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愛情故事》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首播是1991年,據傳當年,每周一晚間九點的播送時間,改變了東京最繁華地段的人流量——《東愛》將銀座的白領女郎們準時送到電視機前。11集的篇幅,11周的時間,《東愛》拿下22.9%的平均收視率,而最末集更高達32.3%。「偶像劇」的概念,正從這裡開始。
而這股「愛情」之風真正刮到中國內地,是在1995年。這一年,上海電視臺引進了這部篇幅不大,卻足夠引發全民熱潮的日劇。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的電視觀眾正式了解到「都市愛情劇」這回事。
時過境遷,25年前《東愛》的第一批中國觀眾都已步入中年。25年期間,各種類型的電視劇層出不窮,一波又一波年輕的觀眾成長起來,他們見多識廣,似乎《東愛》已經不再是追劇的必備選項。
但2020年初正版《東愛》登陸某視頻網站後,不斷增長的評論和彈幕又顯示,許多抱著「朝聖」心態的年輕人正在湧入到這部劇的收視人群之中。
那麼,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東京愛情故事》?新一批觀眾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它又有怎樣的魔力,能在「愛情」這個命題之下,被經久不衰地討論?
永不過時的愛情問題:價值觀的不同,怎樣影響著一段愛情的發展
《東愛》圍繞著赤名莉香、永尾完治、關口裡美、三上健一四個人展開。而四個人分別發生了四段愛情:莉香與完治、裡美與三上,裡美與完治,三上和「局外人」尚子。
稍稍留意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互為三角的愛情形狀裡,只有赤名莉香是一條直線,她的全部能量都在指向永尾完治。
為什麼觀眾會對赤名莉香念念不忘?
因為赤名莉香代表著熱情、勇敢和對待愛情的絕對忠誠。
莉香生長於在國外的背景,無論是在九十年代的日本還是中國,都是一個明晃晃的標籤,她代表著自由、先進和對個人主義的追求。
而來自愛媛縣城的完治和裡美則代表著「傳統」的價值體系。值得一提的是,三上雖然同樣來自愛媛,與完治和裡美是一起長大的同學,但他身上的不羈和叛逆,將他推向與完治和裡美相悖的價值觀當中。可以說,三上是擺脫了傳統觀念束縛的代表,是那個體系的「叛逆者」,但他又似乎也並未完全進入到西化的價值體系中,因此,他成了一個「浪子」——是各個價值觀陣營中的浪子,也是流連於各種年輕女性之間的浪子。
價值觀的不同,會怎樣影響一段愛情的發展?這部劇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片子一開始,莉香從機場接回剛剛從愛媛到達東京的新同事完治,在公司,通過旁人之口,完治形成了對莉香的初次評價——「不要接近她比較好」。這糟糕的第一印象,決定了他們未來愛情的走向。
為什麼不要接近赤名莉香?因為她是一個有點瘋狂的怪人,她曾經與上司有過一段婚外的戀情。
因此當莉香主動靠近完治時,他問,「你真的跟部長在一起過?那不就是婚外情嗎?」
他得到了莉香的明確回答。莉香解釋說,「是的我知道,但我還是控制不住喜歡上了他」。
「難道只要喜歡,你就可以和任何人上床嗎?」
這是他們兩人之間的第一次交鋒,也是兩種愛情觀念的第一次碰撞。在莉香看來,愛情是無罪的。而在完治的價值體系中,這個舉動代表著輕浮、放浪、不貞。
而完治一直暗戀的對象裡美身上藏著哪些標籤呢?
比如,「幼兒園老師」——代表著愛心、單純、善良,甚至原始的母性光輝;
比如,「櫻桃核」——完治愛上裡美的瞬間,是曾經看到她有一次不小心吞下了櫻桃核,立刻紅了臉。裡美羞澀的那一刻,激起了他的保護欲,並由此產生了愛情;
還有「哭泣」——裡美與莉香最大的不同,是表達的方式。莉香無論多麼痛苦,也會笑著回應。莉香的笑容是《東愛》最令人著迷的表情。而裡美則一直在哭。她的哭代表著痛苦、無助、不知所措、請求支援。她打擾莉香與完治的方式,永遠帶著哭腔。
觀眾自然能夠看到她的「假裝」,甚至這份假裝她都習以為常,但永尾完治根本看不到。他看到的,就是能夠呼應他自身軟弱的,同樣無助的裡美。他在裡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他對裡美的愛從未動搖過。
而裡美則曾經大膽的接近過愛情,她曾經短暫衝出過自己的價值體系,即與三上戀愛。他們很快同居並發生了關係,而有趣的是,她有意在完治面前隱瞞著這個信息,她希望保留完治對他的完美印象。
據傳,當年飾演裡美的演員有森也實,因為這個角色而被觀眾厭惡,以致於在公共場合被人扔石頭。《東愛》既是她事業的頂點,也成為了她事業的終點。她沒能超越裡美這個角色,從此淡出了觀眾視野。
而就在當年《東愛》熱播的同時,莉香的扮演者,25歲的鈴木保奈美,與本片的製片人、有家室的大多亮傳出了緋聞。
在片中兩位女士的身上,我們看到兩種價值體系對男士們的影響。那麼——究竟是莉香的主動、熱情、甚至肌膚之親更能代表愛情,還是裡美的掩飾、柔弱,低聲啜泣更能代表愛情?
《東愛》的先鋒之處,在於從九十年代初,它就嘗試向所有女性發問——是選擇追隨自己的內心、取悅自己,還是迎合男人的喜好、取悅別人?
29年過去,這個發問仍是一個時代前沿的命題。
愛情故事的結局
《東愛》播出的九十年代初,恰逢日本經濟泡沫最嚴重的時期。此後十年,日劇井噴。而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每個人都被裹挾前進。高樓林立、物慾橫流。
在影視劇中,觀眾見識到機關算盡、陰謀手段,整個價值體系開始傾向於「成功者」。因此影視作品談論權利、欲望、規則,但唯獨,不再談論愛情。愛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無法承載時代的大背景下,漸漸膨脹的需求。即便有,它也成了奇形怪狀的姿態。
講好愛情故事成了一種奢望。
就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轉頭看到《東京愛情故事》,這樣一個單純到只談愛情的故事,反而令人感到新奇。沒有房子、車子,它只有愛情。
在《東愛》中,赤名莉香與永尾完治只有短短兩集的篇幅,充分享受著愛情的甜蜜。
而最動人的片段,發生在兩人分手的三年後。
三年後,成婚的完治與裡美走在東京繁華的街頭。有一個細節是完治的鞋帶開了,裡美蹲下來幫他繫上。這時候完治的表情既有一點不耐煩,又有一點理所應當的享受。
就在這時,他看到人群之中莉香的身影。那個穿著薄荷色西裝,成熟幹練的職場女性雲淡風輕走過他們身邊。
他轉身喊了一聲,莉香。
莉香轉過頭,帶著漠然的神情。
當她看到兩人的婚戒時,露出了我們所熟悉的「莉香的微笑」。
兩人走到過去常常聊天的樓頂天台,這時的莉香更加自信,也更加坦然。她說,我珍惜曾經對你的感情,並且覺得自己過去做得不錯。
這時的永尾完治看待莉香的眼神與三年前完全不同。有欣賞、有羨慕,更有一種好奇。
這種好奇的眼神,此前從未有過。在曾經的那段愛情中,他忙於在裡美和莉香之間做出選擇,對於這個深愛著自己的莉香,完治從未有過真正了解她的欲望。現在塵埃落定,他終於願意仔細端詳這個曾經的戀人了。
「那麼,不去一起吃個飯麼?」
「不留下一個聯絡得方式麼?」
不了,不了。
永尾完治終於明白赤名莉香是一個多麼要強的人。她曾經的寬容、放手,都源於對「平等」的追求。
莉香曾形容她的愛情是,「咚咚咚,丸子……丸子,請開門,咚咚咚……但是丸子始終不理我。「於是她放手了,在愛情即將結束的時刻,她提前十五分鐘離開了車站。
而那十五分鐘,是永尾完治在等待裡美時,永遠提前的十五分鐘;也是永尾完治在與赤名莉香約會時,永遠不會早到的十五分鐘。
三年後,他們在熙攘的街頭再次相見時,莉香仍然是那個擁有主動權的人。她沒有留下任何聯絡的方式,也不會留下自己的任何消息。
他們在曾經約會過無數次的公園說再見。兩人沿用曾經的方式,「一二三,轉身「,就在轉身的瞬間,莉香悄悄擦了一下眼淚。
然後,她如從前一般再次轉身,笑著喊,「丸子!「
只是,從前她會奔向她的戀人,而這一次,赤名莉香轉身奔向自己的未來。
赤名莉香的「後來「
當年的許多觀眾,追問著赤名莉香的「後來「。她怎麼樣了?有了新的愛情嗎?她過得好不好?
於是在劇集首播兩年後,導演和編劇,連同鈴木保奈美一起,拍攝了13分鐘的《東京愛情故事特別篇》,只為往事畫一個句號。
在「特別篇「中,赤名莉香留起了更加成熟的捲髮。她依然很愛笑,並且取得了事業上的某些成就。當她偶然出差,再次來到永尾完治的老家愛媛時,站在完治小學時的操場上,回憶起那位曾經的戀人。
面對傾慕她的下屬,她沒有給予任何機會。
赤名莉香還想著永尾完治嗎?並沒有。就像她說的,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遇到一個自己想去愛的人的。
看似「敗興「的結局,卻才是真正的人生。
永尾完治與關口裡美婚後或許會生兒育女,平淡幸福,但也有可能會草草終結,各奔東西;
三上健一或許能為了尚子丟掉「浪子「的惡習,共度一生,也有可能不甘寂寞,故伎重演;
而赤名莉香——何必急於為她尋找一個「結局「呢?何必一定要有一個人留在她身邊呢?勇敢、熱情、不拘一格、衣品一流——她是東京的赤名莉香,她是北京的赤名莉香,她是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的赤名莉香。
「如果你看到赤名莉香,那就是我曾經愛過的女孩。「
《東京愛情故事》原著漫畫中,作者柴文門給出了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