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受訪學生覆蓋率達100%,今天你被家訪了嗎? 探訪小家訪裡的大學問

2020-12-18 青島新聞網

家訪作為家校溝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不少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也一直延續這一優良傳統,特別是當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群眾教育評價的情形下,家訪承載的功能日趨多元。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手段的增多,家訪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家長們對於家訪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對此,專家認為,家訪可以說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延伸,家訪方式也可以「因材而定」,家校合作做好家訪工作,才可以更好促進孩子成長。

要求

省教育廳發布「家訪八條」

青島受訪學生覆蓋率達100%

記者了解到,家訪是家校溝通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部分地方和學校在推行家訪過程中,還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不滿;對於為什麼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等問題認識還比較模糊。教育部此前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也明確提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在此背景下,省教育廳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家訪」八條從健全工作制度、做好訪前準備、靈活選擇形式等方面,明確了家訪的要求、方式、界線,尤其明確了一些約束性要求,比如要求學校保障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1次實地家訪;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對於重點家訪對象要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等。此次省教育廳出臺的規定中,也提出了要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家訪方式,採取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等方式。

實際上,在省教育廳出臺政策前,市教育局就已先行一步。今年1月份,市教育局全面啟動了2020年「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提出要全覆蓋家訪,集中家訪和日常家訪、全面家訪和重點家訪相結合,每學年對每個學生家庭至少家訪1次,特殊學生每學期至少家訪1次,家訪的參與率和受訪學生的覆蓋率達到100%,「老師與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協商家訪的方式,可以入戶家訪,也可以電話家訪、網絡家訪等等,但要確保每名學生都能被家訪到。」

家長

入戶家訪可更全面了解孩子

但也有家長表示「不方便」

我省「家訪八條」政策的出臺,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家訪的關注,而其中反響最大的當屬家長群體。對於是不是要限定家訪次數、家訪形式等,家長們也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家訪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孩子,但感覺在現在通訊手段這麼發達的時代,家訪的含義也不應該局限於『入戶』。」島城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每名孩子的情況老師最了解,到底是入戶家訪,還是電話家訪、微信家訪,可以由老師來建議或者決定。

採訪中,有家長明確表示,更希望老師能夠入戶家訪。入戶家訪可以讓老師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環境、父母性格等等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從而可以更加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地給孩子提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我們一向是比較歡迎老師到家裡坐坐的,這樣一對一的溝通,可以更加細緻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可以跟老師溝通,找出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有部分家長則乾脆組團,接受老師的家訪。「像我們小區,有5個同學在一個班,大家平時就比較熟悉,還經常幫著接送孩子。老師提出要家訪時,我們就想要不一塊組個團,一起跟老師聊聊,這樣別的孩子有優點,我們可以學習;有缺點和不足,我們也可以注意。」

不過也有些家長認為,通訊手段發達了,老師通過電話、微信等都可以了解孩子的情況,這些手段完全可以滿足家訪的需求。入戶家訪反而會增加老師家訪成本,佔用老師的休息時間。同時,有少量家長表示,老師入戶家訪確實有些不方便,還有家長則擔心,自家的隱私可能會被洩露。

老師

疫情之下以雲家訪為主

個別特殊情況也需「入戶」

「家訪可以拉近家長、老師之間的感情,也促進了家校更好地合作。」青島棗山小學校長劉巖林告訴記者,「學校每名學生每年至少會被家訪一次,有些特殊情況一年可能會家訪幾次。家訪是個辛苦活,老師基本都是利用晚上下班時間、周末等完成的,當然形式比較多,有的是入戶家訪,有的是組團家訪,也有電話、微信等家訪。」家訪時會有少數家長因家裡空間比較小、人口較多等,提出不太方便「入戶」。一般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會約定一個家訪地點溝通、交流。不過,並沒有遇到家長不願被老師家訪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老師們家訪時,通常以鼓勵為主,了解孩子情況下,會針對性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議。「比如說,某個孩子在學校裡比較內向、不合群,不太喜歡跟同學交流。面對面跟家長溝通,看看孩子的房間、書桌,看看孩子日常的家庭環境,往往就能找到一些原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家校合作共同幫助孩子成長。」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島城不少學校的家訪方式也做了調整,改為以線上家訪為主。「學校今年將家訪調整為以雲家訪為主,個別特殊情況,老師會約家長到學校或入戶,進行面對面溝通。這樣既可以保證家訪的廣泛性,也能夠確保照顧到個別特殊情況。」青島敦化路小學副校長谷萍說。採訪中,也有老師坦言,有些家長確實不太希望自己入戶。對此,老師也能夠理解,也會跟家長溝通好比較適合的家訪方式。

說法

教育具有個性化

用什麼方式家訪不能一刀切

隨著時代變遷,家校聯繫有了更多新形式、新手段。學校班級成立了家委會,設置了微信群,老師可以直接藉助現代通訊技術便捷地找到家長。家訪作為家校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至今依然不可替代。教師家訪面對面溝通可以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全面地掌握學生和其家庭情況,也能拉近家校距離,建立起有效的溝通紐帶,而這是其他家訪方式所不能達到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家訪方式不能用,其他家訪方式可以作為輔助手段。「用什麼方式,不能一刀切,學生是個體性的,教育也必須是個性化的,這些方法應該搭配著使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從另一個方面看,家訪也可以更好幫助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家長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到,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少家長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在廣泛家訪過程中,教師可以總結優秀家庭的教育經驗,反思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增強對社會發展的理解,防止教育與現實脫節。當然,家訪也要注意克服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要防止家訪成為「家庭情況調查」,讓因材施教變味成「因財施教」,影響教育公平。學校可以要求家訪由多名教師同行,甚至是引入第三方,既是監督,也能更綜合了解家庭情況、解決家庭問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相關焦點

  • 101次家訪
    「叮鈴鈴……」下課鈴聲響起,林芝市八一中學的校園裡一下子喧鬧起來,學生們魚貫走出校門,往家的方向去了。楊玲匆匆扒了幾口飯,披上一件厚外套,轉身扎進寒風中。穿過漆黑的318國道,避過一輛輛大貨車,她出現在6公裡外的公仲村,闖進一片大棚菜地裡。「楊老師每次來,手都冰得很!」大棚菜地裡有兩間小木屋,門縫裡透著昏黃燈光,齊兆遠媽媽推門而出,一把攥住了楊玲的雙手。
  • 第101次家訪
    大棚菜地裡有兩間小木屋,門縫裡透著昏黃燈光,齊兆遠媽媽推門而出,一把攥住了楊玲的雙手。20時許,楊玲開始了對學生齊兆遠的第5次家訪。距離林芝3200千米的韶關,是楊玲擔任了12年音樂老師的地方。16個月前,她決定到西藏林芝支教,加入廣東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16個月來,進行101次家訪,訪遍班上51名學生。
  • 走千家訪萬戶,一切為了孩子!棲霞實驗小學開展「三全」家訪100%活動
    大小新聞訊(YMG記者 龐磊 通訊員 翟李紅)為加強家校協作育人,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增進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理解,形成家校教育共同體。2020年11月起,棲霞市實驗小學正式啟動「三全」家訪100%活動。
  • 山東中小學家訪新規: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明確家訪工作的周期和次數,實現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二、做好訪前準備。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明確家訪目的,精心設計家訪內容。要通過任課教師及班級同學,廣泛收集學生在校情況,包括課堂表現、完成作業、參與活動、學業成績、同學相處等日常表現。對於特殊情況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家訪策略。根據家長的工作和居住狀況,提前與家長商定家訪時間。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通知》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堅持全面育人、全員參與、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利用家訪深入交流學生情況、制定育人策略、宣傳教育政策、聽取家長意見,切實強化工作保障,以家訪工作進一步增強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進家校協同、提升育人成效。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八條要求。
  • 山東出臺「家訪八條」:兩年內至少一次實地家訪,家校溝通共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家訪是家校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省教育廳近日發布家訪八條要求,對中小學家訪工作進行細化和規範,要求每學期班主任至少主動溝通學生家長一次,學校保障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實地家訪。對不按要求開展或走過場、流於形式的家訪將進行通報。
  • 株洲市七中:寒冬家訪 溫暖你我
    紅網時刻株洲1月6日訊(通訊員 劉芹貝)1月5日下午,臨近期末,株洲市第七中學201班班主任李田子琪走進吉祥同學家中進行家訪,和學生、家長促膝長談,推心置腹。李田子琪鼓勵表揚了學生在校的優秀表現,分析查找了學習中的不足,並了解學生在家情況。老師和學生家長一起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青春期的叛逆,以及家庭學校教育等問題交流了思想,明確了目標,擬訂了寒假學習計劃。
  • 家長婉拒家訪怎麼辦?這冊家訪「寶典」在手,讓老師家長的見面「不...
    對於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新生來說,與班主任的初次線下面對面,很可能就在家訪時。第一次走進新生家庭,老師開口的第一句話怎麼講?家訪中想對學生有更多了解,老師除了提問還有哪些「捷徑」? 個別家長多次婉拒家訪,老師又該如何進一步溝通?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市教委近日下發的《上海市中小學(中職校)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裡都能找到。
  • 疫情未散 愛在春天——凱裡一中2022屆「停課不停學」家訪活動記
    家訪過程中,王佳利老師詢問了三位學生的居家學習生活作息時間,是否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評價了三位同學作業及筆記的情況。家訪結束,三位同學為班主任開了一場「演唱會」,表演了吉他彈唱,獨唱,合唱等,氣氛和諧溫暖。三位同學的媽媽高度評價家訪活動非常有意義,認為此舉增進家校交流,給學生以鼓勵,極大了提高學生「空中黔課」學習自律性。
  • 四天六地 用情暖心——電信學院深入細緻開展2020年暑期家訪活動
    15日至16日,家訪小組赴臨泉縣、太和縣走訪了8戶學生家庭,其中大多數學生家庭都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家訪小組每到一位學生家庭,都與學生及其家長面對面坦誠交流,通報學生在校表現,介紹學校現有的資助政策體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以及疫情期間學生居家生活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等,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要求,耐心解答家長關心的問題。
  • 春耕時節 筠連縣大雪山鎮自由小學家訪調研隨記
    隨後,她把在校的教師們集中起來,強調家訪的主要內容:諸如在檢查孩子們線上學習的情況時,也要介紹疫情防控知識、傳染病預防知識,還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要關注建檔立卡戶、殘疾兒童,要及時疏導學生及家長們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分頭出發!
  • 入戶家訪並不過時
    手機、微信、QQ等現代通訊手段成為教師「新式家訪」的利器。在此背景下,上門入戶家訪真的過時了嗎?其實,即時通訊工具雖然為家校溝通帶來了快捷和便利,但入戶家訪有助於教師更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有助於教師發現問題癥結所在並找到教育對策,從而化解更多的教育尷尬。    記得我剛接手五年級這個班,就和小希「較上了勁」,但凡第二天要檢查家庭作業或學習任務,小希保準「逃之夭夭」,曠課在家。
  • 還是做些 家訪好
    【老師家訪進進門,多多了解學生情;家校雙方多溝通,相得益彰育新人。】傍晚時分,家中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原來孫子的老師前來家訪。老師臨走時,我和家人都說,「謝謝你們做家訪,很久沒有見到這種傳統的家校交流方式了!」不可否認,社會發展至今天,人們聯繫的方式實在太多,在學校,各班級都建立了「家校聯繫群」,每班還有家長委員會,每學期還召開家長會議。這些聯繫當然能夠較好地促進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和溝通,不可謂不好。但筆者總以為,學校與家庭、家長和學生之間僅有家長會和微信群還不夠。
  • 教育——入戶家訪是溝通的橋梁
    人們常說,教育是讓「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學生們需要真正走進他們內心的老師,而入戶家訪是了解學生和家長的橋梁。家訪無異於是老師對家庭教育的了解與指導,可以因材施教得以實現,對老師和家長都有重大意義。
  • 聚家校合力 育時代新人 東平縣接山鎮中心小學開展家訪活動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尹祚玉 王芳)為進一步落實好市縣教育部門「大家訪」活動要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形成強大教育合力,近日,東平縣接山鎮中心小學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多形式地開展了家訪活動。
  • 曲靖市麒麟區用家訪搭建共育橋梁——關愛點亮學生心燈
    原標題:曲靖市麒麟區用家訪搭建共育橋梁——關愛點亮學生心燈下午5:30,大多數人已經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晚飯前的時間,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陽光小學的教師楊小梅、趙翠英來到了三年級(1)班學生沈宗航的家裡進行家訪。孩子的媽媽說:「學校老師已經來家裡兩次了,現在老師會經常通過家訪或者電話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
  • 太湖縣菸草專賣局家訪助力職工家屬當好「廉內助」
    為了解幹部職工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加強「八小時外」監督管理,近日,太湖縣菸草專賣局廣泛開展廉政家訪活動,積極倡導以好家風涵養清正黨風行風。心貼心,「拉家常」,扮演「知心人」角色。通過與家屬「閒聊」打開「話匣子」,了解受訪對象家庭家風、興趣愛好、交友往來等情況,關心職工及家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彰顯人文關懷。面對面,「話廉政」,扮演「宣傳員」角色。採取廉政宣教、以案示警、發放《家庭助廉倡議書》等方式,引導提醒家屬關注並參與家庭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促進幹部職工廉潔從業。
  • 快開學了,「新班主任」家訪特忐忑?收好這冊「寶典」,怎麼說怎麼做...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市教委近日下發的《上海市中小學(中職校)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裡都能找到。這本《手冊》是浦東新區教育局根據市教委的要求,在市教委的牽頭下,聯合有關專業機構共同研製的,致力於幫助中小學教師提高家訪實效。
  • 麒麟區各中小學老師開始家訪了!送關愛上門 架起家校共育橋梁
    利用晚飯前的一段時間,麒麟區陽光小學的楊小梅、趙翠英老師來到三年級一班的沈宗航同學家裡家訪,就孩子近期在校情況和家長進行交流。孩子的媽媽說:「學校老師已經到家裡兩次了,第一次老師來家訪的時候還以為孩子在學校闖了什麼禍,現在會經常和老師電話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家訪以後,孩子的書寫比以前好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老師的家訪讓我覺得心裡很高興、很溫暖。」
  • 陵城農商銀行「行效合一」力推員工家訪工作「走心、走深、走實」
    2020年全年累計開展員工家訪522人次,其中「五必訪」87人次,送上慰問金與慰問品17.33萬元,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12項。寓文化於制度,全方位構築員工家訪保障體系。一是建立常態化家訪機制。橫向踐行「五必訪」和「定期家訪」雙線家訪模式,縱向貫通「高管、中層、工會」三級家訪分工,即明確由工會牽頭落實「員工結婚生育、生病住院、員工或其直系親屬去世、員工家庭有重大困難、員工退休」等「五必訪」走訪慰問工作,由高管、中層分級落實每年至少一次的全員家訪摸排、談心談話工作,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家訪體系,確保實現「全面覆蓋,人人受訪」。三是豐富多元化家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