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2018-01-18 10:27:19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2018年01月18日 10:27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麻油雞裡的臺灣味道(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王 堯

  時已隆冬,寒流來襲。近日,臺灣大部分地區達到入冬以來的最低溫。這個時候,臺灣家家戶戶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之一,是麻油雞。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臺灣美食,也是麻油雞,準確地說,是臺中黃家的麻油雞。

  別誤會。所謂的臺中黃家,並非公開營業的餐廳,而是來自大陸的楊燕芬女士的婆家。初次到黃家正是冬天,為了表示對兒媳婦「娘家人」的熱情歡迎,楊燕芬的婆婆做了滿滿一桌菜,大姑子親自上陣煮了拿手的麻油雞。雞還在鍋中,略帶酒味的特殊香氣已經飄滿全家。麻油雞上桌,雞肉滑嫩甘美,湯汁濃鬱清甜,一碗下肚,寒意全無;再來一碗,額頭冒汗,面色微醺。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黃家全酒麻油雞的做法是:用雲林麻油爆炒老薑,再加雞肉拌炒,至肉金黃,同時燒滾一鍋紅標料理米酒,把雞肉加入米酒中大火煮30分鐘,再轉至小火煮5—10分鐘即可關火。這道菜公認有驅風袪寒、補氣養血之效,是臺灣人冬令進補的首選,也是產婦坐月子的必需品,有人寫道:「幾乎所有的臺灣人出生時都跟著媽媽坐月子……那酒香,是媽媽的味道,也是臺灣的味道。」

  紅標米酒與米酒政治學

  「一定要用臺灣紅標米酒,否則就不是這味。」楊燕芬說。紅標米酒,因酒瓶上貼有紅色標籤而得名。酒精濃度接近20%的紅標米酒在臺灣被視為重要的民生用品,所以多年由「公賣局」獨家生產銷售,價格一直保持在每瓶新臺幣21元。2001年臺灣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身份加入WTO前後,因傳言紅標米酒將以蒸餾酒類課稅而漲價,引發搶購風潮,臺灣當局推出配售制度,居民手持戶口本大排長龍搶購米酒成為一景。紅標米酒也成為臺灣政壇政治攻防的工具,「米酒政治學」應運而生。陳水扁競選時曾推出 「連米酒也買不到」的競選廣告攻擊國民黨。而陳水扁自己上臺後,紅標米酒價格一路攀升,民眾怨聲載道。2008年國民黨拿回執政權,馬英九即推動修法,在酒品分類中新增「料理酒」一項,紅標米酒以「料理米酒」低稅率課稅,價格降回新臺幣20多元一瓶。201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時,曾在拉票現場用紅標米酒煮雞,打「米酒牌」。

  人間至味是家常

  「喲,你家煮麻油雞啊?」隔壁鄰居聞香而來,熟門熟路到廚房拿了碗筷,盛一碗坐下就喝。見我們略感詫異,楊燕芬笑了:「這裡都是這樣,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黃家經營著一家旅遊巴士租賃公司,自家四層小樓的一樓身兼客廳餐廳和公司,一年四季大門敞開。兄弟姐妹一家一層樓,「婆婆負責做飯,家裡人作息時間不一樣,隨到隨吃。」從四季如春的雲南大理嫁到臺灣,適應嗎?「還好吧,都二十幾年了。」20多年前,英語專業畢業的楊燕芬走出校門,在當地國旅工作,接待了到大理旅行的黃家一行。那時的她,格子襯衫牛仔褲,眉清目秀、長髮及腰、巧笑嫣然,一副瓊瑤劇女主的模樣。黃家老小都很喜歡她,起鬨要她給黃家做兒媳婦。「一開始以為只是開玩笑,誰知他們竟然提出到我家提親,並盛情邀請我到臺灣看一看。」楊燕芬家境優越,又是家中幼女,父母本來不舍她遠嫁臺灣,最後卻被黃家的誠意打動。

  「婆家人對我特別好,又會做吃的,不好處是我都吃胖了。」如今的楊燕芬講話已經有臺中口音,摩託車騎得十分嫻熟,在家族企業中工作得心應手。先生話不多,但細心體貼,大女兒就讀於輔仁大學,小女兒還在上小學。這麼晚才要二胎,是因為大陸配偶取得臺灣「身份證」年限為6年,拿到身份證之前,生活各種不便。「居留證到期要出境重新申請,當時兩岸之間還沒有直航,拖著孩子從香港轉機到昆明,再到大理……真是不堪回首。」

  「我還算幸運,身邊好多大陸新娘的婚姻都不幸福。」楊燕芬說。好多兩岸婚姻的感情基礎並不牢固,再加上臺灣當局的種種限制,大陸新娘在臺灣找工作難,經濟不獨立,很難融入社會,如果老公和家人不體貼不理解,婚姻出問題的概率很高。

  20多年過去,兩岸經濟實力此消彼長,也有人說楊燕芬嫁到臺灣有點虧,因為當年在大陸的許多同學同事都有了自己的公司,住別墅開豪車。楊燕芬淡淡一笑:「我哥哥在大陸發展得也還行,房子車子都不錯,不過我認為我的幸福指數也不比他低。過日子嘛,平平淡淡就好,平平安安就好。」人間至味是家常,楊燕芬的幸福生活,就如那黃家麻油雞的滋味,家常、回甘、暖胃、暖心。

相關焦點

  • 一碗濃濃暖暖的臺式麻油雞【3509廚房 No.5】
    - 食材 -琵琶腿……四隻臺灣紅標米酒……適量黑麻油……適量老薑……適量蔥……適量鹽……適量[紅標料理米酒][黑麻油]購於淘寶,這道菜一定要選用臺灣的料理米酒和黑麻油做,才能達到滋補的效果,整個製作過程中最好不加水。
  • 臺灣三杯雞,不同於江西三杯雞的是,有九層塔的加持
    三杯雞是離鄉闖蕩的江西老表的鄉愁,後來落戶臺灣,多半是因為這一口家鄉的味道,能安撫漂泊的心靈。久而久之,三杯雞在臺灣,因地制宜起了變化。臺灣以閩南人移居為主要人口,閩南人的飲食習慣認為麻油最為滋補,雞肉與麻油能起到最為營養的化學作用,所以三杯雞的第一個變化就是,豬油換麻油。
  • 紅標米酒解癮 具惠善:像吃麻油雞
    具惠善嘗臺灣紅標米酒,笑說像吃麻油雞。 「酒是我的好朋友。」是韓星具惠善經典名言,日前曾表示將帶韓國米酒來臺,陪她一起拍攝偶像劇「絕對達令」。製作單位一聽,馬上先送上臺灣紅標米酒給具惠善解癮,她喝了之後才知道這是料理用酒,她大笑說:「難怪喝起來像吃麻油雞。」具惠善覺得紅標米酒喝起來跟韓國燒酒味道相似,很香很濃,「韓國的米酒是白白的,有沉澱物,臺灣的沒有。」真性情的她一收到紅標米酒就開喝,兩口下肚才擔心起來:「以後會不會臺灣人對我的印象都是愛喝酒?」
  • 拯救一人食 | 臺灣速食麻油雞面裡真!有!雞?今晚就吃它了!
    這就把臺灣麵館搬來你家!宅在家裡,拒絕外賣🥡當然也可以精緻生活,而擁有這一切只需要:⏰ 15分鐘  ⏰花雕雞面居然在兩天內被一搶而光?沒關係你還有⬇️麻油雞面中採用了料理米酒:公賣局15年以上的紅標料理米酒。配料裡除了雞肉、老薑,更是附有米酒、麻油各一袋。
  • 臺灣速食麻油雞面裡真!有!雞?這一碗絕對夠味
    這就把臺灣麵館搬來你家!宅在家裡,拒絕外賣🥡當然也可以精緻生活,而擁有這一切只需要:⏰ 15分鐘  ⏰花雕雞面居然在兩天內被一搶而光?沒關係你還有⬇️麻油雞面中採用了料理米酒:公賣局15年以上的紅標料理米酒。配料裡除了雞肉、老薑,更是附有米酒、麻油各一袋。
  • 滋補暖身的麻油雞面線,暖暖的味道,香噴噴到無法抗拒!
    今天帶大家做的這道菜是叫做麻油雞空心面線。麻油雞是我們中國的一道名餚。屬於川菜。有兩種地方風味,一個是四川風味川式麻油雞,另一個是臺灣風味臺式麻油雞。而麻油雞空心面線是在麻油雞這道菜式上添加一種新的吃法。而麻油雞是以雞腿為主料製作的。好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開始學習吧。
  • 今日大雪,這兒有薑母鴨、麻油雞、麻辣火鍋在等你
    趁著大雪時節,DOCO君推薦一部紀錄片《臺灣一百種味道:寒冬的暖味》。帶你看看薑母鴨、麻油雞、麻辣火鍋等美食如何在冬令時節溫暖你的胃、治癒你的心。那麼,芝麻是怎麼變成麻油的呢?紀錄片《臺灣一百種味道:寒冬的暖味》就將帶我們見證「芝麻七步變神油」的秘密。
  • 【今日晚餐推薦】臺灣麻油雞 入冬不補,更待何時?
  • 在家自製味道最「兇」的臺灣三杯雞!
    辦好了臺灣通行證,但是沒法去了,只能默默的藏在床底下,但是也有好的事情發生。我養的小花小草都長成了,特別是羅勒,長得特別旺盛。到了收穫的時候,正好來做個三杯雞,為了那沒有走成的臺灣自由行。配料:鮮醬油,料酒,糖,香油,烏醋,澱粉既然說三杯,那就是三種調料1:1:1的調配,第一杯是鮮醬油,第二杯是料酒(傳統做法是甜米酒或者日本的味淋)我也沒有,只能用料酒加糖。
  • 臺灣麻油雞,好吃又滋補,學會了,隨時做給家人吃
    今天分享一道好吃又滋補的菜品——臺灣麻油雞。臺灣麻油雞是最適合冬天手腳冰涼,寒性體質,生理期、產婦坐月子以及體弱之人的平日滋補湯方。食用雞肉是因為其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 舌尖上的中國:滋補強身的麻油雞這麼做,吃完全身舒坦,美味
    舌尖上的中國:滋補強身的麻油雞這麼做,吃完全身舒坦,美味天氣入秋,可以開始進補了,一個黃酒雞,一個麻油雞,我最愛,又香又好味,又可以補身。麻油雞,其實同客家黃酒雞有點像,臺灣朋友坐月就是吃這個補身,就像我們吃雞酒補身一樣,於是便請教朋友阿嬤(即嫲嫲)做法,原來和黃酒雞相似,但味道更勝10倍麻油雞在臺灣是滋補聖品,對女性日常及產後調養有很好的功效,也適合體寒人群。
  • 三杯雞是哪三杯?米酒,醬油和麻油,最重要的還有那香草羅勒葉
    曾經有位吃貨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三杯隨便煮都好吃,三杯很香很下飯。這是在她吃完三杯雞後說的話,還催促我做三杯豆腐,三杯杏鮑菇,三杯鴨舌,三杯排骨巴拉巴拉,要把喜歡的食材都用三杯的方法來做一圈,可見三杯雞好吃的程度。那麼三杯雞到底是哪三杯呢?
  • 姜爆麻油烏雞,女人月子裡的美味,泉州老阿姨做的,好吃得連湯汁都不放過
    【姜爆麻油烏雞】一、準備食材:烏雞半隻(淨重約750g)、香菇若干朵、老黃姜一大塊、麻油多多、臺灣紅標料理米酒半瓶(20°)、味極鮮少許。草草叨叨:1、烏雞,老阿姨年輕的時候都是用家養的白羽良雞,但如今的白羽良雞基本都是飼料養大的,滋補效果也就呵呵了,而後起之秀德化烏雞,如今堪當重任,在一眾烏雞當中肉質最嫩,最為營養,所以建議選擇德化烏雞。
  • 閩南抗寒美食,薑母鴨、麻油雞、牛尾黑豆湯、羊肉火鍋和肉骨茶
    泉州沒有評為美食之都真的是冤枉了,這麼冷的天,有這麼多好吃的美食,個個都抗寒十足,作為一名吃貨,真的不枉出生在泉州。那麼,晚上到底吃什麼呢?我們來重溫一下這五道菜的做法。一、薑母鴨薑母鴨最好是用古早味的做法,有春生堂加持,味道更是贊。
  • 幾分鐘就能做出媽媽的味道~~ 溫馨又美味 麻油雞蛋面線
    這道菜是我媽媽經常為我做的,我想送給你們,讓你們也感受這份愛的味道。【3】煸生薑用煎雞蛋剩下的芝麻油煸生薑,煸出香味,煸到有一點點變色。【4】加水調味往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加鹽調味,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一點米酒或清酒。
  • 幾分鐘就能做出媽媽的味道~~ 溫馨又美味 | 麻油雞蛋面線
    這道菜是我媽媽經常為我做的,我想送給你們,讓你們也感受這份愛的味道。【3】煸生薑用煎雞蛋剩下的芝麻油煸生薑,煸出香味,煸到有一點點變色。【4】加水調味往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加鹽調味,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一點米酒或清酒。
  • 教你一招,做超正宗麻油雞湯,好喝不油膩!
    在臺灣,麻油雞湯是在產婦坐月子期間天天必備的。我在術後恢復期開始喝這道,搭配紫米飯,很補血。雞腿切塊,洗淨備用。姜切薄片,5片左右就夠了。備好黑麻油和紅標米酒1、將雞腿切成小塊,洗乾淨備用。姜切成薄片,5片左右就夠了。備好黑麻油和紅標米2、倒入黑麻油,開中火,放入薑片。
  • 冷,要吃臺灣麻油雞面線 | Lola's Table
    說到臺灣味道,很多人會想到三杯雞,集結了你印象中的標準臺灣菜一定會有胡麻油和米酒,是一種熟悉又溫暖的味道。而胡麻油味更濃鬱的,是今天要做的麻油雞。相比三杯雞,減少了醬油的用量,滋味更清淡,加入少許枸杞也更養生,適合大雪節氣後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