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隱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彩蛋,非常重要,不可忽略。八百年後,周朝滅亡,這個彩蛋才完成歷史使命。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紂王,滅商興周。接著就刷 「封神榜」,這是大項目,弄得很費勁。
子牙封罷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畢,只見眾神各去領受執掌……
次日……子牙傳命:「將飛廉、惡來……推出斬之。」
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鑑何在?快引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不一時,只見清福神用幡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悽切不勝。
子牙曰:「……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特敕封爾為冰銷瓦解之神……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好不容易封完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大功告成,第二天怎麼突然想起飛廉、惡來兩個「小角色」?
飛廉、惡來有什麼資格在「封神榜」上壓軸出場?
為什麼給的封號叫做「冰銷瓦解之神」?
謎底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飛廉,又作「蜚廉」,他的祖先幫助大禹治水,還替舜馴服鳥獸,因此舜賜姓贏,這就有了身份。
蜚廉善於奔跑,也有人說是擅長駕馭馬車,因為養馬控車,是贏姓家族的祖傳絕活。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中宗太戊,都聘請贏家人擔任馬車駕駛員。
惡來是蜚廉的大兒子,力大無窮,《三國演義》中曹操誇讚典韋武力值高,就比作為「古之惡來」。
父子倆都為殷商效力。周武王伐紂,殺死了惡來,當時蜚廉正在北方出差。
遠古時代,消息傳播實在太慢。蜚廉辦完差事回家,才發現大兒子沒了,君王也沒了。這可怎麼辦,出差總結交給誰?
老闆在不在,職責都不能丟。這個實誠人跑到霍太山,也就是現在山西的太嶽山,搭起祭壇,最後一次向已經升天的紂王匯報工作。
接下去的一幕,就太過靈異了。
霍太山上,忽然有石棺橫空出世,並且自帶銘文:「上帝命令你不赴殷難,賜你石棺光大氏族。」
沒辦法,不是我置身事外,上天旨意難違啊。蜚廉死後,就用這具石棺葬在霍太山,而他的後代,則在周朝混得風生水起。
有理由懷疑,天降神跡,恐怕是投靠新王朝的後代,編造出來為宗族增光添彩。
蜚廉還有個小兒子叫季勝,季勝的兒子孟增,已經受到周成王寵幸。孟增的孫子,叫造父。造父身懷祖先傳下來的養馬駕車絕技,費盡心思為周穆王找齊八匹頂級寶馬,號為「八駿」。穆王一高興,請他去做專職駕駛員。
春暖花開的時候,造父駕馭八駿,拉著車裡的穆王去西北自由行。在崑崙山上,穆王與西王母歡聚一堂,大家看看景,喝喝酒,唱唱歌,快樂得不想分開。
可是總有人搗亂生事,東邊的徐國趁天子不在,起兵作亂。穆王不得已,只好踏上返程,回去鎮住局面。造父奮起神威,駕車日行千裡,為老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穆王獎勵功臣,把趙城封給造父。從此,造父這一族遷到趙城安頓下來,不再姓贏,改為姓趙。
造父的後代奄父,為周宣王駕車。在討伐戎人的大戰中,幫助宣王脫離險境。
周幽王為了美人褒姒的一笑,「烽火戲諸侯」,昏庸無道。奄父的兒子叔帶便辭職不幹。
叔帶離開周王室,去為晉文侯服務,開始在晉國建立趙氏家族。
三百多年後,中國歷史從春秋時期過渡到戰國時期,分水嶺便是「三家分晉」事件。興旺發達的趙氏與韓、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蜚廉的次子季勝,後代挺有出息。長子惡來,後代更加輝煌。
惡來在改朝換代的時候被殺,但他的兒子沒事,繼續繁衍生息。
造父有了自己的地盤,沒忘記拉一把窮親戚。他讓惡來的後裔,即自己的堂兄弟,也住在趙城。從此惡來這一支,同樣改姓趙,直到子孫中出現了一個叫非子的人物。
非子與造父相似,掌握了家傳的養馬技術。馬是很寶貴的生產資料,打仗、種地都需要,多多益善。周孝王一來感覺人才難得,二來要獎賞養馬功勞,便將秦地賜給非子,讓他重新延續贏氏的祭祀,稱作秦贏。
秦贏的後代為周宣王討伐西戎,獲勝後擴張了地盤。
周幽王戲弄諸侯,不得人心,結果被入侵的西戎人殺死。兒子周平王東遷,中國歷史從西周時期過渡到東周時期。
秦贏的後代秦襄公帶著兵馬援救周王室,被周平王封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今陝西寶雞)以西的土地,秦國從此開始像模像樣。
五百多年後,秦軍攻滅周朝,秦朝建立。
回過頭看,蜚廉和惡來,原來是冥冥中註定的周朝終結者。
《封神演義》的彩蛋就在於此,前面三個問題的答案也在於此。看來姜子牙是知道天機的,但是只做不說,口風很緊。
造父與非子,各自憑藉家傳絕學,賺取第一塊地盤,打下了趙國與秦國的根基。技術改變世界,自古如此。
趙國和秦國都有波瀾壯闊的故事,我們以後要逐步展開,本文便是序篇。
相關文章:姜子牙確實姓「姜」,然而周文王只認老呂,不識老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