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標雞是法國「紅標籤(Label Rouge)」認證的雞肉產品,主要為法國本土散養的慢速型有色羽雞。因其養殖高標準、銷售高價格被行業人士譽為法國雞中的「LV」。並一度成為我國國雞產業打造標準化、品牌化雞肉產品的學習對象。
那麼,這隻神奇的紅標雞到底好不好吃?
作為「吃雞專業戶」,小禽人在國慶期間跑法國實地親測了一番。
吃雞之前先了解一下歐洲養雞概況:
根據Eurostat的統計數據,2016年歐盟總共的禽肉產量為1.44萬噸,相比2015年增加5.1%。波蘭、德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五國的禽肉產量佔據整個歐盟禽肉總量的61.0%。其中,波蘭是歐盟28個成員國中禽肉產量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歐盟地區畜禽生產總量變化(來源:Eurostat)
由於飼料成本的下降和總體產量的增加,近年來歐盟地區雞肉價格持續下降。2016年整個歐洲雞肉的平均價格為92.4歐元每100kg(折合人民幣3.66元/斤,按2018年10月6日的匯率計算),比2015年下降了4.6%,比2013年下降了12.4%。
歐盟國家禽肉生產佔比(來源:Eurostat)
2016年歐盟國家不同肉類產量,單位/千噸(來源:Eurostat)
紅標籤認證 是法國一個官方認可的、針對不同優質產品的統一規範。這個標籤既是對生產過程的認證,也是對最終成品的質量認證。經過認證的食品會統一在包裝上標註「紅標籤」。目前,在法國家庭消費的整雞中,有61%都是紅標籤認證的雞。紅標雞(包括整隻和切割雞)佔所有家庭消費用雞的25%。
↗↗↗點擊上圖查看法國紅標雞的生產標準。
小禽人體驗紅標雞的地點為法國南部港口城市尼斯(Nice)。
為什麼不是巴黎?別管那麼多,反正是法國,找得到紅標雞就行!走走走,先去買雞~
進了離住處最近的一家家樂福超市,直奔雞肉櫃檯。
小禽人首先是被紅標雞的包裝吸引了~
相較於國內大部分整隻生鮮雞的包裝風格(包裝袋大都不透明),法國紅標雞的包裝能讓消費者直觀地看到雞肉的狀態,甚至可以用手指按一按,感受雞肉的緊實程度。
沒有紅標籤的整雞也是這種包裝。
分割雞肉,主要為雞胸、雞腿。
價格嘛~反正不便宜。
整隻的紅標雞大約為30元/斤,非紅標籤認證的大約為27元/斤。
分割雞肉更貴,紅標分割雞(雞腿)大約為40元/斤,非紅標籤認證的分割雞(雞腿)大約為33元/斤。
考慮到歐洲廚房裡都沒有斬刀,其實我更希望超市裡有斬好小塊的分割雞,可惜……並沒有。個頭這麼大,買兩隻大雞腿好了。
還是名牌(loue)呢~
對,小禽人已經在進超市之前就想好了,計劃用國雞最常用、也最簡單烹飪方式——清水煮雞。
出鍋,並沒有想像中的雞香四溢,嗯……吃起來口感還有點柴……號稱「嘗遍百雞」的小禽人突然對這個40元一斤的雞有點失望。
論嫩度,不如肯德基麥當勞的炸雞塊;論雞味、講韌勁,又和大部分的國雞沒得比。
法國紅標雞與我國國雞在餐飲習慣上的差異
法國菜以其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桌布置之華美,使飲食成為了一種藝術。雖然法式烹飪講究食材品質,但同時也理重視調味汁。各種各樣的醬汁非常費工,常用高湯、葡萄酒、鮮奶油或各種香料熬製。
法國雞肉料理大都是這種形態:
而國雞主要消費區,兩廣大都講究「鮮」和「雞味」,這和雞肉的新鮮程度、雞的品種、養殖天齡、飼餵日糧息息相關。
在烹飪方式上,主要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想必你也發現了,國雞的飲食特色在於「原汁原味」,而法國雞肉美食鮮有這種操作。雖然都是非常「講究」的吃雞大法,但講究的側重點不同,促使對雞的品質要求出現較大差異。
P.S.
小禽人後來在德國漢諾瓦超市裡買到一隻有機雞,同樣將雞腿清水煮之後感覺卻出乎意料的不錯。香味濃鬱,口感韌度適中,雞湯清甜……不經感嘆,歐洲好雞,相逢是緣~
吃雞是一場修行,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您在各地品嘗到的雞肉美食。吃雞,我們一直在路上~
【溫馨提示】更多「國雞侶行」的故事,請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