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天才女性,被逼成了糟心的家庭主婦?

2020-12-18 老胡電影院

凱特·布蘭切特又演了一個天才。

人類為什麼仰慕天才?因為天才代表著人類的發展方向,是人類的希望。

電影裡塑造的天才,大多數都是一種痛苦的形象,因為:電影需要戲劇性,需要將天才不為人知的那一面展現出來。

成功的「天才電影」,都具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在展現天才痛苦一面的同時,給予足夠的悲憫,告訴觀眾:他們為了推動人類的未來,承擔了各種各樣的苦難,像《美麗心靈》、《霍金傳》等,納什承受心裡痛苦發表博弈論,霍金承受病痛構建物理世界;第二,天才的痛苦不僅僅是生活層面的,他(她)還指向社會生活的很多層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像《海上鋼琴師》同時指向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弊端等。

今天要聊的這部電影《伯納黛特你去了哪》,她不僅展現了一位天才女性的痛苦,也提出了一個社會問題:有多少天才女性,最後被生活逼成了糟心的家庭主婦?

伯納黛特你去了哪兒?去尋找久違的天才靈光

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是著名的獨立電影人,拍出過被文藝青年奉為愛情聖經的「純愛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

而電影的主演是凱特·布蘭切特,絕對的好萊塢大女主,奧斯卡獎、金球獎多次獲獎的老戲骨。她在「魔戒」中演的凱蘭崔爾,讓很多影迷驚呼:絕美的盛世容顏,加上閃閃的仙氣簡直猶如壁紙。電影裡做配角的勞倫斯·菲什伯恩,是著名的黑人影星。

這樣的陣容,影迷都以為是要衝擊奧斯卡的大製作,沒想到,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部聚焦於天才女性的、有關中產家庭的故事片。

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天才的建築設計師(最年輕的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她能通過天才的設計,將廢墟變成充滿藝術靈感和藝術表達的建築地標。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卻遭遇了人生的毀滅性打擊(她苦心設計營造的「二十英裡之家」被毀),從此一氣之下遠離建築、埋藏自己的天才……

電影名叫《伯納黛特你去了哪》,表面是家人在尋找女主伯納黛特(凱特·布蘭切特飾演),因為全家人約好一起去南極旅遊,伯納黛特卻突然失蹤了,一家人都在尋找她。而本質上講的是:伯納黛特在生活裡迷失了,一個天才的女建築師迷失在庸常的家庭生活裡20年的時間,現在到了一個臨界點,她要重新找回自我

電影的開頭部分,並沒有交代伯納黛特天才女建築師的身份,所以,觀眾看到的是:一個生活亂七八糟的家庭主婦,住在一間裝修得稀奇古怪的房子裡,她與周圍的人、與整個社區都格格不入。

故事發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社區裡的其他家庭主婦,每天關注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除了做好家務,需要她們發揮聰明才智的就是家庭聚會。她們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八卦周圍的人,通過八卦、美食獲得周圍人的關注,讓自己更受歡迎。而伯納黛特的想法卻是:受歡迎沒有那麼重要。

電影到了這裡,在展現一個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圖景:丈夫高知、多金,妻子辭掉工作照顧孩子,每天想得就是怎麼樣在社區聚會裡更受歡迎。但在這群努力尋求受歡迎的人群中,總有幾個是遺世獨立的,她聰明、敏捷、善良,但一直與這個氛圍格格不入。

伯納黛特被埋沒在這樣的生活中20年,直到全家人要去南極旅遊前,矛盾才總爆發:女兒要上高中了,她原有的照顧女兒的任務沒有了空虛開始襲來,鄰居每天找她吵架,她的虛擬網絡助手卻是個跨國網絡詐騙犯,丈夫懷疑她有精神病想把她送去精神病院……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她逃離,逃離現在的生活,擁抱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

所以,電影表面看是通過一次難忘的家庭旅遊尋找家庭成員之間的愛和溫情,但在更深層上,則是美國中產家庭裡,那些才華被埋沒的家庭主婦,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伯納黛特去了哪兒?去尋找久違的天才靈光。

凱特·布蘭切特:這個神經質的、迷人的天才

凱特·布蘭切特在這部電影裡演技全程在線,她除了演又仙又美、高高在上的精靈公主凱蘭崔爾,霸氣的伊莉莎白女王,還可以演這種帶點神經質的天才。

上一次她出演天才,還是在電影《我不在那兒》裡。在這部電影裡,凱特飾演青年時期的鮑勃·迪倫。神奇的是:凱特用女性的形象飾演了年輕時期的鮑勃·迪倫,她偏執、迷離,又有點人格分離。影片一經上映,凱特的演技就被傳為美談。

2008年,凱特·布蘭切特憑藉該片獲得了第65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獎。而這部6位演員同時飾演鮑勃·迪倫的神奇影片,獲得了鮑勃·迪倫本人的大力讚賞。凱特·布蘭切特挑戰了其中難度最高的戲份,足可見其影后本色。

「瘋子與天才只有一線之隔」,因為瘋子和天才體內,都有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變成無往不利的創造力,也可以變成摧枯拉朽的破壞力。正是因為陷入庸常的家庭主婦生活中,天才的伯納黛特才會進入困獸之鬥的境地,將生活搞得一團糟。

而在戲外,作為演員的凱特布蘭·切特內心深處也有這種強大的能量,所以,她飾演的帶有神經質的天才才有那種入木三分的力道。

《伯納黛特你去了哪》裡邊,伯納黛特與家庭、社區,以至於那個世界都保持著一定的疏離感,這種疏離感讓她顯得酷酷的,這種酷是裝不出來的,是真正超然物外的。比如,她會把家裡所有的藥丸都取出來,裝在一個漂亮的玻璃瓶裡,就像一個美麗的裝置藝術品;她會改造一個破爛不堪的院子,把這個院子變成海洋風情的愛巢;她會穿一件有很多很多口袋的馬甲,在商場的公共區睡覺,等待褲腳裁好……

但是,她的這種酷又令人感到心疼:她本可以有自己發揮光芒的空間,但卻不得不與這些世俗之人在一起,接受不公正的疏離與分割。這大概是所有天才的命運,也是天才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天才的人生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

電影還給我留下另一個深刻印象:多虧這20年來伯納黛特自我隔絕,不與中產階級的世俗同流合汙,也多虧了她及早逃離,才為建築世界保留了這份天才。

在中產階級家庭裡,有很多當年的天才女性被埋沒,她們終於相夫教子,操辦派對,搜羅八卦談資努力成為最受歡迎的人。這樣的生活,20年的時間,早就荒廢掉了所有的天才。

事實上,這點也是這部電影備受爭議的一個地方:一個被家庭生活荒廢了20年的天才,還能轉身就靈光乍現嗎?我相信伯納黛特是守護住了這份天才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了這份天才的同時就要承受與世俗保持距離的孤獨,這對於伯納黛特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我覺得是幸運。伯納黛特這樣的人有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太有趣,太有吸引力了,以至於她們對現實世界不聞不問,並小心翼翼地與現實世界保持距離。她總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發現美好和趣味,這就足夠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很多人站在她的同一側,幫助她保護住內心的小世界。比如,深得她的遺傳,繼承了她的聰慧,也理解她的女兒;那個女鄰居奧德利,平時跟她不對付,但到了關鍵時刻還是會勇敢站出來幫助她;在去往南極途中幫助她的女主管。

理解她、仰慕她,在關鍵時刻幫助她的,都是女性,這也使得本片具有了一次女權主義的內涵。事實上,提出中產階級家庭被埋沒的天才女性這一主題,就已經是一部很女權的電影了。

多少才華橫溢的女性埋沒在婚姻家庭裡,扮演著優秀的妻子、母親,卻唯獨找不到「自己」?這是一個很好的電影探討題,足夠深刻。就衝這點,這部電影就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家庭主婦辛苦嗎?
    人人都在講男女平等,可是這個社會對待女性,又何時平等過,之間看到有在網上說真瞧不起那些女人,有手有腳幹嘛不去工作,在家靠丈夫養著,放眼望去整個社會,家庭主婦得不到任何尊重,外人覺得你是白吃的,家人把你當保姆,多少婆婆給在家的兒媳婦不停的灌輸觀念,我兒子在外面工作那麼辛苦,你在家白吃白喝還整天矯情
  • 當精英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
    那時的大眾媒體、流行歌星、電影、廣告都給人們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息,即婦女和女孩可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與男性的平等。我在這本書裡採訪的女性談到了她們如何從父母、老師、同齡人以及身邊的媒體得到這些訊息。 英國著名學者安吉拉·麥克羅比(Angela McRobbie)提出了所謂「新的性別契約」,即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不同,今天的女性可以無縫地將母職和事業結合起來,並強調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鼓勵和可取的。這個想法標誌著大眾想像力的重要突破。
  • 女性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夫妻雙方應該如何實行家庭理財?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全職主婦,夫妻雙方應該如何實行家庭理財呢?1. 女性謙虛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學習理財知識是家庭好好理財的前提。因此在進行理財之前,需要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因為理財說難不難,但是說簡單也不簡單。
  • 日本女性平均月入2萬,再也不是印象中的「家庭主婦」了
    日企中的女職員要為男職員沏茶倒水,即使再有能力,也很難升到到高級管理崗位,結婚後不得不辭職在家做家庭主婦。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日本家庭主婦其實是一種職業,勞動產值也會統計進入GDP中。據統計,在日本丈夫年薪達到700萬(45.5萬人民幣)以上,妻子可以在家做家庭主婦。
  • 在日本,比起職場女性,家庭主婦的幸福感更高?
    在如今的日本,「家庭主婦」依舊是人生贏家的象徵。比起一邊工作,一邊還要在家帶娃料理家務的母親,身為全職主婦,更能夠獲得幸福。對此,日本的勞動政策研究機構,就曾經以全職主婦為調查對象,進行「幸福度調查」。
  • 啄木鳥家庭維修|家庭主婦是一種職業嗎?
    家庭主婦,簡稱主婦,指全職照顧家庭、做家務而不外出工作的婦女,屬於非勞動力人口。服務對象是家庭的成員,包括丈夫、兒女,與夫家成員同住的還要照顧夫家的成員。家庭主婦也叫全職太太,不工作,負責家庭的家務。由《婚姻法 》保障主婦的權益,例如遺產分配權、離婚婦女權益等。在歐美國家,家庭主婦享受相關社會福利待遇。在中國,家庭主婦也偏多。家庭主婦是指結婚後不再參加工作,而是整天為家庭奔波忙碌,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一類女性。
  • 那些活躍在朋友圈的家庭主婦啊......
    也就是說,18萬人民幣,僅僅是家庭主婦作為一個簡單家政的年價值。那麼今天,二姑娘想跟大家聊聊家庭主婦這個話題,讓我們掐指一算:家庭主婦的勞動到底能創造多少價值?日本主婦給大家最深的印象一定就是:家中收拾得一塵不染,飯菜做得香噴噴,守在門口等丈夫回家:「您辛苦了,先吃飯還是先洗澡呢?」(這個老梗還有多少人知道哈哈)
  • 「當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婦,我快瘋了」
    所以,我才「無奈又清醒」地選擇了做職業女性。做個職業女性,也會遇到各種掣肘。比如你是女的,可能會遭受隱形性別歧視;你出身不好,沒後臺,那你在體制內工作的職業天花板會比較低……然後,我選了更艱難的一條路:辭職創業。現在再讓我做個家庭主婦?不大可能了。我覺得當家庭主婦太難了,對我而言挑戰太大了。
  • 日本每年「消失」3萬女性,大多數都是家庭主婦,結局令人心痛
    日本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雖然亞洲有4個發達國家,但最受認可的還是日本,而在日本卻也有一件非常悲劇的事情,日本每年都會有3萬女性「消失」,而這些女性大多都是家庭主婦。日本每年「消失」3萬女性,大多數都是家庭主婦日本的女性,在世界範圍內也十分出名,徐志摩有一首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水蓮花不勝風一樣的嬌羞」,就是一首贈送給日本女性的詩,這也是日本女性在國際上給人的影響,溫柔,賢惠,大和撫子一樣的女性,成為許多國家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妻子。
  •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三集,白百何演繹家庭主婦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三集,白百何演繹家庭主婦的世界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三集《失眠人的夢》,由李孟橋導演/編劇,白百何主演,今日上線預告片!12月1日中午12點,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 日本現代家庭主婦,真是越來越難了……
    在日本,家庭主婦曾是人生贏家的象徵。實際上,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經濟困難,很多家庭主婦變成了貧困家庭主婦。 相模女子大學客座教授白河桃子表示「在某女子大學舉行研討會時,有2成學生表示『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有7%學生表示『職業女性生涯過於短暫』,17%學生表示『會為了育兒辭職再回歸職場』,算上『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共有44%學生憧憬成為家庭主婦。
  • 家庭主婦這份工作,值18萬年薪嗎?
    早前,日本知名女性網站「 My Navi Woman 」以25歲到35歲年齡段的各200名男女為調查對象,就「 你認為家庭主婦年薪多少最合適結果顯示,女性人群中,得到票數最多的答案分別是「200萬日元」(約12萬人民幣)、「100萬日元」(約6萬人民幣)和「300萬日元」(約18萬人民幣),可見在女性心目中,家庭主婦的價值較高。
  • 3個女人的自述:都提倡女性獨立,為什麼還是願意當「家庭主婦」
    我是南腔有情太陽能維修,月亮可更換,星星不閃包退款,南腔不暖不要錢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觀點都建議女性要學會獨立行走,不依附男人,有自己的事業。在社會的大環境下,這種思想是進步的,只有女性越來越自主,越來越獨立,整個社會才會進步。男女的分工也會有所改變。普遍的離婚後過得不好的,都是那些沒有自己的工作,在家裡當家庭主婦的女人。
  •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可是,我卻被一個家庭主婦吸引了眼球,她就是顧佳。她在女性的黃金年齡,選擇了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卻顛覆了我以往對全職太太的印象。精明、幹練、持家、有品位……顧佳這個家庭主婦當的可以說就像劇裡形容的那樣「A+」。她讓更多女性看到了,原來家庭主婦還能當得那麼優秀?!很快,有人發起了「家庭主婦算不算是獨立女性」的投票辯論。
  • 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有人說,做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比做一個出色的員工更難。歐洲生命社會協會曾經針對30歲至60歲的女性做過一個調查。 最後得出結論: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別再小瞧任何一個家庭主婦了,那種舒適而熨貼,充滿煙火氣的幸福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擁有的,也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她們才是平凡世界裡的超級英雄。
  • 家庭主婦的付出,用錢換算的話……
    以上談到的都是家庭主婦的負面。但是如果就此認命,也就枉費受過的高等教育了。相關調查顯示,40.8%的女性贊同應該做一個朝九晚五、收入穩定的職業女性,女性對全職太太的認可率則不到5%。家庭主婦和全職太太不同,普通家庭出於各種原因,並不能負擔全職保姆的開支。如果迫不得已要做家庭主婦,千萬不要忘記自我增值!
  • 家庭主婦一定會成為絕望主婦嗎?
    ,似乎就自然想到無所事事、蓬頭垢面、婚姻失敗、圍著孩子家庭轉的女性形象。這些標籤沒有經過懷疑就被坐實,於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家庭主婦成了一項註定失敗的職業,於是家庭主婦成了所有失敗、不幸的替罪羊。陸琪老師,女人是不是絕對不能放棄工作,做全職家庭主婦呢?為什麼有些家庭主婦看起來也很成功和幸福呢?
  • 家庭主婦的窒息感,從一個《失眠人的夢》開始!
    ——《失眠人的夢》文丨舊故麻袋∨去年,一部《82年生的金智英》引爆了家庭主婦的處境與鬥爭,雖然是一部韓國電影,但它帶有亞洲女性「賢妻良母」孩子出生後,智英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回歸家庭,每天被繁重的家務纏身,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她想逃離生活,卻被生活的負荷捆綁,然而在別人看來這樣的生活竟然是一種「幸福」,甚至有陌生人稱她為「媽蟲」(媽蟲:形容無收入的全職媽媽)。但電影終歸是電影,即便過程中透露了多少苦楚,最後都苦盡甘來,仿佛是一出童話故事,可現實要比電影殘酷多了。
  • 家庭主婦是個貶義詞?有人卻把家庭主婦做成了家政女王——《女人家》
    她沒事就喜歡烘焙、打理花草。但是瑪莎沒有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向丈夫伸手要錢的家庭主婦。當時正趕上美國的經濟不景氣,很多原本享受養尊處優生活的家庭主婦們,不得不出門找工作。這些生活要求高的女性,面對工作和生活的矛盾,白天要去上班工作,晚上回家還要收拾家務,自然苦不堪言。
  • 【香月明美】與您分享八類人群的必要性—(家庭主婦)
    服務對象是家庭的成員,包括丈夫、兒女,與夫家成員同住的還要照顧夫家的成員。如由女性(妻子)在家負責這些工作,由丈夫或其他家庭成員出外掙錢養家,則稱為家庭主婦。家庭主婦也叫全職太太,不工作,負責家庭的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