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影響往後八百年的隱藏彩蛋

2020-12-10 輕讀經典

《封神演義》中隱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彩蛋,非常重要,不可忽略。八百年後,周朝滅亡,這個彩蛋才完成歷史使命。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紂王,滅商興周。接著就刷 「封神榜」,這是大項目,弄得很費勁。

子牙封罷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畢,只見眾神各去領受執掌……

次日……子牙傳命:「將飛廉、惡來……推出斬之。」

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鑑何在?快引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不一時,只見清福神用幡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悽切不勝。

子牙曰:「……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特敕封爾為冰銷瓦解之神……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好不容易封完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大功告成,第二天怎麼突然想起飛廉、惡來兩個「小角色」?

飛廉、惡來有什麼資格在「封神榜」上壓軸出場?

為什麼給的封號叫做「冰銷瓦解之神」?

謎底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飛廉,又作「蜚廉」,他的祖先幫助大禹治水,還替舜馴服鳥獸,因此舜賜姓贏,這就有了身份。

蜚廉善於奔跑,也有人說是擅長駕馭馬車,因為養馬控車,是贏姓家族的祖傳絕活。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中宗太戊,都聘請贏家人擔任馬車駕駛員。

惡來是蜚廉的大兒子,力大無窮,《三國演義》中曹操誇讚典韋武力值高,就比作為「古之惡來」。

父子倆都為殷商效力。周武王伐紂,殺死了惡來,當時蜚廉正在北方出差。

遠古時代,消息傳播實在太慢。蜚廉辦完差事回家,才發現大兒子沒了,君王也沒了。這可怎麼辦,出差總結交給誰?

老闆在不在,職責都不能丟。這個實誠人跑到霍太山,也就是現在山西的太嶽山,搭起祭壇,最後一次向已經升天的紂王匯報工作。

接下去的一幕,就太過靈異了。

霍太山上,忽然有石棺橫空出世,並且自帶銘文:「上帝命令你不赴殷難,賜你石棺光大氏族。」

沒辦法,不是我置身事外,上天旨意難違啊。蜚廉死後,就用這具石棺葬在霍太山,而他的後代,則在周朝混得風生水起。

有理由懷疑,天降神跡,恐怕是投靠新王朝的後代,編造出來為宗族增光添彩。

蜚廉還有個小兒子叫季勝,季勝的兒子孟增,已經受到周成王寵幸。孟增的孫子,叫造父。造父身懷祖先傳下來的養馬駕車絕技,費盡心思為周穆王找齊八匹頂級寶馬,號為「八駿」。穆王一高興,請他去做專職駕駛員。

春暖花開的時候,造父駕馭八駿,拉著車裡的穆王去西北自由行。在崑崙山上,穆王與西王母歡聚一堂,大家看看景,喝喝酒,唱唱歌,快樂得不想分開。

可是總有人搗亂生事,東邊的徐國趁天子不在,起兵作亂。穆王不得已,只好踏上返程,回去鎮住局面。造父奮起神威,駕車日行千裡,為老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穆王獎勵功臣,把趙城封給造父。從此,造父這一族遷到趙城安頓下來,不再姓贏,改為姓趙。

造父的後代奄父,為周宣王駕車。在討伐戎人的大戰中,幫助宣王脫離險境。

周幽王為了美人褒姒的一笑,「烽火戲諸侯」,昏庸無道。奄父的兒子叔帶便辭職不幹。

叔帶離開周王室,去為晉文侯服務,開始在晉國建立趙氏家族。

三百多年後,中國歷史從春秋時期過渡到戰國時期,分水嶺便是「三家分晉」事件。興旺發達的趙氏與韓、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蜚廉的次子季勝,後代挺有出息。長子惡來,後代更加輝煌。

惡來在改朝換代的時候被殺,但他的兒子沒事,繼續繁衍生息。

造父有了自己的地盤,沒忘記拉一把窮親戚。他讓惡來的後裔,即自己的堂兄弟,也住在趙城。從此惡來這一支,同樣改姓趙,直到子孫中出現了一個叫非子的人物。

非子與造父相似,掌握了家傳的養馬技術。馬是很寶貴的生產資料,打仗、種地都需要,多多益善。周孝王一來感覺人才難得,二來要獎賞養馬功勞,便將秦地賜給非子,讓他重新延續贏氏的祭祀,稱作秦贏。

秦贏的後代為周宣王討伐西戎,獲勝後擴張了地盤。

周幽王戲弄諸侯,不得人心,結果被入侵的西戎人殺死。兒子周平王東遷,中國歷史從西周時期過渡到東周時期。

秦贏的後代秦襄公帶著兵馬援救周王室,被周平王封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今陝西寶雞)以西的土地,秦國從此開始像模像樣。

五百多年後,秦軍攻滅周朝,秦朝建立。

回過頭看,蜚廉和惡來,原來是冥冥中註定的周朝終結者。

《封神演義》的彩蛋就在於此,前面三個問題的答案也在於此。看來姜子牙是知道天機的,但是只做不說,口風很緊。

造父與非子,各自憑藉家傳絕學,賺取第一塊地盤,打下了趙國與秦國的根基。技術改變世界,自古如此。

趙國和秦國都有波瀾壯闊的故事,我們以後要逐步展開,本文便是序篇。

相關文章:姜子牙確實姓「姜」,然而周文王只認老呂,不識老薑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東南西北四大伯侯的結局截然不同
    小說《封神演義》中,商朝有四大伯侯,分管天下東南西北,分別是東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自從妲己進宮之後,紂王便沉迷在她的美色之中,白日宣淫,夜夜笙歌!那八百鎮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龍失首,猛虎無牙,決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寧。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紂王將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諸侯誘騙到朝歌,準備全部誘殺。也就是這個時候費仲的建議改變了四大伯侯的命運,四大伯侯的結局也截然不同。
  • 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中有多少福建元素?至少五處
    我淘的幾本《封神》都是市場上的常見版本,而所用底本卻各異,中國文聯出版社的2016年7月版採用四雪堂本;齊魯書社1993年7月版則以金閶書坊為底本,同時參校了四雪堂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亦用金閶舒家本。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了解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的人物大都不願意被封神。這就讓人有點奇怪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成神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反而避之不及呢?我們知道《西遊記》中天庭有很多神仙,但那都是《西遊記》裡的,裡面的神仙也大都是在《封神演義》這裡封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天庭沒有神仙,昊天大帝手下沒人。編封神榜就是要拉人給他幹活。
  • 《封神演義》的真正作者原來是他
    《武王伐紂平話》和《列國志傳》為《封神演義》提供了情節總構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節單元。《封神演義》作者在前人創作、民間傳說基礎上寫定了《封神演義》。許仲琳(約1560年-約1630年),亦作陳仲林,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明朝小說家。這些信息實際上都是從鐘山逸叟許仲琳這幾個字推測出來的。
  • 封神演義中的逃跑技術哪家強?
    封神演義,作為我國歷史上人物譜系和神仙架構最完整的小說,對於神仙的描寫還是很具特色的,在封神演義中所描繪的神仙,乃是更高級別的人,所以同樣也兼具的人性,具有很強的儒家特點。 而神仙的技能,基本也就是凡人所能想像的誇張版,比如法寶,比如瞬移,比如飛翔,比如長壽等等。
  •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申公豹在三界中有四重身份,怪不得眾仙都願聽他之言 《封神演義》中,為了阻止姜子牙東徵,申公豹遊說四方,遍邀天下奇人異士。最終雖未得償所願,卻為封神大業貢獻了不少人才,如三霄娘娘、申公豹、十天君、九龍島四聖、羽翼仙等等。
  • 《封神演義》中,雲霄娘娘最終死了嗎?
    《封神演義》中,雲霄娘娘最終死了嗎?《封神演義》中,三霄娘娘最終的結局如何?封神大戰,萬仙遭劫。修仙一途,本就兇險異常,除了經天道認可的聖人,歷萬劫不滅外。聖人之下的準聖也難逃天劫,沒有成就混元大羅金仙之身,就不能與天同壽,幾百年一小劫,幾千年一大劫,誰都躲不過。封神大戰其實就是千年來的一次神仙大劫。封神大戰,對天界仙人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度過了,就能成就無上大道。過不了,則最終變成封神榜上有名人,或者直接身死道消。
  • 【贈書】《號令群神》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你...
    還有一個說法,認為《封神演義》的作者叫李雲翔。《封神演義》原本有篇序,序的作者是李雲翔。他是這樣說的: 餘友舒衝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鍾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託餘終其事。餘不愧續貂,刪其荒謬,去其鄙俚……於世道人心不無喚醒耳。 鍾伯敬,就是鍾惺,晚明的文學家。
  • 《封神演義》中,封神大戰擺明了是欺負截教,鴻鈞道人為何不管?
    《封神演義》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實際上就是闡教從頭到尾在欺負截教,實際上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要弄出封神榜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是因為天庭建立,隨著平叛各方妖魔勢力,導致天庭除了那些強大的先天聖人以及準聖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存在。
  • 封神演義裡,令人最為關心的封神榜和打神鞭!
    小劉侃封神,瞎侃,神侃,咱們今天要聊的,一定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封神演義裡的法寶,封神榜和打神鞭!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六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 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封神演義》中的多寶道人是不是後來的如來佛祖?
    總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認為《封神演義》中的多寶道人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多寶道人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是截教通天教主門下掌教大弟子,也是火靈聖母的老師。因代師設下誅仙陣,後被太上老君收走送住西方。
  •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接下來,我們就簡要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和明代四大名著的差距。 封神演義的思想,主要還是以天道正確的封建皇權思想為主。有存天道去人倫的理學理念,在心學泛濫的明末,也算是一股清流。封神中很多時候闡教總是以大欺小,以多勝少。
  • 《封神演義》的作者究竟是誰,陸西星還是許仲琳?
    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一直存在著爭議。主要是兩種說法,陸西星和許仲琳。陸西星(1520-1606,一說1520-1601),字長庚,號潛虛子,又號方壺外史,揚州府興化(江蘇泰州興化)人,明朝時期道教人士,道教內丹派東派的創始人。
  • 為什麼說《封神演義》在某種程度上比四大名著更適合改編?
    近幾年各種以古典名著和知名小說為基礎的改編作品層出不窮,其中以四大名著和《封神演義》為基礎的改編作品數量極多。有意思的是,《封神演義》的改編作品的好評好像要多於改編四大名著。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而近些年以四大名著為基礎改編的影視劇都難以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那麼《封神演義》為什麼要比四大名著更適合改編呢?首先,在中國古典神話小說中,《封神演義》的世界觀設定是最為宏大的,幾乎將中國所有的神話傳說都融合在一起。
  • 封神演義:2個商朝不忠之臣身上,竟隱藏著一部大秦帝國興亡史?
    #封神演義#成書於明朝時期,作者一直存在爭議。呼聲最高的有兩位,一是許仲琳,二是陸西星。但無論封神作者是誰,都應該對歷史有深刻的研究。在此前的文章中,咱們從北海七十二路諸侯造反分析到,其首領袁福通應該就是元朝末代,『乞顏氏』改漢的姓氏之一,袁氏。聞仲帶兵平定北海之亂,暗示著朱元璋徹底消滅漠南陰山的蒙元殘餘勢力。
  • 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世周全,盤點封神演義中的異形角色
    封神演義,我國歷史上一部極為特殊的神話傳奇小說,成書於明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然後主要講述了紂王無道,人神共憤。舉世伐商,闡截兩教之間的大戰,還涉及到妖族的參與。
  • 封神演義裡,其實女媧娘娘早已經死了!
    首先,在封神演義原著中第一回便出現了對女媧娘娘的描述!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誕辰,便有宰相商容上奏摺,要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紂王滿臉的不屑,女媧娘娘有何功德?竟然要朕這萬乘之尊去給她進香?商容奏曰:「女媧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聖德。那時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採五色石,煉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禋祀以報之。
  •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封神演義》中,闡教二代弟子和截教同輩的差距有多大?《封神演義》中,通過截教和闡教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出兩教弟子實力的差距。三教中,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門人弟子最多,無論是披毛戴角還是溼生卵化,他都來者不拒,這也形成了碧遊宮萬仙來朝的盛大局面。截教門人自由發展,通天教主只負責講道,他的親傳弟子不多,也就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其餘門人弟子雖稱通天教主老師,但卻並非通天教主親收,只算有師徒之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