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無印良品:自家「良品」屢現不良 對手迎頭趕上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

  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檢測報告稱,其於2018年8月至10月從香港多地購買了58款餅乾類食品,部分檢測樣品中發現了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相關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今日,記者在無印良品官方商城搜索「榛子燕麥餅乾」,未能找到相關產品。位於上海市美羅城、光啟城等多家無印良品門店店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款餅乾已無售賣。

  此外,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儘管是在工作日,但無印良品多家門店內顧客頗多,「致癌門」事件似乎並未影響門店的客流量。上海市徐匯區一家門店的店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關食品監管部門已於今日(1月17日)早上到店調查。1月17日下午,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了此事。該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確實已經開展了初步調查,但整個調查目前還在進行中,相關結果還無法披露。」

  1月17日下午,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上述檢測報告中提及的致癌物並非食品添加劑,並不存在非法添加或過量的問題,且目前國際未制定該些物質的限量標準。此外,上述涉事產品「榛子燕麥餅乾」在進口時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安全測試包括檢測樣本是否含有汙染物環氧丙醇(glycidol)、丙烯醯胺(acrylamide)及氯丙二醇(3-MCPD),其中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屬於基因致癌物。檢測發現,40款檢驗樣本中含有環氧丙醇,含量介乎每公斤3.4微克~1900微克;42款樣本檢驗出丙烯醯胺,含量介乎每公斤32微克~340微克。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指出,不能為該等物質制定安全攝取量,建議攝入越少越好。

  或尚未真正下沉中國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無印良品已涉及多次產品質量風波。早在201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便發布報告稱,無印良品多批次進口食品出現不合格的問題;2017年,無印良品因產品質量、誇張宣傳等問題被行政處罰多次;2018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軟殼行李箱振蕩衝擊性能不合格。

  除了產品質量,無印良品此前的「問題地圖」事件和「不配合抽檢事件」也頗受質疑。2018年1月29日,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官網通報無印良品商店贈閱的《2017年秋冬家具目錄冊》中插附的地圖存在無審圖號、錯繪國界線、漏繪釣魚島等重要島嶼、海南島與大陸不同色、臺灣島註記錯誤等嚴重錯誤;2018年9月,無印良品北京某門店工作人員拒絕配合當地工商局進行商品抽檢工作。

  消費者口碑的下降似乎在公司財報數據上也有所反映。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1月9日公布的財報顯示,在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為536.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4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

  在市場競爭方面,無印良品在中國也面臨不小的挑戰。近年來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等電商的風格與無印良品有相似之處,網易嚴選甚至在最初推廣時稱「與無印良品同一廠家」。國內男裝品牌海瀾之家也曾稱「將對標無印良品」,而被稱為「低配版無印良品」的名創優品、NOME、ABS愛彼此等線下門店近年來同樣發展勢頭迅猛,其中名創優品更是於去年10月宣布獲得來自騰訊及高瓴資本的10億元投資。

  這或許意味著無印良品的差異化優勢進一步被弱化。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無印良品在日本是大眾化的雜貨店,但在中國成了中高檔消費群體的選擇,主要在一二線市場布局,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品牌定位偏高,目前還無法下沉真正的中國市場。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無印良品近四年來採取了超過十次的降價舉措,程偉雄對此表示:「從近年來無印良品的多次降價也可以看出,公司下沉中國市場的迫切性。早些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當前NOME、名創優品等品牌雖然在市場上有不小的斬獲,但相比無印良品,仍是形似神不似。但隨著本土消費零售市場的壯大,無印良品需要重新梳理品牌定位。」

(責任編輯:王擎宇)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陷質量風波 無印良品哪些商品有質量問題
    無印良品擁有很多的忠實用戶,因為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然而在今年1月和2月,無印良品分別出現了燕麥餅乾含有毒物質、天然水致癌物超標的質量問題,來到四月,無印良品陷質量風波,部分進口筆記本和不鏽鋼尺有問題。
  • 無印良品困局
    良品「不良」,無印良品又出品質事故了。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無印良品的品牌名譽再受衝擊。據日媒報導,因部分商品被驗出含超標的致癌物質溴酸,無印良品計劃將主動下架瓶裝的「天然水」與「礦泉氣泡水」共約59萬瓶,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啟召回。據悉,涉事商品在日本、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均有銷售。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根據判決書顯示,北京「無印良品」早在日本「無印良品」尚未進入國內市場、尚未在國內具有影響力之時就註冊了該商標,並未在主觀意願上侵犯日本「無印良品」的「在先權利」,且北京「無印良品」註冊的是第24類商品中的商標,僅包含棉織品、毛巾、床單、床罩、被褥、枕套、被套等家紡用品,是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不存在投機搶註的行為,依法依規註冊的國產「無印良品」,理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 無印良品的涼
    在商品開發中,無印良品對設計、原材料、價格都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例如服裝類要嚴格遵守無花紋、格紋、條紋等設計原則,顏色上只使用黑白相間、褐色、藍色等。 無印良品和許多設計大師合作,其中就包括了世界級大師深澤直人、原研哉和山本耀司。出眾的設計,幫助無印良品在業界樹立了獨特的形象,形成了差異化的品牌認知。
  • 無印良品大潰敗
    無印良品門頭外景無印良品於2006年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目前無印良品在美國設有18家門店,年收售額約為1.02億美元,佔良品計劃營收的2.5%。但是,請注意,在過去三個財年中,無印良品的美國市場一直是賠本賺吆喝的狀態。根據無印良品的破產聲明,最近一個財年,美國市場的虧損就高達1000萬美元,此等糟糕的財務數據對於它的美國市場體量來說,分外嚇人。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就在最高人民法院對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行政案作出判決後不久,2014年,良品計畫以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為由,於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棉田公司的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提起一系列訴訟,請求判令後者立即停止對良品計畫名下「無印良品」、「MUJI」等商標的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含有「無印良品」及「MUJI」文字的企業名稱,刊載聲明以消除不良影響,並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等。
  • 「無印良品」無商標,日本「無印良品」正在申請破產中
    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的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這個消息令人感慨萬分。據悉自2006年無印良品進駐美國的3年內,無印良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超過6400萬美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了。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告了
    臨平歡樂城的店經營的名為「無印良品Natural Mill」綜合性店鋪,銷售與日本公司類似的產品,在店鋪門頭、牆面、廣告等多處顯著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標識,銷售的產品上也多處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無印工坊」標識,並且店鋪裝潢也與日本公司十分相似,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誤認。
  • 無印良品失寵
    無印良品創立於1980年,當時是西友(Seiyu)連鎖超市的一個自有品牌,其初衷是提供一些為數不多的低價產品。當時,日本消費者非常重視美學上的完美性,不符合這一嚴苛標準的產品常會被丟棄。無印良品則反其道而行之,在首批產品中納入了殘缺的香菇,並以折扣價出售,這也催生了該公司的一個座右銘:「低價有理。」
  • 「性冷淡」的無印良品酒店,藏著怎樣的焦慮與野心?
    不過,無印良品的旗艦店就在樓下,住客需要購買也十分方便。在此次與深業上城的合作中,無印良品只參與酒店的設計,收取冠名費,具體經營由深業集團負責。另外,無印良品手握監察權,半年一次監察,以確保酒店與其調性相符。MUJI HOTEL開業當天,無印良品社長松崎曉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今後我們還是計劃做綜合性的項目,不會單獨開出酒店。」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無印良品為何頻出次品?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公布的對北京流通領域銷售家具類商品的質量抽檢結果顯示,此次抽檢結果發現有11款家具產品不合格,涉及無印良品、IKEA(宜家)等品牌,其中6件來自無印良品。一時間,無印良品站上了「風口浪尖」。根據《國際金融報》記者得到的不合格名單,在無印良品這6款不合格的家具產品中,5款涉及的主要問題為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但或許是因為品牌理念的走偏,或許是未放下海外品牌的倨傲,又或許是錯估了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無印良品的王朝在中國迅速建立,又迅速崩塌,被「後來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名創優品等包夾。無印良品元老田中一光在《無印良品考》中曾言:「無印良品的誕生是對現代文明高技術的一種抵抗。」
  • 無印良品餅乾致癌物含量均最高 無印良品如此回復
    ,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內地官方網站上找到了該報告中同名的榛子燕麥餅乾,但官網顯示該產品暫時缺貨。北青報記者先後聯繫了多家位於內地的無印良品實體店,均被告知仍有「榛子燕麥」口味餅乾在售,規格均為15片每袋。各大電商平臺上,也仍舊可以檢索出涉事餅乾的購買連結,其中部分還特意標註了「香港代購」字樣。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但很遺憾,無一取得成功。無印良品當時隸屬於西友集團,西友在商品開發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關注顧客,無印良品也傳承了這種積極聽取顧客心聲和意見的優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它在尋找最合適的素材、加工方式及商品樣式的同時,也在「樸素」或「簡約」中尋求新的價值觀和審美。無印良品的理想在於,給消費者帶來一種「這樣就好」的滿足感,試圖讓人們找到適合就好的樂觀心態。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前社長:我靠這7個措施才讓無印良品起死回生
    無印良品是一個非常有自己價值觀的品牌,日語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我只生產我能看得見的、需要的產品」。中文意思是「以產品本位主義研製產品」。所以無印良品的包裝、品牌都非常簡單,無印良品想實現的是消費者拿到這個產品,摸到這個材料的時候,就能辨別出來,這是無印良品。我們希望做到以產品本身去說話,以產品本身去和別人競爭,這是無印良品的哲學。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這樣的兩家無印良品,你傻傻分得清楚嗎?反正乘法君是傻傻分不清楚。此外,天貓上的「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無印良品旗艦店」的線上店鋪,更是讓人懷疑自己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