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 筠連縣大雪山鎮自由小學家訪調研隨記

2020-12-23 四川民生報導網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曹衍藝) 這是家訪的第四天,陽光依然熱烈。那個看起來文靜柔弱的年輕女校長,實際上內斂剛強。她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辦公室,與同甘共苦的學校行政同事們經過短暫的磋商,很快確定了出行路線及組員分配。隨後,她把在校的教師們集中起來,強調家訪的主要內容:諸如在檢查孩子們線上學習的情況時,也要介紹疫情防控知識、傳染病預防知識,還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要關注建檔立卡戶、殘疾兒童,要及時疏導學生及家長們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分頭出發!

故事,也就由此開始了——

勤政務實的女校長:徐麗華

她只有兩個組員,一個已近花甲,鬢角染霜,一個二十出頭,意氣風發。兩位組員都是男同志,都很胖,虎背熊腰的,與纖瘦的她構成鮮明的對比。也許一般人會認為,她這身段,坐辦公室還可以,爬山,力不從心。其實,她根本不考慮體力的事,行進途中該翻山就翻山,該淌河就淌河,縱使汗流滿面,氣喘不勻,也緊閉芳唇,咬緊牙關,硬是沒有輸給兩個男同志。他們走訪這家,又忙著趕向另一家,在太陽偏西的時候,才找了一處蔭涼地,分食了所帶的乾糧。稍事休息,就又出發,這次的目標直達山頂,走完山頂上的幾戶人家,他們今天的工作也就圓滿了。

過份熱烈的陽光,亦步亦趨步地緊隨著他們,他們怎麼也甩不掉這個多情的尾巴。只有無可奈何的拖著它在七拐八彎的山道上盤曲而上。

約莫下午五點,他們終於到達海撥近千米的山頂了!

放眼望去,山頂上散布著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一間座落於山椏間的破敗瓦屋特別引人注目。

他們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先向那戶人家走去。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一個骨廋如柴的老媽媽正在不遠處鋤地,她的身體吃力地隨著鋤頭一伸一曲,那滿頭的白髮,在夕陽下如枯枝斷莖,盡顯人世滄桑。

她是誰?何以獨自一人在此勞作?

已經不是簡單的好奇,強烈的悲憫之心使我們的校長走上前去,柔聲問道:「老年人,您還不休息嗎?您看起來很累了。」

「哦,哦,不累,不累!」老媽媽聽見聲音,連忙直起腰來應酬。疲憊的臉上顯出一絲笑意,也顯出一絲詫異。

「走吧,去屋裡坐吧,我也就準備歇息了。」她邊往家走邊用自已的熱情掩飾著眼裡飄過的迷惑。

我們的校長很快讀懂了老媽媽的迷惑,她輕聲細語地說:「老年人,我們是自由小學的老師,是下鄉家訪的。您家有學生在自由讀書嗎?」

「哦,老師!」老媽媽眼睛一亮,「我家有學生啊,孫女讀大學,孫子讀高中,只是都不在自由了,他們以前是自由的學生。自由的老師好著呢。」

「那,您家幾口人啊?」我們的校長小心地問。

「三口人,老師。就我們祖孫三人。我兒子死好些年了,我媳婦也早改嫁了。」

說這話時,老媽媽神色悽愴,聲音哽咽,校長及兩位組員都聽得眼圈紅了……

都不記得最後是怎樣離開這個家的,只知道,我們的校長心潮翻滾,一個助學計劃在胸中蘊釀……

老當益壯的教育前輩:餘正才、周雲高

他們生活在自由這塊風水寶地上,以地靈聚集著滿身的才氣,十幾歲就踏上教學崗位,迄今為止,已有三十多年教齡了,他們風採依舊。

這次複課前的「線上學習家訪調研」活動,他們自始至終愉快地參加了,並且以組長的身份帶領著兩隊年輕人向著海撥高,落差大的解放槐坪、迎豐等地挺進。

這些地方山高路險,怪石羅列,要想家訪到每一個學生,只能開著自已與生俱來的「十一號」車。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這地方變化大哦,我都快認不出了!我當娃兒的時候來背過煤炭呢!那時這裡全是亂石包。」副校長周雲高聲如洪鐘,健步如飛,讓同行的年輕人發出一聲聲驚嘆。

大家在這次行程中起碼聽到他幾次對學生談心式的教育:「好好整喲,你爸爸(媽媽)都是我教過的喲……物理這門學科,用處大哦,馬虎不得的。」他說話有一個特點:語速慢,感情色彩濃,感染力強,被教育的學生,多半低眉順目,連連點頭。

學校的前任黨支部書記餘正才比周校長的年齡還大些,他作為另一分隊的組長,向著他的「老據點」(他在解放工作過)雪山邁進,一路上,總有認識他的人與之寒喧,高聲說些令人愉快的話。他輕車熟路地走到學生家裡,與同行的老師檢查著學生各科網上學習的效果,與家長商討著怎樣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效率,耐心向他們宣傳著抗疫等方面的知識,他說話時表情很生動,語言極具誘惑力,聽的人往往沉入其中,忘記時間,至到他自已意識到該關起話匣子了,對方也才回過神來。

這兩位從六十年代走過來的人,深深地體會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了終身熱愛的教育事業,他們老而彌堅,志在千裡。

強強聯合的青年才俊:範敏、楊亮、黃琴

副校長範敏,永遠那麼快活。今天的家訪,未出校門就看見他燦爛的笑臉:「同志們,走哦,看誰先到達會師地點。」受他的感染,組員往往也邊衝邊喊:「走哦,家訪去嘍!」言語間滿是自豪與愜意。

楊亮主任呢?他看起來很有章程,臨行前總是仔仔細細地查看是否有遺漏的東西,從所在路線的學生名單,到每人須戴的口罩,再到解渴的礦泉水……做他的組員,必須想著把東西帶齊,不能出現紕漏。

黃琴呢?作為上任不久的教導副主任,她很快適應並勝任自已的工作。今天的家訪,她當然也是組長,她快速將組員攏到身邊,手一揮,豪邁地說:「大家跟我來,我們走秋英中心。」然後步履輕快地走在前面,風格乾淨、利落。

這幾位年輕的行政幹部,精力旺盛、處事周全、富有魄力,他們與其他行政領導一起,互為促進、互為表率,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他們的故事,行走在路上,書寫在未來。

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

幾乎每一天,家訪的教師都在增多。而今天,簡直達到了高潮。老教師隊伍中:曹衍葵、耿同安、羅遠平、鄧元湘,中青年教師裡:周興海、胡政、劉連軍、楊躍波……一些離校較遠的教師也早早趕來了,有的背上還背著孩子,像付衛英老師,鄧遠坤老師。

大家都明白現在是春耕時間,農戶忙著田間地頭的活,是為了「秋收萬粒籽」,教師忙著春耕,是為了一代更比一代強。往年的春耕,農人心無憂慮,無牽無掛;今年的春耕,農人提心弔膽,心存芥蒂;往年的「春耕」,教師心曠神怡,志得意滿;今年的「春耕」,教師誠惶誠恐,懷揣困厄。誰都知道 ,那場賴在中國大地上橫衝直闖的新冠病毒遲遲不走,才有「線上學習」的應對策略。

作為教師,我們怎能讓新冠病毒成為「春耕」的攔路虎?

所以,校長及其所在的領導班子身體力行,屬下的教師凝心聚力,共同構成了一個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這隻隊伍浩浩蕩蕩地奔赴各個陣地,早晚會嚇死那只可惡的攔路虎。

相關焦點

  • 筠連縣大雪山鎮自由小學:深入開展國防教育 落實教育「三大」任務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餘正才)為了更好地落實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筠連縣大雪山鎮自由小學本著"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經過充分思考、論證、設計和準備,該校初中七、八年級學生暑期集中國防教育活動於2020年8月22日隆重拉開序幕。
  • ...譜新篇——筠連縣沐愛鎮中心校教師走進宜賓市人民路小學跟崗紀實
    為進一步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提高思想認識,2020年12月7日,筠連縣沐愛鎮中心校跟崗團隊走進宜賓市人民路小學,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跟崗實習。初入人小,示範引領耳目一新12月7日上午8時,沐小8位跟崗教師懷揣教育夢想,帶著滿腔熱情,早早地來到宜賓市人民路小學。
  • 走千家訪萬戶,一切為了孩子!棲霞實驗小學開展「三全」家訪100%活動
    2020年11月起,棲霞市實驗小學正式啟動「三全」家訪100%活動。「三全」,即「全員、全覆蓋、全方位」,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從領導到後勤職員,全員參與;走進每一名學生的家中,做到全覆蓋;親子關係、家庭狀況、家中表現、困難需求等全方位了解。100%,是要求百分百做到——廉政家訪、暖心家訪、精準家訪。一、制定方案,精細安排。
  • 溝通從心開始—東平縣接山鎮常莊小學冬日家訪活動效果好
    11月7日一大早,接山鎮常莊小學全體老師在校長的組織領導下,開始了冬日家訪活動。家訪中家長們首先反映了自己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接著各科老師分別對這位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做出了評價,家長們迫不及待地詢問孩子在學校表現如何,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等一些家庭教育問題。老師們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教育觀點隨著老師和家長們對「如何把孩子教育好」這個話題探討的不斷深入。
  • 家長婉拒家訪怎麼辦?這冊家訪「寶典」在手,讓老師家長的見面「不...
    對於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新生來說,與班主任的初次線下面對面,很可能就在家訪時。第一次走進新生家庭,老師開口的第一句話怎麼講?家訪中想對學生有更多了解,老師除了提問還有哪些「捷徑」? 個別家長多次婉拒家訪,老師又該如何進一步溝通?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市教委近日下發的《上海市中小學(中職校)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裡都能找到。
  • 聚家校合力 育時代新人 東平縣接山鎮中心小學開展家訪活動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尹祚玉 王芳)為進一步落實好市縣教育部門「大家訪」活動要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形成強大教育合力,近日,東平縣接山鎮中心小學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多形式地開展了家訪活動。
  • 山東出臺「家訪八條」:兩年內至少一次實地家訪,家校溝通共育
    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一位班主任,已經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在她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家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深入了解孩子的途徑。她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組織家訪或召開大型家長會,學校、班主任、老師共同參與。儘管今年疫情影響,學校也沒有放鬆家校溝通,通過線上形式進行聯繫,一起推動學生共同成長。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家訪方式應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注重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師都要每年入戶家訪一定數量學生。四、科學設計內容。
  • 果園用小型微耕機讓村民當了「甩手掌柜」,春耕時節幹農活不累!
    我有20畝果園,使用小型微耕機開溝確實快,很省人工,人用起來不累,操作靈活,春耕時節幹農活不會太累!農忙時節,耕田耕地成為留守人家的難題。我的家鄉屬於丘陵地貌,耕田塊小,田埂高,如果用大型拖拉機耕作,田邊田角難以耕到,還得依靠人輔助作業,而且田頭調頭又費工費時,農忙時節,看著父母長輩們那麼辛苦真是挺心疼的。
  • 陳愛民深入大盛調研
    新湖南客戶端4月11日訊(通訊員 唐應海 唐擎煥)4月10日上午,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愛民深入大盛鎮調研指導工作。調研中,陳愛民重點聽取了大盛鎮脫貧攻堅、春耕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情況匯報,充分肯定了當前工作取得的成績,並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六個爭」的要求。
  • 四川黑水縣拉開春耕序幕
    春耕現場。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4日電 (胡偉)記者14日從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委宣傳部獲悉,3月以來,各地逐漸進入春耕時節。四川阿壩州黑水縣春耕序幕也已全面拉開,高半山山坡上、河壩田地裡,四處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呈現出一派人勤春來早的景象。春耕現場。
  • 縣委書記張俊到新莊調研疫情防控、安全環保、農業產業、春耕生產...
    4月18日下午,縣委書記張俊深入新莊鎮,先後來到江西萬國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稻香南垣生態水稻合作社,就企業疫情防控、安全環保以及農業產業發展和春耕生產等工作進行調研。在萬國礦業,張俊認真聽取了企業負責人的介紹,重點查看了企業疫情防控、採礦區安全生產、尾礦庫廢水處理等情況。
  • 山東中小學家訪新規: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家訪方式應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注重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師都要每年入戶家訪一定數量學生。四、科學設計內容。
  • 青島受訪學生覆蓋率達100%,今天你被家訪了嗎? 探訪小家訪裡的大學問
    此次省教育廳出臺的規定中,也提出了要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家訪方式,採取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等方式。實際上,在省教育廳出臺政策前,市教育局就已先行一步。
  • 101次家訪
    20時許,楊玲開始了對學生齊兆遠的第5次家訪。距離林芝3200公裡的韶關,是楊玲擔任了12年音樂老師的地方。16個月前,她決定到西藏林芝支教,加入廣東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16個月來,進行101次家訪,訪遍班上51名學生。「捧著一顆心來,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家人。」楊玲在厚厚的筆記本上,寫下每次家訪的見聞和思考,記錄班上51個學生成長的「秘密」。
  • 關廟鄉搶抓農時忙春耕
    【摘要】 春耕物資早儲備。要求各村通過微信、電話、簡訊等方式認真了解農戶春耕物資需求,協調山核桃樹苗、調備春耕生產急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 眼下已進入春耕備耕時節。
  • 黃山區:青年防疫員爭當春耕「好幫手」
    春耕時節防疫忙。在黃山區新豐鄉豐溪村,剛畢業的大學生何瑞一邊利用自己的知識指導村民農業生產,一邊在田間地頭宣傳防疫知識,成為服務春耕的「好幫手」。  「當前春耕生產在即,我們觀察到許多青年在家無法返崗返學,正好可以組織他們為防疫和春耕工作出出力!」豐溪村黨總支書記王輔家介紹道。
  • 快開學了,「新班主任」家訪特忐忑?收好這冊「寶典」,怎麼說怎麼做...
    對於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新生來說,與班主任的初次線下面對面,很可能就在家訪時。「第一次走進新生家庭,老師開口的第一句話怎麼講?家訪中想對學生有更多了解,老師除了提問還有哪些「捷徑」?個別家長多次婉拒家訪,老師又該如何進一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