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喻品第七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K2.頌法合(分二)
L1.頌正合 L2.頌舉喻帖合
今L1
我亦復如是 為一切導師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
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釋迦牟尼佛說,我亦復如是,為一切導師:我也像這個道理是一樣的,為一切眾生的善知識,來教一切眾生好快點去成佛。
見諸求道者,中路而懈廢:佛說,我看見一般求道的人,修行到半路上,他覺得太辛苦;他不能受苦,就懶惰起來了,不想修行了。所謂「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三年,十萬八千;修道十年,佛在西天。」佛到天邊去了,離你更遠啦!所以說,如果你修行,天天能保持修行最初發心時的這種誠心、精進心,到現在你早就成佛啦!可是沒能保持長遠,就是修到一半,就懶惰起來了。好像我們這兒,有的人已經要開五眼六通了,那麼沒能開,為什麼呢?因為你懶惰了;有的人已經開五眼六通,沒有開真正智慧,也就因為有多少懶惰,還有慾念沒有清淨;有的人已經得五眼六通了,又因為懶惰不修行,又丟了;這都叫「中路而懈廢」。懈,是懶惰;廢,是廢棄。不能度生死,煩惱諸險道:也就不能度過去這個生死的苦海,以及這煩惱的最危險道路。
故以方便力,為息說涅槃:所以佛用方便的法門、方便的力量,因為想要修道的人在中間休息休息,所以說二乘也可以得到涅槃。言汝等苦滅,所作皆已辦:說你們現在苦已經都沒有了!都滅啦!所作皆已辦,你們所應該做的已經做完了。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羅漢:既然知道到涅槃了,每一個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爾乃集大眾,為說真實法:佛在這時候又召集大眾,為大眾說真實的佛法,開權顯實。真實的佛法,就是《法華經》;我們現在聽見這《法華經》的法,應該發勇猛心,不要再在這個化城休息了!
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用方便法來教化眾生。佛法本來只有佛乘,沒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分。因為眾生的根性,如果一開始就說佛乘,眾生就會畏難;畏難,就是怕。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這唯一佛乘,而說權變之法,這叫為實施權。雖然說權變之法,但究竟的指歸、歸趣,還是為的這個實法;恐怕眾生怕佛道遙遠,而不敢修行,所以就分別說出來三乘的法門,有聲聞乘、有緣覺乘、有菩薩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雖然說三乘,三乘都是化城,是佛神力所化的城;將來只有叫眾生得到佛果,這是唯一佛乘。佛乘,這就是「實」。因為佛看著眾生修行時間太久了,有一點生厭倦心,所以就巧設出來一個變化的城,給二乘人在這兒休息休息,所以說這兩種的涅槃。這「二」,就是一個有餘的涅槃,一個無餘的涅槃。
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現在這個化城應該過去了,所以我給你們大家來說這個實法,說真實的佛乘了。以前你們所證得有餘的涅槃,證得四果,那還沒有成佛,那不是究竟;那不是完全把生死了了,還沒有得到寂滅之樂呢!為什麼沒有得到呢?因為證得四果阿羅漢,這分段生死雖然沒有了,還有變易生死沒有滅,所以那不是究竟法。分段生死,就是每一個人有一分,每一個人有一段。你有你一份、我有我一份,你有你一段、我有我一段;各有一份,各有一段。你的形相,就是你那份;由生到死,這是你那一段。怎麼叫變易生死?念念生滅、念念不停、念念遷流;這個「念」,還沒有得到究竟的寂滅。
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佛具足一切的智慧;一切智,也就是一切種智,也就是實相般若的智慧。你們現在應該求佛這種般若的智慧,應該發大精進的心;不應該停止在四果阿羅漢的果位,不向前去修行。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要等到你們證得到這一切智、真實的智慧,以及證得十力諸佛法。十力,就是佛所具有的十種力量。
(一)佛有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就是合乎道理的、合乎佛法的;非處,就是不合乎佛法,與佛法相違背的、不合理的法。佛有這種的智慧的力量,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他都知道哪個是對,哪個是不對?
(二)佛有知三世業報智力。我們不要講三世,就講三年,過去那一年、現在這一年、將來的一年;也可以講三個月,過去那個月、現在這個月、未來那個月;也可以講三天,昨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因為講三世你不相信:「我相信有今生,有現在這一生;過去生、來生,那沒有什麼證據,我不相信!」所以我給你改成三年或者三個月,或者三天。你不能反對三年、三個月、三天這個說法,那你也就不能反對這個三世;因為有三年、有三月、有三日,就有三世。佛能知三世業報的智慧力量,過去生都造的什麼罪業?你做善業、造惡業?你是做的什麼因果?佛都知道;現在你種的什麼因、將來結什麼果,佛也知道;等你未來受什麼果,佛都知道。
(三)佛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諸禪,就包括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再加「四空處」──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再加「滅受想定」,這是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因為它很多,所以叫諸禪。解脫三昧,這個解脫,有八解脫;三昧,就是定。禪定這個功夫,佛都知道!
(四)佛有知諸根勝劣智力。諸根,就是哪一個眾生有善根,哪一個眾生沒有善根,佛一看就知道。知道是知道,可是佛不會就這麼給你說出來,不能說你這個根太壞了!你快離佛遠一點了!不會這樣講的。也不能說你真有善根,你這善根太深了!根基太好了,你多一點接近佛吧!也不會這麼樣講。為什麼?知道是知道,不能講的。你若講出來,說這個眾生有善根,他生了一種驕傲心:「佛說我有善根,我不修行,大概也沒有問題了!」因為說他有善根,反而把他害了。沒有善根的人,為什麼不給他說明白他沒有善根呢?因為你若這麼對他一講,說你沒有善根,你應該種善根哪!你應該好好修行。這個眾生就有這麼一種特別性,「我沒有善根嗎?佛都說我沒有善根了,我也就不修行了!算了!那我修行有什麼意思?退道心了!」於是就生了退悔心了。他不知道他沒有善根,他還會往前去修行;一知道了,他反而生懶惰心,懶惰起來了!所以佛就知道,也不能告訴你的。不像我們這一般凡夫不知道,硬說知道;佛知道,他不說。
我們凡夫這個愚痴、很笨很笨的:「哎!我知道,I know!」你 know 什麼?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說:「你看我!我是最聰明的,I am very smart!」自己說 smart 的那個人,已經笨到極點了!他若不笨,他不會讚嘆自己,說自己那麼聰明。好像人有這種怪的樣子、怪的心理,無論哪一個人,你若是說他好,他就覺得好像吃蜜糖那麼甜;你若說他一句不好,他就比吃黃蓮還苦。你讚嘆他一頓,他高興得不得了;你若不讚嘆他,他自己要讚嘆自己,因為沒有人讚嘆他!就要對人自我介紹:「你看我!我修行,現在比以前好得多了!我沒有妄想了!」你怎麼會知道你沒有妄想呢?你知道你沒有妄想了,這是個什麼?你說你沒有妄想,這正是一個妄想;你若沒有妄想,根本就不需要對人自我介紹,為什麼你要叫人知道你沒有妄想了?這就是妄想!
又有的人修道,他說我現在沒有慾念了、沒有淫慾心了!你一說出「沒有淫慾心」,你這兒已經有了;你若沒有了,你為什麼要說它?根本就沒有了,你還提這個「淫慾」幹什麼?你能提出個「淫慾心」來,那還是有。你不過想要自己給自己戴個高帽子,欺騙那些無知的人,「哦!沒有淫慾心了!」我告訴你,沒有淫慾心,那要證得四果阿羅漢。說那我大約是現在證得四果了。我真沒有了!你不相信?你真沒有,為什麼要叫人相信呢?沒有就是沒有了,你叫人相信做什麼?也不是說你沒有欲心了,叫人家相信你,他也就會沒有了;不會的!這兩沒有益處,這是一點。還有很多的人,說一些個矛盾的話,本來他有,他就說沒有;本來他沒有,他又說他有。他沒有佛的智慧,他說他有佛的智慧了;沒有佛那麼清淨,他說他那麼清淨。所以,眾生就是願意自己是第一,在他來講,甚至於佛都要做第二。
(五)佛有知種種解智力。解,是明白。不單明白自己,而且還明白眾生。單明白自己,說:「哦!我明白經典,我會講這個經典!」你會講這個經典,眾生不會聽這個經典,那也沒有用;你講出來,眾生還要會聽。眾生聽這個道理,你就講這個道理;眾生聽那個道理,你講那個道理。你不能講得太玄妙了!太玄妙了,就令人不明白了;不明白,玄妙可是玄妙,但是沒有用的!你們說是不是?所以講出來的道理,一定叫人人都能接受。佛有這種知眾生明白什麼,他就講什麼的智力!你不要故神其說,說:「我講的!」你講的?你這是叫人不明白、叫人糊塗嘛!那你就不要講了,你講它做什麼?
(六)佛有知種種界智力。種種界,就是眾生這一切的境界。所有的眾生,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你有你的境界,他有他的境界。你若是不明白眾生這種境界,那就不能教化這個眾生。你若是明白他這種境界,各有所好、各有所惡。有一類眾生就歡喜吃甜的,有一類眾生就不歡喜吃甜的,你給他甜的,他不願意吃。有一類眾生又歡喜吃苦的,有一類眾生又歡喜吃酸的,有一類眾生就歡喜吃辣的。酸甜苦辣鹹這五味,哪一類眾生歡喜哪一個味道,你就用哪一個味道來教化他。好像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又有天主教、耶穌教,有老子的道教,有孔子的儒教;孔、老、佛、耶、回,這很多種的宗教。這也就可以把它比方出來很多種的味道,看哪一類的眾生他歡喜哪一類的宗教。可是分而言之,是有很多種的宗教;合而言之,都是在佛教裡頭包括著,哪一個宗教也沒有跑出佛教之外。其他的宗教就說:「我這個宗教是一個最真的!是世間最高的!」
佛教不講高、也不講真;真假、高低,大小、方圓,什麼宗教都在佛教裡邊,沒有跑到外邊去。真的也是佛教,假的也是佛教,在佛教裡頭包著;不過就好像你講得太多了,你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真假、高低,這是在人來論,在宗教上是沒有的。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哪會又有一個高低呢?真假也沒有的;真就是從假那兒來的,假就從真那兒生出來的。也就好像有晝,就有夜,白天到極點,就該晚間了;晚間到極點,又該又到白天了。所以人有醒著的時候,也要有睡覺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就糊塗了;醒著的時候,就什麼都知道。但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做夢就是假的。我們宗教,也不是每一個宗教都是醒著的時候,也有睡覺的宗教;睡覺的宗教,就是假的。那麼說雖然是假的,但是你不能不睡覺;你若不睡覺,那受不了了!好像阿那律尊者,一個禮拜沒有睡覺,兩個眼睛就瞎了一對。
所以這是知種種界,知道眾生種種的境界;這種種的境界,也就是各從其類。十法界的眾生,各從其類;菩薩就要做菩薩的事情,羅漢就要做羅漢的事情,天就要做天的事情,人就要做人的事情;阿修羅就一天到晚要和人家鬥爭,所以他做阿修羅的事情;餓鬼他就做餓鬼的事情,畜生就做畜生的事情,地獄就做地獄的事情;這都叫各從其類。知眾生各從其類,也就是有知種種界的智力。
(七)佛有知一切至所道智力。怎麼叫「至所道」呢?就是你持五戒、修十善,就會生天;你若修一切禪定,就可以證果;你行六度萬行,就可以成佛;你若造罪孽,就可以變餓鬼去墮地獄。你知道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所以這叫「知至所道智力」。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八)佛有知天眼無礙智力,知道天眼有一種無礙的境界。
(九)佛有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佛有知永斷一切習氣智力。
這個「十力」,簡簡單單講,要是詳細講,這道理是無窮無盡的!十力、百力、千力、萬力、萬萬力,在這裡都能生出來的,這是「十力等佛法」,一切的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若你能證得三十二相,這才是真實的了苦,真實的得到寂滅的快樂了。
L2.頌舉喻帖合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諸佛是一切眾生的一位大導師,為著使眾生休息休息,所以說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法,而說有餘涅槃。既然知道這是化城,是在這中道暫時間休息休息,但這並不是究竟的地方;結果還把這些個眾生,引導成佛,而得到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