要幫助朝鮮呢?指導員豎起大拇指:這個問題問得好!為什麼要幫助他們呢?因為我們與朝鮮命運共連、唇齒相依。如果我們不幫助朝鮮,就不能把敵人擋在國門之外, 那麼下一個燃起戰火的國家就是中國了。所以說,我們要主動迎戰,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幫助朝鮮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 國慶假期玩什麼:8天可以打通的經典遊戲,我們推薦了幾個
    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 美軍淘汰五對負重輪,造3千輛戰場計程車,裝備12個旅級戰鬥隊
    目前美國陸軍計劃為12個旅級戰鬥隊換裝AMPV,換裝計劃一直持續到2030年左右。而在換裝過程中,M113系列裝甲車不會全部淘汰,還是會有一部分留用。而且為了試驗無人作戰系統,美軍計劃將M113系列裝甲車改造成無人地面車輛。同時為了模擬俄軍裝甲車輛,美軍將M113系列裝甲車的外形改裝成了俄軍BMP步戰車的樣子,用來檢驗和提升自身戰鬥力。
  • 我們相見了,我們相遇了,我們相知了,我們相愛了,我們分手了
    當我們的愛走到盡頭,又回到當初的平靜,我們的一切都結束了。平淡無奇,不留任何痕跡,安靜地離開。我們相見了,我們相遇了,我們相知了,我們相愛了,我們分手了。我曾經很愛你,愛過你比愛過我的生命更重要。但是現在我慢慢放下了,已經不喜歡你了,我還記的我們相遇的時候美好,你讓我心動的笑容,但是我已經沒有力氣去說愛你,沒有勇氣再去找你了,沒有任何身份去擁抱你了,我們兩個深愛的人走到這一步真的沒有想到。就好比你依然還在腦海之中,依然在我的心裡深處有一個屬於你的位置。我還喜歡你,還深愛著你。但是我已經不再對你抱有任何幻想了,你說的那些話我一直都記得。
  • 80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西南聯大」
    80年過去了,提起「西南聯大」,我們依然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滿懷敬意。但西南聯大的歷史,卻開始於一場浩大而悲壯的搬遷。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下在長沙組建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
  • 我們憤世嫉俗,我們同流合汙
    說一套做一套這事兒,我們真的太擅長了。01嫉妒這詞兒挺可怕的「嫉妒」這個詞兒出現的頻率真的特別少,它當然不是個好詞兒,可是我們對它迴避得越是刻意,卻顯得我們越是介意它的出現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天賦滿滿的兔子,無所謂的態度也讓它輸給了烏龜,那他們呢?他們忘了自己不曾努力的事實,他們怨天尤人,他們抱怨社會不公、他們擺出了一副憤世嫉俗的態度,是不是像極了某一刻的我們?值得慶賀的是,我們沒有變成他們。
  • 我們的順口溜,我們的南陽城
    玉見南陽卅六|我們的順口溜,我們的南陽城 南陽益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王玉 2020年元月3日,陰,周五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您的老朋友王玉,玉見南陽,遇見不一樣的老南陽,遇見更好的自己。
  • 我們的小康我們的夢想我們的精彩
    讓我們一起來體味這些普通人的溫暖故事,共同感受小康路上的奮進熱情。 「每個月,社區黨委都要與我們社會組織黨組織召開黨建聯席會,對社會組織的項目共同商討分析,研究實施,幫助社會組織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胥懷君說,截至目前,樂安社區共培育孵化引進業委會協會、物業公司協會等各類社會組織15個,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9個,並為每個社會組織指派1名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在黨建引領下,樂安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工作新格局形成。
  • 《我們倆》:素昧平生如我們,親若親人也如我們,緣分讓我們相遇
    沒有波瀾壯闊的劇情故事,我們卻在平淡如水中看到本真的可貴,看到萍水相逢的兩人同樣也能相濡以沫。兩人相互攙扶走過一段旅程,各自在彼此生命中留下一段印記,化作日後回憶時嘴角一抹微笑。一如美酒,醇而不烈,綿延悠長,回味無窮。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不是我們有生以來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嗎?在一幅畫中能找到答案嗎?1891年時,保羅·高更因厭倦充滿淺薄物質主義的現代文明,毅然將自己放逐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當地土著一起在熱帶叢林裡過活。到了1897年,高更已患上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生活在困苦之中。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一心聽號令 一切為打贏
    2020-12-06 09:33圖文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一心聽號令 一切為打贏(「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全軍部隊落實「十三五」規劃奮力實現強軍目標「只要一聲令下,我們就是出膛的子彈」2020年1月2日,習主席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對練兵備戰、開展實戰化訓練提出明確要求。這是習主席連續第三年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統帥令下,三軍景從。從東海之濱到西北大漠,從霧籠江南到冰封北國,在陸海空天電全維戰場,全軍將士演兵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