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聲如水漫山村」——陳平原和潮州文化人眼中的群眾文化和文化...

2020-12-14 騰訊網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一度活躍在城鄉基層的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在新時代文化潮州建設新徵程中的文化館及其所代表的群眾文化活動,又該承擔怎樣的角色使命?專家學者們對文化館、對地方文化建設,又有哪些期待和寄語?

近日,潮籍學者陳平原回鄉開講。在市饒宗頤學術館舉辦的「憶舊與追新——陳平原和文化館的故事」主題文化沙龍吸引了潮州文化界專家學者、潮州文史愛好者的高度關注。陳平原從他的文章《文化館憶舊》聊起,與潮州文化名人李英群、曾楚楠等,一起回顧他們與文化館之間的往事,探討文化館的時代擔當及群眾文化發展路徑,共建文化潮州。

潮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森用「一期一會」來表達他對這場文化沙龍的感受。他說,文化來源於生活、植根於群眾當中,文化的傳承發展需要依靠大眾,文化館的門要面向大眾越開越大,引領、凝聚起民間湧動的文化力量,在基層打造我們堅強的文化陣地。

緣起

吟詩的真正意義在生活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文化館憶舊》這篇文章,當然是個人的懷舊。當年在潮州開元寺那裡,是潮安縣文化館的工作站,我經常到那邊去。後來,陳賢武(潮州市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幫我找到了一些我父親的資料,比如1958年、1959年父親發表在《工農兵》上面的詩歌、小演唱,還有他創作的一系列文章等等。父親晚年的時候,我買了很多詩箋,請他書寫他自己寫的詩歌,於是他寫下了《北園詩稿》,都是用方言寫的民歌體的詩歌。父親去世以後,母親生活在文化氛圍很濃的潮州古城,開始學寫舊體詩詞,跟曾楚楠老師參加潮州瀛園詩社的活動。

20世紀70年代潮安縣文化館編印的《潮安文藝》。

當初,我對群眾文化活動不太以為然,可是看到母親夜以繼日地在學寫舊體詩,我很感動,終於明白什麼是文學。吟詩真正意義在於生活,生活在吟詩的過程中得以充實,這樣的文學就值得你紀念。因此,我把父親母親所寫的詩文收集起來,編印成了《雙親詩文集》。

從閱讀父親的詩文,到編印《雙親詩文集》,再到撰寫《文化館憶舊》,其實我想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業餘寫作的意義。文學愛好者中,日後成為專業作家的很少,絕大部分人熱愛文學,其實是一種業餘寫作。閱讀以及文學愛好,使人活得健康、充實、幸福,這才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文學的意義。

每月首周末舉辦的力誠廟會,深受群眾喜愛,日漸成為當地一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我當年在鄉下的生活,除了兩年高中,大部分時間是當民辦老師。對文學的愛好,那些年所寫的東西,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膚淺的,但依舊讓我感動。我曾寫過一首詩,「弦絲雅韻又重溫,落雁寒鴉久不聞。猶記巷頭集長幼,樂聲如水漫山村。」這件作品展出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感嘆,不是我的字特別好,而是那種久違了的鄉村文化生活讓人家感動。「樂聲如水漫山村」,對於那些曾經有過鄉村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 END ☆

相關焦點

  • 什麼叫做有文化和文化人
    心學家 王陽明有文化和文化人,社會上對這兩個概念如今是十分的混亂和模糊。其實這兩個詞的概念意思是相同的,比如說某某有文化,他是個文化人。以前讀書的人少,社會上通常把認識些字的人統稱成文化人,這些稱呼其實誰也不敢當,文化人,這是個多麼崇高的稱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個智者。
  • 李雅林:擦亮潮州「畲族文化發源地」金字招牌
    李雅林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擦亮潮州「畲族文化發源地」金字招牌 11月28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與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討論《潮州市畲族文化保護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擦亮潮州作為「畲族文化發源地」
  • 潮州文化之「街市」文化
    在曲曲折折的潮州街巷裡弄,起先混亂嘈雜,卻擁擠熱鬧,街頭巷尾往往和菜市場呈現一體。隨著經濟的繁榮,後來才有了專門的菜市場,市場貿易才和街道逐漸分開。穿過潮州牌坊街,繞過層層疊疊的騎樓,竄進另一片老房子,很快就進入記憶深處裡的街市。分列檔口,有賣水果的、有賣蔬菜的、有賣魚蝦的、有賣豬肉的、有賣滷鵝的……數不清的美食,「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 千年文脈 論道潮州(三)|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
  • 「跟著總書記看潮州」——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如今,這裡擁有1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著極具潮州傳統人文特色的生活習俗和民俗風情;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訴說著千年潮州文化的發展脈絡;潮州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潮劇是中國戲曲的一朵奇葩;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更是飲譽海內外,膾炙人口。悠然穿梭老巷間,深灰色石板鋪砌的街面,寬敞而平坦,24座「修舊如舊」的牌坊群矗立在街道中央,牌坊上保留著不少明清時期的構件文物。
  • 全力打造群眾文化生活新陣地——黃金坳鎮群眾性文化工作開展紀實
    近年來,懷化市鶴城區黃金坳鎮以建設鎮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契機,堅持文化引領、文化先行,積極打造群眾文化生活新陣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家住黃金坳村餘家灣組的梁春雲是村裡出了名的文藝骨幹,以前受到條件限制想學點聲樂、器樂之類的課程要大費周章,花了錢不說還費時費力,學習效果也不明顯。
  • 潮州:注入非遺文化,盤活文旅產業
    古民居建築+文旅開發:盤活文旅產業站在廣濟樓上,可以俯瞰到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築群。位於潮州古城區太平路和東門街的牌坊街,形成於明清兩代,騎樓形成於明末清初,一直是潮州古城的交通要道和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 【蓮華素食府】帶你走進潮州素食文化!
    ,在喧鬧的市區中營造了一個自然,充滿濃鬱禪文化氛圍的綠色飲食天地。唐宋以來,潮州一帶由於佛教的傳入,寺院庵堂應運興建,至清朝末葉,規模大小,約略逾百。其中較具規模歷千百年尤名聞遐邇,至今得以保存下來的如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護國禪寺、揭陽雙峰古寺等。
  • 潮州牌坊街:一條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廣東,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並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潮州古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美,其蘊藏的寓意和奇特的文化如身臨其境,一種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使你對中國文化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它將激勵著後人,勤勞智慧、慈善孝道、清廉守法。
  • 潮汕文化符號——潮州廣濟橋的往昔今朝
    中新社潮州10月17日電 題:潮汕文化符號——潮州廣濟橋的往昔今朝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連日來成為全國「新網紅」的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東西兩岸,因獨特的橋梁建設風格而聞名海內外。廣濟橋有著「梁橋、浮橋、拱橋相結合」的獨特風格,是潮州市地標性建築。  記者17日探訪廣濟橋。
  • 衡水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辦第三屆群眾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暨...
    6月8日上午,衡水市第三屆群眾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暨「同心戰疫·愛暖人間」優秀攝影作品展在衡水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500多幅攝影作品生動展示出我市社會各界群眾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感人瞬間。衡水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峰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2020-12-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陳平原:過度追求知識淵博而不獨立思考,不是很好的讀書趣味
    如陳平原所說,比起記誦文學史知識,文學教育要觸及的是的與個體生命經驗相通的心智與性情,而這也恰恰是文學的動人之處。《六說文學教育》提出,文學教育的關鍵在於讀本而不是教科書,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記憶的重要性在下降,因此閱讀、品鑑、闡發的能力更為重要。與此相通,文學教育還涉及到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即如何獲得知識。
  • 傳揚優秀潮文化 煥發時代新活力
    潤物細無聲,耳濡目染的文化認同更在平時。暑假期間,湘橋街道義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潮府工夫茶文化博物館,開展「傳承傳統文化,樂唱潮州歌謠」暑期親子活動。在潮州歌謠聲中,孩子們懂得了工夫茶裡蘊含著的和諧和敬老之禮。「田間潮韻香拾裡,中華雅曲傳八方」。
  • 品味潮州菜,喝潮汕蝦蟹粥,感受潮州文化!
    記得我們廣西的貴港,也盛行粥文化。過去在桂林的酒店酒樓宴客,粥是不上餐桌的。但是到貴港,粥品不僅上餐桌,還常常是主菜。特別令人垂涎的是貴港市井街頭,每天早上的黃鱔粥。看著店家從水盆中拿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黃鱔,馬上宰殺後,放入滾粥中,撒上香蔥香菜,來點胡椒末,那四溢的香味,至今也令人難忘。上海城市大,經濟發達,全國各地美食雲集,以滿足南來北往的不同口味與需求。
  • 【潮州文化】一碗小小潮州白粥,後宮佳麗三千
    這種潮州白粥,就是把米擱在鍋裡和水煮滾,呈水米分開狀,有點像和了水的飯,不稠不幹。 現在潮州人的傳統早餐一般還是白粥,但是單純一碗白粥,其配菜,卻多的超乎你的想像。酸鹹菜、鹹菜、蘿蔔乾、小魚仔、醃青瓜苗、醃蝦姑、橄欖、鹹蛋、欖菜、鹹乾花生、炸花生……鹹酸甜各種風味,多得數不過來。於是,一碗潮州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服侍。
  • 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潮州特色美食小吃
    潮州是廣東省轄地級市,是廣東省政府批覆確定的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679平方千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說道潮州,相信大部分的腦子裡跳出來的就是經典的潮汕美食了,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品味一下廣東潮州的特色美食。
  • 帶你遊潮汕民族瑰寶,體會不一樣的潮州文化,這裡不僅是吃的出名
    辛辛苦苦一個月忙碌完,周末帶上家人一起來出門遊玩,放鬆心情,無疑是生活中最愜意的事今天帶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潮州的非遺文化。以前人們不注重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所以部分古建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到了2006年,潮州市才啟動文物的修復工程,當時一共修繕了牌坊街古牌坊22座還對當地的歷史建築,如古井以及路面和地下管網都進行了合理的修復。修復後的牌坊街,形成一個反映潮州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和經濟生活的古城文化旅遊中心區。
  • 【旅遊人】走進廣東潮州,感受潮汕文化
    就一顆想出去看看世界的心在躁動嘛,所以繼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廣東潮州,等我哈。 上午九點,從湖南出發;晚上七點,抵達潮州。十個小時的車程,我從湖南到了廣東,從冬天走到了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