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通訊員 鄧純 段斌)近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湖南長沙舉行的「十三五」期間綜合醫改典型經驗發布會,對湖南等4個省份的醫改試點經驗進行了重點發布,高度肯定了湖南省的醫改成績。該省通過建立醫聯體612個,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省縣域內的住院就診率達到90.93%,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其中,又以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對湘鶴醫院的幫扶經驗,作為湖南省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對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醫聯共建的典型進行了推介。
醫療集團為湘鶴醫院掛牌。
1913年,在偉人故裡、湘江岸邊,興建了一家開採錳礦石的企業,名叫「湘潭錳礦」。隨著企業的成熟與發展,1950年湘潭錳礦設立242平方米錳礦醫務所,1960年,一所佔地面積達30餘畝的湘潭錳礦醫院拔地而起,從建院到2005年的45多年間,承載著湘潭錳礦一萬多職工的醫療保健任務。在採礦輝煌期間,年產錳礦量達30多萬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經濟效益較為理想,醫院各項開支均為全額撥款,醫療成本和職工待遇有保障。
由於湘錳企業承擔社會負擔過重,為減輕壓力,依據省人民政府相關文件精神,湘潭錳礦於2001年將湘錳職工醫院更名為湘鶴醫院,推動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的職能,但因種種原因,僅僅完成了名字的更改,分離未能取得成功。2005年,湘潭錳礦宣布破產,湘鶴醫院從此步入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狀態。由被「包養」到「自給」是個艱難的蛻變過程,醫院職工的觀念難以適應,醫院的設備和服務模式與社會需求有差距,其醫療規模與技術水平,只能相當於一家鄉鎮衛生院。醫院的擴充需要資金,醫院的發展需要人才,醫院的立足需要競爭力,可這些條件一時難以達到,只能艱難度日。
湘鶴醫院加入健康集團籤約。
2011年,湘潭錳礦醫院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由湖南景熙醫療投資有限公司託管,服務職能由「職工醫院」變更為「社會醫院」,面對鶴嶺鎮及周圍人群的就醫需求,同時確保曾經為湘潭錳礦的興旺發達作出貢獻的老職工提供必需的醫療保障,湘鶴醫院管理層不斷努力,想方設法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規模擴大了,設備購來了,可是醫療人才難求,曾與市區一家大醫院建立的醫聯體,每周二派專家到湘鶴醫院坐診查房,但還是不能滿足需要。
2017年7月27日,醫院調整發展思路,與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以派專家常駐,開設名醫工作室,接收免費進修、到院進行全員培訓、聯合下鄉義診等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幫扶。3年來,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派主治醫師14名、正副高級職稱專家11名長駐,開展坐診、查房、帶教等項工作,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另挑選41名正副高級職稱專家定期門診,目前在院專家達12名,其中4人擔任臨床大科室主任。在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幫扶下,湘鶴醫院的管理水平、服務能力、服務效率逐年提升,2018年8月,湘鶴醫院一舉成功創建「二甲」醫院,改變了醫院形象。三年的門診量、住院量、手術量,平均以20%的速度提升,手術類型和高難度手術完成率明顯提升;各類危重症患者年搶救成功率達到99%,社會效益也隨之顯著提升,主要體現為「四滿意」。
專家來到湘鶴醫院技術指導。
在患者滿意方面:正在接受該院泌尿外科第560臺微創手術的患者的兒子李湘說:在家門口能花「二甲」醫院的錢,享受「三甲」醫院的技術服務,這是件多麼好的事情啊?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啊。家人在湘鶴醫院手術,我們照顧病人方便,在家裡做好的營養餐送到醫院還是熱的,不像以前去「三甲」大醫院看病,醫保報銷比例低很多,一人住院三四個人跟著忙乎,多花盤纏不說,想吃合味的飯菜也難啊。據介紹,自2017年該院開設泌尿外科後,泌尿外科除病情複雜、高齡、高難度,必須在「三甲」醫院開展手術外,能在「二甲」醫院完成的手術,未發現有捨近求遠現象。
在政府滿意方面:「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的醫療服務,醫療費用也有大幅降低,確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分級診療有效實施,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得到提升;讓醫保資金的支出降低,減輕政府壓力。尤其湘鶴醫院為破產企業的職工醫院,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同時,醫生有了施展的平臺,基層的服務能力也能夠提升,醫院的影響力得到擴大,病人就診的滿意度也大大提升。
在醫生滿意方面:湘鶴醫院骨幹力量、主治醫師佘世軍面對媒體記者感慨地說:以前我們就靠自己去摸索,技術成長速度很慢,現在就像航海有了指路的明燈一樣,有了派駐專家的「傳、幫、帶」,技術水平的提高如同坐上了直通車;泌尿外科派駐專家周朝陽,被湘鶴醫院特聘為大外科主任,通過一年半的體驗感覺很好,雖說是在基層,能力反而提升了,無論是個人的手術技能,還是臨床思維的鍛鍊,都有大幅度提升,更是填補了管理能力上的空白。感覺到長駐,既擴大了醫院在當地知名度,又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雖然每天上班要跑很長的路,早出晚歸很辛苦,但自我覺得勞有所值。去年,他個人主刀完成了201臺泌尿外科手術。
在醫院滿意方面:通過醫聯體專家的幫扶,已經能夠開展很多高難度的三、四類手術,尤其是微創手術的開展,已經能夠滿足百姓的基本需求。通過14位長駐專家3年來的支持,根據當地多發病種開設了泌尿外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危機重症醫學科、心內科等5個臨床科室,且運行良好。三年裡醫院門診總量達到近20萬人次,僅重症醫學科,成功搶救了600多位危重患者,基本實現了「大病」也不出區了,這是我們原來根本做不到的。醫院步入了良好發展勢頭,醫護人員思想也穩定了,為我們培養的這支人才隊伍就不會走了。這些良好的發展勢頭,如果沒有黨的醫改好政策,是怎麼也實現不了的。湘鶴醫院執行院長張偉斌肯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