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飾與繪畫技藝展」在林則徐紀念館開展

2020-12-21 福州新聞網

StartStop

StartStop

福州新聞網6月12日訊(記者 原浩)在2020年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智者造物——髹飾與繪畫技藝展」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舉行。

展覽將從6月10日持續至6月22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大漆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和創意產業的重點發展學科,福州傳統大漆藝術是福州重要的歷史特色文化。 圖為林則徐印章《寵辱皆忘》——髹漆仿壽山石大印章。

本次展覽通過介紹「歷史傳承」「製作工藝」「技藝創新」「當代新篇」四個部分展現髹飾藝術的漫長演變、精湛工藝、東方意蘊以及新的時代特色。圖為《髹漆三角花器》展示了製作工藝的創新。

本次展覽展現了髹飾藝術的精湛工藝與東方意蘊。

主辦方表示,福州漆工藝的傳承發展,與許多當代青年漆藝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使大漆作品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本次展覽既弘揚了福州特色的漆文化,也展現了福州文創產業的發展。圖為青年漆藝家方曉輝現場介紹髹飾藝術。

相關焦點

  • 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神秘
    2011年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鄒德香編號:04-1893出生日期:1948項目名稱: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荊州地處江漢平原,長江荊江段
  • 傳統手工技藝-漆器髹飾技藝
    漆器髹飾技藝是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漆器極富中華民族特色,具有典型東方藝術特點。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正式確定518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揚州漆器髤飾技藝和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其中。
  • 鬼斧神工永不朽——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金漆鑲嵌髹(xiū)飾技藝是燕京八絕之一,是宮廷藝術的沿革,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稱其為「金髹」,又名「金漆」,內容包括彩繪、雕填、刻灰等工藝。「金漆」與「鑲嵌」工藝相結合稱為「金漆鑲嵌」,金漆鑲嵌是我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其工藝品種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豐富發展。
  • 圖文:12工匠苦守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鄒傳軍是楚式漆器髤飾技藝傳承人鄒德香的小兒子。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是一種先秦荊楚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2011年被納入國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00多年來,這一獨具東方文化特色的荊楚傳統技藝,一直在荊沙地區傳承。  據介紹,漆器髹飾技藝工序繁複,需要雕刻胚胎、打磨、彩繪等10餘道工序,製作一件漆器,有時耗時1年。
  • 徽州漆器髹飾技藝——犀皮漆技法實訓在徽博舉行
    12月8日至11日,黃山學院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漆藝專業17名大三學生在2位領隊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非遺園黃文勇工作室進行為期四天的徽州漆器髹飾技藝——犀皮漆技法實訓。在徽博非遺園黃文勇工作室,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黃山學院客座教授黃文勇現身說法,不僅引導學生們觀摩其現場陳列的新近創作的各式漆器作品,感受體會不描、不刻、不畫,卻將變幻多彩的紋理深藏於大漆之中的奧秘,而且悉心指導學生們在定製的瓷器胎骨上打埝、刷漆、打磨拋光。
  • 大福話福州(十一)| 匠心工藝,大器大漆——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它是失傳的夾紵技藝的重生,採自天然生漆,加以髹飾技法,集輕盈與瑰麗於一身。    漆,指的是漆樹上割下來的一種白色粘稠狀液體,經氧化後變黑,俗稱「大漆」,加鐵變得漆黑,加硃砂變得朱紅。    但大漆一定要刷在胎上,刷在木頭上叫木胎;刷在瓷器上叫瓷胎,脫胎又為何物?這個故事和福州有關。
  • 武義民間藝術家38年專注「大漆髹飾」技藝傳承發揚
    近年來,他一直專注於大漆髹飾技藝的鑽研,以恢復傳統大漆髹飾技藝為己任,保護和傳承漆畫、大漆古琴、描金彩繪等大漆技藝,以及漆藝的研究、科普、推廣,得到政府、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和好評。初到漆香草堂,只見創辦人鍾宏雲正一筆一筆耐心地給瓷器繪漆,身後的木架上擺著一個個繪製精美的漆器作品,花瓶、茶盞、首飾盒、瓷碗、小木櫃、古琴等漆器典雅而又精緻。聊起自己熱愛的漆器,鍾宏雲眼神都散發著光芒。
  • 嘆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髹飾是漆器製作中最為「精彩」的部分。給器物髹漆、裝飾猶如人們穿衣戴帽。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漆器鋥亮的漆膜,五彩繽紛的紋飾,全依賴漆工高超的髹漆和裝飾技藝。戰國以前,漆器製作沒有嚴格的工種分工。
  • 髹飾夢繁華——元明宮廷漆器
    剔紅是中國漆藝的經典品種,是將髹漆、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工藝。在中國制漆工藝中,剔紅的製作工序可謂最多,製作周期亦為最長,藝術表現力最為突出,甚至成為中國漆器工藝的代表而廣受國內及日本、歐美收藏家的垂青。
  • 「千文萬華」——濰坊紅木嵌銀漆器京韻作品展暨技藝專業幫扶項目...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14日訊 (記者 孫小茹)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濰坊市在濰坊鳶都嵌銀廠成功舉辦「千文萬華」——濰坊紅木嵌銀漆器京韻作品展暨技藝專業幫扶項目啟動儀式
  • 穿越古今的華麗,傳承千年的楚文化—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該技藝在湖北保存完整傳承至今。提起「漆」,大家想到的就是化學油漆。化學油漆流行及其帶來的廉價、汙染標籤,是對傳統漆器的致命誤解。「漆」,指的是大漆,又名生漆、國漆,是割開漆樹樹皮,從韌皮內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屬純天然產品。大漆無毒無害,可以「吃」。據《本草綱目》記載,乾漆是一味重要中藥。而化學油漆,只能稱之為『塗料』,與大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
  • 明代《髹飾錄》對漆器的分類介紹(上)
    龍紋黑漆描金藥櫃(明萬曆)明代黃大成所著《髹飾錄》是中國古代唯一一部關於漆器工藝的著作。之後,晚明嘉興西塘名匠揚明對其做了第一次註解。髹飾錄《髹飾錄》分《乾》、《坤》二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條。《乾集》講製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坤集》講漆器分類及各個品種的形態。
  • 試論中華髹飾工藝與中華科技的同步互動
    《漢書》記成帝時皇后所住昭陽宮「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銅冒黃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可見,漢代大小木作的髹飾十分華美。髹漆木器木胎成形的方法有:砍挖、鎪鋸、刻鏤、板合、車旋、屈木、圈疊多種。
  •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要門票要錢嗎 開放時間預約方式介紹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要門票要錢嗎 開放時間預約方式介紹據悉,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於4月16日(星期四)起恢復對外開放。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林則徐紀念館將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開放時間為8:30-17:00,16:30停止入場。
  • 福建福州耳熟能詳的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鼓山旅遊景點遊記
    二、福建福州林則徐紀念館景點介紹林則徐紀念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本名林文忠寺,1982年冬天建了林則徐紀念館,林則徐生平的故事在博物館展出,祠堂是林則徐生平的照片,他在鴉片戰爭中所表現出的艱辛和勇敢,的生活習慣也是清末歷史的回顧。
  • 吳瑛民間年畫年飾作品展開展
    佛山日報訊 記者馮慧雯攝影報導:昨日,在高明區文化中心,畫·年——吳瑛民間年畫年飾作品展開展,吸引不少市民進場欣賞。據介紹,本次展覽是高明區文化中心建館以來首次推出的年畫年飾作品展,展出共計160幅由高明區美術家協會會員、美術設計師吳瑛創作的年畫年飾作品。
  • 探館文博會|霹靂布袋戲木偶、漆器髹飾……你見過嗎?
    (文/見習記者 蒙 婧 圖/記者 黃 嶸)好看又實用精微細膩的雕刻技藝、五彩高雅的玻璃藝品、紋理細緻的墨玉產品……本屆文博會,「臺灣頂級工藝」展館攜手12位臺灣頂級工藝大師帶來多元獨特、凸顯質感的工藝風採。
  • 跨越大海的星光 岡山上海殘障人士繪畫交流展開幕
    11月24日上午,在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的上海分會場,屏幕上正播放著來自中日兩國的80幅參展畫作,在場嘉賓們被作品深深吸引並不時發出讚嘆之聲。2019年,「星光閃耀·跨越大海——上海岡山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行,並約定一年後在日本岡山再次舉辦。
  • 林文忠公祠:福州必去免費景區,記錄了林則徐的一生
    三坊七巷南邊有座紀念館,步行5分鐘即到,儘管如此,到三坊七巷的遊客仍舊選擇無視,他們看了太多古蹟,已不想再去看另一個了。可對於我來說,這裡才是最重要的,它就是林則徐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又名林文忠公祠,始建於1905年,1982年時按原樣翻修,基本保持了最初形態。「文忠」是林公的諡號,鹹豐即位沒多久,林則徐便逝世於上任路上,這位年輕的皇帝有感於林公長期的忠誠,賜予諡號「文忠」。一個忠字,寫盡了林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