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楓前幾天看了一個短視頻,說真的,心裡五味雜陳,甚至感到有些悲哀。視頻對話是這樣的:
「媽媽,這篇文章好勵志哦,自律就能成為人上人嗎?我一定要努力!」「那肯定呀,有這份上進心很好,值得鼓勵!」(三分鐘後)「兒子你在幹嘛?」「哈哈太好笑了,媽媽你看肖戰糊了!」
多麼諷刺!孩子的滿腔熱血、奮發圖強就保持了三分鐘。
心靈雞湯不是號稱改變心靈、重塑人生的嗎?那個孩子怎麼沒學會自律?
由一個小視頻,我想到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心靈雞湯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想你心中已經有個答案了,不過別著急,容我問幾個問題:
讀完那些看似「優美」的文章後,你學到了多少?
開始躊躇滿志的姿態,你保持了多久?
成年人的生活是不易的,他們也需要安慰,需要被原諒,心靈雞湯就在這種環境下產生了,可如今卻越變了味。
為了更有說服力,我問了幾個關係好的朋友,專門請他們看幾篇雞湯文,反應竟然出奇的一致!
剛看完:熱血沸騰,心裡想著我一定會擁有這些好習慣,成為人上人!三分鐘後:哇,這個明星又離婚了!那個明星上綜藝了!等到晚上12點,再開啟網抑雲模式:又看了一天娛樂吃瓜,我怎麼這麼差勁?連好習慣都做不到,時間全浪費了!
哦對了,應該還缺個姿勢:
顯而易見,心靈雞湯在你腦海中停留的時間都不如街上看到的漂亮女孩兒。
包括我自己,看完之後熱淚盈眶,可轉頭分分鐘就忘掉,等到想起的時候,無比自責難過。
簡直是花時間買焦慮,還不如躺床上睡覺。
你記得那個國民級文學「女神」嗎?我接下來要說的,你一定聽說過。
就是那個開始風光無限,轉眼間變成過街老鼠的於丹。
她就是雞湯文的鼻祖吧,跌下神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把論語講成了正確的廢話。
老梁是怎麼評價她的?
於丹把經典復讀,對人進行心理按摩,和灌迷魂湯一樣,她說的每一句話都無比正確,但都是正確的廢話!
一針見血。這就是心靈雞湯了,好喝但沒用。
心靈雞湯,從來不講邏輯和方法!
自律是優秀的人一生的習慣,唯有做到自律,才能心有所想,事有所成,不辜負此次人間旅行。
是不是有那味兒了,似懂非懂?
廢話,我也知道要自律,自律帶來成功的人生。我要是能做到自律還用看你文章?
你看過那些「XX,正在毀了這屆年輕人」「成年人最該學會的,就是XX」的文章吧?
他們定義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甚至發不發朋友圈,都成了他們痛罵的對象。
憑什麼我發個朋友圈就是自卑,就是學習不認真了?我記錄生活不行嗎?
他們一邊販賣著焦慮,一邊大把大把賺錢,做著快樂的鍵盤俠。
你們營銷號賺錢了,卻留下了一堆迷茫不知所措的人們。
我們需要的不是你來告訴我們要變成什麼樣,是要怎麼做!
這大概就是某乎存在的原因吧,至少有人分享真正的乾貨,教我們如何做。
寫在最後:
心靈雞湯的本意是好的,最初是一些勵志溫柔的話語,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給本就被生活壓垮的人們一絲慰藉。
可如今卻變了味,變成了辭藻堆砌、雜亂無用的廢話。
我們能做的就是擦亮雙眼,不要陷入自我麻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