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靈雞湯,也就是那些充滿了正能量、勵志成功學的小段子,即大受歡迎,又飽受垢病。
心靈雞湯之所以受歡迎,那是因為這些小段子,每個都通過有趣的小故事,詮釋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法則,是年輕人喜愛的智慧快餐。
然則,這樣的好東西,何以又遭人垢病呢?
這大概是因為……因為心靈雞湯不歷史。
什麼叫心靈雞湯不歷史?
來看幾個歷史上的狗血湯,就知道答案了。
(2)
南北朝十六國時,有個人叫高雲。
這個人,有點像孫紅雷在諜戰片《潛伏》中的角色,內心精明,城府極深,但表面上憨厚木訥,認識他的人,都拿他當蠢貨看待,他也不氣也不惱,正希望讓你小看他。
高雲的武藝也很厲害,他一邊低調裝傻,一邊悄悄訓練了一支百餘人的敢死隊。
雖然低調,但因為武藝出眾,高雲成為了太子的近侍。後來太子登基,高雲就成為皇帝的親信。但皇太子急於接班,就組織人馬來砍老爹,被高雲率百人敢死隊,啪啪啪把太子黨消滅了。
皇帝說:我擦,兒子靠不住啊,要不高雲你給我當兒子好了。
於是高雲就成了皇太子,改姓慕容,叫慕容雲了。
沒多久,皇帝寵愛一個絕色美人,愛得七死八活,愛來愛去,把美人給愛死了。於是皇帝就披散頭髮,光著腳板,嚎淘大哭著去給美人送葬。回來時發現,養子高雲已經關閉城門,自己做了皇帝。
老皇帝落荒而逃,被人民群眾抓獲,扭送到新皇帝這兒來。高雲殺之,從此無後顧之憂了。
皇位來得太突然,高雲擔心人心不服,就多養武士。武士中最受高雲重視的,一個叫離班,一個叫桃仁,高雲給這兩人極高的物質待遇,自己吃什麼,這兩人吃什麼,自己穿什麼,這兩人也穿什麼。
於是離班和桃仁就憤怒了,商量說:憑什麼呀,憑什麼?我們吃的用的,和高雲一模一樣,憑什麼他就是皇帝,我們就不是?
悲憤之下,離班和桃仁藏好刀,來找高雲,說有機密事報告。見到高雲,兩人突然撥刀殺來,高雲也是高手,不甘示弱,舉起案幾啪啪啪和對方打,打著打著,就聽噗哧一聲,桃仁一刀把他戮了個透心涼。
北燕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高雲,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死了。他死後,衛士們殺進來,啪啪啪把離班和桃仁也剁稀爛,總之都死乾淨了。
——哪怕你智商八百八,遇到傻逼也抓瞎。高雲不防離班和桃仁,是因為這兩人幾乎沒任何理由殺他,而且殺了他自己也跑不了。可他忘了,蠢人是沒腦子的,根本不考慮理由不理由,更想不到殺了人自己也會死。枉高雲城府極深,智力過人,但多高的智商,在傻逼行為面前,照樣吃癟。
世人蔑視蠢貨,只是因為蠢貨沒有絲毫的智力能力,但正因如此,所以他們才會有著驚人的破壞力。因為智力社會的生存,帶給蠢貨強大的壓力,讓他們極度不適應。一旦這種壓力突破蠢貨的承受極限,他們就會不顧一切。
蠢貨只想犯蠢,犯蠢無壓力。所以蠢貨往往不計後果,甚至置生死於開外。明智之舉,最好是遠離蠢貨。
(3)
南北朝時,有個叫元恭的人。
元恭是皇族,但當時皇族中蠢貨極多,蠢蠢欲動,天下行將大亂。元恭意識到危險,就裝患病,假裝病成了啞巴,躲進寺廟裡不出來。
他這一招,讓蠢貨們大為震驚,於是大家紛紛去找皇帝告狀,說元恭是裝病,圖謀不軌——還真讓這些人說對了,但元恭裝啞巴不是為了圖謀不軌,而是想避禍。可是想害他的人太多,他只好逃往上洛山中。
很不幸,在山中,他被善良勇敢的人民群眾逮住了,群眾把他扭送有司。
被抓後,無論如何酷刑折磨,他打死不吭一聲,把啞巴裝到底。這激發了朝廷濃厚的研究興趣,皇帝孝莊帝親自帶隊,天天開會討論,如何讓裝啞巴的元恭開口說話。
最後皇帝想出來個辦法,他派了個人,假裝小偷潛入元恭房間,又假裝被元恭意外發現,然後舉刀來殺元恭。
元恭的表現是傻傻的,幹張嘴說不出話來。皇帝這才確信他是真的啞巴了,就釋放了他。
朝廷只顧研究元恭了,沒料到藩鎮爾朱榮突然起兵,殺入朝中,皇帝被擒殺,文武百官三千多人同時遇害,太后最慘,活著浸到河水裡弄死了。
殺得差不多了,藩鎮們就坐下來操勞國事,可國事這東西,總得有個皇帝吧?
上哪弄個皇帝來呢?
此時還活著的官員,齊齊推薦啞巴元恭,頌揚他潛默晦身,有過人的器量,有天子之氣等。
但是藩鎮爾朱家族,擔心元恭真的是個啞巴,就派人來問他話。
八年了,元恭終於開口說話了。
他說: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這是孔子的話,意思是說:有德性的人,猶如太陽划過空中,賜予萬物以生命,可是太陽在這個過程中說什麼了沒有?
太陽什麼也沒說,德性不需要語言。
於是元恭就當上了皇帝。
但沒想到,天下大亂才剛剛開始,藩鎮爾朱家族的部將高歡崛起,新軍閥更兇猛,攻入洛陽,活捉了登基沒多久的元恭。
高歡把元恭拖進廟裡,拿出一包毒藥來:該吃藥了親……
元恭就這樣被毒殺了。他忍了八年,終究枉然。
——習慣性的說法是,一個人若成大事,必須要能夠隱忍。但實際上,忍到最後,忍出名堂來的人,只是少數個案。絕大多數人忍者,忍到最後就習慣了,只能繼續忍下去。
忍到死!
隱忍不是目的,甚至也不是手段,而是一個過程。人必須要順應所居處的現實,選擇自己能夠選擇的,正常規律是,一個人的人生成就,與環境的文明程度成正比,環境越文明越安全,越應該追求高大上。如果環境不理想,就要學會隱忍終生——元恭只忍到一半,中途而廢,可惜了。
(4)
如果單憑相貌打分,東魏帝國孝靜帝絕對排到第一。
孝靜帝,容貌極美,氣度優雅,從容沉靜,文武雙全。
論文,孝靜帝詞賦文章,不在話下。論武,恐怕楚霸王項羽都比不了他。孝靜帝神射驚人,百發百中。更兼力大無窮,能夠挾著只石獅子,嗖的一聲躍過宮牆。這身手,楚霸王項羽絕對是甘拜下風。
但是孝靜帝的運氣,遠不如項羽——項羽是在一次出徵途中,殺了統兵上將,奪取了軍權,從此有了自己的武裝。但在此之前,項羽也跟孝靜帝的命運差不多。
那麼孝靜帝是個什麼命運呢?
孝靜帝翻身上馬,奔出沒多遠,官吏就大聲喝斥:皇帝,你他媽的跑慢點,別惹大將軍發火!
大將軍,就是掌握了東魏軍權的高氏家族。孝靜帝11歲時,被高家第一代高歡立為皇帝,那時候孝靜帝還沒長大,沒有任何自保能力,只是個小傀儡。等孝靜帝長大,高家第二代人高澄,繼續騎在孝靜帝脖子上。
高澄請孝靜帝喝酒:皇帝喝,喝喝喝,你不喝就是狗娘養的!
孝靜帝怒極,吼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活得如此窩囊,有什麼意思?
高澄笑曰:朕!朕!你這朕就是條狗腿,來人,給老子開導開導他!
高澄的親信衝上來,把孝靜帝按倒,哐哐哐暴打。
枉孝靜帝力大挾石獅而越宮牆,但在對方的蠻暴之下,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只能嚎淘大哭。
哭過了,孝靜帝爬起來,擦乾眼淚,決定從皇宮中挖條地道逃出去,然後召集兵馬,與高氏決一死戰。不料,當地道挖到宮門處,被人發現,立即報告了高澄。
高澄憤怒的來到,質問孝靜帝:陛下,你為何謀反?
我謀反?孝靜帝氣得半死:你他媽的,自古以來,什麼時候聽說過皇帝謀反?只有權臣欺君惘上!
這事過去不久,高澄死了,孝靜帝正興奮:高澄終於死了,該輪到我掌權了吧?不曾想,高澄的弟弟高洋更狠,他強迫孝靜帝把皇位禪讓給他,然後請孝靜帝喝了杯毒酒。
美貌優雅,風度過人,文武雙全,力大無窮的完美皇帝,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歷史除名了。
——孝靜帝的形象與能力,遠比現代影視劇中的主角更出色、更優秀。他11歲登基,在位16年,竟然未有機會翻盤,一逞胸臆,這實在是令人哀傷。
孝靜帝身上,凝聚了成功學上的所有要素,甚至超出了成功學的範疇,但成功卻拋棄了他,何以如此呢?
(5)
這三個故事,來自於殘酷的歷史。
第一個故事,否定了智謀。故事主角高雲,堪稱是個有智謀的人,正是智謀,讓他獲得了皇位。但天大的智謀,在蠢貨面前不堪一擊。
第二個故事,否定了隱忍。故事主角元恭,能忍八年不發一言,歷史上是罕見的。但他忍了八年,開口說話卻死掉了,這卻是歷史上常見的。
第三個故事,否定了能力。故事主角孝靜帝,他的能力幾近完美,但天大的能力,在不講規矩的暴力團面前,實用價值等於零。
你會注意到,任何一家的心靈雞湯,都不會選擇這三個故事。
為什麼?
因為這三個故事,太現實!
現實就是,在一個暴力型社會,暴力才是王道,所謂計謀、所謂隱忍、所謂能力,在短線思維的暴力面前,統統都佔不到上風。
暴力是一種社會規則,一種短線思維,只圖今天快意不管明天死活。所以暴力型社會是個自毀型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任何計謀、隱忍或能力,舉凡屬於長線思維的觀念,都會死得很難看。
——當一個社會的暴力因子含量過高,暴力行為瀰漫,人們的心理,就會承受到巨大的外部壓力。這時候唯一的所謂正能量,就是暴力行為的減弱或環境的好轉。如果看不到這些,人們就會更加絕望。
——暴力法則之下,你有計謀就是高雲的下場,你能隱忍就是元恭的下場,你能力強就是孝靜帝的下場。
——正是出於對暴力行為的恐懼,人們開始厭惡那些不切實際的心靈雞湯。
最後一句話:如果心靈雞湯真的有效,那麼就應該從歷史中擷取資料,而非不敢正視現實、或歷史。
覺得有用歡迎轉發
覺得好玩歡迎欣賞
覺得疑惑歡迎留言
千諾心理:讓心理學流行起來,引領國人心靈的飛升!
噶瑪巴千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