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即街道上出現臨時性的小市集活動。
在曲曲折折的潮州街巷裡弄,起先混亂嘈雜,卻擁擠熱鬧,街頭巷尾往往和菜市場呈現一體。
隨著經濟的繁榮,後來才有了專門的菜市場,市場貿易才和街道逐漸分開。
穿過潮州牌坊街,繞過層層疊疊的騎樓,竄進另一片老房子,很快就進入記憶深處裡的街市。
分列檔口,有賣水果的、有賣蔬菜的、有賣魚蝦的、有賣豬肉的、有賣滷鵝的……數不清的美食,「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各式各樣,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目不暇接。
行人和和氣氣,攤位熱熱鬧鬧。流淌的閒適氣質,和大都市的快節奏完全不一樣,熙熙攘攘的人群,皆帶著一種骨子裡浸出來的慵懶及隨意。
狹小的街市上,店鋪短小緊湊,地攤貨源充足,有推著自行車的,有拖上小三輪的,也有圈地擺賣的。
空氣中飄著幾分腥味,店主們或蹲著或坐著或弓背,忙著張羅生意。
做街坊鄰居生意的,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沒有冷冰冰的價格牌,唯有以誠待人、以心為商,方能於此長久立足。
這潮人傳統的商道文化,交融碰撞著地方的水土人情。
偶遇熟人,聊上幾句噓寒問暖;討價還價,喝上一盞茗茶潤喉。
街市的世俗人氣,處處充滿溫暖的氣息。
比如我要買海鮮,攤主就會主動地挑一條新鮮的給我;比如報價裡還多了一兩元零錢,攤主就會主動說,我還個整數即可;比如我買青菜,攤主會主動告訴我,最近天氣太冷,生菜起皺的,就不要買;比如我想買草莓,可攤位沒有,攤主就會略帶歉意地告訴我,明天早上再來看看。
喧囂繁忙,煙火濃濃,人來人往,短暫的相聚在時間的沙漏中,人群漸漸雲散。
菜市場搬到街道上,綿延著古與今,為市民的生活平添了一分安穩。繁華熱鬧的街市最接地氣,它流淌著地方文化,既方便了群眾,又搞活了本地的市場經濟!
街市,像一個老潮州風味的「鬧熱」,能真實寫照潮人的慢生活,是當今時人尋找家鄉味的好去處。
如今,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潮州有濃濃巷坊味的傳統「街市」,正在漸漸地消失。
雖然在街上擺攤,會讓交通車輛行駛不便,但在這古老的巷道裡,在這逼仄的小巷子裡,為什麼要允許開車呢?不能走路嗎?不能騎車嗎?
民以食為天,有吃有喝,我們的生活才得以繼續。
人間煙火氣,讓人眷戀而難以割捨,我願多生活其間。
街市之下,人兒歸去。街市裡的一瓜一豆的交易,是腳踏實地的務實,顯得如此瑣碎,也是如此重要。
走在這條紛繁的街市上,讓我內心安穩,這才是我心中最真實的,最悠閒自在的潮人生活吧!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街市,那麼時光凝固在那些舊磚瓦,缺乏具體可感的落腳地,註定是沒人氣了!
人世間,還有什麼重要的場所,抵得過街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