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永不朽——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2021-01-11 苔黑酚

金漆鑲嵌髹(xiū)飾技藝是燕京八絕之一,是宮廷藝術的沿革,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名貴寶石鑲嵌的漆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我國漆藝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漆器卻有著七千年的歷史,我國的漆器工藝品在世界範圍內獨領風騷。

花板翹頭櫃

從工藝上講,最早的漆器裝飾手法是漆繪,漆繪促成了漆與顏料的結合。除了顏料,漆與金的結合應用也十分廣泛。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稱其為「金髹」,又名「金漆」,內容包括彩繪、雕填、刻灰等工藝。「金漆」與「鑲嵌」工藝相結合稱為「金漆鑲嵌」,金漆鑲嵌是我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其工藝品種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豐富發展。

金漆屏風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後在漆底上運用鑲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斷紋、刻漆、金銀、罩漆等裝飾技法。有專家評價,「金漆鑲嵌」這4個字涵蓋了金漆鑲嵌髹飾技藝80%的技藝。金漆包括描金、貼金和用針或刀刻填手法的雕填、刻漆;鑲嵌則包含螺鈿鑲嵌和百寶嵌。

精工鑲嵌屏風《洛神》

歷史上,北京市是我國重要的漆器產區,尤其是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園廠、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這些都是專門為皇室打造御用漆器之處,徵調天下能工巧匠,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為北京漆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北京金漆鑲嵌髹飾技藝的工藝技法、藝術風格傳承自明清宮廷藝術。古樸典雅、端莊華貴、富麗堂皇、品種繁多,彰顯皇家風範。

質感強烈的金漆作品

進入本世紀後,隨著政府的支持、國民富裕程度和審美品位的提高以及收藏熱的興起,金漆鑲嵌傳統工藝品逐漸受到國人歡迎,國內市場開始形成、擴大。金漆鑲嵌髹飾技藝迎來了新的機遇!

相關焦點

  • 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神秘
    2011年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鄒德香編號:04-1893出生日期:1948項目名稱: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荊州地處江漢平原,長江荊江段
  • 傳統手工技藝-漆器髹飾技藝
    漆器髹飾技藝是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漆器極富中華民族特色,具有典型東方藝術特點。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正式確定518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揚州漆器髤飾技藝和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其中。
  • 「髹飾與繪畫技藝展」在林則徐紀念館開展
    StartStopStartStop福州新聞網6月12日訊(記者 原浩)在2020年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智者造物——髹飾與繪畫技藝展」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舉行。本次展覽通過介紹「歷史傳承」「製作工藝」「技藝創新」「當代新篇」四個部分展現髹飾藝術的漫長演變、精湛工藝、東方意蘊以及新的時代特色。圖為《髹漆三角花器》展示了製作工藝的創新。本次展覽展現了髹飾藝術的精湛工藝與東方意蘊。
  • 圖文:12工匠苦守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鄒傳軍是楚式漆器髤飾技藝傳承人鄒德香的小兒子。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是一種先秦荊楚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2011年被納入國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00多年來,這一獨具東方文化特色的荊楚傳統技藝,一直在荊沙地區傳承。  據介紹,漆器髹飾技藝工序繁複,需要雕刻胚胎、打磨、彩繪等10餘道工序,製作一件漆器,有時耗時1年。
  • 徽州漆器髹飾技藝——犀皮漆技法實訓在徽博舉行
    12月8日至11日,黃山學院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漆藝專業17名大三學生在2位領隊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非遺園黃文勇工作室進行為期四天的徽州漆器髹飾技藝——犀皮漆技法實訓。在徽博非遺園黃文勇工作室,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黃山學院客座教授黃文勇現身說法,不僅引導學生們觀摩其現場陳列的新近創作的各式漆器作品,感受體會不描、不刻、不畫,卻將變幻多彩的紋理深藏於大漆之中的奧秘,而且悉心指導學生們在定製的瓷器胎骨上打埝、刷漆、打磨拋光。
  • 大福話福州(十一)| 匠心工藝,大器大漆——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它是失傳的夾紵技藝的重生,採自天然生漆,加以髹飾技法,集輕盈與瑰麗於一身。    漆,指的是漆樹上割下來的一種白色粘稠狀液體,經氧化後變黑,俗稱「大漆」,加鐵變得漆黑,加硃砂變得朱紅。    但大漆一定要刷在胎上,刷在木頭上叫木胎;刷在瓷器上叫瓷胎,脫胎又為何物?這個故事和福州有關。
  • 明代《髹飾錄》對漆器的分類介紹(上)
    龍紋黑漆描金藥櫃(明萬曆)明代黃大成所著《髹飾錄》是中國古代唯一一部關於漆器工藝的著作。之後,晚明嘉興西塘名匠揚明對其做了第一次註解。髹飾錄《髹飾錄》分《乾》、《坤》二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條。《乾集》講製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坤集》講漆器分類及各個品種的形態。
  • 武義民間藝術家38年專注「大漆髹飾」技藝傳承發揚
    近年來,他一直專注於大漆髹飾技藝的鑽研,以恢復傳統大漆髹飾技藝為己任,保護和傳承漆畫、大漆古琴、描金彩繪等大漆技藝,以及漆藝的研究、科普、推廣,得到政府、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和好評。初到漆香草堂,只見創辦人鍾宏雲正一筆一筆耐心地給瓷器繪漆,身後的木架上擺著一個個繪製精美的漆器作品,花瓶、茶盞、首飾盒、瓷碗、小木櫃、古琴等漆器典雅而又精緻。聊起自己熱愛的漆器,鍾宏雲眼神都散發著光芒。
  • 嘆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髹飾是漆器製作中最為「精彩」的部分。給器物髹漆、裝飾猶如人們穿衣戴帽。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漆器鋥亮的漆膜,五彩繽紛的紋飾,全依賴漆工高超的髹漆和裝飾技藝。戰國以前,漆器製作沒有嚴格的工種分工。
  • 髹飾夢繁華——元明宮廷漆器
    張成、楊茂二人亦代表著元代雕漆技藝的最高水平,在當時即名播海外,影響深遠。張成所制剔紅一般堆漆肥厚,刀法渾厚結實,高度發揮線條的藝術性,較之宋器,具有著更為純熟的技法。 此盤木胎,內外髹朱漆百層,口沿圓厚,所飾錦紋與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元代楊茂造剔紅梅花紋盤(《中國漆器全集·三國-元》,圖156)的口沿所飾相同,是較為少見的元代剔紅邊飾,張成、楊茂均選用此飾,與二人同為嘉興籍漆工,互相影響不無關係。
  • 穿越古今的華麗,傳承千年的楚文化—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該技藝在湖北保存完整傳承至今。提起「漆」,大家想到的就是化學油漆。化學油漆流行及其帶來的廉價、汙染標籤,是對傳統漆器的致命誤解。「漆」,指的是大漆,又名生漆、國漆,是割開漆樹樹皮,從韌皮內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屬純天然產品。大漆無毒無害,可以「吃」。據《本草綱目》記載,乾漆是一味重要中藥。而化學油漆,只能稱之為『塗料』,與大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
  • 探館文博會|霹靂布袋戲木偶、漆器髹飾……你見過嗎?
    (文/見習記者 蒙 婧 圖/記者 黃 嶸)好看又實用精微細膩的雕刻技藝、五彩高雅的玻璃藝品、紋理細緻的墨玉產品……本屆文博會,「臺灣頂級工藝」展館攜手12位臺灣頂級工藝大師帶來多元獨特、凸顯質感的工藝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