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教堂:哥德式宗教藝術的典範,萊茵交響曲的靈感來源

2020-12-12 騰訊網

在旅途中感知世界,在生命裡感受奇趣。歡迎大家來到旅遊與攝影頻道。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坐落於德國科隆市中心,到德國科隆市中心耗時600年直至1880年才得以竣工。作為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他的前身是一座羅馬神殿,它是以法國蘭斯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建築藍本。遊客們在萊茵河畔對岸便能眺望這位德國的「哥特紳士」,感受到濃烈的宗教氣息。

教堂的內部分為五個禮拜堂,禮拜堂設置了供人們禮拜的座位。午後陽光下的教堂,神聖靜謐,人們坐在長排的木椅上靜靜地禱告,耳邊環繞著低低地喃語,身上暖烘烘的,是一場對內心自淨的洗禮。室內森然羅列的羅馬石柱,四面牆壁上鑲嵌著繪有聖經的彩色玻璃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火焰」,在光線的穿射下,映射在教堂內的大理石地板上五彩斑駁極為耀眼。

石雕浮刻在四周的大理石壁上,勾勒著瑪利亞與耶穌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故事;聖壇上安放著一個巨大的金雕寶匣,安置著從東方去朝拜初誕耶穌的「東方三聖王」;由黃金與寶石堆嵌而成的金神龕靜靜的被擺放在講堂中央;唱詩班迴廊中的石雕畫上,是在15世紀早期科隆畫派畫家史蒂芬·洛赫納為教堂所作的。這些藝術品集建築藝術、繪畫藝術、裝飾藝術為一體,有著這重大的而研究價值與意義。

由於德國早期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其建築風格偏向於哥德式風格,所以採用了將近40萬噸的大理石來打磨建築這座天主教堂。在結構上,科隆大教堂是以細緻恢弘、輕盈雅致著稱的,作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布局不同於一般的三進教堂,前門的矗立著的兩座高塔被周圍的一些小塔尖烘託,石筍般的塔尖層層摞疊、高挑纖細的挑高,給人一種劍指、蒼穹,俯瞰眾生的距離感,這些都象徵著德國人對接觸神明的渴望。

科隆原先作為德國最大的褐煤基地,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其空氣品質與環境衛生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堂建成的一百多年以後,空氣中的酸的指標嚴重超標,長期的酸雨與廢氣以及煤炭中的硫化廢物腐蝕著這座教堂的軀幹,大教堂至上兩座尖塔也因此一黑一白而被戲稱為「陰陽臉」。當地文化部門為修復教堂,曾經使用萊茵河的河水為科隆大教堂「沐浴」,並留下被汙染的塔尖以此來驚醒世人。

科隆的黃昏如約而至,太陽仿若正在布施的神袛向這座城的人們揮灑福報,坐落於科隆市中心的教堂是整座城市最高的建築,此刻的他正沐浴在神的祝福下,將大理石上反射的光澤傳達給人間。日光微醺,科隆迎來了黑夜。

夜色中的教堂最為瑰麗耀眼,城市的燈光星星點點的亮起,千萬條微微幽光跨越城市只為照亮這座教堂的一點點輪廓,白日的光芒將在夜晚回饋給它,成為德國文明永不暗淡的珍珠。

想要了解更多旅遊資訊,請來關注我們的帳號!這裡有最刺激的景點和最奇特的習俗,愛旅行愛冒險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快來關注、評論、轉發吧!

相關焦點

  • 科隆大教堂:哥德式宗教藝術的典範,德國文明永不暗淡的珍珠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坐落於德國科隆市中心,到德國科隆市中心耗時600年直至1880年才得以竣工。作為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他的前身是一座羅馬神殿,它是以法國蘭斯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建築藍本。遊客們在萊茵河畔對岸便能眺望這位德國的「哥特紳士」,感受到濃烈的宗教氣息。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北歐最大的「教堂」,優於所有的哥德式建築,建造時間超600年!
    德國科隆的天主教堂科隆教堂,僅次於烏爾姆的烏爾姆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就規模而言,它是北歐現存最大的教堂,結合宏偉與精緻,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建設時間超過600年。二戰期間,教堂部分被毀,已修復近20年。
  • 歐洲旅行攝影:科隆|萊茵河畔的澹然,德國「聖城」的狂歡
    科隆(Kln)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也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中世紀以來,它便是萊茵河流域的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十二世紀時,科隆與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市一起被稱為「聖城」,當時科隆的全稱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譯為:聖潔的科隆神的恩典羅馬教廷忠誠的女兒)。
  • 曲藝︱目光的牽引者——哥德式大教堂藝術
    本書第一部分「從浪漫化的力學構造到象徵光明的大教堂」便是從哥德式建築的技術與象徵,裝飾、風格和空間展開,介紹十九和二十世紀藝術史家對哥德式藝術從結構技術以及象徵意義兩方面的研究。聖德尼大教堂(Thomas Clouet攝)誠如作者在本書導論所言,上編對十九和二十世紀的哥德式藝術史學史的考察雖然只是綱領性論述,但卻有是必要的,它讓我們了解,今天我們對中世紀哥德式藝術的看法是建立在哪些解讀和表述上的,從而也讓我們看清,作者如何從其他角度、運用更豐富材料,如何重新審視「哥德式藝術」這一歷史概念,亦即本書下編「大教堂藝術概論」從「再物質化」
  • 室內設計史|哥德式,中世紀的另類奢華
    今天,小工為大家帶來的是源於20世紀歐洲教堂的一種建築風格——哥德式風格,該風格完美地結合藝術與技術,將富有衝擊力和感性的視覺體驗直接觸達人們內心。相比較於之前提到的洛可可式風格,二者都很華麗精緻,但不同的是洛可可明快親切,崇尚自然,而哥德式莊嚴沉重,陰暗神秘。
  • 目的地——全新賽道新天鵝堡和科隆大教堂!
    美好的周末不要睡懶覺啦,德國之旅現在開始——今日的景點安排是德國著名景點新天鵝堡和科隆大教堂,後面的車手千萬不要掉隊,跟著本·德國導遊·橘一起出發!科隆大教堂看!是獨特的哥特風格教堂新天鵝堡的景色是不是已經讓車手們流連忘返了呢?接下來,還有一個重磅美景等著車手們探索哦!競速賽道落日的餘暉,輕灑在晚霞的溫柔;行駛的船舶,輕劃在流水的清澈;古典的教堂,述說著歲月的痕跡;悠揚的鐘聲,迴蕩在街道的愜意。遊歷科隆大教堂,靜享時間帶來的驚喜!這一站,向著科隆大教堂出發!
  • 藝術史039 12哥德式藝術 (1140-1500)4 法國以外的哥德式
    聖伊莉莎白教堂 church of Saint Elizabeth 1235-1283 德國馬爾堡。帶有尖券的肋拱拱頂和高高的尖頂窗等建築元素。兩座塔樓按照法國式設計,塔頂呈錐形;但外立面上並沒有窗花格邊拱廊,也沒有大門雕塑和飛扶壁。與法國和英國的哥德式教堂相比,內景顯得更統一、更寬敞也更流暢,而且因為隔斷較少光線也更加明亮。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歌德在文學上對哥德式建築進行了毫無保留的讚揚,在浪漫主義文化的情懷中對哥德式建築進行推崇,並把哥德式作為德意志民族精神象徵的表現。首先是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在參觀過後,歌德對於固有的觀念感到羞愧,他震驚於教堂內的高度內在統一,細節協調在整體中,沒有絲毫多餘的東西。
  • 解鎖歐洲最著名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其中1個耗時600年建成
    哥德式建築強調垂直和光線,最大的特點是尖頂、肋拱和飛扶壁。這種建築風格用於許多城堡、宮殿和市政廳,但真正展示哥德式建築之美的是歐洲宏偉的大教堂,下面盤點了歐洲中世紀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7、米蘭大教堂米蘭大位於米蘭主廣場,是一座大型而精緻的哥德式大教堂,共花了五個世紀才建成,是歐洲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大教堂之一。1386年,在大主教安東尼奧·達·薩魯佐的領導下開始施工,採用了晚期哥德式風格,更具法國特色,而不是義大利風格。
  • 科隆:一座處處洋溢著幸福的城市,很適合度蜜月的夫妻
    走進科隆大教堂和歐洲眾多大教堂一樣,進入科隆大教堂也是不需要門票的。從這個水牌上的語種你可以看出,中國遊客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了……教堂處處瀰漫著宗教的威嚴與神聖,傳說當年舒曼進入這個大教堂後,就是因震攝於其氣勢,而萌發了創作〝萊茵交響曲〞的靈感……高大、莊嚴、神聖而又神秘,似乎是所有歐洲著名大教堂的特質……教堂內的遊客和信徒不是太多
  • 科隆有美麗的萊茵河,最古老的香水和全球知名的巧克力博物館
    位于波光閃耀、風光如畫的萊茵河畔的科隆(Koln),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具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資源。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如今的科隆,早已成為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高樓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然而,現代化的發展不曾抹掉科隆厚重的歷史色彩。
  • 科隆三調
    科隆具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資源,如果僅僅是走馬觀花般地到此一遊,是不足以體會到科隆之魅力的!前調——初識科隆香水是一種嗅覺的誘惑,同時亦是一門奢華的藝術,強烈的前調最能激發人們的直觀感受。接下來,和小編一起感受下科隆必去之處的前調魅力吧!No.1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還有什麼能比科隆大教堂更能代表科隆嗎?
  • 這座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有何種魔力讓人至今念念不忘?
    米蘭大教堂廣場可拍到教堂全貌米蘭大教堂建造始於1386年,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規模居世界第二(第一位是位於德國科隆的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有著「白色火焰」與「米蘭象徵」的美稱。從教堂開工建造到最後的拱頂完成,這一部人類建築史上的巨著,見證了時代的更迭與變遷,仿佛在講述著這個跨越五個世紀的關於宗教信仰與藝術的讚歌。每個到訪的人們都無不為它的宏偉嘆為觀止,站在大教堂的廣場前,閉著眼聆聽鴿哨的聲音,在這裡感受每一個凝固於時光中的歷史瞬間。
  • 瞰世界丨科隆-離神最近的城市 萊茵河上的天堂樂園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科隆!觸手可及的科隆大教堂;敏感且包容的萊茵河。沉默卻熱情的烤肘子。濃烈則孤獨的啤酒夜 。打不倒,吹不散,恍恍惚惚,一語難言。被愛守護,最完美哥德式建築科隆曾在二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彼時的科隆幾乎被夷為平地,科隆大教堂卻在眾人的守護下倖免於難。當英國的轟炸向科隆襲來的時候,多少人不顧安危爬上高塔並想方設法把玻璃彩繪壁畫搶救出來。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早期的聖德尼教堂這些教堂不僅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晶,更是人們信仰的殿堂。而現在歐洲各國教堂主要有四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他們之間風格迥異,卻都有其獨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而本文我們從其中的一種建築風格——哥德式教堂出發,透過這種建築去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 哥德式教堂:用石頭和玻璃做的《聖經》教堂
    對基督徒而言,附近僅有一所教堂,每個人都去這同一所教堂禮拜。當然,那時還沒有浸信會教徒、聖公會教徒、衛理公會派教徒之分,所有人都是基督徒。既然教堂是大家的會堂,人們自然都願意為它付出錢財、時間和精力,儘可能地把它建得最好。所以,那時在法國和歐洲的其他地區建了很多世界上最豪華的教堂和大教堂。如今,那些教堂和大教堂仍然矗立在那裡。
  • 傳統哥德式教堂與彩色玻璃鑲嵌畫的相遇,迸發出了怎樣的火花?
    13世紀之末,隨著燒制玻璃技術的進步,玻璃片大了,更透明了,色彩鮮豔多了,於是人物形象也大了,故事情節就趨向簡單。這樣,容易導致窗子的色調不統一。製作彩色玻璃的技術水平提高了,玻璃窗畫的藝術水平卻反而降低了,藝術和技術並不一定是同向同步發展的。
  • 石室聖心大教堂,中國風的哥德式建築
    在一德路的海味中,兩座高大的哥德式尖頂建築被騎樓群包圍著。這就是著名的石室聖心大教堂。自1863年起,這座教堂便矗立在這裡,其原址前身是封疆大吏兩廣總督的府邸。當時的總督府邸已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毀壞。戰爭過後,羅馬教廷派來的宗座監牧明稽章看中了這裡。一番巧取豪奪後,地面上開始壘砌第一塊花崗巖。
  • 美麗與莊嚴的代名詞——德國教堂
    德國最有名的教堂要數科隆大教堂了,這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教堂,也是歐洲第二大教堂,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說由於大教堂莊嚴與炫目的美麗,使得二戰時的美國士兵都不忍心投下炸彈,因此才能矗立至今。科隆大教堂的一大特點就是「高」與「尖」,之所以要建成這種很高很尖的樣子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越高就離天堂越近,也就離上帝越近。科隆大教堂佔地面積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外觀則是白砂巖石的浮雕,非常精美。教堂地處火車站附近,一出車站就能看見,教堂外部的牆面原本應該是白色的,但是由於建築材料是白砂石,容易吸附灰塵,而科隆又是一個工業城市,汙染比較嚴重,所以就使得教堂的外牆看上去像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