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曹衍藝) 這是家訪的第四天,陽光依然熱烈。那個看起來文靜柔弱的年輕女校長,實際上內斂剛強。她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辦公室,與同甘共苦的學校行政同事們經過短暫的磋商,很快確定了出行路線及組員分配。隨後,她把在校的教師們集中起來,強調家訪的主要內容:諸如在檢查孩子們線上學習的情況時,也要介紹疫情防控知識、傳染病預防知識,還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要關注建檔立卡戶、殘疾兒童,要及時疏導學生及家長們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分頭出發!
故事,也就由此開始了——
勤政務實的女校長:徐麗華
她只有兩個組員,一個已近花甲,鬢角染霜,一個二十出頭,意氣風發。兩位組員都是男同志,都很胖,虎背熊腰的,與纖瘦的她構成鮮明的對比。也許一般人會認為,她這身段,坐辦公室還可以,爬山,力不從心。其實,她根本不考慮體力的事,行進途中該翻山就翻山,該淌河就淌河,縱使汗流滿面,氣喘不勻,也緊閉芳唇,咬緊牙關,硬是沒有輸給兩個男同志。他們走訪這家,又忙著趕向另一家,在太陽偏西的時候,才找了一處蔭涼地,分食了所帶的乾糧。稍事休息,就又出發,這次的目標直達山頂,走完山頂上的幾戶人家,他們今天的工作也就圓滿了。
過份熱烈的陽光,亦步亦趨步地緊隨著他們,他們怎麼也甩不掉這個多情的尾巴。只有無可奈何的拖著它在七拐八彎的山道上盤曲而上。
約莫下午五點,他們終於到達海撥近千米的山頂了!
放眼望去,山頂上散布著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一間座落於山椏間的破敗瓦屋特別引人注目。
他們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先向那戶人家走去。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一個骨廋如柴的老媽媽正在不遠處鋤地,她的身體吃力地隨著鋤頭一伸一曲,那滿頭的白髮,在夕陽下如枯枝斷莖,盡顯人世滄桑。
她是誰?何以獨自一人在此勞作?
已經不是簡單的好奇,強烈的悲憫之心使我們的校長走上前去,柔聲問道:「老年人,您還不休息嗎?您看起來很累了。」
「哦,哦,不累,不累!」老媽媽聽見聲音,連忙直起腰來應酬。疲憊的臉上顯出一絲笑意,也顯出一絲詫異。
「走吧,去屋裡坐吧,我也就準備歇息了。」她邊往家走邊用自已的熱情掩飾著眼裡飄過的迷惑。
我們的校長很快讀懂了老媽媽的迷惑,她輕聲細語地說:「老年人,我們是自由小學的老師,是下鄉家訪的。您家有學生在自由讀書嗎?」
「哦,老師!」老媽媽眼睛一亮,「我家有學生啊,孫女讀大學,孫子讀高中,只是都不在自由了,他們以前是自由的學生。自由的老師好著呢。」
「那,您家幾口人啊?」我們的校長小心地問。
「三口人,老師。就我們祖孫三人。我兒子死好些年了,我媳婦也早改嫁了。」
說這話時,老媽媽神色悽愴,聲音哽咽,校長及兩位組員都聽得眼圈紅了……
都不記得最後是怎樣離開這個家的,只知道,我們的校長心潮翻滾,一個助學計劃在胸中蘊釀……
老當益壯的教育前輩:餘正才、周雲高
他們生活在自由這塊風水寶地上,以地靈聚集著滿身的才氣,十幾歲就踏上教學崗位,迄今為止,已有三十多年教齡了,他們風採依舊。
這次複課前的「線上學習家訪調研」活動,他們自始至終愉快地參加了,並且以組長的身份帶領著兩隊年輕人向著海撥高,落差大的解放槐坪、迎豐等地挺進。
這些地方山高路險,怪石羅列,要想家訪到每一個學生,只能開著自已與生俱來的「十一號」車。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這地方變化大哦,我都快認不出了!我當娃兒的時候來背過煤炭呢!那時這裡全是亂石包。」副校長周雲高聲如洪鐘,健步如飛,讓同行的年輕人發出一聲聲驚嘆。
大家在這次行程中起碼聽到他幾次對學生談心式的教育:「好好整喲,你爸爸(媽媽)都是我教過的喲……物理這門學科,用處大哦,馬虎不得的。」他說話有一個特點:語速慢,感情色彩濃,感染力強,被教育的學生,多半低眉順目,連連點頭。
學校的前任黨支部書記餘正才比周校長的年齡還大些,他作為另一分隊的組長,向著他的「老據點」(他在解放工作過)雪山邁進,一路上,總有認識他的人與之寒喧,高聲說些令人愉快的話。他輕車熟路地走到學生家裡,與同行的老師檢查著學生各科網上學習的效果,與家長商討著怎樣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效率,耐心向他們宣傳著抗疫等方面的知識,他說話時表情很生動,語言極具誘惑力,聽的人往往沉入其中,忘記時間,至到他自已意識到該關起話匣子了,對方也才回過神來。
這兩位從六十年代走過來的人,深深地體會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了終身熱愛的教育事業,他們老而彌堅,志在千裡。
強強聯合的青年才俊:範敏、楊亮、黃琴
副校長範敏,永遠那麼快活。今天的家訪,未出校門就看見他燦爛的笑臉:「同志們,走哦,看誰先到達會師地點。」受他的感染,組員往往也邊衝邊喊:「走哦,家訪去嘍!」言語間滿是自豪與愜意。
楊亮主任呢?他看起來很有章程,臨行前總是仔仔細細地查看是否有遺漏的東西,從所在路線的學生名單,到每人須戴的口罩,再到解渴的礦泉水……做他的組員,必須想著把東西帶齊,不能出現紕漏。
黃琴呢?作為上任不久的教導副主任,她很快適應並勝任自已的工作。今天的家訪,她當然也是組長,她快速將組員攏到身邊,手一揮,豪邁地說:「大家跟我來,我們走秋英中心。」然後步履輕快地走在前面,風格乾淨、利落。
這幾位年輕的行政幹部,精力旺盛、處事周全、富有魄力,他們與其他行政領導一起,互為促進、互為表率,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他們的故事,行走在路上,書寫在未來。
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
幾乎每一天,家訪的教師都在增多。而今天,簡直達到了高潮。老教師隊伍中:曹衍葵、耿同安、羅遠平、鄧元湘,中青年教師裡:周興海、胡政、劉連軍、楊躍波……一些離校較遠的教師也早早趕來了,有的背上還背著孩子,像付衛英老師,鄧遠坤老師。
大家都明白現在是春耕時間,農戶忙著田間地頭的活,是為了「秋收萬粒籽」,教師忙著春耕,是為了一代更比一代強。往年的春耕,農人心無憂慮,無牽無掛;今年的春耕,農人提心弔膽,心存芥蒂;往年的「春耕」,教師心曠神怡,志得意滿;今年的「春耕」,教師誠惶誠恐,懷揣困厄。誰都知道 ,那場賴在中國大地上橫衝直闖的新冠病毒遲遲不走,才有「線上學習」的應對策略。
作為教師,我們怎能讓新冠病毒成為「春耕」的攔路虎?
所以,校長及其所在的領導班子身體力行,屬下的教師凝心聚力,共同構成了一個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這隻隊伍浩浩蕩蕩地奔赴各個陣地,早晚會嚇死那只可惡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