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講「魚不蒜,羊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2021-01-12 消化內科支傑華

蔥,姜,蒜,花椒是我們日常經常食用的調理品,可以去腥提鮮,驅寒保胃,殺菌消毒,適當的食用對人體也有好處。但是古人講「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含義,我們煮魚燒羊肉的時候,都會讓如大蒜和生薑,古人為什麼有這樣說呢?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本篇文章詳細和大家解釋一下。

「魚不蒜」什麼意思呢?

看字面意思就知道,煮魚不要放蒜的意思。很多人都喜歡吃清蒸魚,做出來的魚肉非常的鮮嫩,而且還可以保持,其原來的味道,留住於的香味,這樣吃大家公認是最健康的。

但是我們在煮魚的時候,很多人會放大蒜。魚都生活在水裡的,魚腥味比較重,放大蒜可以掩蓋魚的腥味,使人們吃起來更可口。

但是如果你是買的野生魚,建議不要放,因為野生魚的味道是特別鮮美的,如果放了大蒜,會破壞其原來的味道,吃起來口感沒有那麼好。

我們一般在市場裡面買的魚,大部分都是人家餵養的,魚腥味特別大,吃這種魚就要適當放點大蒜,可以去腥提鮮。

但是一般廚師在做魚的時候,都會選擇放生薑。生薑有祛寒發熱作用,我們市場上買的魚一般腥味都很大,性情偏寒,如果不放生薑,就會導致我們體內溼氣過重,不利於身體健康,甚至吃下去還會噁心想吐,放入生薑就不會出現這種症狀,有開胃,助消化的 作用。

所以古人說「魚不蒜」也是有道理,但是在市場買的家養魚就要適當放入大蒜。

「羊不姜」什麼意思呢?

和上面意思一樣,煮羊肉的時候,不要放生薑。據中醫記載,羊肉對身體的益處還是非常多的,具有補氣壯陽,暖胃祛寒的功效,很多人感冒生病了都會通過吃羊肉食補,喝點羊肉湯對身體有益處。因此羊肉一直被人們推崇為天然營養素。

古人認為,羊肉是偏溫性的,味騷,生薑屬於刺激性辛辣調味劑,是比較火熱的,正好和羊肉相呼應,吃多多了會導致上火。

人一旦上火,對身體沒有好處,火氣過旺會損害肝臟健康,所以就會有「羊不姜」這種說法。

很多人包括飯店裡的廚師,在做羊肉的時候,都會放入生薑與其翻炒,這樣吃就會造成肝臟上火,所以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總而言之,古人說的「魚不蒜,羊不姜」,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做魚肉或者羊肉的時候要多加注意,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情況而定。比如煮魚的時候,要根據屬性判斷是否需要放蒜,在燒羊肉的時候,如果騷味太大,適當放生薑也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來解說一下這魚不蒜的主要意思,從字表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煮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因為在吃魚的時候,吃的就是一個鮮字。這也是魚自身特有的味道。大家都知道,蒜是一種調料,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豬不椒,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就比如今天小編會說到,農村常能聽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所以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下吧。魚不蒜首先,魚不蒜,我們能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煮魚的時候不放蒜。農村地區吃魚都很注重新鮮,如果說在煮魚的時候放蒜的話,就會將魚肉本身的鮮美給掩蓋住,他們會選擇不放過多的佐料,吃原汁原味。
  • 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有些地方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燉魚不放蒜,味道減一半」,可以說是大力支持燉魚的時候放蒜。的確,在烹飪魚的時候,去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大蒜不僅是非常常用的調味料,更是去腥增鮮的好幫手,燉魚的時候要是不放蒜,味道肯定自然而然的就會差一點。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古人做菜的講究有道理嗎
    用奶奶輩的話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其實就是燒魚的時候不放蒜,燉牛肉不放韭菜,肉不放姜。這樣的說法,雖然早就有了,但是現在不少老一輩的早已摒棄這種謠言。在他們那個年代,吃魚都很難得,過年的時候,買上 一次也就是為了聞下味道,嘗嘗鮮。
  •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指的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有道理嗎?
    妙招在手,精彩生活全都有!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對嗎?哈嘍,大家好,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而且這句話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在烹飪魚的時候儘量不要放大蒜,而做牛肉的時候不要和韭菜放在一起,最後在炒豬肉的時候最好不要放生薑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不得不說,這些俗語都是一些經驗方面的總結,若是懂得了一些俗語,你就會在生活上少走一些彎路。關於吃上的俗語就更多了像「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是這樣的。每天做飯菜的人,又或者是廚師們肯定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的。
  • 肉不姜、魚不蒜,這樣做菜好吃嗎?農村這種俗語是什麼意思
    肉不姜、魚不蒜,這樣做菜好吃嗎?農村這種俗語是什麼意思到現在我還記得我爸說過的一句話,「吃魚家不富」,當時我就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歪理。後來聽了我爸的解釋後,也是勉強同意了他的觀點,其實吧關於「吃魚家不富」,這句話,估計傳到我爸那裡都不知道第幾代了。其實我爸那一代人,真的經歷過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生活,也是吃過大鍋飯的那一代人,年輕的時候,我爸水性很好,經常會到河裡抓些魚蝦回來改善下夥食。但是他說在他20歲前,吃過一整碗白米飯的次數不超過2次,基本都是紅薯 野菜。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這時候就切入文章正題了,估計不少朋友都會提出疑問,標題中不是說了嗎?肉不放薑片,魚不能放蒜嗎?你怎麼反其道而行之?其實我不是故意抬槓,姜是肉的主人,百味姜做主,肉離不開姜。也有姜啊。燉羊排:羊排洗乾淨,剁成段,焯水後備用。大蔥切段,生薑切片,大蒜,花椒,大料適量 。再看看清燉魚的菜譜:主料——:鯉魚500克(其他魚也可以)。清燉魚輔料:蔥、姜、蒜、香菇、棗、精鹽、醋、醬油、料酒、食用油。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羊不姜我們平常聽到的一些農村俗語,其實就是由古人流傳下來的老話。羊不姜,字面意思就是做羊肉的時候不要放姜,因為吃羊肉時本身就是吃的羊肉裡面的味道,如果在裡面放入薑片之後。就會壓制住羊肉的味道。這樣吃羊肉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在優越的生活,離不開老一輩人的辛苦奮鬥,他們在很多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經驗,在生活上呢,則有天有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燕子低飛要下雨等等。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魚不蒜。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了
    老一輩的烹飪經驗被人們總結成很多俗語,比如「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但是並不明白具體指的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了01魚不蒜魚不蒜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指的是在做魚的時候最好不要放蒜。
  • 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真的很管用,漲知識了
    但那時候的我做菜水平真的是很一般,至少不咋好吃。當時作為一個廚房小白,怎麼讓菜變得好吃,成為我的一大難題。為此,我請教了有多年廚房經驗的奶奶,希望她能傳授我一點做菜的小秘訣。奶奶果然不負我所望,教會我了許多做菜的知識,比如她常常掛在嘴邊的「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讓我受益匪淺。很多人並不知道「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 俗語「睡覺腳不朝西、頭不朝東」是啥意思?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我國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寶貴財富,其中就包括一些生活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意思就是如果要招待客人,最好不要上三道菜,因為「三」在古語中音同「散」寓意十分不好,況且要麼好事成雙兩道菜,要麼更多,三道菜略顯寒酸,而且筷子的擺放要整齊,以顯示對客人的尊重,這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財富。
  •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你真的很在意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自己的生肖,無論好壞,命中注定。比如說今年是庚子鼠年,今年生的小朋友生肖就是老鼠,這是更改不了的,這是傳統文化的一種約定俗成。而人們又根據屬相來認定人的命運多舛,也有用生肖是否相合來喜結良辰,好的屬相能換來一段好的姻緣,同樣,有人在意屬相相剋最後無緣牽手,抱恨終生的,這個屬相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一種人們添加在生肖上的符號,當然,人世間有善也有惡,這樣生兒生肖也就被賦予了善惡的兩面性。
  • 農村俗話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不過農村老話中的夜貓子指可不是晚上不睡覺的人,而是指一種長得很像貓的動物——貓頭鷹。這種動物很喜歡在晚上出來活動,因為它喜歡吃的一些食物老鼠、蛇等在晚上活動比較頻繁。在過去農村裡的夜貓子是非常多的,但是一般是不會到農戶家裡來的,如果有夜貓子在晚上的時候到房子周圍叫喚的話,那一般表示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 早上吃薑賽過參湯,晚上吃薑毒過砒霜,這話有科學依據嗎?
    那麼,這句話用現代科學來分析,有一點道理嗎?時空通訊認為,這種說法沒有絲毫科學依據。一些民間傳說或者流傳經驗常常過分誇大其詞,哲學上有句話,叫真理與謬誤一線之隔。意思就是界限以內是真理,過了界限就是謬誤了。這句關於生薑的話,就是謬誤。
  • 古語說:「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這句話一看就有「討吉利」的色彩,所表達的意思:「男孩子出生在二五八月,生日中帶有二五八的的日子,大吉大利,一生富貴發大財;女孩子生日中佔有三六九數字,也是命好,一輩子幸福快樂。」 其實,這種類似意思的古語有不少:比如說:「男要午時生,女要子時來,」也是表達孩子出生的具體吉辰。
  • 喝可樂殺精是真的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麼,可樂真的會殺精麼?喝可樂真的殺精嗎?答案是NO依據1: 2001年-2006年間,丹麥醫生詹森(Tina Kold Jensen)對2554名年輕男子的精子質量和咖啡因攝入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每日飲用咖啡( 咖啡因 總量低於800mg)、飲用可樂(每天兩瓶500ml裝)壓根不影響精子的數量、活力與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