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總書記看潮州」——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2020-12-17 瀟湘晨報

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

南方日報:潮州文化有什麼樣的特質?

曾楚楠:潮州文化有兩個特點:

一則為儒雅、精緻。

潮州民間禮俗中仍可看到「周禮」的影子;潮州音樂中至今仍有外地已失傳的「二四譜」和古曲牌;潮州方言被國際語言學界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由於潮州文化中積澱了大量古文化的成分,自然會給人留下「儒雅」的印象。

潮州自然條件優越,但明清以後,地少人多,生存環境日漸嚴峻,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潮人要謀生計、求發展,便須盡力完善自己的行為方式,在「精」字上做足文章:務農須精耕細作;經商要精打細算;做工要精緻奇巧;做人要「儒氣」精明……不如此,便難以在社會上謀事立身。

另一方面,半封閉的地理環境又催生出潮人在有限的活動空間中,追求自娛、自適、自樂的達觀心態:菜怎樣做才適口,茶怎樣衝才更香,器樂怎樣演奏才更動聽,等等。正因為行為方式與觀念形態互為因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造就了潮人追求儒雅精緻的文化理念。

二則是圓融、開放,即善於吸納、融通外來文化,為我所用;有開拓精神,且能隨遇而安,紮根創業。

潮州的先民多來自中州移民。移民文化有兩個特色:一是「安土重遷」(安於本土,把遷徙看得很重)的觀念相對淡薄,敢於向外另闢天地;二是到了新環境,善於入鄉隨俗,以便與該地的原住民融洽相處。而「大海在其南」的地理位置,又為潮人向外拓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前提。兩者結合,遂使潮州文化凸現出圓融、開放的特點,並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得到繼承與發展。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潮州話中大量的外來詞:飲食中的肉丸系列(系客家人首創)、沙茶系列(由南洋傳入),商業街的騎樓式建築「五卡砌」,等等。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

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這種文化特質不單純是活態的存在,還形成了大量的典籍,並且有系統、有傳承、有受眾,已經完全融入到潮語區的族群的生產生活中。

潮州文化的特質非三言兩語所能承載,但大致可以用「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其中,崇文解決了精神追求,重商解決了物質基礎,堅韌是一種意志品質,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開拓是一種地理人文。

南方日報:請您具體介紹下。

謝振澤:崇文,是來源於文化基因。

尚學崇教是潮州歷來的優秀傳統,也是造就潮州文化的基礎。歷史上,不管是務農為生或是經商為業,潮州從來不輕視教育。

我們研究院承擔潮州文化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潮州文化印象最深的就是崇文。雖然潮州文化是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等多種文化綜合醞釀的結果。但是居於主線和核心位置的,仍然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突出體現為綱常倫理、尊卑有序、尊師重教、崇文尚禮等,潮州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對儒家文化繼承得最好的地區之一,海濱鄒魯的美譽當之無愧。

尤其是韓愈治潮,對潮州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興學育才,他自捐俸祿作為辦學資金,開啟了潮州興學之風。韓愈治潮僅八個月,但是他離開潮州後,儒家文化的種子卻生根發芽。自此之後,各代潮州先賢繼續興文辦學,至宋代時,潮州已成為人文鼎盛、重禮崇儒的「海濱鄒魯」,可謂讓潮州「從此儒風傳百代」。

這些特質還體現在潮州人的日常生活,做事要「儒氣」,形象要「書儒」,生活要「雅」。無論是宗族活動、婚喪習俗,還是人際交往,潮州都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禮儀。

重商,是為了解決物質基礎。

潮州人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善經商是潮州人共同的秉性。潮州人多地少,為了謀生人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利用一切資源,其突出表現為對商業的開發。

潮州人的商業傳統最早追溯到漢代。潮州有港口,水運便利,宜商宜業。南越時期已經能夠製造比較大的出海船隻。宋代為了發展經濟,出臺激勵貿易措施,潮州人開始大規模海上貿易,悠久的商業傳統培養了潮人精明的頭腦和逐利的敏銳。

潮州人下南洋,很好地詮釋了潮州人向海而生的開拓精神。潮州人敢於搏擊、精打細算、勤儉立業、刻苦經營,經商有道使得商業人才輩出,在海外華人富豪中,潮州人數居榜首。

堅韌,是潮州人特有的意志品質。

這是每一位成功的潮商的品質,也是每項潮州工藝美術所具有的特質。

在潮安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熙公祠裡,士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蟲魚幾幅石雕堪稱石雕一絕。源於此的「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典故,成為潮州人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彩註腳。

「牛索」是指在從熙公祠門樓壁上一塊石雕裡的牧童手裡所捏的一條雙股相纏、長約5釐米細如牙籤的懸空雕飾物。傳說,當時有兩個師傅,用了很長時間來雕刻它,無論怎樣小心謹慎,都在眼看快要成功的時候不小心弄斷。到了第三位師傅,吸收了前面兩位的教訓,改用泡水細磨輕刮的方式,才終於把它雕成。

追求極致,堅韌不拔,是潮州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也是競爭激烈的結果。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產生了豐富多彩而又精妙絕倫的潮州工藝美術。40多個傳統工藝門類,技藝精湛,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潮州的文化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和獨特風韻,在中國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

精緻,是潮州人的生活態度,被認為是潮州文化的基本內容,充分體現在潮州人的「衣食住行」當中。

單說潮州工夫茶,洗杯時「滾」杯之圓潤;淋杯時「繞」杯之柔和;分茶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周到。這是潮州文化最具有符號感和圖譜化的文化特徵。工夫茶的出現,從社會層面看,源自人口密集,經常溝通而產生的溝通協商模式。它滲透入潮人的生活工作之中,成為潮人溝通協商議事的常見載體,相當於西方的三人暢談制頭腦風暴,幾乎成為潮人天性般的協商合作機制,產生潮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與此同時,看似悠閒的工夫茶,也讓潮州人學會了埋頭趕路的同時,抬頭看路,停一停,思考,協商,慢工出細活,辛苦做、休閒食,追求生活的品質。

開拓,則是一種地理人文。

地少人多,潮人面對生存壓力,迸發出敢於闖蕩,打開市場,向外發展的特質,並形成向外發展的傳統。紅頭船便是潮人拼搏和融合精神的集中體現。當年,潮人坐著紅頭船下南洋,開闢了一個個新天地,將潮州文化和潮人的生活方式帶到了南洋乃至世界各地,並在當地生根發芽,甚至深深影響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改變了當地的歷史。

同時,拼搏的潮人不忘本,時刻惦記著反哺家鄉,用大量的僑批滋養了潮州,也融合了多元文化。「紅頭船」既是苦澀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嚮往;既是萬千赤子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橋梁,又是海內外潮人團結的紐帶。「紅頭船」所展示的「團結、拼搏、拓展、創新」的時代內涵,成為潮人前進的動力,催人奮進的精神。

潮人文化特質地標——廣濟橋

南方日報:文化是一個廣泛、深刻、厚重的概念,您認為最能體現潮州文化特質的標誌物是什麼?

謝振澤:對標「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這十個字來簡短概括潮州文化的優秀特質,我認為可以用5個標誌物來代言潮州文化,分別為一本《論語》、一桿秤、一條牛索、一道工夫茶、一艘紅頭船這5個標誌物。

如果要選一個地標代表潮州,我認為廣濟橋最能代表,它包含了上述精神特質。 修復好的廣濟橋,共有21座橋墩,橋上的樓閣楹聯匾額和25對楹聯,對仗工整、韻律協調,體現了潮州文化「崇文」的特質;歷史上,潮州因其地理位置,當閩廣之衝,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廣濟橋下成為「四方鹽商輻輳之所」,一裡長橋一裡市,這些都體現了潮州文化「重商」的特質;而300多年官民持續建橋可謂「堅韌」的體現;「廿四樓臺廿四樣」是廣濟橋的一大建築特色,橋梁及其上的建築則是「精緻」的體現;廣濟橋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這體現了潮州人勇於開拓創新的文化內涵。

編輯 範磊

來源:南方+

【來源:潮州社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千年文脈 論道潮州(三)|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
    關注「文化潮州」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關注潮州文化的特質是什麼?崇文、重商、堅韌、精緻、開拓南方日報:潮州文化有什麼樣的特質?而海內外潮人人數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處即有潮人」的奇特現象,更是潮州文化圓融開放特色最集中的體現。謝振澤: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質,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經過長時期的互相影響所形成,涵蓋了語言系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工藝美術、民俗習慣、建築民居等。
  • 李雅林:擦亮潮州「畲族文化發源地」金字招牌
    李雅林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擦亮潮州「畲族文化發源地」金字招牌 11月28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與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討論《潮州市畲族文化保護條例(草案修改二稿)》,擦亮潮州作為「畲族文化發源地」
  • 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潮州市委書記、市...
    談到總書記視察潮州的情形,李雅林至今仍歷歷在目:「我們近距離聆聽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偉大的領袖風範、人格魅力,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宏大的理論視野、政治高度,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博大的人民情懷、家國情懷,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對潮州、對潮州人民的深情厚愛。
  • 從一碗粿粉開始,讀懂「潮州美食」的奧秘
    潮汕「的小吃美食,品種豐富,食材講究,做法精緻,口味清爽,鮮淡,再佐以文化的底蘊,」食在潮汕「之譽便貨真價實。《舌尖上的中國》稱潮汕為」美食界的孤島「。潮州是一座老城,雖府隸於廣,實則在先秦時就屬閩越地,語系接近福建。走在每一條古舊的小巷裡,原汁原味的潮州生活還實實在在存留在那裡。鄰裡街坊,親切友善,而特徵分明的潮州民居和所有的地方民居一樣,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
  • 省級老幹部主題讀書班在汕頭潮州舉辦
    在潮期間,老同志們懷著崇敬心情,追隨總書記足跡,實地考察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詳細詢問了解企業自主創新和生產經營情況;深入到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等地,察看我市歷史文化傳承、文物修復保護、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實地考察潮州文化建設。
  • 權威訪談 | 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何曉軍: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剛來潮州履新兩個月不到的何曉軍已經徹底被這座古城「迷住」。「實際上在潮州我是出去看一次,就震驚一次,這裡三山環抱,韓江如帶,整座城市依山而建,往南展開,1345處文物景點、139座古建築星羅棋布,唐、宋、明、清、民國的典型建築都能在這裡看到,這種資源稟賦是不多見的。」
  • 【潮州文化】一碗小小潮州白粥,後宮佳麗三千
    這種潮州白粥,就是把米擱在鍋裡和水煮滾,呈水米分開狀,有點像和了水的飯,不稠不幹。 現在潮州人的傳統早餐一般還是白粥,但是單純一碗白粥,其配菜,卻多的超乎你的想像。酸鹹菜、鹹菜、蘿蔔乾、小魚仔、醃青瓜苗、醃蝦姑、橄欖、鹹蛋、欖菜、鹹乾花生、炸花生……鹹酸甜各種風味,多得數不過來。於是,一碗潮州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服侍。
  • ...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習近平談新形勢下自力更生之路】12日下午,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他說,企業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現在我們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 潮州 古城觀新潮
    登上廣東潮州古城城牆,韓江、韓山立於左,古老的廣濟橋橫臥江面;騎樓老城立於右,「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格局依然如故,綿延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市考察時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寶,潮繡、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彌足珍貴,實屬難得。我們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
  • 看一眼就想吃的潮州10大特色美食!
    「粿汁」粿汁是廣東潮汕地區流行的傳統民間小食,粿汁屬於潮菜。潮州街,到處都是賣粿汁的小攤,叫人端來一碗熱騰騰的滑口粉,淋上淡棕色的滷汁,再點一些滷豬腸子、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等,這就是粿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道。
  • 潮州連開N家的茶飲店,新品「酷脆」來襲!
    冬日新晉C位「麥酷脆可可」和「厚芋泥酷脆」,美味來襲,好喝又好吃!除了特色新品,還有暖心熱飲,讓你這個冬天,不再凍手~「麥酷脆可可」以一層酷脆醬掛壁,香甜濃鬱的可可冰沙加入Q彈珍珠,頂部再擠上厚厚的奶油頂,撒上些許麥酷脆點綴,顏值上就俘獲人心~入口冰涼清甜的可可冰沙裹挾著珍珠滑過舌尖,麥酷脆的加入豐富了口感,咔嚓咔嚓的咀嚼感,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漫步在2公裡長的太平街,仿佛走入一段幽深的歷史迴廊,一幅幅生動的潮州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畫卷在眼前漸次鋪開。兩旁的騎樓民居仍保留著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潮式裝潢質樸中見雅趣。臨街店鋪經營的皆是木雕、潮繡、陶瓷工藝品和單叢茶、「老香黃」等潮州土特產,極具代表性的老字號「胡榮泉」「老娘巾」「仰山樓」「清心居」「木偶工藝坊」等特色商鋪比肩而立,更是讓往來遊客仿佛置身於潮州文化的「大觀園」。
  • 潮州:注入非遺文化,盤活文旅產業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近年來,潮州已成為廣東省內旅遊重要目的地、粵東旅遊核心城市,是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市之一。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看潮州如何將非遺特色注入到文旅融合產業中的。
  • 潮州:改造活化,讓歷史名城煥發新活力
    漫步古城,走古橋、逛古街、串舊巷、看老厝、進古寺、登韓祠,餓了饞了就點一份潮味美食,乏了困了找個特色客棧睡個美覺,累了渴了就在茶舍坐下聽曲品工夫茶,在清幽的茶香、悅耳的潮樂中體驗精緻的潮州慢生活。
  • 以高質量審判執行成效 為潮州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潮州法院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近日,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任宗理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潮州法院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感恩奮進,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總定位總目標,對標省委「四個新」和「兩全兩高」要求及潮州市委「1+5+2」工作部署,為潮州加快構建「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 【視頻】梁維東率東莞市黨政代表團赴汕頭、潮州學習考察
    圖為26日在汕頭僑批文物館參觀東莞陽光網訊 10月26日至27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率東莞市黨政代表團,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先後赴汕頭、潮州學習考察,推動我市與汕頭、潮州在更多領域深化交流合作,攜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
  • 潮州文化之「街市」文化
    在曲曲折折的潮州街巷裡弄,起先混亂嘈雜,卻擁擠熱鬧,街頭巷尾往往和菜市場呈現一體。隨著經濟的繁榮,後來才有了專門的菜市場,市場貿易才和街道逐漸分開。穿過潮州牌坊街,繞過層層疊疊的騎樓,竄進另一片老房子,很快就進入記憶深處裡的街市。分列檔口,有賣水果的、有賣蔬菜的、有賣魚蝦的、有賣豬肉的、有賣滷鵝的……數不清的美食,「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亮相廣州塔
    2020年11月7日-12月31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亮相。本次展覽是廣州與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覽,作為嶺南之窗首個跨市展,通過兩地非遺項目的對比式呈現和場景化展示,讓遊客切身感悟嶺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廣州攜手潮州,聯袂奉獻華章「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於11月7日-12月31日在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舉辦。
  • 回訪潮州牌坊街:「潮州菜都是寶,要更好發揚出去」
    潮州牌坊街上,店鋪林立。10月12日下午,這條遊客如雲的街道一下子沸騰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沿街步行,走進街邊商鋪,同店員、顧客熱情交談,向他們詢問復商復市怎麼樣、生產生活還有什麼困難等。  總書記的到來,令大家精神振奮。「總書記的關心,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鼓舞。」
  • 回訪潮州廣濟橋:守護千年古橋 不負綠水青山
    10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濟樓歷史和古城修復保護情況匯報後強調,包括廣濟橋、廣濟樓在內的潮州古城比較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實屬難得,彌足珍貴。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