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這裡有最傳統的中國

2021-02-27 雲想天境

潮州地處廣東省東北角,距離省會廣州有五百公裡之遠,以至於潮州人常常自嘲自己的家鄉是「省尾國角」。

儘管當下潮州一直籍籍無名,但倘若你有幸去到潮州,你會愕然發覺,原來傳統中國的許多生活面貌一直都在這裡留存著,鮮活如初。事實上,潮州的景象,絕非「繁華」二字就可以概括,深入挖掘,你總能發現最傳統的中國。

潮州的許多村莊,到了夜裡,男女老少總喜歡搬著板凳坐到寬闊的場地上,看看戲班子演出本地特有的潮劇或是鐵枝木偶戲等。如你端詳得十分仔細,你也許會發現這些演員或木偶身上那花紋繁複、華麗異常的戲服。

而若你有幸參觀村裡的祠堂,案臺桌布上那些龍飛鳳舞、富麗堂皇的圖案,多半也會讓你印象深刻。其實,這些都是潮繡的作品。

潮繡之所以能在現代社會生生不息,其實與潮州人的信仰文化不無關係。從過去到現在,潮州人一直相信,世間萬物的背後都有神靈在操縱著,所以,對於世間種種,天地日月、山川河海、雷公電母、雨仙風伯、飛禽走獸等,都充滿了敬畏,並在生活中時時祭拜。

潮州就是這般陰錯陽差地,暗藏著一個最純粹、最傳統的中國,嚴格恪守著各種各樣的古風傳統:禮節繁縟、尊神事鬼、三綱五常、忠義孝悌。而正是這些傳統的堅守,才使得潮繡一直有著強烈的市場需求。也正是這些傳統的存在,才使得潮繡擁有無比豐富的創作題材和無以倫比的文化底蘊。說潮繡是「拈花指尖的信仰」,一點兒也不誇張。

中國人喜歡茶,早在唐代中國就已經有了茶道,優雅的品茶方式與審美情趣甚至遠傳朝鮮半島與日本。當下這個時代,若是在中國範圍裡論茶道,潮州工夫茶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可以說,潮州工夫茶是各地茶文化中最接近於中國古代茶道的。

步驟上,先選茶,然後取火、選茶具、衝泡,最後大家品飲。選水時,首推山泉水,其次是江心水,第三是井水。這些細節都與唐代茶道完全一致。光緒年間的著作《潮州茶經》,對工夫茶的記述更是細緻,光茶具就談到了茶壺、蓋甌、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水缽、龍缸、紅泥火爐、砂銚、羽扇、銅箸、錫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擔等,光烹法就談到了治器、納茶、候湯、衝點、刮沫、淋罐、燙杯、灑茶、品茶等。潮州工夫茶的精緻,由此可見一斑。

一種技法的形成和演變,往往是當地生活方式的折射。一直以來,潮州都是中國大陸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多地少。大抵上與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相關,潮州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間裡經營任何事物,都會盡力達到盡善盡美。諸多信仰形成的本分與踏實,又給潮州人注入了不溫不火的氣質。如今在潮州,無論是老人或是小孩,人人都能像演奏樂器一般行雲流水地泡茶。

因了這絕不虛無縹緲的用心與純正細膩的做事風格,潮州才真正將「精緻」一詞發揮到了極致。而潮州注重鄰裡觀念與家族觀念的傳統,又給工夫茶提供了最實在的用武之地——工夫茶需要工夫,只有人有齊聚一堂的心情,才有工夫如此程序繁複、技藝細膩地烹飲。

來到潮州,你很容易見到糜的蹤影。對於這種食物,初到潮州的外地人可能會覺得十分新奇,點上一碗,才發現不過是樸實無華的白粥。其實,中國古人一直把「粥」成為「糜」,如今只有潮汕地區還延續著這一古老的稱謂。

可是,你可別小看了這碗稀鬆平常的糜。為了這碗糜,潮州人可以延伸出十分豐富的「打冷」菜單來襯託它。這打冷,既有潮汕地區的家常菜,如豬肉鑲苦瓜、香煎馬鮫魚、豆醬炒通菜等,也有傳統的滷味如隆江豬腳、滷鵝、滷豆乾等,還有一字排開用馬鮫魚、鯡魚、紅杉魚等魚類經鹽水醃製後直接蒸熟的魚飯,甚至還有各種依然生猛的海鮮,如海蟹、血蛤等,用於簡單醃製後直接生食。

潮汕地區的夜糜檔口,大多會在暖色的燈泡外面罩上紅色燈罩。有人說,這象徵的是過去出海所用的「紅頭船」。早在五百多年前,潮州人就乘著紅頭船出海,一面周旋於官船與海盜之間小心翼翼地營生,一面勇猛而果敢地探索開發無所依託的浩瀚大海。

在家鄉,同族的人一起祭祖拜神,互相接濟提攜。而在外地,「天下潮人一家親」已成美談。當一個潮人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時,首先想到的是投靠自已最信得過的親戚,而後者也會義不容辭地接納他;即便非親非故,只要是說潮州話的,也自然而然會得到援助。當商人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們總是會熱心地投入各種慈善事業,捐資修橋造路,興學育才,救災恤難,不斷地回報祖國回報家鄉。

中國的商人裡,潮商永遠是最接地氣的一支。在生活節奏瘋狂加速的當下,當我們談論中式的傳統生活,潮州是最不可忽視的一座城市。那些潮州人早已熟悉不過無需刻意掛懷的歷史遺存、廟宇祠堂、民風民俗與手工技藝,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傳統中國的視覺盛宴,更是潮州人對古老文化的傳承與堅守。

它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也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還是央視春晚潮州分會場錄製地。潮諺有云:「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二隻銼牛一隻溜。」這是對廣濟橋最直白的介紹了,常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可見,廣濟橋是潮州遊玩必打卡的景點了。

據有關史籍記載,歷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而集中於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現如今的牌坊街不僅是潮州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也是目前潮州各類小吃美食的聚集地,對於吃貨來說,打卡這裡將可以品嘗到眾多美味極具特色的潮州小吃。

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不到八個月,在這期間驅惡除弊,扶持農桑,贖放奴婢,興辦教育,為潮州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贏得了潮州人的敬仰與緬懷。韓文公祠依山傍水,祠內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登上侍郎閣還可一覽潮州美景。

撰文 | 王寰      編輯 | Elisa 

圖片提供 | 潮州市文物旅遊局、王寰、mawan(署名除外) 

美編 | Hyperion

相關焦點

  • 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潮州,吃完這裡的美食都說沒有辜負
    關於潮州這座城市很多人的印象,好像很休閒,其實不僅如此,潮州的美食匯聚了幾乎廣東所有美食的精華,在這裡旅遊,一定不要忘記好好吃一頓美食!
  • 廣東潮州,我知道這裡最出名的十大特產,作為潮州人,你認識幾種
    潮州是廣東的地級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是我國最重要的沿海城市,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潮州有著豐富的特產,潮州最出名的十大特產又有哪些呢?潮州特產六:潮州陶瓷潮州陶瓷製品遠銷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建于楓溪鎮的「南國瓷鄉陳列館」,陳列的產品集中了大部分楓溪陶瓷的精品,是楓溪陶瓷傳統藝術的縮影。
  • 廣東潮州美食菜譜,潮州美食大全,潮州十大傳統美食.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懶貓美食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舊影潮州》增訂再版|傳統攝影下黑白的潮州歷史與風物
    潮州八景的舊時光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裡寫道:「凡看一部縣誌,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誠然這篇文章中提出的,是對國人貪大求全的「十景病」的批判:「我們中國的許多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
  • 帶你遊潮汕民族瑰寶,體會不一樣的潮州文化,這裡不僅是吃的出名
    辛辛苦苦一個月忙碌完,周末帶上家人一起來出門遊玩,放鬆心情,無疑是生活中最愜意的事今天帶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潮州的非遺文化。修復後的牌坊街,形成一個反映潮州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和經濟生活的古城文化旅遊中心區。而保護的,更多的是獨具潮汕特色的各類經典美食以及文化,在這裡有很多經典的百年老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有現代人們熱潮的網紅特色小店,讓牌坊街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潮州網紅客棧也正因如此,牌坊街成了潮州的必打卡點,備受遊客喜歡。
  • 泰國有條潮汕化唐人街,遍布潮州小吃,說潮州話通行無阻
    泰國規模最大、商業最繁華的唐人街位於曼谷鬧市區,不僅當地華人、華人遊客,土著和外國遊客也喜歡在這裡消磨時間。曼谷唐人街是泰國唯一通行潮州的唐人街。這裡所說的「潮州」現在不是指中國廣東省潮州市,而是指歷史上的「潮州」和潮州文化地區。
  • 廣東潮州「最出名」的「潮州滷水」,是起源是經典,遊客:好味!
    潮州滷水最開始是從「滷鵝」中發展起來的,所以說潮州滷水的所有品種中最重要最經典的一定是:滷鵝。與潮州滷鵝的「相遇」是在一個下雨的清晨,珊珊三丫頭來到潮州牌坊街附近的「南橋市場」逛逛。一天得做多少只滷鵝才能滿足全潮州人們吃「滷鵝「的需求呢?在潮州人的眼中,「無鵝不成宴」,滷鵝是酒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傳統菜,是少不了的一道美味。今天,珊珊三丫頭在市場能見到如此多的店在經營「滷鵝」,說明潮州滷鵝不僅是大席或酒樓中的特色菜,也是潮汕尋常百姓家中的常菜。
  • 【大牌駕到】最好吃的潮州牛肉館,馬上要來合肥了~
    而潮州牛肉湯鍋是潮州菜中舉足輕重,聲名遠播的名片餐食潮巷  ·傳統潮州牛肉餐廳融合時下最流行的潮汕牛肉火鍋手工鮮切熱氣牛肉の特點,專注潮州牛肉美食,烹調最美味的牛肉盛宴本味    ·    新鮮   ·   創新        一般人對於牛肉部位的叫法其實和豬肉是差不多的,牛裡脊、牛五花、牛排等等。
  • 潮州旅遊攻略|一個本地人告訴你潮州有哪些好玩的~
    周邊都得是非常具有廣東特色的碉樓,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店,有很多店家都在賣著潮州特產~牌坊街有一個最有特色的是在「兵馬司林」附近的「榜眼」牌坊,這個是牌坊街中唯一一個具有色彩的牌坊,大家可以去看看~濱江長廊在牌坊街附近,潮州古城外的一條濱江長廊,在這裡可以觀看到潮州的母親河——韓江。
  • 潮州八邑並非全在潮州,如今分散在四個城市,有一個已經不在潮汕
    廣東省是中國陸地上最南端的城市,一直有南大門的稱號,似乎跟中原文化相距甚遠。其實,嶺南文化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這次了解一下粵東地區的故事。根據資料記載,從石器時代,潮汕一帶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世代繁衍。
  • 潮州 古城觀新潮
    潮州木雕第四代傳人郭奕輝的工作檯上,就考究地擺放著一整套工夫茶具。今年22歲的他,從17歲起跟隨父親、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郭少俊學習木雕技藝,是潮州木雕最年輕的傳承人。 「學習木雕太苦太累,我一開始並不感興趣。」郭奕輝說,但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逐漸明白這份堅持是一種責任和傳承,正如父親所說:「木雕工藝不能從年輕人這裡流失了。」
  • 《倒騎驢》 潮州箏曲
    潮州箏曲在調式上有潮樂獨有的"輕三六"調、"重三六"調、"活五"調、"輕三重六"調,加上曲調的文靜委婉和吟揉按滑等細膩的裝飾音潤飾,從而形成了流暢華美的風韻。代表人物有郭鷹、蘇文賢、高哲睿、林毛根、蕭韻閣、黃長富等。代表曲目的《寒鴉戲水》、《柳青娘》、《西江月》、《出水蓮》、《粉紅蓮》、《小桃紅》、《錦上添花》、《平沙落雁》、《深閨怨》等。
  • 舌尖上的潮州——潮州美食地圖
    10.鴨母捻地址:湘橋區牌坊街太平路136-144號 胡榮泉(老店)喜愛甜食的童鞋的至愛——潮州傳統小吃鴨母捻,因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得名,傳統製作要求嚴格,外層為糯米制,有豆沙、芋泥、芝麻糖等餡料
  • 潮州古城一老街,承載著潮州的百年記憶,網羅潮州最有名的小吃
    每一個古城都會有那麼一條老街,承載著繁華中心的百年記憶,潮州也有這樣一條老街:牌坊街。牌坊街,也是潮州的名勝古蹟之一,這裡的牌坊之多也是世界之最了,二十二座古牌坊,訴說著從宋代至今的那些傳說故事,如今的牌坊街已經被修復了很多,來往的遊客也有很多,大多都是來感受古城舊時代的痕跡,還有吃下潮州特色的美食。
  • 對不起,我要去潮州了......
    暢遊西湖,遊覽湖心亭、涵碧樓、處女泉這裡曲徑通幽,頗有蘇州園林的意味西湖還可以划船,年輕人在這裡談戀愛老人在這裡哄小孩最有愛了 鼠曲粿 ,潮汕地區的傳統小食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潮汕風味潮汕民間年節祭祖一般都會有鼠曲粿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
  • 吃遍中國:潮州特色美食小吃
    豬腳圈 豬腳圈是一種油炸的粿類小食,是潮州頗具特色的一款小食。豬腳圈的餡料是芋切成丁、煮熟的紅豆、生蔥珠、五香粉、精鹽,攪拌均勻。豬腳圈味道。因其呈圓圈,狀為從豬蹄上切下來,故人們美其名為豬腳圈。鹹水粿 鹹水粿是一款歷史悠久的潮州傳統小食,相傳在潮州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
  • 食在,潮州.
    小編寫過不少城市美食,發現很少有一個地方能像潮州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吃貨粉絲。就連各種口味刁鑽的老饕也被它降服。可見,潮州美食有多令人難忘啊。圖/嬉遊■ 粿條這潮州人最最日常的早餐選擇之一。最常點的,有豬雜粿條面(湯麵)和沙茶粿(幹拌)。口味清淡的,就點豬雜粿。除了可以吃到爽滑有韌性的粿條外,還能喝到濃鬱的湯底,大滿足!口味重的,就點沙茶粿。沙茶粿是城城的最愛,不同店家製作的沙茶醬都會略有不同。
  • 千年文脈 論道潮州(三)|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兩者結合,遂使潮州文化凸現出圓融、開放的特點,並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得到繼承與發展。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潮州話中大量的外來詞:飲食中的肉丸系列(系客家人首創)、沙茶系列(由南洋傳入),商業街的騎樓式建築「五卡砌」,等等。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如今,這裡擁有1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著極具潮州傳統人文特色的生活習俗和民俗風情;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訴說著千年潮州文化的發展脈絡;潮州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潮劇是中國戲曲的一朵奇葩;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更是飲譽海內外,膾炙人口。悠然穿梭老巷間,深灰色石板鋪砌的街面,寬敞而平坦,24座「修舊如舊」的牌坊群矗立在街道中央,牌坊上保留著不少明清時期的構件文物。
  • 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潮州市委書記、市...
    ,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潮州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首先,潮州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的發展。潮州民營經濟活躍,傳統產業比重大,基本上都是製造業,但技術研發投入普遍不足,產業質量整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