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 論道潮州(三)|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2020-12-17 瀟湘晨報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

南方日報:潮州文化有什麼樣的特質?

曾楚楠:潮州文化有兩個特點:

一則為儒雅、精緻。

潮州民間禮俗中仍可看到「周禮」的影子;潮州音樂中至今仍有外地已失傳的「二四譜」和古曲牌;潮州方言被國際語言學界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由於潮州文化中積澱了大量古文化的成分,自然會給人留下「儒雅」的印象。

潮州自然條件優越,但明清以後,地少人多,生存環境日漸嚴峻,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潮人要謀生計、求發展,便須盡力完善自己的行為方式,在「精」字上做足文章:務農須精耕細作;經商要精打細算;做工要精緻奇巧;做人要「儒氣」精明……不如此,便難以在社會上謀事立身。

另一方面,半封閉的地理環境又催生出潮人在有限的活動空間中,追求自娛、自適、自樂的達觀心態:菜怎樣做才適口,茶怎樣衝才更香,器樂怎樣演奏才更動聽,等等。正因為行為方式與觀念形態互為因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造就了潮人追求儒雅精緻的文化理念。

二則是圓融、開放,即善於吸納、融通外來文化,為我所用;有開拓精神,且能隨遇而安,紮根創業。

潮州的先民多來自中州移民。移民文化有兩個特色:一是「安土重遷」(安於本土,把遷徙看得很重)的觀念相對淡薄,敢於向外另闢天地;二是到了新環境,善於入鄉隨俗,以便與該地的原住民融洽相處。而「大海在其南」的地理位置,又為潮人向外拓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前提。兩者結合,遂使潮州文化凸現出圓融、開放的特點,並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得到繼承與發展。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潮州話中大量的外來詞:飲食中的肉丸系列(系客家人首創)、沙茶系列(由南洋傳入),商業街的騎樓式建築「五卡砌」,等等。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

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這種文化特質不單純是活態的存在,還形成了大量的典籍,並且有系統、有傳承、有受眾,已經完全融入到潮語區的族群的生產生活中。

潮州文化的特質非三言兩語所能承載,但大致可以用「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其中,崇文解決了精神追求,重商解決了物質基礎,堅韌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開拓是一種地理人文。

南方日報:請您具體介紹下。

謝振澤:崇文,是來源於文化基因。

尚學崇教是潮州歷來的優秀傳統,也是造就潮州文化的基礎。歷史上,不管是務農為生或是經商為業,潮州從來不輕視教育。

我們研究院承擔潮州文化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潮州文化印象最深的就是崇文。雖然潮州文化是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等多種文化綜合醞釀的結果。但是居於主線和核心位置的,仍然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突出體現為綱常倫理、尊卑有序、尊師重教、崇文尚禮等,潮州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對儒家文化繼承得最好的地區之一,海濱鄒魯的美譽當之無愧。

尤其是韓愈治潮,對潮州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興學育才,他自捐俸祿作為辦學資金,開啟了潮州興學之風。韓愈治潮僅八個月,但是他離開潮州後,儒家文化的種子卻生根發芽。自此之後,各代潮州先賢繼續興文辦學,至宋代時,潮州已成為人文鼎盛、重禮崇儒的「海濱鄒魯」,可謂讓潮州「從此儒風傳百代」。

這些特質還體現在潮州人的日常生活,做事要「儒氣」,形象要「書儒」,生活要「雅」。無論是宗族活動、婚喪習俗,還是人際交往,潮州都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禮儀。

重商,是為了解決物質基礎。

潮州人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善經商是潮州人共同的秉性。潮州人多地少,為了謀生人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利用一切資源,其突出表現為對商業的開發。

潮州人的商業傳統最早追溯到漢代。潮州有港口,水運便利,宜商宜業。南越時期已經能夠製造比較大的出海船隻。宋代為了發展經濟,出臺激勵貿易措施,潮州人開始大規模海上貿易,悠久的商業傳統培養了潮人精明的頭腦和逐利的敏銳。

潮州人下南洋,很好地詮釋了潮州人向海而生的開拓精神。潮州人敢於搏擊、精打細算、勤儉立業、刻苦經營,經商有道使得商業人才輩出,在海外華人富豪中,潮州人數居榜首。

堅韌,是潮州人特有的意志品質。

這是每一位成功的潮商的品質,也是每項潮州工藝美術所具有的特質。

在潮安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熙公祠裡,士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蟲魚幾幅石雕堪稱石雕一絕。源於此的「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典故,成為潮州人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彩註腳。

「牛索」是指在從熙公祠門樓壁上一塊石雕裡的牧童手裡所捏的一條雙股相纏、長約5釐米細如牙籤的懸空雕飾物。傳說,當時有兩個師傅,用了很長時間來雕刻它,無論怎樣小心謹慎,都在眼看快要成功的時候不小心弄斷。到了第三位師傅,吸收了前面兩位的教訓,改用泡水細磨輕刮的方式,才終於把它雕成。

追求極致,堅韌不拔,是潮州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也是競爭激烈的結果。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產生了豐富多彩而又精妙絕倫的潮州工藝美術。40多個傳統工藝門類,技藝精湛,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潮州的文化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和獨特風韻,在中國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

精緻,是潮州人的生活態度,被認為是潮州文化的基本內容,充分體現在潮州人的「衣食住行」當中。

單說潮州工夫茶,洗杯時「滾」杯之圓潤;淋杯時「繞」杯之柔和;分茶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周到。這是潮州文化最具有符號感和圖譜化的文化特徵。工夫茶的出現,從社會層面看,源自人口密集,經常溝通而產生的溝通協商模式。它滲透入潮人的生活工作之中,成為潮人溝通協商議事的常見載體,相當於西方的三人暢談制頭腦風暴,幾乎成為潮人天性般的協商合作機制,產生潮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與此同時,看似悠閒的工夫茶,也讓潮州人學會了埋頭趕路的同時,抬頭看路,停一停,思考,協商,慢工出細活,辛苦做、休閒食,追求生活的品質。

開拓,則是一種地理人文。

地少人多,潮人面對生存壓力,迸發出敢於闖蕩,打開市場,向外發展的特質,並形成向外發展的傳統。紅頭船便是潮人拼搏和融合精神的集中體現。當年,潮人坐著紅頭船下南洋,開闢了一個個新天地,將潮州文化和潮人的生活方式帶到了南洋乃至世界各地,並在當地生根發芽,甚至深深影響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改變了當地的歷史。

同時,拼搏的潮人不忘本,時刻惦記著反哺家鄉,用大量的僑批滋養了潮州,也融合了多元文化。「紅頭船」既是苦澀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嚮往;既是萬千赤子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橋梁,又是海內外潮人團結的紐帶。「紅頭船」所展示的「團結、拼搏、拓展、創新」的時代內涵,成為潮人前進的動力,催人奮進的精神。

潮人文化特質地標——廣濟橋

南方日報:文化是一個廣泛、深刻、厚重的概念,您認為最能體現潮州文化特質的標誌物是什麼?

謝振澤:對標「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潮州文化的優秀特質,我認為可以用5個標誌物來代言潮州文化,分別為一本《論語》、一桿秤、一條牛索、一道工夫茶、一艘紅頭船這5個標誌物。

如果要選一個地標代表潮州,我認為廣濟橋最能代表,它包含了上述精神特質。 修復好的廣濟橋,共有21座橋墩,橋上的樓閣楹聯匾額和25對楹聯,對仗工整、韻律協調,體現了潮州文化「崇文」的特質;歷史上,潮州因其地理位置,當閩廣之衝,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廣濟橋下成為「四方鹽商輻輳之所」,一裡長橋一裡市,這些都體現了潮州文化「重商」的特質;而300多年官民持續建橋可謂「堅韌」的體現;「廿四樓臺廿四樣」是廣濟橋的一大建築特色,橋梁及其上的建築則是「精緻」的體現;廣濟橋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這體現了潮州人勇於開拓創新的文化內涵。

【來源:文化潮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跟著總書記看潮州」——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南方日報:潮州文化有什麼樣的特質?曾楚楠:潮州文化有兩個特點:一則為儒雅、精緻。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10月12日,潮州牌坊街上,遊客往來,尋味古城。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街步行,了解潮州市修復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優秀傳統文化集結地等情況。  這條位於潮州古城的牌坊街,迅速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
  • 回訪潮州廣濟橋:守護千年古橋 不負綠水青山
    韓江水面,有一座橫跨兩岸、風格獨特的千年古橋——廣濟橋。  10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濟樓歷史和古城修復保護情況匯報後強調,包括廣濟橋、廣濟樓在內的潮州古城比較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實屬難得,彌足珍貴。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 潮州 古城觀新潮
    潮州,是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古城。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澱著古城的深厚歷史,又展現了古城的活力與魅力。 如今,古城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並舉,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登上廣東潮州古城城牆,韓江、韓山立於左,古老的廣濟橋橫臥江面;騎樓老城立於右,「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格局依然如故,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市考察時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寶,潮繡、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彌足珍貴,實屬難得。我們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潮州 古城觀新潮(解碼·城市味道)
    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澱著古城的深厚歷史,又展現了古城的活力與魅力。如今,古城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並舉,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登上廣東潮州古城城牆,韓江、韓山立於左,古老的廣濟橋橫臥江面;騎樓老城立於右,「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格局依然如故,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潮州再出發!
    潮州提出融入、支持和參與「雙區」建設,積極構建「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暢通潮州海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小灣對大灣」。潮州,也正成為人們「用腳投票」投出的人氣高地。朝著年吸引3000萬遊客目標奮進。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來到潮州,能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如今,這裡擁有1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著極具潮州傳統人文特色的生活習俗和民俗風情;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訴說著千年潮州文化的發展脈絡;潮州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潮劇是中國戲曲的一朵奇葩;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更是飲譽海內外,膾炙人口。悠然穿梭老巷間,深灰色石板鋪砌的街面,寬敞而平坦,24座「修舊如舊」的牌坊群矗立在街道中央,牌坊上保留著不少明清時期的構件文物。
  • 潮州:改造活化,讓歷史名城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我市秉承「尊重歷史、保護為先、合理利用、修舊如舊」理念,依託千年文化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山水資源稟賦,做好古城的規劃建設,統籌整合古城、古寨、古村等資源,加強古城業態引導,激發古城活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寶,潮繡、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彌足珍貴,實屬難得。
  •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2020-12-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潮州文化】一碗小小潮州白粥,後宮佳麗三千
    於是,潮州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粥,潮汕把白粥叫做「糜」,而在廣州卻稱之為「三滾粥」。這種潮州白粥,就是把米擱在鍋裡和水煮滾,呈水米分開狀,有點像和了水的飯,不稠不幹。 現在潮州人的傳統早餐一般還是白粥,但是單純一碗白粥,其配菜,卻多的超乎你的想像。
  • 潮州 | 慢慢走,深深愛.
    一千兩百多年前,韓愈因直言進諫得罪帝王被貶潮州。彼時他已年過50,初至南疆,生活與飲食都有諸般不適,小女又在流放途中慘死。但他並未頹唐,而是懷著深切的悲憫,為百姓驅逐鱷魚、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就這樣,韓愈在荒遠的嶺南之地埋下了讀書與教育的種子,從此逐漸形成了好學崇文之風。在「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信仰之下,潮州的文化能量也代代積累起來,成為東南沿海的文明禮儀之鄉。
  • 另一種旅行的方式,歷史文化「小城」潮州的美食之旅!
    高鐵潮汕站位於潮州沙溪鎮許多慕名而到潮州旅遊的客人,基本都是因為「潮州是古城」「歷史文化名城」,有四大名橋的「廣濟橋」,「開元寺」,「牌坊街」等等歷史遺蹟而來的。來到這裡的遊客,逛了「廣濟橋」,走了「古城牆」來到了「牌坊街」,看到一座座標誌著古代潮州出類拔萃的官員牌坊,仿佛穿越到了盛極一時的千年之前。雖說潮州古城的歷史建築確實引領風騷,讓人驚嘆不已。但是相比於潮州的小食來說,還是欠缺了一些「火候」。許多人第一次到潮州,只是為了看看古城,來到之後,就變成了品嘗古城的美食。
  • 品味潮州菜,喝潮汕蝦蟹粥,感受潮州文化!
    記得我們廣西的貴港,也盛行粥文化。過去在桂林的酒店酒樓宴客,粥是不上餐桌的。但是到貴港,粥品不僅上餐桌,還常常是主菜。特別令人垂涎的是貴港市井街頭,每天早上的黃鱔粥。看著店家從水盆中拿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黃鱔,馬上宰殺後,放入滾粥中,撒上香蔥香菜,來點胡椒末,那四溢的香味,至今也令人難忘。上海城市大,經濟發達,全國各地美食雲集,以滿足南來北往的不同口味與需求。
  • 潮州:注入非遺文化,盤活文旅產業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近年來,潮州已成為廣東省內旅遊重要目的地、粵東旅遊核心城市,是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市之一。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看潮州如何將非遺特色注入到文旅融合產業中的。
  • 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潮州市委書記、市...
    李雅林表示,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緊緊把握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積極對標省委「全方位、全過程、高水平、高站位」要求,聚焦省委新任務、新部署、新課題,認真謀劃「十四五」規劃,切實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著力建設陶瓷產業、現代農業產業、臨海產業、文化旅遊、應急產業等五大產業集群,構建「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推動潮州海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小灣對大灣」,形成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特色精品城市的生動實踐
  • 舌尖上的潮州——潮州美食地圖
    不過作為潮州的特產,可以考慮帶給家人嘗嘗。「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漿,再把粉漿倒進一個質地較疏的布袋中,讓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來,到一定時間,使漿粉保存適當水分,然後倒出來用力揉壓,直至它又柔又韌,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製的黑、綠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冊、香黃片制的)甜餡,捏成一粒粒較荔枝果大些的「鴨母捻」,放進白糖湯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湯;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
  • 讓世界在茶香裡暢品潮州
    為進一步推進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推動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發展,昨天,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為此,潮州日報邀請了從事茶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文化名人及業內人士,就如何推動潮州工夫茶文化發展建言獻策。
  • 潮州文化之「街市」文化
    在曲曲折折的潮州街巷裡弄,起先混亂嘈雜,卻擁擠熱鬧,街頭巷尾往往和菜市場呈現一體。隨著經濟的繁榮,後來才有了專門的菜市場,市場貿易才和街道逐漸分開。穿過潮州牌坊街,繞過層層疊疊的騎樓,竄進另一片老房子,很快就進入記憶深處裡的街市。分列檔口,有賣水果的、有賣蔬菜的、有賣魚蝦的、有賣豬肉的、有賣滷鵝的……數不清的美食,「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 潮州牌坊街:一條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
    說起潮州 ,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牌坊街, 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牌坊街到底有什麼特色特點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吧!到明時改用石砌,加疊層樓,飾以花紋,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廣東,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並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潮州古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美,其蘊藏的寓意和奇特的文化如身臨其境,一種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使你對中國文化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它將激勵著後人,勤勞智慧、慈善孝道、清廉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