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犬,英文名SharPei,產於中國廣東南海大瀝鎮一帶,是世界名種鬥狗之一。它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體重為22~27公斤左右,外形為四方形。其體形獨特:頭似河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藍,幼年時全身皮膚充滿褶皺。故稱之為沙皮狗。標準外形:背短,身體嬌小,頭部比身軀大,黑鼻和深藍色舌頭,面部及全身的皺紋越深越好,耳小而下垂。毛質和毛色:毛短而剛硬,像插著刷子般生長。外表似乎神情憂鬱,充滿哀怨、凝重的沙皮犬,其實心情非常開朗、活潑、頑皮好玩
沙皮犬又名「大瀝犬」、「打(鬥)犬」或「中國鬥狗」,是世界稀有犬種。帶有王者之氣,警惕,聰明,威嚴,貴族氣質,愁眉不展,鎮定而驕傲,天性中立而且對陌生人有點冷淡,但將全部的愛都投入家庭中。沙皮犬站在那裡,顯得平靜而自信。性情非常快樂,而且性格溫順。
沙皮犬一般有七種顏色:黑、土、白、紅、灰、乳酪色和巧克力色。原產於廣東省南海縣大瀝鄉,因其毛短而硬,手感粗糙,似打磨用的砂紙,故此得名沙皮犬。該品種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北方哈巴犬至廣東南海縣後,經當地居民長期選種培育的結果,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漢朝的字畫裡已經發現了它的蹤跡,當時可能主要是作為攻擊野豬的狩獵犬。不過,也有人認為,該犬的祖先至今不明。
但有些育種專家認為,根據它罕見的「紫色」舌頭推測,其與松獅犬有密切的血源關係。該犬傳入美國後,怪異的外貌立即成為廣受歡迎的犬種。由於它具有一身與生俱有的松松垮垮的皺褶皮膚,而且絕對夠厚,像「盔甲」一樣罩住全身,在角鬥場上與敵方打鬥時,不會被咬住皮而受傷,常成為打鬥場上的勝利者,因而深受中國人的喜愛和歡迎,有「中國第一鬥狗」的寶號,也是大眾喜愛的伴侶犬之一。毛短而粗糙
沙皮犬 (21張)
,這是沙皮犬的顯著特徵之一。它的軀體被毛直而豎立,但在四肢一般呈稍平伏。短而粗糙的軀毛觸摸時感覺粗糙,看上去好似天鵝絨一般,並且在順毛觸摸時,確實有似摸天鵝絨般的感覺,但逆向撫摸時則如摸砂紙,似有燒灼刺癢的感覺,而且當被毛豎立時這種感覺尤為明顯。沙皮犬的這一特性,使其他動物不敢用嘴咬它。
皮膚鬆弛,形成大量皺褶,這是沙皮犬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幼齡犬的皺皮遍布全身和四肢,尤其是頭部、頸部和軀幹部被覆有多量鬆弛皮膚和皺褶。隨著犬的成長,四肢的皺褶逐漸減少。成年犬的皺褶僅限於頭部和肩部,面部有一條明顯的皺褶,自眼角沿面頰直至嘴,頭上有「壽」字形皺紋,這些面部皺褶呈現出皺眉尊嚴的面容。肩部皺褶非常有利於受到來自後面攻擊時轉身掙脫。
沙皮犬機警、尊嚴、活躍而結實,側面呈方形,鼻大而寬。耳小,尖稍圓,呈三角形,耳緣可捲曲,平貼於頭部,耳距寬而向前,耳尖指向雙眼。杏仁般的眼睛因皮膚下垂多皺褶,因而十分細小,呈暗褐色。吻寬廣而豐滿,似「河馬」形,俗稱「水管嘴」,嘴唇肥厚,舌頭是紫藍色的,為該品種獨特的特徵之一。四肢粗大,強健有力,腳趾似蹄,稱為「蒜頭腳」。尾基部粗而圓,逐漸縮小為細尖,捲曲於背上或一側。尾極高位,清晰露出上仰的肛門,也是沙皮犬獨有的特徵[1] 。
習性特徵編輯喜寒能適應寒冷的氣候,需要經常梳理毛髮,不容易訓練,不容易與別的犬相處。沙皮犬帶有王者之氣,警惕,聰明,威嚴,貴族氣質,愁眉不展,鎮定而驕傲,天性中立而且對陌生人有點冷淡;但將全部的愛都投入家庭中。沙皮犬站在那裡,顯得平靜而自信。
性情非常快樂,而且很溫柔,和 「中國的鬥犬」很不相像。和別的狗打鬥的時候, 取得勝利的則非它莫屬,因為皮膚寬鬆,很不容易被咬破。沙皮犬有很強的獨立性,且彬彬有禮,比較喜愛與人類親近,給人類帶來無盡的歡樂。在世界上是目前最珍貴的品種之一, 沙皮犬每到過的地方,都引起人們的倍受關注。
沙皮犬活潑好動,需要適量夏天宜每周洗澡兩次,秋季每周一次。該犬不宜飼餵過量食物,以免過肥而影響健康。此外,沙皮犬由於特殊生理的構造,極易患眼瞼內翻症及佝僂症,故應在飼養管理中加以注意。沙皮犬要注意皮膚衛生,因皺紋多易生皮肢病,經常洗澡,適當噴些香水防止體臭。
體型體重:身高:46~51釐米
沙皮犬
體重:16~20公斤
壽命:11~12年
毛色特徵:金色短毛,紅色短毛
體態特徵:口鼻部有墊,因此突出部分恰當地置於鼻子根部,相對於身體,其頭部比例較大,小耳附於近頰處,扎手的被毛很密,豎起,強健的腿上方肩膀是傾斜的
優缺點點評:非常清潔,能適應城市生活,但在郊外安家更好。但是容易發生皮膚和眼睛問題和臀部發育異常。
性格要點沙皮犬
在生活中,沙皮狗食量小,不喜歡運動,大多數時候都待在自己的狗窩中,因此它非常適合飼養者在大城市中或者是高樓公寓中。由於沙皮狗褶皺的外表,這讓它看起來顯得非常的嚴肅、憂鬱、哀怨。但實際上,沙皮狗的性格卻是十分開朗活潑的,對陌生人顯得非常的冷淡無情,但是對待主人或者是家人卻非常的友好善良。
沙皮狗身軀的毛髮較短,但是它喜歡生活在較為溫暖的環境中,而且能快速適應溫暖的氣候,它們短的毛髮無需經常梳理,這也會飼養者省去很多的麻煩和煩惱。沙皮狗個性較強,它們不容易被訓練,不容易與其它的寵物狗相處。整體來說,飼養沙皮狗還是非常容易、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
FCI標準FCI[2] 編號:309
FCI所屬組別:第二組:賓莎犬和雪納瑞類-獒犬、瑞士山地犬和瑞士牧牛犬組
身高:雄性沙皮肩高18.9~20.1英寸(48.0~51.0釐米)雌性沙皮肩高18.1~18.9英寸(46.0~48.0釐米)
體重範圍:雄性沙皮體重35.3~44.1磅(16.0~20.0公斤) 雌性沙皮體重33.1~39.7磅(15.0~18.0公斤)
頭部(頭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鏡、嘴部、口吻、鄂部、牙齒)
頭部:佔身體的比例相當大。前額與面頰的皮膚折皺並成垂皮。腦袋平而寬,止部適度發達。頭骨:平而寬。止部:適度。鼻子:大而寬,最好為黑色,與總體被毛一致的任何顏色的鼻子也是允許的。鼻孔敞開。口吻:口吻是這類犬種的顯著特點。從鼻根到鼻尖開闊,沒有絲毫的錐形跡象。唇部和吻尖有很好的肉墊。鼻基處可以有突起。口吻:舌、口腔上部、齒齦和下垂的上嘴唇,以藍黑色為最佳。舌頭上可以有粉紅的斑點。純粉紅色的舌頭則非常不受歡迎,淡色的雄性沙皮犬,其舌頭為
沙皮犬
純正的淡紫色。頜/牙齒:下頜強壯,是完全的剪狀咬合,上齒緊扣下齒,下頜呈四方形。下唇的肉墊不宜過厚而妨礙咬合。眼睛:深色、杏眼、帶怒容。對於淡色犬來說,淺色眼睛也可。眼珠與眼瞼的作用決不受周圍的皮膚、折皺或毛髮的幹擾。眼珠、結膜或眼瞼的任何刺激徵兆都不受歡迎,拒絕眼內翻。耳朵:小而薄,呈等邊三角形,耳尖稍圓,長在頭骨頂處,耳尖指向眼睛,或生在眼睛正前上方,兩耳距離寬,離頭骨近。豎起的耳朵非常不受歡迎。
軀幹(頸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軀體前部、皮膚)
頸部:長度適中,粗壯,與肩部自然相連。頸下的皮膚不可過於鬆弛。身軀:成年犬的身體上有皮膚折皺非常不受歡迎,除非皮膚折皺是在馬肩隆或尾基處,這些地方應當適度皺起。背線:在馬肩隆以下稍微放低,然後略微升高至腰部上方。背部:短而壯。腰部:短、寬、略微呈拱型。臀部:相當平。胸部:寬且深,胸肉觸及肘部。腹線:在腰部以下稍微上升。
四肢(前驅、肩部、上肢、膠骨關節、膠骨、足掌、後軀、大腿、飛節、關節和飛節指甲)
前軀:前腿直、長度適中,骨骼良好。前腿皮膚無折皺。肩部:肌肉發達,從容、有斜度。骹骨:微斜、強壯而有彈性。後軀:肌肉發達,強壯,彎曲適度,從後方看後軀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大腿上部、下部、後骹骨出現皮膚折皺以及飛關節皮膚加厚不太受歡迎。飛節:完全放鬆。腳:尺寸適中,緊密,不擴張。足趾節接合良好。後足無上爪。
尾巴:尾根粗而圓,逐漸變成一個細尖。尾巴長在相當高處,這是該品種的一個特徵。尾巴可能豎得很高且彎曲,或捲成繃緊的小圓圈或彎曲在背部的正上方。無尾或尾巴發育不全者非常不受歡迎。
步態/運動
首選的步態為小跑。步態自由、平衡且向前奔跑積極,後軀推動有力。當速度增大時,足掌著地區域向中線靠攏,高抬足的步態不受歡迎。
失格條件
缺陷:任何與上述各點的背離均視為缺陷,任何身體或行為上明顯表現失常之犬均為失格。
·具有進攻性,或過於羞怯
沙皮犬
·鼻子出現黑色之外的其它顏色
·出現兔唇
·犬的下齒位於上齒後面
·犬在嘴閉時,始終都有看得見的獠牙
·眼睛具有兩種不同的顏色(異色)
·耳朵不能直立·耳朵,尾巴有缺陷
·無尾
·後腿有瑕疵
·皮毛顏色為黑色和棕褐色,嘴為灰色,或嘴為褐色。
寵物習性沙皮犬有很強的獨立性,且彬彬有禮,比較喜愛與人類親近, 給人類帶來無盡的歡樂,這類犬種身體很健康,但是比較容易患眼病,為了預防失明則必須進行及時的治療。沙皮犬很特別,非常愛乾淨,是家庭飼養的最好選擇.有的沙皮犬還可以自我訓練。當這類犬被作為中國鬥犬的年代中,由於飼養者的挑唆,以致沙皮犬能夠長時間的做連續攻擊。
標準頭部
沙皮犬的頭部大且頭蓋平,額頭很寬,鼻子呈黑色為佳,或者儘量和被毛一樣顏色。舌頭為深藍黑色則最為受歡迎。額頭和頰上都有皺紋。
耳
厚厚的耳朵很小,呈三角形。朝著眼部向下垂.
眼
眼睛呈暗色,大小適中,看起來好像在皺眉頭。
鼓起的鼻梁很大。鼻口部很長,寬的這類品種則為上乘。
身體
胸部寬而厚,背短而強壯, 皮膚為太寬鬆的成犬則不是上乘.
被毛
沙皮犬密實的被毛短而硬,直立的毛覆蓋在身體上,足部上的毛是平躺著的,則毛的長度不超過2.5釐米。被毛的顏色有黑、紅、 芥茉黃色、奶油色等。大腿後側和尾巴內側的毛色比較暗。四肢力度很強,且肌肉很發達,前肢很直, 而後肢與身體所呈的角度很大。
足部
足部很堅挺,大小適中,腳趾關節緊湊.
尾
尾根高且圓,尾端漸漸變細,向背部彎曲。尾巴末端尖的地方彎曲。
身高
身高是46~51釐米。
相關知識編輯飼養歷史沙皮犬又名大瀝犬,是世界上出存數量最少的犬種之一,追溯沙皮犬的記載,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可以肯定沙皮犬在過去是做為鬥犬而訓練和飼養的。大約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廣東還有沙皮犬的鬥場,
到60~70年代此犬在中國衰落,但沙皮犬傳入美國後七十年代至今美國掀起了沙皮犬熱,「中國沙皮犬俱樂部」遍布美國各州,正式註冊的沙皮犬超萬隻。在中國漢朝時代的繪畫當中,能看到和沙皮犬長得很相像的畫像。因此,沙皮犬的源產地則可追回到公元206年或者220年.有人認為在2000年前,現以絕種的大型犬的後代產在中國北部和西藏地區。曾經在一段時期,這類犬種則面臨這絕種的危險。中國在1947年犬稅高漲,所以有許多人由於得不到豐厚的利潤而停止飼養沙皮犬,從而使這類犬種的數量逐漸減少。到1970看,美國的飼養者做出了相當的努力,延續了這類犬種。
雖然沙皮狗的祖先是誰還不明確,但它的產地為中國南海毫無爭議。有專家認為,這個犬種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漢代。從漢墓中發掘出來的塑像可以作為一種證據,這種用泥土做的塑像具有短腿,卷尾,皮膚褶皺的頭和正方形的體形。
廣東南海大瀝為沙皮狗的起源地,大瀝鬥犬是現代沙皮血源比較近的祖先。在當時,許多村民用鬥狗來賭博,而在附近海域的海盜和水手們也會參加鬥狗來打發時間。
這幾乎證明沙皮的祖先是鬥狗。這個犬種在結構上似乎很適合這種「運動」,強而有力的下頜可以完全咬住對手,而它那粗糙的毛質可以防止對手襲擊———它的對手會發現沙皮刺一樣的毛咬在嘴裡非常難受。當對手從後面咬住沙皮時,由於這種特殊鬆弛的毛皮可使它輕而易舉回頭來撕咬對手。在犬的選育上會挑選一些兇猛的種犬並在打鬥中給予人為的刺激。
建國以後的打狗活動幾乎導致了中國純種犬的滅絕,包括松獅、藏獒和沙皮。50年代只有少量的沙皮苟且偷生,這些沙皮通過邊境被走私到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那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年代,就算到了70年代也只有少量的沙皮存活。
1970年到1975年之間有沙皮的拯救行動。一小群人為保留這一犬種,四處搜尋存活的沙皮,找到的沙皮被運到香港並有計劃地繁殖。這些早期的沙皮為現今世界各地沙皮狗的血統根源犬。它們和最早進入美國的沙皮和世界各地的沙皮類型不同。
一些傳統的香港繁殖者認為,具有碩大頭部的「肉嘴沙皮」的繁殖大概是從1960年開始的,如今流行於國外市場的「肉嘴型」沙皮狗形態討喜,但笨重不堪,疾病繁多,早已喪失了沙皮狗作為「鬥狗」的特質。由於正宗「骨嘴型」沙皮狗形態不受市場歡迎,南海大瀝現存的純種沙皮狗數量也十分稀少。
名稱由來沙皮犬名稱來自其強韌的被毛,「沙皮」中國語為鯊魚皮或沙紙的意思。皮皺而下垂,性情愉快且溫和,一點也不像「中國的鬥犬」。與其它狗決鬥時,常常取得勝利,是因為此犬有不容易被咬破的寬鬆皮膚。
訓練注意1.要有耐心,與狗良好的處理關係,千萬不要讓他出現牴觸心理和恐懼心理。
2.在溜狗開始階段訓練較好,而且請不要或者少量餵狗。
3.開始階段,訓練次數要掌握好,儘量在狗少的地方訓練,後期要儘量在人多的地方訓練,我發現狗狗也有自豪感。他們很有表演欲望的。
4.當狗狗主動不服從口令的時候,請區分是頑皮,還是累了,還是有別的情緒在,不能一視同仁。那樣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訓練不等於訓斥。這點非常重要。在人類社會裡,對小孩使用訓斥的方法,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更何況與人言語不通的狗。因此僅用訓斥的方法來訓練狗,是很難達到效果的,而且會導致另一極端,使狗產生人是不值得信賴的。