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8日 10:27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麻油雞裡的臺灣味道(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王 堯
時已隆冬,寒流來襲。近日,臺灣大部分地區達到入冬以來的最低溫。這個時候,臺灣家家戶戶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之一,是麻油雞。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臺灣美食,也是麻油雞,準確地說,是臺中黃家的麻油雞。
別誤會。所謂的臺中黃家,並非公開營業的餐廳,而是來自大陸的楊燕芬女士的婆家。初次到黃家正是冬天,為了表示對兒媳婦「娘家人」的熱情歡迎,楊燕芬的婆婆做了滿滿一桌菜,大姑子親自上陣煮了拿手的麻油雞。雞還在鍋中,略帶酒味的特殊香氣已經飄滿全家。麻油雞上桌,雞肉滑嫩甘美,湯汁濃鬱清甜,一碗下肚,寒意全無;再來一碗,額頭冒汗,面色微醺。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黃家全酒麻油雞的做法是:用雲林麻油爆炒老薑,再加雞肉拌炒,至肉金黃,同時燒滾一鍋紅標料理米酒,把雞肉加入米酒中大火煮30分鐘,再轉至小火煮5—10分鐘即可關火。這道菜公認有驅風袪寒、補氣養血之效,是臺灣人冬令進補的首選,也是產婦坐月子的必需品,有人寫道:「幾乎所有的臺灣人出生時都跟著媽媽坐月子……那酒香,是媽媽的味道,也是臺灣的味道。」
紅標米酒與米酒政治學
「一定要用臺灣紅標米酒,否則就不是這味。」楊燕芬說。紅標米酒,因酒瓶上貼有紅色標籤而得名。酒精濃度接近20%的紅標米酒在臺灣被視為重要的民生用品,所以多年由「公賣局」獨家生產銷售,價格一直保持在每瓶新臺幣21元。2001年臺灣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身份加入WTO前後,因傳言紅標米酒將以蒸餾酒類課稅而漲價,引發搶購風潮,臺灣當局推出配售制度,居民手持戶口本大排長龍搶購米酒成為一景。紅標米酒也成為臺灣政壇政治攻防的工具,「米酒政治學」應運而生。陳水扁競選時曾推出 「連米酒也買不到」的競選廣告攻擊國民黨。而陳水扁自己上臺後,紅標米酒價格一路攀升,民眾怨聲載道。2008年國民黨拿回執政權,馬英九即推動修法,在酒品分類中新增「料理酒」一項,紅標米酒以「料理米酒」低稅率課稅,價格降回新臺幣20多元一瓶。201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時,曾在拉票現場用紅標米酒煮雞,打「米酒牌」。
人間至味是家常
「喲,你家煮麻油雞啊?」隔壁鄰居聞香而來,熟門熟路到廚房拿了碗筷,盛一碗坐下就喝。見我們略感詫異,楊燕芬笑了:「這裡都是這樣,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黃家經營著一家旅遊巴士租賃公司,自家四層小樓的一樓身兼客廳餐廳和公司,一年四季大門敞開。兄弟姐妹一家一層樓,「婆婆負責做飯,家裡人作息時間不一樣,隨到隨吃。」從四季如春的雲南大理嫁到臺灣,適應嗎?「還好吧,都二十幾年了。」20多年前,英語專業畢業的楊燕芬走出校門,在當地國旅工作,接待了到大理旅行的黃家一行。那時的她,格子襯衫牛仔褲,眉清目秀、長髮及腰、巧笑嫣然,一副瓊瑤劇女主的模樣。黃家老小都很喜歡她,起鬨要她給黃家做兒媳婦。「一開始以為只是開玩笑,誰知他們竟然提出到我家提親,並盛情邀請我到臺灣看一看。」楊燕芬家境優越,又是家中幼女,父母本來不舍她遠嫁臺灣,最後卻被黃家的誠意打動。
「婆家人對我特別好,又會做吃的,不好處是我都吃胖了。」如今的楊燕芬講話已經有臺中口音,摩託車騎得十分嫻熟,在家族企業中工作得心應手。先生話不多,但細心體貼,大女兒就讀於輔仁大學,小女兒還在上小學。這麼晚才要二胎,是因為大陸配偶取得臺灣「身份證」年限為6年,拿到身份證之前,生活各種不便。「居留證到期要出境重新申請,當時兩岸之間還沒有直航,拖著孩子從香港轉機到昆明,再到大理……真是不堪回首。」
「我還算幸運,身邊好多大陸新娘的婚姻都不幸福。」楊燕芬說。好多兩岸婚姻的感情基礎並不牢固,再加上臺灣當局的種種限制,大陸新娘在臺灣找工作難,經濟不獨立,很難融入社會,如果老公和家人不體貼不理解,婚姻出問題的概率很高。
20多年過去,兩岸經濟實力此消彼長,也有人說楊燕芬嫁到臺灣有點虧,因為當年在大陸的許多同學同事都有了自己的公司,住別墅開豪車。楊燕芬淡淡一笑:「我哥哥在大陸發展得也還行,房子車子都不錯,不過我認為我的幸福指數也不比他低。過日子嘛,平平淡淡就好,平平安安就好。」人間至味是家常,楊燕芬的幸福生活,就如那黃家麻油雞的滋味,家常、回甘、暖胃、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